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氏詳解
探尋中華姓氏之根,傳承家族文化
起源與傳說
邊姓是出現在《百家姓》中的姓氏,據《百家姓》記載,姓氏屬地為隴西郡(秦朝),現在甘肅省。現在浙江省,陝北,內蒙古鄂爾多斯,河南省,山東省,江西省,河北省較為常見。
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13位,人口較多。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200位。人口約四十五萬八千餘。
邊姓基本信息
詞目:邊姓
讀音:Bian Xìng
姓氏:中華姓氏
邊氏是中華全體邊姓人的統稱,包括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及海外邊姓僑胞。
邊姓歷史發展
邊姓邊姓起源
起源一
商朝有諸侯國邊國(位於今天的河南商丘一帶),邊國國君有伯爵的封號,所以又稱為邊伯,其後以邊為氏。至周王朝時,有大夫亦名邊伯。
起源二
出自子姓。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朝時,宋平公之子御戎,字子邊,其後世子孫便以邊為姓,成為邊姓一支。
起源三
出自滿族老姓漢化。改為邊姓的滿族老姓包括:邊佳氏、博爾濟氏、沙拉氏、額爾吉氏,以及加入滿族的邊氏(朝鮮族、漢族)等。
起源四
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乃蠻部領地巴亦答剌黑別勒赤兒,屬於以地名漢化為氏。
起源五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之子孛爾只斤·忽哥赤的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漢化為氏。蒙古族巴亦拉葛赤氏,源出蒙古黃金家族,是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之子孛爾只斤·忽哥赤的後裔。
起源六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朝時期蒙古博爾濟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蒙古族博爾濟氏,源於元太祖“黃金家族”孛爾只斤·鐵木真的後裔,世居東城(今黑龍江勃力)。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orgi Hala。蒙古族、滿族博爾濟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邊氏、季氏、李氏等。
起源七
源於達斡爾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達斡爾族阿拉邊前氏,世居索倫(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是為新滿洲姓氏之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rabiancian Hala。清朝晚期以後,達斡爾族、滿族阿拉邊前氏多冠漢姓為邊氏。
邊姓得姓始祖
邊伯、公子城(子邊)、孛爾只斤·忽哥赤。 子邊,中國的邊氏族人,由來已久,《通志?氏族略》上說,邊姓是宋公子城的後代,城字子邊,他的子孫以王父字為氏。另外,《元和姓纂》指出,周朝初年的宋國是傳自商湯的嫡系子孫,追本溯源,邊氏當然是商湯的後裔了。商湯這一支子孫,最初在中原的河南地區為繁衍中心。望族居陳留郡(今河南省開封陳留郡)。故邊氏後人尊子邊為邊姓的得姓始祖。
邊姓遷徙傳播
邊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約四十五萬八千餘,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25%左右。邊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邊姓出自子姓。上古商代的時候,有個諸侯國叫邊國,邊國國君有伯爵的封號,所以又稱為邊伯。後來邊國滅亡以後,邊伯的後代中有的就以國名作為姓氏,稱為邊氏,世代相傳。還有一支邊姓起源於春秋時期。那時有個宋國,宋國國君宋平公的兒子叫御戎,字子邊。子邊的後代有的以他的字作為姓氏,也稱為邊氏,形成了另一支邊姓的起源。在古代,邊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陳留。
邊姓源起於春秋宋國都城河南商丘,得姓後很長一段時間繁衍於該地,直到宋亡。下歷秦漢,逐漸散居今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陝西等靠近古宋國的地域。
西漢時,邊姓名人有與朱買臣、王朝合稱三長史之一的邊通;東漢時邊姓名人漸多,有任京兆尹的邊鳳,九江太守邊讓,尚書令邊韶,此三人均為陳留郡人,表明至少在東漢時邊姓陳留郡望已經形成。另有《董卓傳》中提到的金城人邊章等,表明邊姓已經在甘肅落籍,金城郡望初具規模。
魏晉南北朝,邊姓金城郡望昌盛浩大,人丁興旺,並有移居與之相鄰的隴西郡者。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隴西郡自然環境優越,又加遠離動盪不安的中原地區,故邊姓後來在隴西郡形成大族。此際至隋,中原一帶戰亂不寧,烽警四起,又加瘟疫肆孽,旱澇天災,百姓流離失所,不惜顛沛流離,徙奔江南,邊姓經此動亂,漸散居今湖北、江蘇、浙江、江西等省。
隋唐五代,邊姓主流依舊在北方繁衍,今山西、北京、天津均有邊姓人的蹤跡,河北、陝西、甘肅等地成為邊姓人繁衍的中心。唐末五代時,邊姓人活動之重心始向江南轉移。北宋中期,邊肅孫邊由於仕宦的緣故,由應天府楚丘(今河南滑縣)落籍於吳(今江蘇蘇州)。
南宋至元,邊姓在今南部省份的分布區域愈廣,今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省份均有邊姓人入遷。而北方的內蒙亦有晉陝甘之邊姓入遷。
明初,山西邊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被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北京、天津等地。歷有清一代,邊姓逐漸散居於西南、東北和台灣等地。
如今,邊氏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浙江省為多。
邊姓人口分布
今山東省的濟南市、德州市、青島市、萊蕪市、菏澤市、淄博市、東營市、濱州市、鄆城縣、臨沂市,甘肅省的臨洮縣,河北省的石家莊市、任丘市、唐山市、霸州市、保定市博野縣、涿州市、定州市、秦皇島,山西省的朔州市、忻州市、五台縣、定襄縣、太原市、大同市、榆次市、侯馬市、介休縣、運城市夏縣,江蘇省的淮安市、徐州市、鹽城市、無錫市;陝西省的西安市、咸陽市,湖北省的咸寧市、宜昌市、襄樊市、天門市、仙桃市,浙江省的諸暨市同山縣、金華市、嘉興市;河南省的漯河市舞陽縣、召陵區、源匯區、開封市、商丘市、許昌市、葉縣、平頂山市、南陽市、焦作市博愛縣、新鄉市封丘縣、濮陽市、禹州市、駐馬店;貴州省的貴陽市,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遼寧省的遼陽市、瀋陽市、鐵嶺市、本溪市、錦州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吉林省的四平市、松原市、扶餘縣,安徽省的淮南市、鳳台縣、壽縣,內蒙古自治區的包頭市,台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湖南省的衡陽市、湘潭市、張家界市、寧鄉市,四川省的阿壩州小金川、松潘縣、廣元市、西昌市、彭州市軍樂鎮等地,均有邊氏族人分布。
浙江分布:有邊姓聚集村落大約有人數2萬左右; 從中原遷徙來大約有近千年先祖邊肅公。
邊肅是諸暨邊村邊氏宗族的先祖。1920年編寫的《暨陽同山邊氏宗譜》輯有宋代魏了翁撰寫的《邊氏宗譜敘》,此文敘述了諸暨邊村邊氏始祖謹公(字慎夫,號敬齊)與邊肅的源淵關係。文中記載:
謹公為承奉郎,由溫遷暨宅傍同山,慮遺緒之失傳也,遂征尋經理往牒,詳布糸圖,以示將來。固知肅公有三子。伯子石隱,不仕,名位無稽。仲子守公,西川郡佐,大展其才。令子紀昌遂占其籍。四世之後有經公轉抵河南,三嗣紛然星散不能縷述再傳。而應隆公起以節度顯職扈蹕至杭命巡海得道溫之松門裡,擇而居之而鍾毓謹公焉,此乃締暨嫡屬之祥也。
魏了翁(1178-1237),字華父,號鶴山,邛州蒲江(今屬江西)人,官至端明殿學士,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邊氏宗譜敘》是魏了翁於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撰寫的,應是邊村邊氏溯源的一份重要史料。
元代脫脫撰的《宋史》,在卷301列傳第六十中找到了《邊肅傳》,全文如下 :
邊肅,字安國,應天府楚丘人。進士及第,除大理評事、知於潛縣,累遷太常博士。三司使魏羽薦為戶部判官,祀南郊,超薦尚書度支員外郎。帝以三司鈎取無法,至道初,置行帳司,以會財用之數,命肅主之。帳成,遷工部郎中。
真宗幸大名府,命肅經度行在糧草。改判開拆司,出知曹州,徙邢州。會契丹大入,先是地屢震,城堞摧圮,無守備,帝在澶州,密詔肅:“若州不可守,聽便宜南保他城。”肅匿詔不發,督丁壯乘城而辟諸門,悉所部兵陣以代之。
子調,終尚書兵部員外郎、福建路轉運使。
邊姓姓氏文化
邊姓郡望堂號
堂號
陳留堂:以望立堂。
金城堂:以望立堂。
隴西堂:以望立堂。
腹笥堂:後漢邊韶,字孝先,以文學知名,有幾百學生。邊韶有一次白天睡著了,學生私下嘲笑他說:“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邊韶答:“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思經事,寐與周公同夢,靜與孔子同志,師而可嘲,出何典籍?”後來邊孝先官做到尚書令。
郡望
陳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陳留縣,漢武帝劉徹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東部至民權縣、寧陵縣、西至開封市、尉氏縣、北至延津縣、南至杞縣一帶地區。北魏時期改治到浚儀。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隋、唐兩朝皆為汴州陳留郡。1957年丁酉併入河南省開封縣。
金城郡:西漢朝始元六年(庚子,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治所在允吾(今甘肅永靖),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蘭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東地區。隋朝大業及唐朝天寶、至德年間又曾改蘭州為金城郡。
隴西郡: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西漢朝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東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至襄武(今甘肅隴西)。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
邊姓宗祠楹聯
四言通用聯
姓啟邊國;望出陳留
全聯典指邊氏的郡望和源流。
五經笥腹;四傑蜚聲
上聯典指東漢時期的浚儀人邊韶,字孝先,以文學知名,能言善辯,教授弟子數百人。一天,他正假寢,有弟子私下嘲笑他說:“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他聽後應聲對道:“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盛飯食或裝衣物的竹器)。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意旨相同)。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嘲笑他的弟子大為慚愧。桓帝時,官至尚書令。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歷城人邊貢,字廷實,號華良,弘治年間進士,任兵科給事中,明嘉靖年間官至南京戶部尚書。他早年就負有才名,喜歡遊覽江山,飲酒賦詩,與李夢陽、徐禎卿、康海號稱“弘治四傑”。
官稱佛子;朝采令名
上聯典指五代時期的南唐昇州人邊鎬,中主李璟時,以行營招討洪、撫、饒、信、歙等州都虞侯,繼而先後攻克建州、潭州,執閩主王延政,殺楚王馬希廣,分別滅了閩、楚二國,官至武安軍節度使。諸將爭功時,他從來一言不發。善於以仁慈用兵,時人稱他為“邊菩薩”、“邊佛子”。下聯典指北宋時期的楚丘人邊肅,字安國,進士出身,真宗時歷官工部郎中、曹州知州、邢州知州。契丹入侵時,正逢地震,城牆倒塌,真宗密詔令他見機行事,他打開城各城門,嚴陣以待,敵軍卻退了回去。真宗曾秘密採訪朝臣中有令聞(好名聲)者,得二十四人,其中有邊肅。
孝先笥腹;文禮逸才
上聯典指東漢時期的以邊韶事典。下聯典指東漢時期的邊讓,字文禮,善屬文,孔融稱其有俊逸才。
盧龍節度;聞望名臣
全聯典指北宋時期的楚丘人邊肅事典。
五言通用聯
稻田留野老;煙翅破寒江
此聯為清朝書畫家邊壽民自題聯。邊壽民,淮安人,或作山陽,一名維騏,字頤公,號漸僧,又號葦間居士。
七言通用聯
唐人愛讀邊鸞畫;明士喜吟仲子詩
上聯典指唐朝時期的畫家邊鸞,京兆人。最長花鳥。下筆輕利,用色鮮明。或謂其牡丹圖,人畜六七,大小相戲,狀態如生,推為絕筆。他如蜂蝶蟬雀,並居妙品。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詩人邊習,字仲學,著有《邊仲子詩》等。
名列弘治十才子;官居紹興二侍郎
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戶部尚書邊貢,歷城人。與李夢陽等號稱“弘治十才子”。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吏部尚書邊知白,字公式,紹興中歷戶、吏二部侍郎,直學士院。
負才俊偉馳芳譽;持躬端敏紹家風
下聯典指東漢時期的九江太守邊讓,字文禮,浚儀人。恃才氣,不屈曹操,操殺之。下聯典指唐朝時期的名人邊承遇事典。
十言通用聯
聞望崇高,天子殷殷採取;腹笥富厚,門人濟濟從游
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工部郎中邊肅的事典,邊肅,字安國,楚丘人。下聯典指東漢時期的學者邊韶事典。邊韶,字孝先,浚儀人。嘗言:“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
邊姓家譜文獻
河北任丘邊氏重修族譜二十二卷,末一卷,附考一卷,(清)邊方晉修,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篤敘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河北省石家莊市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洲家譜學會。
河南封邱邊氏重修族譜十卷,(清)邊青黎修,清道光二年(公元1832年)貽謀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河南省圖書館。
邊氏族譜,(清)邊青黎纂修,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河北霸縣邊氏本支支譜,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湖北邊氏家譜六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
浙江諸暨暨陽同山邊氏宗譜四十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河南封邱邊氏族譜十卷,(民國)邊濟仁、邊炳漢等纂輯,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貽謀堂鉛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河北濼縣邊氏家譜四卷,(民國)邊柔遠篆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唐山華美印刷局石印本。現被收藏在南開大學圖書館。
山西五台邊家莊支系《五台邊氏家譜》,清中葉時,約於1750年間邊成謀創修,1840年由成謀孫邊藩吳第二次續修,1951年由邊奏聯、邊奏鏞第三次續修。2005年由邊新文主編續修出版。所收錄包括起源於明朝洪武年間遷入邊家莊的始祖邊敬後人,包括支衍到五台神西村、耿家會村、定襄縣河南坪村以及山西榆次市、介休縣等多個聚居村的族人。現有該支系族人超過3000人,為山西省邊姓人口大戶之一。
山西省五台縣坪上支系《五台坪上邊氏家譜》,1960年邊安棨修譜作序,2003年邊憲章主編續修。傳該支系自洪武年間志亮志寬二兄弟由洪洞圪針溝大槐樹下移至五台縣坪上村。該支系除五台坪上村外,還包括移居於五台雷村、官莊、南北澗等村,山西介休、忻州、岢嵐、右玉,以及山東、河南、河北族人,已繁衍20餘世,超過1000人。
邊姓字輩排行
山東鄄城邊氏字輩:“金文孟(廷)廣道兆祥”
山東濱州邊氏字輩:“雲希玉清瑞,田越禮智信”
山東長清邊氏字輩:“其紹慶(清)家培(丕)現克孝衍(延)修長薪(金)傳開基業詩書學溫良”。
山東淄博邊氏字輩:“聖洪昌繼凱”。
山東臨沂邊氏字輩:“永文經(景)俊玉”。
山東鄆城邊氏字輩:“鳳夢廣道兆祥慶傳同”。
山東蒙陰邊氏字輩:“丕景振立田開洪樂成圓”。
湖北咸寧邊氏字輩:“作善吉後志友光康林臣佳”。
湖北宜昌、南漳邊氏字輩:“世忠厚傳……”
安徽渦陽邊氏字輩:“靜興懷心(力)”
湖北沔陽(仙桃市)邊氏字輩:“積厚自有光”。
湖北天門邊氏字輩:“惟爾孫子名震家邦”。
遼寧本溪、錦州邊氏字輩:“萬寶朝忠(鎮)憲成繼廣”。“國文長振久,福海慶雲生”。
遼寧昌圖邊氏字輩:“國永喜誌慶庚生”。
河北河間邊氏字輩:“鳳西德樹增元玄少”。
河南商丘邊氏字輩:“申敬傳家祥紅永.....”。
江蘇邊氏一隻字輩:“學振中華偉業乃倉”。
邊氏一隻字輩:“孝先緒文祥”。
邊氏一隻字輩:“宏德志寶……”
邊氏一隻字輩:“學從廣東正志光華”。
資料有待補充。
甘肅省臨洮縣臥龍鄉雁門村邊氏字輩:“....海、世、宏、國、正(第三十六代)....”
山東省聊城市冠縣縣辛集鄉邊莊村邊氏字輩:慶 玉 保 洪 之 樂 志
山東省兗州市王因鎮王因村、前竹亭村、後竹亭村
山東省鄒城市太平鎮邊莊:廣、貽、德、茂、永、
山東省濟寧市長溝鎮南韓村:德、永、業、
河南駐馬店邊氏字輩:戰、理、學、奧、振、思
河北涿州一隻字輩:玉、章、文、金......
四川廣元一隻字派:德、化、先、元、吉、學......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燕店鎮付莊村:計、學、國、立
河南省杞縣邊氏字輩:“星玉照家永,紅中振齊天”
山西省五台縣邊家莊支系字輩:自4世起至23世:(括號中為一輩多字情況)景廷堯永,崇維學如(崇一四章),成來藩關(業文國彥),奏起遠功,定開錫命。2005年新修家譜擬定24世至39世字輩派語:秉承禹貢,鼎泰璽銘,忠善鴻儒,萬世韶華。
山西省五台縣坪上邊氏支系字輩:自坪上支系邊氏始祖志寬志亮起至34世字輩派語:志上,玉下,國上,□下,朝上,維上,洪上,□下,廷上,德上,守上,進上,國下,安上,廣或達上,積上,智上,祥下,增上,掌上,培上,育上,新上,啟下,發上,福上,貴下,旺下,生上,定下,成上,永上,宏上,興上。(符號□表示無固定字。)
遼寧省瀋陽市蘇家屯區邊氏字輩:德、國、振、長、鴻
邊姓故居墓葬
邊氏宗祠,俗稱“邊村祠堂”,位於浙江省諸暨市邊村鄉邊村。光緒三十二年(1906)建成,占地約1800平方米。
坐北朝南。平屋三進,七開間,面寬一致。有門廳、戲台、正廳、後廳和東西看樓及側屋。祠堂雕梁畫棟,製作講究。門廳與正廳前槽均用卷棚頂,瓜柱雕花籃、花枝。卷棚下垂掛花籃,雕飾富麗,色彩和諧。門廳的隔扇,雕飾吉祥;天花板上鑲嵌纏枝木雕。所有檐柱牛腿,浮雕和透雕著不同的歷史典故、人物山水、宮廷市井、海市蜃樓、飛禽走獸圖案。畫面構圖嚴謹,刻工細膩,線條流暢,形象逼真。戲台中的露明構件,悉數用透雕和浮雕裝飾,絢爛精緻。藻井用七彩小斗拱,以螺旋式疊砌,中嵌16尊鎏金木雕神像,將藻井分為上下兩層。藻井內外貼金施彩,金光耀眼。整座戲台,如同精緻的雕籠,其精湛的雕刻藝術,堪稱建築中的瑰寶。
現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邊氏宗祠是一處研究江南地區晚清建築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
邊姓圖騰族徽
邊氏圖騰
圖騰寓意:龍的傳人,其形似邊,鵬程萬里,龍鳳呈祥。商人以玄鳥為圖騰。據《史記》、《詩經》等記載:簡狄吞玄鳥之卵生商始祖契。《天問》中稱玄鳥,《離騷》中稱鳳凰。邊氏圖騰圖形亦為繁體邊字的草書。
邊氏族徽
邊氏族徽為金文邊字形狀。
邊氏圖騰與族徽是在春秋邊卬及以下七世為官時制定的。引自邊江:《中國邊氏族譜史略》 及多部古邊氏族譜。2013年中秋節中華邊氏宗人、企業家聯誼會成立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為邊氏宗人標誌。
邊姓姓氏名人
邊姓先秦秦漢
邊韶:後漢凌儀人,字孝先,以文學知名。桓帝時,邊孝先官至尚書令,著有《詩頌碑銘書策》15卷。邊韶有一次白天睡著了,學生私自嘲笑他說"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邊韶答:"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思經事,寐與周公同夢,靜與孔子同志,師而可嘲,出何典籍?"。後來邊孝先官做到尚書令。
邊讓:字文禮(?-約),陳留浚儀人。生年不詳,卒於漢獻帝建安中。少辯博能文。靈帝中平中,(公元一八六年左右)大將軍何進聞名欲辟之,恐不至,詭以軍事徵召。著有《章華賦》,今尚存。(見《後漢書文苑傳》)余文皆散失。
邊姓隋唐五代
邊鸞:唐朝畫家,長安人。他擅長畫花鳥及折枝草木,用筆輕利,設色鮮明。
邊鎬:南唐昇州人,李景時以行營招討洪撫饒信翕等州都虞侯,攻取建州,王延政降,諸將皆爭功,鎬獨無一言。尋平湖南馬氏,進武安軍節度。鎬御下無法,行師唯以活人為務,時稱邊菩薩。會有孫朗之亂,竟喪楚地,坐削官。後周師至,鎬起為將,軍潰被執。世宗命為右千牛衛上將軍,及割淮南請盟,乃歸鎬,景置而不用,後卒於金陵金陵。
邊姓宋元
邊肅:北宋太宗真宗時期人,字安國,應天府楚丘人。進士及第,除大理評事、知於潛縣,累遷太常博士。
邊魯:元代書畫家。字至愚,號魯生,宣城(今安徽省宣城)人。官南台宣使。工古文奇字,善墨戲花鳥,名重江湖間。著有《書史會要》、《畫史會要》、《春草齋集》、《梧溪集》等。
邊姓明清
邊貢:明代文學家,濟南歷城人,文壇著名的“前七子”之一,詩作以清新婉轉、平淡和粹、興象飄逸見長, 對明代文壇產生過較大影響。
邊復初:洪武壬子(1372)正月初八,直隸莫(河北任丘)明永樂年從軍,以武功起家,授昭信校尉,世襲百戶,賜田三百畝,贈子永奉政大夫戶部郎中,贈孫鏞通議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卒於【明】天順辛巳(1461)正月二十八,壽九十。
邊永(約1409-1484),字仕遠,號朴庵,任丘人。其父邊復初以武功起家,因不為人所重,至死耿耿於懷,囑其兒孫要發奮讀書。邊永遵從父訓,立志讀書取仕,終在明英宗正統十年(1444)中進士,被授外交官。
邊鏞:字克振,宣德巳酉年,任丘人,明景泰癸卯年舉人,成化初身言書判,科簡為河南道監察御史,擢南京大理寺少卿,召為右通政掌武臣,洪治辛酉年卒壽七十三。
邊宗(三門)字汝嘉,鏞長子。明洪治壬子年舉人,乙未年會魁授刑部主事,改吏部文選司主事。
邊寅:成化戌子年,鏞次子。南京糧儲都察院右副都御使,進階通議大夫。嘉靖癸卯年卒,壽六十七。
邊憲:字汝成,号桂厳,天順甲申年,鏞三子。明成化癸卯年舉人甲辰進士,邊永孫,邊鏞子。授山東青州府推官洪治癸丑年擢湖廣監察御史巡按。嘉靖甲申卒,壽六十一。
邊寭:字汝明,號東阜,成化丁酉年,鏞四子。明洪治戌午年舉人,正德辛未年進士,翰林院庶吉士,癸丑年卒,壽七十七。
邊寧:字汝靖,號東塢。成化丁酉年,鏞五子。明洪治甲子亞魁,授戶部司務改禮部司務。。。嘉靖壬辰年卒,年五十六。
邊宓:字汝周,號莎東,鏞六子,大學生。授和州吏目補壽州吏目。
邊景昭:字文進。明代畫家,字文進,福建省沙縣人,一作隴西(今甘肅省)人。永樂年間召至京,以繪事供奉內廷,授武英殿待詔,與蔣子成、趙廉被稱為“禁中三絕”。
邊連寶:清代約1729年前後在世。字肇畛(一作趙珍),號隨園,直隸任邱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清世宗雍正中前後在世,年七十四歲。著有《隨園集》、《古文病餘草》、《續草》、《長語》、《清史列傳》等,並傳於世。
邊楚善:[明]福建沙縣人,文進次子。學父法。亦善花果翎毛,工致可愛。《閩畫記》
邊壽民:清代著名畫家。初名維祺,字頤公,又字漸僧、墨仙,號葦間居士。江蘇淮安秀才。代表作有:《碧梧雙峙圖》、《老圃秋容圖》、《寒江秋思圖》、《寒蘆落雁圖》、《蘆叢棲息圖》、《沙洲雁影圖》、《瀟汀南雁圖》等。
邊爾旺:字化之,1863年生,1944年3月17日卒,山西五台邊家莊人。四十歲開始,致力於整修五台縣邊家莊到盂縣閻家莊的山路,歷二年把崎嶇小路修成坦途。此後又被推為董事,組織人馬修築了10公里長的下山馱炭道(牲畜運煤盤山路)。此後又連續修築山底村至百家莊的上山路、狐峪溝路、金山村至代縣的小嶺路。此後閻錫山請他到太原督軍公署監修南北汽車道,並監修北井溝大橋、石嶺關山洞、葫蘆河石橋,繼而又請他修筑北同蒲360米段家嶺隧道,取名爾旺洞,被授予銅葉雙穗獎章。(據五台縣誌)
邊姓近代以來
邊永發:1933-2015年10月14日,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東三爻村人, 16歲入黨 ,1951年參加朝鮮戰爭在朝鮮戰爭中曾多次立功, 曾立有三等功,和集體二, 三等功, 轉業後在西安公安部, 交通部, 測繪局 ,等部門任職 ,後轉回村任信和磚瓦廠廠長, 三爻醬醋廠廠長, 後又擔任東三爻村村村支書, 後被寫入東三爻村村史 。
邊鐵軍:男,1931年2月23日-2007年2月24日,河北省河間市人,石油部四大標兵之一,與鐵人王進喜齊名。新中國石油事業的開拓者之一。石炭系構造(天然氣)的發現者,開發中國第一口天然氣氣礦。
邊超毅:男,1917年3月—1986年11月24日,山西省五台縣神西村人,祖籍山西省五台縣邊家莊村。歷任中共湖南湘北建設學院組織科長,湘潭地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地委委員,中共中央中南局城工部辦公室第一副主任,組織部工業幹部處處長。
邊中和:男,又名起泰,1926年農曆11月11日—2002年農曆6月24日,歷任山西省定襄縣一區副區長、區長,定襄縣財委秘書,定襄縣人委辦公室主任,忻定縣副縣長,定襄縣副縣長,嵐縣副縣長,嵐縣革委會副主任,嵐縣縣委副書記,定襄縣人大副主任,定襄縣人民政府顧問。
邊文懷:1928年8月出生於山西省定襄縣南澗村,祖籍山西省五台縣坪上村。1988年授予少將軍銜。1992年離休,先後被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和中華詩詞學會吸收為會員。
邊茂富:男,山東萊蕪人,散打運動員。
邊發祥:男,1937年10月生,浙江省浦江縣人。浙江金華師範學校高級講師。
邊鳴濤:高級經濟師,七屆、八屆省政協常委。
邊計濤,1988年出生,陝西咸陽人。高級軟件工程師,互聯網網絡安全工程師,西安歲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邊軍:青海西寧人。擅國畫。青海日報社。
邊效曾(1922--1990),高級工程師。山東濟寧人。1946年畢業於中央大學地質系。曾任中央地質調查所技佐。建國後,歷任地質部429地質隊、304地質隊工程師、地質科副科長,地質部北方地質總局工程師,福建省地質局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副局長,中國地質學會第三十二、三十三屆理事。
邊海祿(1894-1960),民兵英雄。山西定襄人。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定襄縣村工救會主席、基於民兵隊隊長、區長。後任定襄縣村黨支部副書記。
邊理正:河南駐馬店人,黃埔軍校第18期畢業。
邊雲山:現代作家,1962年出生於北大荒,做過醫生,經過商。代表作是長篇小說《樺林峪》,《紅塵藝人》。
邊鐵生:1944年生,中國畫國家,筆名老鐵,河北保定人。
邊貴祥:河北省香河縣人,1928年2月3日出生,曾參加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對越自衛還擊戰等戰役。1953年起先後任紅一團一營參謀長、營長、軍作訓參謀、團長等職,1970年1月起任163師師長,1979年起任海南軍區副司令,1989年離休。
邊廣蘭:女。生於1958年,現任襄陽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湖北美術院特聘藝術家。享受省政府津貼的突出貢獻專家,襄陽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襄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
邊強:1948年2月生於西安,祖籍河北河間,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書記、副所長。
推薦文章
取名真的重要嗎 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人很快就記住了。姓名學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研究的,三才五格的取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種。三才五格能夠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測算出適合你的名字,這對於不會取名字的來說相當好處了。那麼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姓池女孩名字有寓意的 池姓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看似只是幾個字簡單組合而成,但實際上蘊含著許多深層次的玄機。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存在著微妙的變化,進而形成了整個名字的獨特風格。因此,在給寶寶取名字時,我們必須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名字是否符合我們最初希望的風格和寓意。
有創意的鞋店名字 簡單好記的鞋店名字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一家獨具匠心的鞋店需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有創意的鞋店名字,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夠為您的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讓它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中的亮點。無論是一家新開張的鞋店還是一家想要煥發活力的老店,一個有創意的店名都可以成為一項寶貴的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目不忘的冒菜店名字 一聽就想吃的冒菜店名字
在繁華的都市中,冒菜店成為了美食熱潮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無數食客們紛紛湧入這些店鋪,渴望一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滋味。然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店名至關重要。畢竟,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店名可以讓顧客們對你的冒菜店鋪過目不忘。
有創意的甜品店名字 好聽高級甜品店名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美食有著獨特的追求和熱愛,尤其是對於甜品來說,它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一種享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甜品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吸引人的甜品店名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甜品店名字呢?
書店名字店名大全集 獨一無二的創意書店名字
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儘管網路和電子書的流行,傳統書店依然有著自己的魅力。從小巷裡的獨立書店到大型連鎖書店,書店一直是人們尋找知識、享受閱讀和放鬆心靈的場所。然而,要想開一家成功的書店,除了經營的熱情和精神,書店的名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書店名字不僅要引人入店,還要傳達出店內的文化和氛圍。那麼,書店名字怎麼取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呢?
韓姓女孩起名簡單大方 姓韓女孩獨特洋氣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標識。在選擇文字時,我們應該考慮寶寶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的文化背景。只有選擇合適的文字,才能讓名字更加獨特、美麗,也更符合寶寶的個性和家庭的期望。
優雅的茶葉店名字 簡單大氣的茶店名字
當你計劃開一家茶葉店時,店名的選擇至關重要。店名不僅代表了你的品牌,還能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一個吸引人的店名能讓人記住你的店,從而增加客流量和銷售額。但是,如何為你的茶葉店取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呢?
網紅宵夜店名字 開宵夜店取什麼名字好
宵夜店名字的取捨,常常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意興衰。這個小小的命題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意和商機。一家好的宵夜店名字,不僅可以吸引顧客的眼球,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人銘記於心。那麼,究竟如何取一個獨具特色的宵夜店名呢?
薛姓起名女孩 高雅有涵養的薛姓女孩名字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要講究很多技巧。如果要逐一道來,估計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首先,給孩子取名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想方設法融入到名字中,否則會失去重點,讓起名變得非常困難。那麼,主流的取名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來選擇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