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氏詳解

探尋中華姓氏之根,傳承家族文化

起源與傳說

貝姓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10位。貝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與台灣省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

貝姓姓氏源流

貝姓源流一

貝氏幣 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庶子姬奭後裔的封地郥國,屬於以國名為氏。姬奭,就是西周初期著名的召公奭,在輔佐周武王滅了殷商之後,被封於燕國,都城在九州之一的薊。周武王病逝後,其子周成王姬誦年紀還很小,只有十二歲,因此召公奭與周公旦一樣,都沒有去自己的封國,而是留在宗周繼續輔佐周成王,成為輔政大臣。燕國傳至召公奭的後裔召公康,賜封其支庶子孫食邑於巨鹿甘泉浿水流域,建立了郥國(今河北清河),為燕國的附庸國,其子孫遂以國名為姓氏,稱郥氏。由於人口稀少,其勢不強,燕國與郥國境內實際上以北戎民族(山戎)居多。公元前七世紀,北戎民族乘鄭、宋兩國相爭,齊、魯兩國合謀伐宋國之機,南下攻伐並逐漸蠶食燕、鄭、齊諸國,燕桓侯被迫遷都至臨易(今河北雄縣)以躲避北戎民族的侵擾。

貝姓 周惠王姬閬十三年(公元前664年),爆發了著名的北戎攻燕國之戰,素來癭弱的燕國一敗塗地,燕莊公急忙向春秋霸主齊桓公姜小白求救。齊國當時在賢相管仲、鮑叔牙的大力輔佐下,國力鼎盛,兵強馬壯。齊桓公同時也為了解決多年的戎擾,遂發兵攻伐北戎,在巨鹿一線擊潰北戎,將北戎驅趕至太行山以北孤竹(今河北盧龍),挽救了救燕國。之後,齊桓公乘機占據了甘泉一帶大片肥沃地區,吞滅了郥國。燕國君主燕莊公也無可奈何,為表示感謝救國之恩,還親自送齊桓公出境。燕莊公也很機敏,有意違反諸侯禮法,將齊桓公送進了齊國境內五十里。齊桓公挾恩霸占了燕國的大片土地,也很有些不好意思,於是在管仲的建議下,齊桓公假惺惺地奉送給燕莊公五十里齊國的邊荒之地,取名為燕留(今河北滄州),以示回憒。在占據了郥國之地後,齊桓公把甘泉改名為貝丘,成為了齊國的屬邑。失國的郥國王族子民,遂去邑改姓氏為貝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貝氏正宗,皆以河北清河為郡望。

召公#93

貝氏族人大多尊奉召公康為得姓始祖。

貝姓源流二

源於地名,出自古代貝丘地區,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在先秦時期,稱貝丘之地,除了今河北省的清河與巨鹿以外,還有今山東省的博興與臨湽、江蘇省的鎮江、廣東省的肇慶、朝鮮的清川江等地,皆古稱浿水、浿丘等,其地住民多有以居地名稱為姓氏者,稱浿氏,後省文簡化為貝氏。

顯然,貝氏有源起“浿”之地名者,多支多源,不可一論。  

貝姓源流三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八旗通志》記載:

⑴.滿族洪鄂春氏,亦稱洪厄春氏、洪鄂綽氏,滿語為Hongecun Hala,世居伊漢阿拉屯(今俄羅斯西伯利亞尼布楚)、雅蘭(今俄羅斯雅蘭河流域)、綏分(今中俄交界綏分河上游地區)、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二道村)等地,後多冠漢姓為洪氏、關氏、貝氏等。該支貝氏鼻祖為洪鄂綽·貝和納,滿洲正白旗人,原任護軍參領,後讚譽安撫西藏,功授世襲雲騎尉。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貝氏,世代相傳至今。

⑵.滿族黃佳氏,滿語為Huang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後融入鮮卑族,後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後有蒙古族引為姓氏者。滿族世居貝琿山秦(今吉林蛟河張廣才嶺)、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二道村)、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蒙古族世居扎魯特(今內蒙古扎魯特旗)、土默特(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大凌河(今遼寧錦縣),後多冠漢姓為黃氏、貝氏等。該支貝氏鼻祖為黃佳·永福,滿洲正黃旗人,累官至內大臣。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世居地“貝琿山秦”的地名首音之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貝氏,世代相傳至今。

⑶.另外有滿族、蒙古族的一些貝勒、貝子,在清朝晚期以後其後裔子孫逐漸喪失了權承,有取其身份爵位官稱的首音之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貝氏,世代相傳至今。

貝姓得姓始祖

召公康(姬康)、黃佳·永福。

貝姓遷徙分布

貝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與台灣省均未進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一百一十位門閥。

貝氏遠祖起源於西周時期,上古時周文王的一個兒子被封在今天的河北省巨鹿浿水,建立了郥國,公族子孫就時代以國名為郥姓,後來他們去掉“邑”字邊旁,改姓“貝”。因此,“貝”姓也是出自周朝王室之姓,即姬姓。

貝瓊 詩 後來,有一支貝氏從河北巨鹿浿水遷移到今山東省博興縣東南一帶,由於貝氏人口逐漸增多,該地被稱為貝丘。另一些居住在貝丘的人,也有的人就此起姓為“貝”。貝氏後來在清河郡發展成望族,世稱清河郡望。

貝姓傳統文化

貝姓郡望堂號

郡望

清河郡:西漢高祖劉邦五年己亥(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後屢改為國,漢元帝永光年間(公元前43~前39年)後期為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東漢改為國,移治甘陵(今山東臨清),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縣至山東省博興縣、臨清縣一帶地區。元朝以後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棗強縣、南宮縣各一部分、山東省臨清縣、夏津縣、武城縣及高唐縣、平原縣各一部分地。到了明朝時期,清河縣改歸京師廣平府(今河北大名)管轄。此後直至清朝時期,清河縣隸屬於直隸省廣平府。民國初期,清河縣初屬直隸省冀南道,民國三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為大名道,民國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直隸於河北省,民國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年)初劃屬河北省十四督察區。抗日戰爭爆發後的民國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9月,中國共產黨創立了冀南區抗日根據地,清河縣為其轄地。民國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成立,轄冀南區,清河縣為冀南區十三專區。抗日戰爭勝利後,於民國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11月清河縣改屬冀南區二專區。民國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晉冀魯豫邊區即行撤銷,清河縣隨冀南區二專區歸屬華北行政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清河縣劃歸河北省衡水專區。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清河縣人民政府由城關遷駐葛仙莊。於1952年11月7日撤銷了衡水專區,清河縣改隸邢臺專區。1958年4月 28日撤銷邢臺專區,清河縣歸屬邯鄲專區;同年12月20日,撤銷清河縣併入南宮縣。1960年5月3日又撤銷邯鄲專區,清河縣境隨南宮縣歸邯鄲市轄。1961年5月23日,復設邢臺專區,南宮縣還屬。同年7月9日,恢復清河縣建制,仍隸邢臺專區。1970年邢臺專區改為邢臺地區,繼轄清河縣。1993年7月,邢臺地區與邢臺市合併,改由邢臺市管轄。

堂號

留任堂:明朝時貝恆任邵陽知縣,後改東阿知縣。他為官仁察明恕,甚得民心。朝廷調他另有任用,東阿耆老數百人到朝廷挽留,朝廷只好升他一級仍留東阿。

修史堂:明朝初年,貝瓊被召修《元史》,因此“修史”成為貝氏的另一個堂號。

豐谷堂:宋朝貝欽臣任江陰縣令時,重視開墾田地、發展生產,政績顯著,全縣民眾歡歌慶豐收,素有縣歌豐谷之稱,因以為豐谷堂。

東武堂:東漢時期,黃門令(中常侍)貝瑗曾因誅權臣梁冀家族有功,被漢桓帝封為東武陽侯。他的貝氏後裔為了紀念貝瑗的豐功偉績,所以把東武作為貝氏的一個堂號。

清河堂:以祖籍地為堂號,今廣西、廣東兩地貝氏春節對聯橫批“清河堂”,有時也寫“東武第”“豐谷第”。

光裕堂:吳越世澤;太學家聲。明代太學士貝泰,字宗魯,金華人。少以文行聞,永樂舉人。(浙江金華義烏~光裕堂)。

貝姓家譜文獻

江蘇蘇州吳中貝氏族譜五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蘇州吳中貝氏宗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珂羅版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蘇州市博物館。

江蘇蘇州吳中貝氏家譜不分卷,(民國)貝傳禮、貝光禮等纂,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精抄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江蘇省蘇州市圖書館。

江蘇蘇州吳中貝氏家譜四卷,(民國)貝仁元重修,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石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吉林大學圖書館。

貝氏宗族譜(5張) 浙江義烏都貝氏宗譜七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貝姓字輩排行

江蘇吳中貝氏字輩:“聿念世德淑善爾身賢良文學蔚振維新”。

江蘇洪澤貝氏字輩:“維德永守學懷邦”。

湖南瀏陽貝氏字輩:“萬代興隆開宗大福良國崇光顯榮華耀世德允昌遠承先志達宏啟裕昆祥掄才文治美佐政英名揚富貴繁發久忠孝映輝煌”。

廣東、廣西貝氏字輩:“順鎮永遠衍德崇廷仲元希汝士基兆隆萬世盛必進朝榮為學定邦國其達大家聲流傳通毓秀一本貫天經位立名高尚欣逢富貴成應仰同日久還向等蘭馨前後諧英俊古今各振興廣生明輔治喜得信中心賢哲光文煥良才亘有呈龍章聯鳳誥欽賜福宗親”。

南洋沙勞越、廣東揭陽貝氏字輩:“順鎮永遠衍德崇廷仲元希汝士盛必進朝榮為學定邦國期達大家聲令傳通毓秀一本貫天經位立名高尚欣逢富貴成應爺同日久還向等蘭馨前後皆英俊古今各振興廣生明輔治喜得信中心甘棠遺厚澤欽賜福宗親”。

貝氏一隻字輩:“堂亭宇孟應潛紹模廷孟承毓受宗衡”。

貝姓貝氏家訓

孝敬父母,贍養老人.敬老愛幼,地義天經.

夫妻平等,相敬如賓.撫育子女,一視同仁.

重視科學,培育後人.敬業愛業,奮發圖精.

勤儉節約,治家方針.和宗睦族,百事易成.

公益事業,積極響應.異姓相處,平等待人.

謙虛謹慎,大方真誠.杜絕邪道,光宗耀祖.

交朋結友,正大光明.婚姻自主,嚴禁近親.

耕豐讀顯,禮義重仁.遵紀守法,樂於助人.

貝姓宗祠楹聯

四言通用聯

蘇州博物館-貝聿銘 源自姬姓;望出清河:全聯典出貝氏的源流和郡望。

卷封東武;史著清江:

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金華人貝泰,字宗魯,少年時以文才和德行聞名,中舉後,官至國子祭酒,執掌太學四十餘年。“東武”,即樂府調曲名。下聯典指明朝初期的崇德人貝瓊,字廷琚,博覽經史,尤工於詩,洪武初年應召修《元史》,著有《清江集》等。

吳越世澤;太學家聲:

全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貝泰,金華人。前後在太學四十餘年,六館之士,翕然從化。

五言通用聯

點畫驚鷹鶻;喬詩壯宇城:

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畫家貝俊,工花鳥,尤工鷹鶻。見《歷代名畫記》。下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詩人貝青喬,字子木,江蘇吳縣人。諸生。鴉片戰爭時,曾為奕經幕僚,於浙東抗擊英國入侵軍,目睹清政府腐敗,寫了許多愛國詩篇,影響較大,有《半行庵詩存》。

梁碑留墨寶;運河傳政聲:

上聯典指南朝梁國時期的書法家貝義淵,吳興人。書有《梁始興忠武王蕭詹碑》現存江蘇南京,碑文殘損過半,留存的字,帶有行草筆意,頗為雄健。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江陰知縣貝欽世,上虞人,有惠政。縣有運河久湮,欽世欲浚治之,大姓爭捐金為助,不逾月而成。

民享浚河利;縣多豐谷登:

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貝欽世,疏浚治理運河,有惠政。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貝恆,仁察明恕,百姓勤耕,五穀豐登。

六言通用聯

解字九千三百;坐席五十餘重:

此聯為清朝時期的變法先鋒譚嗣同贈清朝文學家貝元征聯。

七言通用聯

洪武三助流芳遠;永樂六館播惠長:

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文學家貝瓊,字廷琚,浙江崇德人。博覽群史,工詩能文。明初召修《元史》,官國子監助教。與張美和、聶鉉齊名,時稱成均三助。有《清江文集》。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太學士貝泰,字宗魯,金華人。少以文行聞,永樂舉人。累官國子祭酒,前後在太學四十餘年,六館之士,翕然從化。後致仕卒。

清水一灣天然畫;河山萬里錦鏽圖:

此聯為貝氏名門望族居住地“清河”(郡)嵌字聯。

八言通用聯

修元代史書,才高班馬;著清江文集,氣邁歐蘇:

全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文學家貝瓊的事典。  

貝姓歷史名人

貝姓貝瑗

貝時璋 (公元?~167年待考),魏郡元城人。著名東漢時期宦官。貝義淵:(生卒年待考),吳興人(今浙江湖州)。著名南朝時期梁國書法家。貝義淵擅書法,其字精嚴遒勁,筆勢靈動。貝義淵特別擅長大字,所書大字帶行書筆意,更為雄健。存至今日的《始興忠武王蕭憺碑》和《安成康王蕭秀碑》為他所書,現存江蘇南京,其中前者為楷書,碑文殘損過半,其書法舒和雍容,帶有行草筆意,結體峻密,為南朝碑碣所罕見。

貝姓貝俊

(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畫家。工花鳥,猶工鷹鶻。見《歷代名畫記》。

貝姓貝欽世

(生卒年待考),浙江上虞人。著名宋朝江陰知縣。貝欽世十分重視農業水利,當時縣境有運河,水久已湮沒,貝欽世計劃峻治。他組織村民出錢出力,不逾月而成。

貝姓貝瓊

貝瓊(公元1314~1378年),一名闕,字廷琚,號廷臣、清江;浙江海寧殳山任(今浙江海寧雙山鄉),一說崇德人(今浙江桐鄉)。著名明朝文學家。

貝姓貝青喬

(公元1810~1863年),字子木,號無咎,又自署木居士;江蘇吳縣人。著名清朝詩人。貝青喬的詩結集為《半行庵詩存稿》八卷,共八百餘首,由葉廷□等於同治五年刊刻。《咄咄吟》兩卷單行,有1914年嘉業堂刊本。

貝姓貝泰

明代太學士,字宗魯,金華人。(義烏有他的後裔).少以文行聞,永樂舉人。累官國子祭酒,前後在太學四十餘年,六館之士,翕然從化。後致仕卒。

貝姓近現代名人

貝姓貝壽同

貝壽(公元1875~1945年),江蘇蘇州人。著名近代建築大師。早年入上海南洋公學,後留學德國,畢業於夏洛頓工科大學建築科,為中國第一位到西文學習建築者。他曾主持法院與監獄建築甚多。晚年在南京開設咖啡館,約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後逝世。為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從叔祖。貝壽同是中國銀行北京分行大樓的設計者,一般沿用“至國人留學歐美,歸國從事建築業者,貝壽同實為之先驅,北平大陸銀行為其所設計。”

貝姓貝漢廷

(公元1926~1985年),浙江鎮海人。上海遠洋運輸公司指導船長,船舶高級工程師,優秀航海家。

貝姓貝嘉德

(公元1916~今),廣東潮陽人。著名體操專家、教授。

貝姓貝浼智

(公元1931~今),江蘇蘇州人。著名化學專家、教授。

貝姓貝時璋

浙江省寧波鎮海人。傑出的生物學家、教育家。1921年畢業於同濟大學醫預科。1921年至1928年留學德國,獲土濱根大學博士學位。1978年、1988年土濱根大學又先後兩次授予自然科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現稱院士)。歷任浙江大學理學院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理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名譽所長。曾任中國動物學會理事長,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物理系主任、研究生院生物教學部主任,《中國科學》和《科學通報》副主編,《中國大百科》總編委會副主任,生物學分編委會主任;第一、二、三、四、五、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三、四、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

貝姓貝聿銘

貝聿銘(Ieoh Ming Pei,1917年4月26日-2019年5月16日),男,出生於廣東廣州,祖籍江蘇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土木專家。

貝姓 中國現代建築師。

貝姓林貝聿嘉

江蘇蘇州人。女。早年畢業於滬江大學社會學及社會工作系。1961年起任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執行總監。長期從事人口問題、性與弱智人口問題、青少年問題的研究工作。撰有《在香港推廣家庭計劃傳播方法之經驗》等論文。  

推薦文章

取名真的重要嗎 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人很快就記住了。姓名學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研究的,三才五格的取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種。三才五格能夠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測算出適合你的名字,這對於不會取名字的來說相當好處了。那麼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姓池女孩名字有寓意的 池姓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看似只是幾個字簡單組合而成,但實際上蘊含著許多深層次的玄機。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存在著微妙的變化,進而形成了整個名字的獨特風格。因此,在給寶寶取名字時,我們必須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名字是否符合我們最初希望的風格和寓意。

有創意的鞋店名字 簡單好記的鞋店名字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一家獨具匠心的鞋店需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有創意的鞋店名字,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夠為您的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讓它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中的亮點。無論是一家新開張的鞋店還是一家想要煥發活力的老店,一個有創意的店名都可以成為一項寶貴的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目不忘的冒菜店名字 一聽就想吃的冒菜店名字

在繁華的都市中,冒菜店成為了美食熱潮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無數食客們紛紛湧入這些店鋪,渴望一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滋味。然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店名至關重要。畢竟,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店名可以讓顧客們對你的冒菜店鋪過目不忘。

有創意的甜品店名字 好聽高級甜品店名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美食有著獨特的追求和熱愛,尤其是對於甜品來說,它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一種享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甜品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吸引人的甜品店名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甜品店名字呢?

書店名字店名大全集 獨一無二的創意書店名字

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儘管網路和電子書的流行,傳統書店依然有著自己的魅力。從小巷裡的獨立書店到大型連鎖書店,書店一直是人們尋找知識、享受閱讀和放鬆心靈的場所。然而,要想開一家成功的書店,除了經營的熱情和精神,書店的名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書店名字不僅要引人入店,還要傳達出店內的文化和氛圍。那麼,書店名字怎麼取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呢?

韓姓女孩起名簡單大方 姓韓女孩獨特洋氣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標識。在選擇文字時,我們應該考慮寶寶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的文化背景。只有選擇合適的文字,才能讓名字更加獨特、美麗,也更符合寶寶的個性和家庭的期望。

優雅的茶葉店名字 簡單大氣的茶店名字

當你計劃開一家茶葉店時,店名的選擇至關重要。店名不僅代表了你的品牌,還能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一個吸引人的店名能讓人記住你的店,從而增加客流量和銷售額。但是,如何為你的茶葉店取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呢?

網紅宵夜店名字 開宵夜店取什麼名字好

宵夜店名字的取捨,常常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意興衰。這個小小的命題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意和商機。一家好的宵夜店名字,不僅可以吸引顧客的眼球,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人銘記於心。那麼,究竟如何取一個獨具特色的宵夜店名呢?

薛姓起名女孩 高雅有涵養的薛姓女孩名字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要講究很多技巧。如果要逐一道來,估計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首先,給孩子取名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想方設法融入到名字中,否則會失去重點,讓起名變得非常困難。那麼,主流的取名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來選擇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