譙氏詳解
探尋中華姓氏之根,傳承家族文化
起源與傳說
譙姓是出自於上古周朝時周天子的姬姓王室。譙姓的始祖,是周朝初年與周公旦同負賢名的周召公姬奭,他有一個兒子盛,被封於譙(今四川省境內),盛於此建立了譙國,並自號為譙侯,其子孫就以國名為姓,稱為譙氏。
譙姓姓氏源流
譙(qiáo)姓源出有:
譙姓源流一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初期召公姬奭之子盛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譙姓起源,可上溯到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黃帝,姓姬名軒轅。古代五帝時期的二十二姓title=周召公姬奭中的姬姓,下分譙氏、孟氏、孫氏等。 姬姓始祖源於五帝時的帝嚳的後裔。在堯舜時代做過農官。後世尊稱後稷。上古時期周朝的周天子――周文王姬昌,即是後稷的子孫。這就是譙姓最古老的源頭。周朝姬姓王室的召公姬奭,是周文王姬昌之子,是周朝著名政治家,曾輔佐周武王滅商,支持周公東征平亂。深受倚重。其中一子姬盛封於譙者,為譙侯。譙侯之子孫以邑為氏,則為譙氏。
由於召公姬奭已有朝廷封地陝之右,其子盛雖封國,但封地少國亦小,到東周時周天子弱諸侯強,大國兼併侵吞小國。譙國亦在此時被吞掉。譙氏族人四處遷徙,從此分散各地。其中一部份譙氏祖先又輾轉回到其始祖姬盛出生地,即召公封地居住,時召公早逝,此地已屬秦國管轄。後來又從陝遷居巴郡。據南充專家學者考證,春秋戰國時期,部分譙氏族人,經渭水、翻秦嶺,沿嘉陵江而下,到巴郡(今閬中、蒼溪、南充、西充、南部一帶)定居下來。到西漢時,已成為這裡的名門望族,先後在朝廷任職的有譙隆、譙玄、譙周等,所以有譙氏“望出巴西郡”之說,並成為當地大姓之一。
譙姓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十三子姬振鐸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據史籍《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記載,周文王第十三子姬振鐸被封於曹邑(今山東定陶),伯爵,他建立了曹國,史稱曹叔振鐸,也稱曹振鐸。曹叔振鐸的後裔子孫世代為曹國君主、卿大夫,形成了曹氏一族。
春秋時期,曹氏貴族中有個大夫被封在譙邑(今安徽懷遠龍亢鎮),其後世子孫就以採食邑名作為姓氏,稱譙氏,世代相傳至今,以譙國為郡望(譙郡)。
譙姓源流三
源於地名,出自遠古時期譙明之山,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譙明山,在典籍《山海經》中記載:“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譙明山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傳說中,譙明山乃譙水之源,往北匯入黃河。在遠古時期多有奇禽異獸,古籍中說:“譙明之山有獸,狀如貆,赤毫,曰孟槐。何羅魚出譙明山譙水中,聲如吠犬,食之的已癰……”這“何羅魚”大概就是大鯢,俗稱娃娃魚,“食之已癰”就是食之味道鮮美之極,還可以消除癰疽腫毒的意思,今已無。譙明山是古代東夷民族的棲息、發源地之一,其時有古老的譙明氏族。
著名的宋朝學者羅泌在《路史》中記載:“《丹壺書》云:‘皇次四世、蜀山(人逐)傀六世、渾敦七世、東戶十七世、皇覃七世、啟統三世、吉夷四世、九渠一世、狶韋四世、大巢二世、遂皇四世、庸成八世,凡六十有八世,是為因提之紀;倉頡一世、栢皇二十世、中央四世、大庭五世、栗陸五世、麗連十一世、軒轅三世、赫胥一世、葛天四世、宗盧五世、祝融二世、昊英九世、有巢七世、朱襄三世、陰康二世、無懐六世,凡八十有八世,是為禪通之紀’,可謂備矣。而又有鉅靈氏、句彊氏。自句彊而下次譙明氏,次涿光氏,以次至次民氏,如下所敘,總曰‘循蜚紀’……”
在古代譙明山的住民之中,很早即有以地名為姓氏者,稱譙明氏,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譙氏、明氏等,世代相傳至今,以北海為郡望,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譙姓得姓始祖
召公奭、譙侯盛(姬盛)、姬振鐸(曹叔振鐸)。
譙 周:字允南,蜀南充人,曾在三國時期事蜀漢皇帝。譙周生有三子:長子譙秀的後裔居廣安州岳池縣;次子的後裔一居湖南,一居貴州,一由湖廣復祖業,仍居合州;三子的後裔世居順慶府龍門壩。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廣安岳池、合州、順慶保寧滄溪三房子孫共修葺順慶府城內“譙周公祠墓”。元至正年間,有譙千一,諱霄,由湖北松滋縣轉徙華容,傳至譙岳,生譙桂、譙柏、譙槐、譙檳,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遷居沅江。譙桂之子譙興仁居東,譙檳之子居中,譙柏之子居西,後中、西二房絕嗣。譙興仁的後裔分衍為十房。1940年沅江譙氏纂有族譜。今華容境內譙氏族人約有近五百人,聚居桃花,族人分居有東山、三封寺等地。
譙姓遷徙分布
譙氏或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灣省也名列第七百零八位,望出北海郡、巴郡、巴西郡、譙郡。譙姓在《百家姓》中,雖不是一個大戶人家。但時下在陝西省西鄉縣可算得上旺族之一,尤其是西鄉的楊河、馬家灣兩地號稱“譙半河”。還有四川南充、閬中兩地算得上人丁興旺。從全國範圍來說,除陝西、四川之外,安徽、浙江、雲南、貴州、新疆和甘肅等都有譙姓的足跡。譙姓的出現,最早可以上推到三千年前。根據《姓氏考略》記載,譙姓是出身於上古周朝時周天子的姬姓王室。譙姓的始祖是周朝初年與周公旦同負賢名的召公姬奭。他的子孫世代為曹國大夫,其中有一支的采邑受封於譙地,其後世子孫一部分就以采邑作為姓氏;一部分則以地名譙作為自己的姓氏,就形成了後來的譙姓一族。譙氏武帝時已為顯族,初興當在秦治巴蜀間(公元前316-公元前206年)。據《華陽國志·巴志》載,南充國縣有大姓譙氏。譙氏主要集中分布在現在的南充及閬中等地,原賨人分布地。
《三國志》中姓譙者,皆譙周家人。這就確證譙姓發源於蜀中,興於兩漢,以後傳到外省。從譙姓的興起時代和分布地區看,譙氏應是古賨人的一支,且是文化最發達的一支。譙氏的先祖,可能是賨人的巫師,故其後裔多精天文地理,以原始道學、讖緯學見長。古代“蜀學”自然有很多源泉,但川東北賨人的文化,特別是他們的巫學,是現有資料中最值得注意的一支,其中就以譙氏為代表。因此,譙姓很早就出現在我國的歷史上了,譙國那地方,就在現今四川省內,而如今譙姓族人,也大多在四川。譙姓望居巴郡(秦以巴國地置巴郡。東漢建安六年劉璋改巴郡為巴西,治閬中,今屬四川省閬中市)、譙郡(漢建安末置,治譙縣。隋唐為亳州譙郡,即現在的安徽省亳州)。
四川盆地聚居地
四川南充市西充縣東太鎮、仙林鄉、太平鎮(從仙林遷出):林、元、大、紹、中、景、裕、文、士、同、廣、大、益、千、布、映、山、知、傑、鬆、福、太、青、先、顯、雲、高、晉、慶、共、成、川、定、立、守、矢、介、光、義、洪、祥、業、根、詩、本、濟、余、信、寶、功、仁、富、尤、克、宇、方、俊、友、平、容、和、裡、開、其、金、明、古、均、生、朋、昭、炳、偉、兆、代、倫、德、才、全、豐、久、培、長、萬、貴、啟、日、春、發、茂、昌、華、永、安、治、艮、正、興、東。——99字
四川達州市宣漢縣柏樹鎮磴子壩(七里鄉從柏樹鎮遷出)譙氏字輩: “國、正、天、心、順;家、和、子、定、昌(康)。事、德、流、方、遠,承、先、思、友、光”。
四川南充市南部縣梅家鄉:大 、文 、發 、永 、修 、明 、德。
四川巴中市(1):(巴州區頂山鎮康民村(原果敢鄉康民村)即康家溝): 雲 、開、益 、堂、 春 、守 、先、 思 、三。(2):(明代譙變龍從湖北麻城縣孝感鄉遷回):龍、茂、永、爾、天、文、燈、萬、年、時、仕、正、幹、坤,2002年重新續:禮、義、仁、和、光、映、顯、象、儒、玉、旨、錦、登、賢、才、學、遠、大、超、英、俊、榮、貴、家、國、智、勇、全。
今陝西省的漢中市西鄉縣,四川省的成都市、宣漢市、南充市、廣安市、巴中市、閬中市,甘肅省的慶陽市鎮原縣,湖北省的麻陽縣,貴州省的沿河縣、重慶市秀山縣、重慶墊江縣、山東省齊河縣、湖南省石門縣等地,均有譙氏族人分布。
譙姓傳統文化
譙姓郡望堂號
郡望
北海郡:漢朝時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齊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說營陵,今山東昌樂),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濰坊、煙臺一帶地區。隋、唐兩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時轄地在今濰坊等一帶地區。
巴 郡:亦稱巴州,位於四川東北部,大巴山南麓,東臨達州,南接南充,西抵廣元,北連陝西漢中;地貌多為山地和深丘。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時期,古巴族人就在該地區繁衍生息,春秋時期,巴州是巴子國的首都。戰國時期秦國取古巴子國之地置巴郡,其時轄地在今重慶市一帶地區。東漢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劉璋改巴郡為巴西,治所在閬中(今四川閬中)。後另以江州(今重慶)為治所,置巴郡。南朝齊國代置墊江縣,北周時期改稱巴縣。南北朝時期北魏建巴州,後期為楚州,隋朝時期改為渝州,又以渝州為巴郡。由於唐朝許多詩文中有巴南、巴中之稱,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巴州為巴中縣。199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四川省原達縣地區所轄的巴中、平昌、南江、通江四縣劃出設立巴中地區,並批准巴中撤縣建市,地區行署設在巴中市。1995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區,巴州成為重慶市巴南區。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巴中地區和縣級巴中市,設立地級巴中市,原巴中市改為巴州區。巴中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巴州區。
巴西郡:即今四川南充。。
譙國郡:亦稱譙國、譙郡。東漢朝建安年間(公元196~220年),將沛郡分出一部分設置了譙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亳州),仍隸屬豫州刺史部所轄之沛郡,其時轄地在今安徽、河南兩省之間的一帶地區。三國時期轄地在今安徽,河南兩省的靈璧縣、蒙城縣、太和縣、鹿邑縣、永城縣間一帶地區。
堂號
北海堂:以望立堂。
巴郡堂:以望立堂,亦稱閬中堂。
巴西堂:以望立堂,亦稱西充堂。
譙國堂:以望立堂。
譙姓家譜文獻
四川南充譙氏宗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南充市譙公祠堂。
字輩排行:
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柏樹鎮磴子壩(七里鄉從柏樹鎮遷出)譙氏字輩: “國、正、天、心、順;家、和、子、定、昌(康)。事、德、流、方、遠,承、先、思、友、光”。
四川渠縣譙氏字輩:“洪、學、開、繼、世、詩、書、大、廣、昭、淵、源、流、澤、遠、家、聲、裴、振、高”。
四川閬中譙氏字輩:“國、天、文、明、仕、興、盛、代、榮、昌”。
四川省宣漢縣東鄉鎮譙氏字輩:“元、文、思、芝、友、天、志、國、家、興、正、大、光、明、仕”。
貴州省安龍縣譙氏字輩:“大、嘉、啟、應、登、丹、惟、弘、秀、名”。
貴州省遵義市譙氏字輩:“啟、正、應、章、嗣、純、爾、德、文、興、國、泰、民、安、順、在、朝、保、龍、廷、忠、厚、傳、家、遠、禮、義、裕、厚、昆”。
重慶省酉陽縣譙氏字輩:“丹、可、洪、大、旺、仲、國、應、天、子”。
湖南省常德歺譙氏字輩:“藍、益、時、珍、永、光、開、迪、吉、篤、伏、功、太、烈、源、鼎、自、昌、隆”。
陝西省西鄉縣譙氏字輩:“治、禮、筵、嘉、福、承、平、啟、壽、康、忠、孝、傳、家、遠、祖、德、永、垂、光”。
江西省萬安縣譙氏字輩:“龍、茂、永、爾、天、文、燈、萬、年、時、仕、正、幹、坤、禮、義、仁、和、光、映、顯、象、儒、玉、旨、錦、登、賢、才、學、遠、超、英、俊、榮、貴、家、國、智、勇、全”。
山東省齊河縣譙氏字輩:“蘭、永;廷、鳳、英、立、興;殿、安、商、同、元;國、志、懷、良、相;克、孝、衍、慶、長。”
譙姓譙氏祖訓
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要內外整潔。
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留連。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易,勿占便宜。
見貧苦親鄰,須多溫恤。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須多分潤寡。
長幼內外,宜法屬辭嚴。
聽謅言,乖骨肉,豈是丈夫。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
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讒容者,最可恥。
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勢力而凌逼孤寡,
勿貪口腹而恣殺生禽。
乖僻自是,悔誤必多。
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狎暱惡少,久必受其累。
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
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
施惠勿念,
受恩莫忘。
凡事當留餘地,
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
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
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
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
送子上學,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
讀書志在聖賢,作人心存慈念。
辦事務必周全,做官勤政勿貪。
自律自強,人定勝天。
譙氏子孫,庶尊奉焉。
譙姓宗祠楹聯
四言通用聯
源自周代;望出巴西:全聯典指譙姓源流和郡望。
太學勸讀;帝王尊師:上聯典指三國時期蜀漢人譙周,著有《法訓》、《五經論》等。下聯典指譙英。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七世同堂,沅江家訓;一生治易,崇殿說書: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譙衿,作家訓二十條,子孫世守之。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譙定。
保志全高,僉仰君英勁節;耿古嗜學,竟向允南精修:上聯典指三國時期蜀漢人譙玄。下聯典指譙周。
崇殿說書,一生治易傳千載;沅江家訓,七世同堂譽九州: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譙定。下聯典指三國時期的譙。
譙姓姓氏名望
譙姓譙周
三國時期蜀國名士。字允南(200年—270年),巴西西充(今四川省西充縣槐樹鎮)人,精研六經。譙周幼年失父,家貧篤學,求學於博學多才的蜀中名儒秦宓的弟子,22歲入仕,先後任益州牧、中散大夫、光祿大夫、太子仆、騎都尉、散騎常侍。他一生著述多達百篇,尤其史學著作,歷“兩晉”迄於“唐宋”,皆為史家所瞻目。主要作品有《譙子法訓》、《論語注》、《五經然否論》、《古考史》、《巴蜀異物志》等。《古考史》全書25卷,在[唐代]即被譽為“能與《史記》並行於世的史書”。今譙周墓位於南充市。
譙姓譙縱
十六國時期後蜀國君(?—413年)。公元405年—413年在位,巴西南充(今屬四川省)人,初任東晉安西府參軍。義熙元年(405年)據蜀,稱成都王,413年兵敗國亡。
譙姓譙定
宋代學者,字天授,涪陵人。人稱譙夫子,自號涪陵居士。少喜學佛,後學《易》於郭曩氏,並從程頤聞道於洛,是程頤川籍門人中最傑出的易學家。清康初,召為崇政殿說書。著有《易傳》。
譙姓譙矜
清代孝子,沅江人,諸生。七世同居,終事無嘩。一夕火起,兄弟先入主祠,抱主避火,火亦隨息。嘗作《家訓十二條》,子孫世守之。
譙姓譙秀
字符彥,巴西(今四川省)人。祖周,以儒學著稱,顯明蜀朝。郡察孝廉,州舉秀才,皆不就。及李雄據蜀,雄叔父驤、驤子壽皆慕秀名。桓溫滅蜀,上疏薦之,朝廷以秀年在篤老,兼道遠,故不征,年九十餘卒。
譙姓譙玄
字君黃,又叫譙元,閬中人,譙隆之子。少時好學,善說《易》、《春秋》。久居郎官,後遷太常丞,王莽篡漢,譙玄隱姓埋名,潛行回故里。後公孫述據蜀稱帝,數聘譙玄,玄不應命。光武建武11年(公元35年)卒,遺文有《上成帝書》。
譙姓譙文林
清朝譙家碥人。同鮮大川、冉文稠、羅其清組織農民革命起義,率軍數萬,所向披靡,後被清政府鎮壓。
譙姓譙繼漢
譙繼漢(1901—1932.8),湖南省華容縣人。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時僅讀了二年半私塾,便輟學在家砍柴務農。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時期,1925年初入華容平民夜校學習。並先後加入華容縣雪恥會和夜校組織的秘密農會小組。1927年5月在“馬日事變”後的白色恐怖中,參與組織暴動隊,處決屠殺工農的土豪劣紳,堅持革命鬥爭。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8年3月率暴動隊編入華容縣游擊大隊,以華容與石首交界的桃花山為依託堅持游擊戰爭。1930年11月,任湘鄂西聯縣政府赤衛總隊右軍第8大隊政治委員。在反國民黨大規模“清湖”的鬥爭中,十分注重抓隊伍的政治思想工作,使全隊保持高昂士氣,擊退了敵軍的多次瘋狂進攻。1932年春調任中國工農紅軍紅3軍第8師24團政治委員,隨部轉戰於湖北省荊山、應城一帶,牽制敵軍,保衛洪湖蘇區。同年6月在前線指揮作戰時,被發起“肅反”運動的“左”傾領導者誣為“改組派”遭逮捕。同年8月被錯殺於湖北省監利縣瞿家灣,時年31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推薦文章
取名真的重要嗎 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人很快就記住了。姓名學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研究的,三才五格的取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種。三才五格能夠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測算出適合你的名字,這對於不會取名字的來說相當好處了。那麼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姓池女孩名字有寓意的 池姓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看似只是幾個字簡單組合而成,但實際上蘊含著許多深層次的玄機。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存在著微妙的變化,進而形成了整個名字的獨特風格。因此,在給寶寶取名字時,我們必須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名字是否符合我們最初希望的風格和寓意。
有創意的鞋店名字 簡單好記的鞋店名字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一家獨具匠心的鞋店需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有創意的鞋店名字,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夠為您的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讓它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中的亮點。無論是一家新開張的鞋店還是一家想要煥發活力的老店,一個有創意的店名都可以成為一項寶貴的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目不忘的冒菜店名字 一聽就想吃的冒菜店名字
在繁華的都市中,冒菜店成為了美食熱潮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無數食客們紛紛湧入這些店鋪,渴望一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滋味。然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店名至關重要。畢竟,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店名可以讓顧客們對你的冒菜店鋪過目不忘。
有創意的甜品店名字 好聽高級甜品店名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美食有著獨特的追求和熱愛,尤其是對於甜品來說,它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一種享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甜品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吸引人的甜品店名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甜品店名字呢?
書店名字店名大全集 獨一無二的創意書店名字
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儘管網路和電子書的流行,傳統書店依然有著自己的魅力。從小巷裡的獨立書店到大型連鎖書店,書店一直是人們尋找知識、享受閱讀和放鬆心靈的場所。然而,要想開一家成功的書店,除了經營的熱情和精神,書店的名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書店名字不僅要引人入店,還要傳達出店內的文化和氛圍。那麼,書店名字怎麼取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呢?
韓姓女孩起名簡單大方 姓韓女孩獨特洋氣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標識。在選擇文字時,我們應該考慮寶寶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的文化背景。只有選擇合適的文字,才能讓名字更加獨特、美麗,也更符合寶寶的個性和家庭的期望。
優雅的茶葉店名字 簡單大氣的茶店名字
當你計劃開一家茶葉店時,店名的選擇至關重要。店名不僅代表了你的品牌,還能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一個吸引人的店名能讓人記住你的店,從而增加客流量和銷售額。但是,如何為你的茶葉店取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呢?
網紅宵夜店名字 開宵夜店取什麼名字好
宵夜店名字的取捨,常常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意興衰。這個小小的命題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意和商機。一家好的宵夜店名字,不僅可以吸引顧客的眼球,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人銘記於心。那麼,究竟如何取一個獨具特色的宵夜店名呢?
薛姓起名女孩 高雅有涵養的薛姓女孩名字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要講究很多技巧。如果要逐一道來,估計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首先,給孩子取名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想方設法融入到名字中,否則會失去重點,讓起名變得非常困難。那麼,主流的取名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來選擇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