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詳解

探尋中華姓氏之根,傳承家族文化

起源與傳說

蒙姓是中國的姓氏,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主要淵源有三個,一是出自以蒙山名、蒙侯官名為氏;來源於三皇之首包羲後裔高陽氏;二是避難改姓,三是為他族改姓。

其人口主要分布在山東蒙山、廣西平南、重慶,河北衡水饒陽縣等地,歷史名人有楚國大夫蒙觳、秦朝著名將領蒙恬、秦朝著名文官,參謀蒙毅;當代名人有中國人民解放軍西藏軍區司令員蒙進喜等都是蒙姓的主要代表。

蒙姓歷史發展

蒙姓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於遠古三皇五帝之首包羲(太昊伏羲氏)之子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老童封蒙國,屬於以封國名稱為氏。

上古時候,包羲子黃帝是著名的氏族聯盟首領,他為五帝之首有一個孫子叫作顓頊,後來也是著名的部落首領。

到了夏王朝時候,敬重古代的偉人,就把包羲後裔顓頊的子孫老童封到蒙山至雙八之城(蒙雙城),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地名為姓氏者,稱蒙雙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蒙氏、雙氏,世代相傳至今。

老童在蒙山(今山東蒙山)設了祭壇,祭祀蒙山之神,並主持蒙山祭祀,稱為東蒙主。

東蒙主的後裔子孫中,世代居於蒙山承襲東蒙主之職,遂以山名為姓氏,稱蒙山氏、東蒙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蒙氏、東氏、山氏、東方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二

出自明朝初期巫氏,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明洪武年間,巫禧族派第四房巫景茂,配袁氏生四子:巫仲興、巫貴興、巫寧保、巫必子。移江西省安遠縣長河堡,巫寧保於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參與興寧戶房吏,因事戌滇南涉及其弟巫貴興、巫必子,逃往江西安遠縣長河堡,所遺田產盡粥,用費結絕軍丁,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巫發、巫成、巫新拆立民戶各當差。巫貴興,字法貴,遷江西安遠縣東營腦(現屬於都縣盤古山鎮人和村),生子巫萬承,從此隱姓埋名改姓為蒙氏。

巫萬承(蒙萬承)生三子:蒙念四郎、蒙念五郎、蒙念六郎;蒙念四郎遷廣東省仁化恩村,其裔有居海南島、香港等地。蒙念五郎傳至三十一世蒙信立、蒙信可遷江西南康龍華鄉上下蒙村。蒙信舉仍居於都人和村,蒙念五郎之後裔有遷寧都縣賴村鄉蒙坊,廣州市城內外和汕尾等地。蒙念六郎則遷廣西各縣、市,其人口眾多無法詳算。

源流三

出自清朝時期巫羅俊後裔,屬於避難改姓為氏。

江西於都蒙氏族人主要集居於盤古山、靖石等地,古今都是當地望族之一。他們的先袓何時何地遷來此地,其族譜記載不一致。

於都蒙氏自稱是蒙念五的後代,由蒙信舉從南康遷來。其族譜記載:“萬承公生三子,念五公初徏廣東番禺以及河南大草坊,後又徏會昌西山,最後徏至南康崇文堡傳九世。信舉公又於宋泰定初年徏會昌之西山。”然而,在其清乾隆年間五修和清光緒年間七修譜的譜序中又記載:“蒙得姓於周先王封顓頊後裔以為東蒙主,祀遂因以為氏,至秦有蒙驁、蒙恬;晉時有其昌者由關西安定徏金陵:五代時黃巢之亂,有禧公由金陵徏粵之羅江,數傳至元初有富一公,由羅江徏虔之城崗,是為始袓。富一公生以誠公,又由城崗徏會昌西山,其後由西山分居仁鳳、鋪背、上林、旱塘等處。”

到了公元1995年八修譜時,於都蒙氏又稱其先袓原為巫氏,始袓原為福建黃連鎮的巫羅俊,傳至二十二世時在廣東興寧為官,因犯案逃至江西於都長河堡西山定居,遂改為蒙氏,世代相傳至今,並已將其正式定入八修“昌遠堂”蒙氏族譜中。

源流四

源於他族改姓,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⑴.出自唐朝時期南詔蒙細奴邏。蒙細奴邏,公元617~674年,其祖父蒙舍龍,原居住於哀牢(今雲南保山),為了躲避仇殺遷居到蒙舍詔(今雲南巍山)。在唐朝初年,雲南西北洱海一帶已經分布著六個比較大的夷民部落,史稱“六詔”。其中的蒙舍族的地理位置在六詔的最南面,因稱“南詔”。

在蒙氏南詔政權滅亡後,南詔王隆舜、舜化貞家族的子孫中有躲過滅族劫難,後輾轉定居於今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安定(今甘肅定西)等地,後裔子孫多以原國名“大蒙國”為姓氏,稱蒙氏。

⑵.出自蒙古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蒙古族蒙古爾濟氏,亦稱孟古爾濟氏,世居科爾沁(今內蒙古東部通遼地區、吉林西部一帶科爾沁草原)。後有滿族引為姓氏,滿語為Menggurgi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後,蒙古族、滿族蒙古爾濟氏多冠漢姓為蒙氏、孟氏。

⑶.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八旗通志》記載:滿族蒙古氏,源出金國時期女真蒙古部,以部為氏,後來主動歸附蒙古汗國,元太祖成吉思汗曾特賜姓為蒙古氏,遂成大族,滿語為Monggu Hala,世居土默特一帶地區(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後多冠漢姓為蒙氏、孟氏、銀氏等。

滿族蒙鄂囉氏,源出分居在“西寨”的伊爾根覺羅氏,為其分支之一,滿語為Mengero Hala,世居西寨(今河北遷西一帶),後多冠漢姓為蒙氏、羅氏等。

滿族蒙鄂索氏,亦稱蒙古索氏、蒙烏素氏,滿語為Mongeso Hala,世居瓦面河(今土庫曼斯坦尼沙卜爾西北利宛特山穆護村)、沾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拉發(今吉林蛟河北部)、長白山區等地,後多冠漢姓為蒙氏、鄂氏、索氏等。

⑷.源於其他少數民族。今壯族、苗族、瑤族、水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蒙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蒙氏。

蒙姓得姓始祖

蒙雙。蒙姓《帝系譜》《元和姓纂》載:包羲太昊伏羲氏娶有蟜氏附寶稱少典為妃,生子黃帝。許多姓氏古籍都有詳盡的記載。根據《路氏疏傳記》是所說,蒙姓是高陽帝的後代,高陽氏距今大約有4500年的歷史,他是黃帝軒轅氏的嫡孫,秦時有將軍蒙驁。而《姓氏考略》上說,高陽氏的後代被封蒙雙,有蒙氏,雙氏。蒙氏是先秦時期赫赫有名的家族。望族居於安定郡,即甘肅省固原縣。蒙氏後人奉蒙雙為蒙姓的始祖。

蒙姓遷徙分布

蒙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時候的黃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領,他有一個孫子叫作顓頊也是著名的部落首領。後來到了夏朝時候,夏朝的君主敬重古代的偉人,就把顓頊的後代封到蒙山至雙八城,其後代中有的以地名中的蒙和雙字作為姓氏,分別稱為蒙氏和雙氏,這是今天蒙姓的最早起源。於周朝,那時朝廷在蒙山(在今山東省中部)設了祭壇,並設有專門主持蒙山祭祀的官員,稱為東蒙主。東蒙主的後代有的定居在蒙山,他們以地名作為姓氏,是歷史上蒙姓的一個發展。

蒙姓傳統文化

蒙姓郡望堂號

安定郡:漢武帝西漢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寧夏固原)。轄境相當於今甘肅省平涼地區景泰、靖遠、會寧、平涼、涇川、鎮原及寧夏中寧、中衛、同心、固原等地及寧夏回族自治區西部。又有安定縣,在今甘肅涇川北,並屬於安定郡。東漢時期移治臨涇(今甘肅鎮原),廢安定縣。十六國初期再置安定縣,並為郡治。東晉時期又移治安定(今甘肅涇川)。隋、唐兩朝時期的安定郡即涇州。唐朝後期曾改為保定郡,縣亦名保定。金國時期為甘肅省涇川縣,為涇州治所。元朝時期曾以陝西安定堡為安定縣。民國早期,為紀念陝北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的指揮員謝子長烈士,在民國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改子長縣,移治所到原縣東部的瓦窯堡。

堂號

安定堂:以望立堂。

獻典堂:春秋時期,楚國復國以後,楚昭王決定重新治理國家,壯大楚國的勢力。

昌遠堂:資料有待補充。

蒙姓家譜文獻

湖南靖州蒙氏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江西寧都賴村蒙氏族譜(蒙恬家族),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南昌市圖書館、湖南省圖書館。江西於都蒙氏族譜,著者待考,清乾隆年間五修,清光緒年間七修,1995年昌遠堂八修計算機排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西省南昌市圖書館。

廣東番禺河南堂蒙氏族譜,(清)蒙必端等編修,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番禺市檔案館。

廣西平南蒙氏、廣西橫縣新編蒙氏、廣西北流蒙氏、廣西博白蒙氏共四地族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

廣西賓陽蒙氏宗支族譜重修稿,(清)蒙宗緒修,(現代)蒙氏家族合修,1984年手寫本。註:包含貴縣蒙氏宗支、平南蒙氏宗支、靈山蒙氏宗支、武宣蒙氏宗支、桂平蒙氏宗支、藤縣蒙氏宗支、廣東封開分支。現被收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

蒙姓字輩排行

貴州丹寨蒙氏字輩:“總軍正登恩時德光永興世應權成美榮華慶萬春”。

貴州黔西、大方蒙氏字輩:“德金大有光朝忠升顯達蘭桂紹書香”。

江西寧都蒙氏字輩:“富以彥世毓廷塤其君仲崇希景亮昭承震庚子兆勝集賢仁先啟列惟有良元本必生和祥光萬福來星開亦月明高太上秀才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訟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中華物寶豐全球敬仰神桃李滿洲洋科學宇宙航”。

廣西賓州蒙氏字輩:“正秀有雲重在子文君上憲瑞廣宗惠積德耀祖後延長髮達源來遠興隆世遒昌”。

廣東番禺蒙氏字輩:“立宗新遠論紀信明家書萬傳人才鼎勝”。

天津薊縣蒙氏字輩:“宗長占井文香雲慶柳希”。

湖北監利蒙氏字輩:“寧宗承國爾士世尚先德輝宏永誌其昌”。

海南島蒙氏一隻字輩:“日輝傳美緒鍾秀定揚芳功勳承祖德嘉業紹光徽”。

重慶蒙氏一隻字輩:“再幸公定慶奉萬均世秀仁義進昌明佐國開文運登廷選武英傳家惟孝友訓子以忠誠正本清沅遠光前裕後榮同族齊大啟美盛德才亨”。

蒙姓宗祠楹聯

四言聯

望出安定;

姓啟蒙山。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蒙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功高秦國;

威震匈奴。

——李文鄭撰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時齊國人蒙驁,入秦國,秦昭王時為上卿。後為將領,多次攻伐韓、趙、魏各國,立有大功。下聯典指蒙驁的孫子蒙恬,秦代名將。秦統一六國後,曾率兵三十萬擊退匈奴貴族,收復河套一帶地區,並修築長城,守衛數年,匈奴不敢進犯。傳說又曾改良過毛筆。

隆基西渭;

肇祀東蒙。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秦·蒙毅事典。下聯典指戰國齊·蒙鰲事典。

五言聯

典五官治楚;

築長城防胡。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秦代·楚觳楚大夫典五官有則,楚國大治。下聯典指秦·蒙恬築長城,胡馬不敢南下。

六言聯

金代赫赫元帥;

秦時炳炳將軍。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金代右副元帥蒙古綱,咸平府猛安人。下聯典指秦朝名將蒙恬,其祖先為齊國人。秦統一六國之後,奉令率兵三十萬大敗匈奴貴族,收河南地,並修築長城。守衛數年,匈奴不敢進攻。他是毛筆的發明者。以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毫為被。這種筆,又名“蒼毫”。

七言聯

文作蒼毫光萬世;

武將友師震群狄。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秦朝名將蒙恬事典。

十言聯

上國掌謀,無愧名卿顯職;

中山得穎,永為文士寶珍。

——佚名撰蒙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秦代上卿蒙觳事典。蒙觳,出則參乘入則御前。常為內謀,諸將相莫與之抗。下聯典指秦朝名將蒙恬發明毛筆事典。

蒙姓姓氏名望

蒙觳:春秋時期楚國大夫。春秋時期,楚國復國以後,楚昭王決定重新治理國家,壯大國家的勢力。但發現楚國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沒有了,這時楚國大夫蒙谷又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獻給楚王,使楚國的治理有了新的標準。

蒙驁:齊國人,戰國後期秦國名將。秦昭王時自齊入秦。三年,攻趙榆次、新城,狼孟等地,取三十七城;又攻占趙重鎮晉陽,合置太原郡。秦王政三年,領兵攻韓,取十三城。前247年,蒙驁率軍東向攻魏。屢敗魏兵,後被魏公子信陵君率聯軍擊敗。五年,秦聞魏公子死,使蒙驁攻魏,取二十城,置東郡,使秦國土與齊相接,對韓、魏形成三面包圍之勢。因屢立戰功,官至上卿。秦王政七年,蒙驁卒。其子蒙武、孫蒙恬均為秦國名將。

蒙武:具體生卒年月不詳, 中國戰國時秦國名將。祖居齊國 ,父蒙驁 、子蒙恬、蒙毅皆為秦名將。公元前224年作為裨將軍和王翦帶兵六十萬進攻楚國,擊破楚軍主力於蘄 ,楚國大將項燕於此役戰死。公元前223年又和王翦帶兵擊楚,再次擊破楚軍,虜末代楚王負芻,滅亡了楚國。

蒙恬:秦朝著名將領。他的祖先為齊國人,自從他的祖父開始,他的家庭就世代為秦朝的名將。他的主要功績是抗擊匈奴。秦國統一六國以後,他率兵30萬人擊退了匈奴,收復了河套地區,並且奉命修築長城,長達萬餘裡。在他守衛邊疆的數餘年,匈奴都不敢進犯。他同時還是毛筆的發明者,他用枯木作為筆管,鹿毛為柱,羊毛作為被。這種筆又叫做“蒼毫”。

蒙毅:秦朝上卿,在朝廷中勢力很大,經常作為皇帝的參謀,其他將臣都不能和他相比。典故“上國掌謀,無愧名卿顯職;中山得穎,永為文士寶珍”中的“上國掌謀,無愧名卿顯職”指的是蒙毅。

蒙古綱:女真進士,金代右副元帥,咸平府猛安人。本名和羅噶,原作胡裡綱,金咸平(開原)路人。承安五年進士。累官東平府事、拜右副元帥、權參知政事、行尚書省。貞祜四年,益都張林侵東平,蒙古綱派遣行樞密院事王廷玉討擒之。後改靖難軍節度使,行省邳州。綱為人御下嚴信,賞罰必當。後來發生兵變,其為經略使祿格所殺。

蒙得恩:太平天國的將領。廣西平南人。貧苦農民出身,早年參加拜上帝會,後來跟隨太平天國參加了金田起義,曾任御林侍衛、殿右二指揮。咸豐三年定都天京以後又任春官又正丞相,總理女營事務。後來升職為正掌率,得到洪秀全的寵信。咸豐十一年五月病死。終年55歲。

蒙定軍(1913-1988.05.16),陝西旬邑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國民黨軍隊中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後除陝甘寧邊區關中分區參謀長。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統戰部部長、秘書長,甘肅省委統戰部部長、省委常委、民委副書記,西北民族學院院長、黨委書記,甘肅省第二至四屆政協副主席、省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是第三至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蒙進喜(1944.9-——),四川省重慶市(現直轄市)人。1961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1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39師117團1營通信員、班長,1964年7月任邊防1支隊1營2連副排長,1965年1月任3連排長,1968年1月任1營參謀,1969年2月任3連連長,7月任1營副營長,11月任步兵第32師94團司令部作訓股股長,1978年8月任步兵第32師94團副參謀長,11月任參謀長,1979年6月任副團長,11月任團長。1980年9月-1982年9月在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後任陸軍第32師副參謀長,1983年2月任副師長,11月任陸軍第11軍副參謀長,1984年11月任參謀長。1985年3月任陸軍第14軍軍長,1985年9月-1988年9月任陸軍第14集團軍軍長。1989年7月任昆明陸軍學院副院長兼訓練部部長,1990年6月任副院長,1992年8月任貴州省軍區副司令員,1996年6月任西藏軍區司令員。2001年7月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西藏軍區司令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2002年晉升為中將軍銜。

蒙姓研究考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蒙

王女也。從艸冡聲。莫紅切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王或作玉。誤。釋艸雲。蒙,王女。又雲。唐蒙,女蘿。女蘿,兔絲。孫炎曰。別三名。按衞風爰采唐矣傳雲。唐蒙,菜名。小雅蔦與女蘿傳雲。女蘿,兔絲松蘿也。疑爾雅,毛傳此二條皆不謂一物。從艸。冡聲。莫紅切。九部。籒文作。今人冡冒皆用蒙字為之。

推薦文章

取名真的重要嗎 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人很快就記住了。姓名學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研究的,三才五格的取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種。三才五格能夠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測算出適合你的名字,這對於不會取名字的來說相當好處了。那麼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姓池女孩名字有寓意的 池姓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看似只是幾個字簡單組合而成,但實際上蘊含著許多深層次的玄機。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存在著微妙的變化,進而形成了整個名字的獨特風格。因此,在給寶寶取名字時,我們必須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名字是否符合我們最初希望的風格和寓意。

有創意的鞋店名字 簡單好記的鞋店名字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一家獨具匠心的鞋店需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有創意的鞋店名字,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夠為您的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讓它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中的亮點。無論是一家新開張的鞋店還是一家想要煥發活力的老店,一個有創意的店名都可以成為一項寶貴的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目不忘的冒菜店名字 一聽就想吃的冒菜店名字

在繁華的都市中,冒菜店成為了美食熱潮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無數食客們紛紛湧入這些店鋪,渴望一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滋味。然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店名至關重要。畢竟,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店名可以讓顧客們對你的冒菜店鋪過目不忘。

有創意的甜品店名字 好聽高級甜品店名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美食有著獨特的追求和熱愛,尤其是對於甜品來說,它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一種享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甜品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吸引人的甜品店名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甜品店名字呢?

書店名字店名大全集 獨一無二的創意書店名字

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儘管網路和電子書的流行,傳統書店依然有著自己的魅力。從小巷裡的獨立書店到大型連鎖書店,書店一直是人們尋找知識、享受閱讀和放鬆心靈的場所。然而,要想開一家成功的書店,除了經營的熱情和精神,書店的名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書店名字不僅要引人入店,還要傳達出店內的文化和氛圍。那麼,書店名字怎麼取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呢?

韓姓女孩起名簡單大方 姓韓女孩獨特洋氣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標識。在選擇文字時,我們應該考慮寶寶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的文化背景。只有選擇合適的文字,才能讓名字更加獨特、美麗,也更符合寶寶的個性和家庭的期望。

優雅的茶葉店名字 簡單大氣的茶店名字

當你計劃開一家茶葉店時,店名的選擇至關重要。店名不僅代表了你的品牌,還能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一個吸引人的店名能讓人記住你的店,從而增加客流量和銷售額。但是,如何為你的茶葉店取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呢?

網紅宵夜店名字 開宵夜店取什麼名字好

宵夜店名字的取捨,常常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意興衰。這個小小的命題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意和商機。一家好的宵夜店名字,不僅可以吸引顧客的眼球,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人銘記於心。那麼,究竟如何取一個獨具特色的宵夜店名呢?

薛姓起名女孩 高雅有涵養的薛姓女孩名字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要講究很多技巧。如果要逐一道來,估計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首先,給孩子取名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想方設法融入到名字中,否則會失去重點,讓起名變得非常困難。那麼,主流的取名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來選擇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