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氏詳解
探尋中華姓氏之根,傳承家族文化
起源與傳說
軒轅(xuān yuán)複姓,是黃帝後代,出自有熊氏,亦稱為帝鴻氏。黃帝曾居於軒轅之丘,故而得姓軒轅,黃帝的後代子孫遂稱軒轅氏,後周武王伐紂分封軒轅子孫於鑄國,改為鑄氏。一說黃帝作軒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謂軒轅。又據古代傳說,軒轅即天黿,天黿變為龍,龍為軒轅部落的圖騰,因以得氏。
軒轅姓歷史發展
軒轅姓主要源流
按《國語》記載,少典氏娶有蟜氏(註:蟜,音jiǎo,古書上提到的一種蟲,首見於《山海經》;有蟜氏是蜜蜂為圖騰的部族,居住在平逢山)之女,生下黃帝和炎帝,黃帝在姬水邊長成,因而姓姬。又據《史記》說法,黃帝姓公孫。於是,《史記索隱》就調和兩姓,說黃帝本姓公孫,因在姬水邊成長,故改姓姬。此外,《史記》還說他名軒轅,但是沒有說明因何而得名。《史記集解》說他號有熊,《史記索隱》就進行比附,說黃帝本是有熊國之子,故號有熊,軒轅是他的名號,因居軒轅之丘,遂以為名,又以為號,又根據《左傳》記載,說他亦號帝鴻氏。《史記正義》解釋說,黃帝為有熊國君,號有熊氏。及 《國語》 曰縉雲氏,又曰帝鴻氏,亦曰帝軒氏。軒、轅兩字都與車子有關,因而齊思和《論黃帝之制器故事》(《古史辨》第七冊)把中國車·子的發明歸功於黃帝。《路史》講得更具體,說黃帝在空桑山北創造車子,“橫木為軒,直木為轅,故號曰軒轅氏”。至於黃帝之所以稱黃帝,古人似乎眾口一詞地說,他“有土德之瑞,土黃色,故稱黃帝”。
近代史學家則提出黃帝即皇帝,亦即原始人意識中的上帝(上天)的意思。楊寬《中國上古史導論》根據《風俗通》、《春秋繁露》等古代文獻,把應該寫作黃帝的地方多寫成皇帝,如《易經.繫辭》:“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風俗通》則作:“皇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而且,從音韻學上講,黃、皇同音同聲,故黃帝即皇帝。又《尚書·呂刑》中皇帝與上帝也互相通用。這樣看來,黃帝似乎可與皇帝、上帝劃等號了。然而,“皇帝”稱號自秦始皇帝創用以後,泛指中國最高統治者,“上帝”則別具神格意義,“黃帝”專指五帝中之首帝,又成一般共識。因而,此三者在實際應用上已是不可混淆的。
黃帝為什麼稱軒轅呢?古書上說是因為他在戰爭中發明了一種戰法。打仗時,將士都站在戰車上;停戰休息時,戰士圍成一圈,指揮員立在中間,只留一個空檔做出入的門,起到保護指揮員的作用。古人把有布幕的戰車叫做“軒”,兩車中間空檔稱為“轅”。因此,發明這種車站法的黃帝,就又稱為軒轅氏了。軒轅複姓為黃帝嫡孫,出自有熊氏,亦稱為帝鴻氏。黃帝曾居於軒轅之丘,故而得姓軒轅,黃帝的後代子孫遂稱軒轅氏。一說黃帝作軒冕之服,教民做衣服,故謂軒轅。又據古代傳說,軒轅即天黿,天黿變為龍,龍為軒轅部落的圖騰,因以得氏。
淵源一
源於姬姓,出自軒轅黃帝,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史籍記 載:軒,姓也,黃帝號軒轅,後因為氏。軒氏,軒轅之後。史籍《姓解·六三》、 《姓苑》中均記載:“軒氏、轅氏、軒轅氏,皆黃帝之後。黃帝之後以號為姓,軒轅即黃帝,姓公孫或言姓姬。黃帝,少典氏之子。黃帝共二十五子,十四子有姓,共12種姓。” 著名東漢後期思想家、政治家王符在所著的《潛夫論·志士姓》中記載:“軒氏、豐氏、駟氏、游氏、國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季氏,十族之祖穆公之子也,各以字為姓。”軒氏、軒轅氏、轅氏、廖氏皆黃帝之後裔,各有各的支系,乃四種姓氏。
穆天子傳 周穆王姬滿為西周朝第五代君主,周昭王之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富於神話色彩的君王之一。傳說他享壽一百零五歲,在位時間為五十五年(公元前976-前922年,一說公元前1001-前947年,待考)。據汲縣西戰國墓所出土的典籍《穆天子傳》記載,周穆王喜好遊歷,曾於周穆王十三-十七年(公元前963-前959年或公元前988-前984年,待考),駕八駿之乘驅馳九萬里,西行至“飛鳥之所解羽”的崑崙之丘,晉觀黃帝之宮。他還設宴於瑤池,與西王母做歌相和。據考證,當時周穆王西遊之地,就在今裏海與黑海之間的一帶曠原。後因徐戎造反,方趕回中原組織平亂。周穆王一生都致力於向四方發展,他曾因遊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進貢,而兩次發兵征伐犬戎,獲其五王,並把部分戎人遷到太原(今甘肅鎮原)。他還率軍東攻徐戎,平服了徐戎的叛亂,之後在塗山(今安徽懷遠)大會數百諸侯,鞏固了西周王朝在東南地區的統治。周穆王制定了“墨、劓、臏、宮、大辟”五刑,其細則竟達三千條之多。後世流傳有周穆王西征的故事,如晉朝汲冢出土戰國竹簡《穆天子傳》 ,其中雖多誇張,但畢竟反映了當時周穆王意欲周遊天下,以及西周王朝與西北各方國部落往來的情況。
周穆王的後裔分衍有十大支姓,即軒氏、豐氏、駟氏、游氏、國氏、然氏、孔氏、羽氏、良氏、大季氏。除姬姓外,其軒氏為當首之氏,號稱“中華第一氏”。
淵源二
源於羋姓,出自戰國後期楚國王族後裔軒丘氏,屬於複姓省文簡化為氏。軒丘氏複姓系出楚頃襄王熊橫,熊橫遷都於陳國。其後裔楚文庶子被其封於軒丘為采邑,稱軒丘氏。到漢朝時期有梁國宰相軒丘豹,其後省文簡化為軒氏、丘氏。
軒丘,按史籍《史記正義》引《括地誌》記載:“黃帝陵在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已經說得非常清楚,當時的羅川縣就是現在的甘肅省正寧縣。現存正寧縣博物館的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所立的《大宋寧州承天觀之碑》記載:“茲縣(隋羅川縣,今正寧縣)據羅川之上游,實彭原之屬邑,氣象蔥蔚……人敦忠義之風,俗勤稼穡之事。軒丘在望,乃有熊得道之鄉;豳土劃疆,本公劉積德之地……軒轅師廣成於前, 《左傳》 夏禹尊子於後。” 這裡所說的“軒丘”就是羅水上游的橋山,因為有氏而得名。子午山也稱子午嶺,即史籍《史記·五帝本紀》所說“黃帝崩,葬橋山”的橋山。清朝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慶陽知府趙本植修纂的《慶陽府志》記載:“黃帝陵在羅川縣城東子午山旁。”民國十四年(1925年),正寧縣知事蘇紹泉修纂的《正寧縣誌》記述得更清楚:“黃帝陵在縣東南湫頭鎮東北西頭村之橋山,當谷一峰聳起,草木蔥蔚,上有荒塚,旁立一碑,鐫字:黃帝葬衣冠處。”此黃帝塚,正是漢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塚於橋山的地方。
因此,軒丘即今甘肅省正寧縣羅水上游的橋山。
淵源三
源於姬姓,出自軒轅黃帝後裔軍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潛夫論·志士姓》記載,古有軍氏,為周朝時期鄭武公之子共叔段之後,後軍氏大多改為軒氏。
淵源四
葫蘆島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公子喜,屬於以通義字訛為氏。據史籍《風俗通義佚文》、 《左傳》記載,鄭國有公子喜,字子罕,其後為罕氏。在古代,“軒”與“罕”字通,如在《左傳·昭公元年》中記為罕虎,而在《春秋公羊傳》中則記為軒虎。其後裔以“軒”比“罕”為尚,遂為軒氏。
源流五
源於姬姓,出自華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有熊氏,屬於以先祖尊號為氏。據史籍《史記·索隱》、《漢書·古今人表》等記載,軒轅氏為上古黃帝後裔,出自有熊氏,亦稱為帝鴻氏。傳說,黃帝的母親叫附寶,是中原部落首領少典氏的妻子。一天傍晚,附寶在有熊(今河南新鄭西北部)的軒轅之丘突然看見了北極光,在中原地區能見到北極光是非常稀罕的,然後附寶就因此懷了孕。後來在西北黃土高原的沮源關降龍峽(今陝西黃陵沮水河畔)生下了黃帝。因此黃帝的姓氏是因為是少典氏的孫子複姓公孫氏。由於附寶受孕於於軒轅之丘,母親附寶就給他起名號為軒轅氏。按遠古的傳說,“軒轅”即“天黿”,天黿亦稱“力天”,在史籍《獻侯鼎·天黿銘》中有其圖形記載。天黿一直就居住在軒轅之丘,會飛,後來化身變為龍,從此龍就成為軒轅氏部落的傳世圖騰,因以得氏為“軒轅”。
1978年5月上旬,在今甘肅慶陽地區的慶陽縣三十里舖,民工在採石作業時,在炸開的石板層中發現了翼龍的化石。考古工作者研究發現,此翼龍系水族動物,頸長、尾短,沒有背椎,頭骨低長、牙齒多而較纖細。身無羽毛,體面光滑,但卻有兩個大“翅膀”,兩翼展開長達兩米,但不能作遠距離飛行,只能在水邊、疏林中滑翔,以啄撈魚類為生,因稱“環江翼龍”。考古工作者將“環江翼龍”化石與史籍《獻侯鼎·天黿銘》中的圖形記載的“天黿”對照和相互參證,驚異地發現二者不僅非常形似,而且印證揭示了傳說中軒轅黃帝逝世後乘龍升天的奧妙——天黿不僅是龍,而且能飛翔。“天黿”就是翼龍,也就是“軒轅”。翼龍化石的發現,為軒轅氏族部落的存在提供了實物圖騰的證據。後來,軒轅氏黃帝想到,炎帝多年來不辭勞苦,為人民做了數不盡的好事;而且為了不給人民帶來戰爭的災難,放棄了向他復仇的念頭。接著又想到自己將炎帝趕到南方,卻占據著本屬於他的領地,覺得自己過去對炎帝的處置是一個很大錯誤。於是,黃帝派人去恭請炎帝和他的部族回來。從此,炎帝、黃帝兩個部落和睦相處、共同生產、繁衍生息,很快就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華夏民族,子孫後代就稱作“炎黃子孫”。
在黃帝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號為姓氏者,稱軒轅氏。軒轅氏族人後有省文簡改為單姓軒氏、轅氏者,皆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號稱“中華第一姓”。
軒轅姓得姓始祖
軒汝君、軒汝臣、軒汝義:清雍正三年~乾隆八年(公元1725~1743年),於河北永平府玉田遷居遼西,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原分布:
一、葫蘆島南票區暖池塘鎮札木溝村;
二、朝陽市朝陽縣根德鄉邱家村;
三、錦州市黑山縣無梁殿鎮軒三家村。
現分布:葫蘆島市龍港區、朝陽市、朝陽縣、阜新市海洲區、彰武縣、黑山縣、新立屯、瀋陽市、北京市,共有四五百人,一百五十多戶,九代人。是為遼寧軒氏三祖。
軒轅姓遷徙傳播
軒轅氏複姓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漢族 軒轅氏黃帝 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與台灣省均未進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四百三十一位門閥,如今人口約兩萬八千三百餘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017%左右。始祖汝君、汝臣、汝義於河北永平府玉田縣遷居關東,有近二百年的歷史。
分布地:奉天府暖池塘、承德府朝陽縣根德、新民府廣寧縣黑山。
永平府:商孤竹國,春秋山戎肥子二國地明置永平府,清屬直隸省,民國廢。治所為今河北省盧龍縣。
玉田縣:春秋時為大鹵之區,漢為右北平郡無終縣地,隋末改無終縣為漁陽縣,唐分漁陽雖置無終縣,改曰玉田,清屬直隸省遵化州,民初屬河北省津海道。
在遼寧省錦西縣北二十五里,東濱女兒河,西隔柳條邊界熱河朝陽縣。
朝陽縣:明初為營州衛地,後廢入泰寧衛,清初內屬,乾隆初隸塔子溝廳,尋析置三座塔廳,又改設朝陽縣,屬承德府,光緒間升為朝陽府,民國仍改縣,屬熱河特別區域熱河道,縣治即古龍城,地濱大凌河,當承德入奉天之道,亦要區也,錦朝鐵路以此為終點。
黑山縣:向為遼寧省廣寧縣分管地,清光緒間析置鎮安縣,屬遼寧省新民府,民國改今名,屬遼寧遼瀋道,縣治附近有小黑山,故名,京奉鐵路經之。
今河南省的新鄉市、鄭州市上街區、商丘市睢縣、許昌市、新鄭市、西華縣、鹿邑縣、太康縣、扶溝縣,廣東省的江門市,山東省的臨沭縣、聊城市冠縣、濟寧市嘉祥縣、鄆城縣、東平市,遼寧省的葫蘆島市龍港區、朝陽市,安徽省的長豐、亳州市、壽州市,天津市的靜海區,河北省的玉田縣,江蘇省的宿遷市泗洪縣,陝西省的咸陽市興平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日本,美國,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奧地利等地,均有軒轅氏族人分布。
軒轅姓人口分布
現分布:泰安市、商丘市、葫蘆島市、朝陽市、錦州市、阜新市、瀋陽市、北京市、杭州市、南昌市.深圳市.
軒轅姓傳統文化
軒轅姓郡望堂號
郡望
上黨郡:“上黨”在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上與天為黨也”,故名。上黨地名最早見於春秋時期的晉國,此後趙魏韓三家分晉,都占據了上黨地區的一部分,戰國時期韓國置郡,但是具體的郡置如今已經難以考證。
淮南郡:漢朝曾置淮南國,治所在六安(今安徽六安),後改為郡,遷治至壽春(今安徽壽縣)。曹魏政權時期亦曾置淮南國,後為淮南郡,其時轄地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區。隋朝亦以壽州為淮南郡(唐朝時期為壽州壽春郡)。唐朝時期有淮南道,治所在揚州,自今湖北應山、安陸、應城以東,淮以南、江以北,均在其郡境內;唐朝中葉以後,置淮南節度使,亦治揚州。宋朝時期有淮南路,治揚州;後分為東西二路:西界在今湖北黃陂、河南光山一帶,東西二路的分界在今安徽省鳳陽、和縣一帶。
汝南郡:西漢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縣、上蔡縣、平輿縣、項城縣一帶地區,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睢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縣。秦朝時期置為襄邑,宋朝時期改稱拱州,金國時期始置睢州路,元朝時期稱睢州,民國以後稱睢縣並一直至今,已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
東平州:今山東省東平縣。春秋時期為魯國的附庸須句國,戰國時期屬齊國,秦朝時期設為薛郡,漢朝時期置為須昌縣,晉朝時期徙東平國來治,南朝宋時期始稱東平郡。北齊時期郡廢縣徙,隋朝時期復置須昌縣,唐朝時期移鄆州來治,復改為東平郡,宋朝時期稱東平府,元朝時期改為東平路,明朝時期降為州,省須城縣入州。清朝時期東平屬山東泰安府,民國初期改州為縣,屬山東東臨道。
開封府:古稱大梁、梁、汴,又稱汴梁,簡稱汴,河南省轄市,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國務院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郃陽縣:今陝西省合陽縣。
興平縣:今陝西省興平市。
鄢陵縣:今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周朝時期的鄢國之地。
鹿邑縣: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春秋楚國苦縣地,傳老子李耳即為此地人。至東漢時期分置武平縣。晉朝時期,武平一度省入苦縣,一年後復置。至隋朝時期,改武平縣為鹿邑縣,此以鹿邑命名建縣之始,故城在今治西部,後武平之名遂不再見。而源於苦縣的谷陽縣(東晉)、真源縣、仙(唐),蟬聯至宋朝時期改衛真縣亦於元朝時期省入鹿邑,此縣遂確立,至今不變。隋朝時期元朝時期曾移令治。民國初期(1912年)屬鹿邑開封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鹿邑至1952年屬淮陽專區,1953年屬商丘地區,1958年―1960年一度屬開封專區,1965年後屬周口地區,今屬於河南省周口市。
太康縣:太康城相傳為夏朝太康所建;故以人名命地。秦朝時期於此地區置陽夏縣。漢朝時期改置扶樂縣,至晉朝時期省黜。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省入扶溝縣,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復置。隋開皇七年(587年)改稱太康縣。隋開皇年間復置。唐朝貞觀初年(618年)省入太康,太康遂一統全境,至今不變。太康之地的隸屬關係在歷史上時有改變,但多不離推陽國(淮陽郡、陳國、陳郡)與開封府(元田汴梁路)兩地。明朝時期屬開封府。清朝雍正年間改屬陳州府。民國初期(1912年)屬開封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太康初屬淮陽專區,1953年起屬商丘專區,1958年―1960年屬開封專區,1965年改屬周口專區,今屬於河南省周口市。
柘城縣:秦朝時期置拓縣,據云:“邑有拓溝,以此名縣”。西漢時期屬淮陽國,東漢時期屬陳國。西晉時期廢黜,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改稱拓城縣,屬梁郡。唐貞觀初年(618年)省入谷熟、寧陵二縣,唐永淳元年(682年)復置。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省入寧陵,一旋復置。明朝時期屬睢州,並為州治。清朝時期屬歸德府。民國初年(1912年)屬開封道。建國後,除1958~1960年一度合併於開封地區外,一直屬商丘地區,至今不變。
民權縣:倡議設置民權縣始於1928年2月,其根據是謂此一地區在睢縣、考城、蘭封、寧陵四縣之邊做,毗連河北省之東明與山東省之曹縣、定陶。地廣人稀,難以治理。民國政府批准此項倡議,遂將杞縣之人和、新興、西肥、巴河、雙塔五社與睢縣之七、八、九等區另闢一縣,命名為民權。當時全縣分為六區,其一二三四等區係由睢縣劃歸者.其五六兩區係由杞縣劃歸者,設縣治於李壩集。至八月籌備事宜全部完成,翌年通過立法手續明令建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民權除了在1958~1960年一度合併於開封專區外,一直屬河南省商丘地區,至今不變。
寧陵縣:春秋時期屬於宋國的寧邑之地。戰國時期屬魏國。西漢時期始置寧陵縣,屬陳留郡。東漢於其地又置已吾縣,兩縣並存七百餘年,至南北朝北齊時期,已吾縣省入下邑縣。漢朝以後,寧陵的隸屬關係多有變化,惟縣除北齊時一度廢、隋開皇間復置外,直至今日不變。金大定十年(1170年)改隸歸德府(州),直至清朝末期。1913年屬開封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寧陵除了在1958~1959年屬開封專區、1960年一度撤銷外,一直屬於河南省商丘專區,至今不變。
扶溝縣:漢朝時期置扶溝縣,屬淮陽國,後歷代相沿。除了晉朝時期初省後復,隸屬關係多有改變外,該縣之建置二千年來基本未動。五代以後隸屬開封府,直至清朝初始改屬陳州府。1912年屬開封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初屬淮陽專區,1953年後改屬許昌專區,自1956年改屬周口專區,今屬於河南省周口市。
冠縣:春秋時期為晉國的冠氏邑。隋開皇六年(586年),析館陶縣東部和清淵縣南部置冠氏縣,其境域待考。唐貞觀元年(627年),撤銷清水縣(原清淵縣)併入冠氏縣,境域擴大。元朝時期更名位冠州。明朝初期改位冠縣,其境北越館陶、邱縣域,東界清河縣的清河屯,西界威縣的方家營,南界威縣的沙兒寨,北界南宮縣的紅河村。
嘉祥縣:今山東省嘉祥縣。
靜海縣:今天津市靜海區。
漁陽縣:今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
堂號
上黨堂:以望立堂。
淮南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睢州堂:以望立堂。
興平堂:以望立堂。
鄢陵堂:以望立堂。
鹿邑堂:以望立堂。
太康堂:以望立堂。
柘城堂:以望立堂。
民權堂:以望立堂。
寧陵堂:以望立堂。
冠氏堂:以望立堂。
嘉祥堂:以望立堂。
靜海堂:以望立堂。
漁陽堂:以望立堂。
東平堂:以望立堂,亦稱東臨堂。
開封堂:以望立堂,亦稱大梁堂。
郃陽堂:以望立堂,亦稱合陽堂。
扶溝堂:以望立堂,亦稱淮陽堂、陳州堂。
太霞堂:唐朝時有軒轅集居羅浮山為道士,年過百歲仍容顏不老,坐在暗室中,目光射數丈。著有《太霞》十二篇。唐武宗召見他詢問長生的法術。軒轅集說:“絕聲色,薄滋味,哀樂一致,德施無偏,堯舜禹湯之所以壽也!”
榆西堂:長城東起榆關(山海關),西至嘉峪關,全長一萬二千多公里。由此而分塞外與中原,故以居住地為堂號。該地軒氏謙和達理、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淡泊敬誠。
軒轅姓宗祠對聯
四言通用聯
羅浮高隱;興化賢名:上聯典指唐朝東莞人軒轅集,居羅浮山為道士,百餘歲容顏不老,曾著《太霞》十二篇。唐武宗召見,問他長生術,他答道:“杜絕聲色,淡薄滋味,喜怒哀樂不動心,施德不偏。堯舜禹湯能長壽,也都是因為這些。”下聯說唐朝人軒轅范,知興化軍,考績被列為優等,上奏朝廷。
五言通用聯
祖功澤百世;宗德潤千秋: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廟正殿柱聯。
縱橫三萬里;上下五千年: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廟誠心亭聯。
七言通用聯
廣袤幅員三萬里;悠長歷史五千年: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廟正門聯。
發展經濟合必作;增進民主工與農: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廟一進門新撰磚柱聯。
中華國脈承龍脈;黃帝英魂壯民魂: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陵祭亭聯。
觀天地生物氣象;讀古今經世文章: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陵誠心亭聯。
誠朝聖地人文祖;心祭神州兒女情: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陵誠心亭聯。
古柏千叢迎赤子;心香一炷祭黃陵: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陵新撰祭典用聯。
十言通用聯
拓土建邦,傳四百兆胄裔;開物承務,啟五千載文明: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廟聯。
拓地建邦,垂衣裳以昭華胄;活人濟世,辨醫藥而著內經: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廟聯。
大哉!黃祖豐功洪德震中外;偉矣!民魂雄風浩氣勵古今: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陵聯。
橋山永翠,鍾靈毓秀傳國脈;古柏長青,拔地擎天壯民魂: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陵聯。
八百里青城,玉壘依然山色秀;五千年華夏,金甌永固帝恩深:四川省灌縣青城山古軒轅黃帝祠聯。
赤子聚龍鄉,萬里尋根圓舊夢;神州邁虎步,億民戴德開新元: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廟大門聯。
十萬萬黃帝子孫,齊心共奔四化;五千年文明古國,寰宇同讚中華: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陵新撰祭典用聯。
誠心向善,善始善終,善人善己;刻意為修,修德修志,修性修心: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陵誠心亭聯。
奠華夏宏大業基,始祖恩德澤萬世;樹炎黃浩然正氣,民族精神炳千秋: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陵祭亭聯。
經天地、順時變,建中華重萬代法式;正衣裳、敘人倫,造書契創千古文明: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廟祭台聯。
啟草昧而興,有四百兆兒孫,飛騰世界;問龍蹻何道?是五千年文化,翊衛神州:四川省灌縣青城山古軒轅黃帝祠聯。
止干戈,一海內,代神農,千古雄風猶在;旁日月,撫顓民,順天紀,萬年土德長存: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陵聯。
軒轅黃帝開創民族文化,豐功偉績永垂不朽;中華兒女繼承先祖事業,愛國精神世代相傳: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陵新撰祭典用聯。
倚沮水,枕橋山,八節四時,山山水水顯靈氣;櫛春風,沐秋雨,一年兩度,雨雨風風祭祖陵: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陵聯。
謁初祖,懷虔誠,五千年夢繞魂牽,碧血丹心留青史;興中華,倡廉潔,九萬里山歡水笑,明月清風伴錦程: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陵聯。
炎陵赫赫,黃陵赫赫,赫赫炎黃,子子孫孫繁繁衍衍;松樹森森,柏樹森森,森森松柏,枝枝葉葉鬱鬱蔥蔥:陝西省黃陵縣軒轅黃帝陵、神農炎帝兩陵聯。古代相傳有1把軒轅劍
軒轅姓家譜文獻
河南睢縣軒轅氏族譜,(明)軒轅輗始修,明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三修木刻活字印本;1986年軒轅建啟、軒轅成敏、軒轅吉敏、軒轅慎良、軒轅永吉等四修手寫本;1998年五修計算機排印本。原稿現被收藏在河南省睢縣軒老家莊軒轅氏宗祠。
軒轅姓字輩排序
河南睢縣軒轅氏字輩:“鴻功紹先德信義建家基敏慎兆祥慶飲明振文思”。註:睢縣軒氏、軒轅氏字輩相同,凡姓稱軒氏者,族譜記載仍然為軒轅氏。
軒轅姓姓氏名望
軒轅姓古代
軒轅:(公元前2717-前2599年)上古帝王。即黃帝軒轅氏,少典與附寶之子。軒轅首先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在此期間有了文字。曾戰勝炎帝於阪泉 ,戰勝蚩尤於涿鹿 ,諸侯尊為天子,後人以之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軒輗 :(公元~1464年待考),字惟行,一字惟衡;河南鹿邑人。著名明朝大臣。明朝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進士,授行人司副。明宣德六年用薦改御使,明正統五年晉升為浙江按察使。
軒萬春:(生卒年待考),字彥績;遼西人氏,祖籍京東玉田。著名晚清秀才、書法家。師承皇象、鍾繇,工真、草、隸、行,其筆法樸質古情,沉著痛快,文而不華,質而不野。其書法下筆著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善藏鋒,注意頓挫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蕩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
軒轅集:生於陝西軒家橋。集,會昌時人。武宗好神仙,集以山人進。宣宗即位,流嶺南,居羅浮山。大中十一年復徵至長安,召問長生術。尋歸羅浮。
軒世榮:(生卒年待考),字軏;遼西人氏,祖籍京東玉田。著名民國文人、書法家。
軒轅姓現代
軒轅軻:1926年8月生,字敏毅,畢業於河南大學.河南省睢縣人。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審、教育科學出版社副總編輯。著有《中華民族教育思想纂要》、《中國教育思想通史》龔自珍、魏源的教育思想一章,《中國教育魂》鄧小平的教育思想兩章。發表有《顧炎武的社會教化思想》、《顏元的社會教化思想》等有關教育思想的論文十餘篇;《文心雕龍創作論的若干心理學考察》、《文心雕龍雜摭》等有關古代文論研究的論文數篇。擔任《春秋戰國時期的教育思想》、《南宋事功學派及其教育思想》、《從鴉片戰爭到“五四”時期的教育》、《基礎心理學》等多種獲獎學術著作的責任編輯、終審。
軒錫明:(公元1949~今),筆名: 軒西明;河南桂穎人。著名當代小說作家。1968年畢業於青海省貴德縣中學,現為青海省貴德縣文化館創作員,國家二級作家(副高職稱)。青海省作家協會理事,青海省海南州作家協會副主席,貴德縣文學愛好者協會主席。
軒靜淵:(公元1936~今),女,河北定縣人。著名西南農業大學教授。1957年7月畢業於西南農學院植物保護專業。1982~1984年在日本東京農工大學植物防疫學科學習。現任西南農業大學植保系教授,昆蟲教研室主任。主講《植物化學保護》、《農業昆蟲學》、《植物抗蟲原理及應用》、《儲藏物昆蟲學》等課程。參加“水稻三化螟預測及 防治”研究,獲重慶市重木科技四等獎。
軒玉亭:(公元1947~今),河南臨潁人。河南省豫劇二團,豫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1966年畢業於河南省戲曲學校主攻生醜行,中國戲劇家協會會 員,中國戲曲學會會員,河南省戲曲學會會員,河南省第二次文代會代表。
軒鴻瑞:(生卒年待考),號墨子,軒輗之後;河南鄢陵人。著名書法家。
推薦文章
取名真的重要嗎 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人很快就記住了。姓名學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研究的,三才五格的取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種。三才五格能夠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測算出適合你的名字,這對於不會取名字的來說相當好處了。那麼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姓池女孩名字有寓意的 池姓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看似只是幾個字簡單組合而成,但實際上蘊含著許多深層次的玄機。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存在著微妙的變化,進而形成了整個名字的獨特風格。因此,在給寶寶取名字時,我們必須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名字是否符合我們最初希望的風格和寓意。
有創意的鞋店名字 簡單好記的鞋店名字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一家獨具匠心的鞋店需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有創意的鞋店名字,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夠為您的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讓它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中的亮點。無論是一家新開張的鞋店還是一家想要煥發活力的老店,一個有創意的店名都可以成為一項寶貴的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目不忘的冒菜店名字 一聽就想吃的冒菜店名字
在繁華的都市中,冒菜店成為了美食熱潮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無數食客們紛紛湧入這些店鋪,渴望一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滋味。然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店名至關重要。畢竟,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店名可以讓顧客們對你的冒菜店鋪過目不忘。
有創意的甜品店名字 好聽高級甜品店名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美食有著獨特的追求和熱愛,尤其是對於甜品來說,它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一種享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甜品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吸引人的甜品店名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甜品店名字呢?
書店名字店名大全集 獨一無二的創意書店名字
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儘管網路和電子書的流行,傳統書店依然有著自己的魅力。從小巷裡的獨立書店到大型連鎖書店,書店一直是人們尋找知識、享受閱讀和放鬆心靈的場所。然而,要想開一家成功的書店,除了經營的熱情和精神,書店的名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書店名字不僅要引人入店,還要傳達出店內的文化和氛圍。那麼,書店名字怎麼取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呢?
韓姓女孩起名簡單大方 姓韓女孩獨特洋氣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標識。在選擇文字時,我們應該考慮寶寶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的文化背景。只有選擇合適的文字,才能讓名字更加獨特、美麗,也更符合寶寶的個性和家庭的期望。
優雅的茶葉店名字 簡單大氣的茶店名字
當你計劃開一家茶葉店時,店名的選擇至關重要。店名不僅代表了你的品牌,還能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一個吸引人的店名能讓人記住你的店,從而增加客流量和銷售額。但是,如何為你的茶葉店取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呢?
網紅宵夜店名字 開宵夜店取什麼名字好
宵夜店名字的取捨,常常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意興衰。這個小小的命題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意和商機。一家好的宵夜店名字,不僅可以吸引顧客的眼球,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人銘記於心。那麼,究竟如何取一個獨具特色的宵夜店名呢?
薛姓起名女孩 高雅有涵養的薛姓女孩名字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要講究很多技巧。如果要逐一道來,估計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首先,給孩子取名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想方設法融入到名字中,否則會失去重點,讓起名變得非常困難。那麼,主流的取名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來選擇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