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氏詳解

探尋中華姓氏之根,傳承家族文化

起源與傳說

莊姓,中國姓氏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323位。

莊姓的起源主要有二支:羋姓和子姓。   第一支羋姓。《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中有這樣記載:“楚莊王后,以諡為姓。”楚莊王,春秋時楚國君,羋姓,名旅,公元前613—前591年在位。所謂“楚莊王后”,就是說莊姓是春秋時楚國公族羋姓的後裔。楚莊王系春秋五霸之一,莊姓這支出自“楚莊王之後”,當時的居住地就在楚國的領域,大約是今長江和漢水之間的湖北地區。   第二支子姓。子姓出自宋國,開國君主為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公元前799—前766年在位的戴公,名武莊,其後人便以他的名字為姓氏,即莊姓。    東漢時,因避諱明帝劉莊,改姓為嚴。姓莊的人士都改姓為嚴。魏晉時期,部分嚴姓恢復莊姓,一部分後裔則繼續沿襲姓嚴。  

莊姓的郡望主要有天水、東海、會稽三郡。莊姓的堂號有南華、武強等。  

宋朝時期,莊姓不足5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6%。當時莊姓第一大省是福建。   明朝時期,莊姓大約近12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三十二位。當時福建仍為莊姓的第一大省,約占全國莊姓總人口的25%。   根據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中)》,當代莊姓的人口160多萬。為全國第一百一十三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3%。主要集中於廣東、福建、台灣、江蘇,此四省大約集中了莊姓總人口的68%,其次分布於浙江、山東、黑龍江、吉林、上海、遼寧,六省市的莊姓又集中了19%。廣東為莊姓第一大省,約居住了大約25%的莊姓人口。  

莊姓歷史發展

莊姓姓氏源流

源於子姓

據《通志·氏族略》載:春秋時,宋戴公,名武,字莊,其裔孫以王父(祖父)的名字為氏。又說:出自子姓,以王父字為氏。胡三省在《資治通鑑音注》中也說:宋戴公名武莊,後代以莊為姓。  

源於羋姓

莊氏族譜 據《百家姓》載;“莊,天水郡。系出羋姓。楚莊王之後,以諡為姓。後有莊周、莊蹻,齊有莊賈”。楚莊王中國春秋時期楚國君主,春秋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羋姓,名旅,又稱熊侶。楚莊王不僅有超人的氣量,而且有識人之明,楚莊王知人、信人、善於用人。在位期間(前613~前591)非常重視選擇人才,先後得到伍舉,蘇從、孫叔敖、子重等卓有才能的文臣武將的輔佐。莊王初年,楚國發生貴族暴亂,鄰近的群蠻等也乘機騷擾。莊王平息亂事,在內政方面作了一些改革,賞罰分明,群臣和睦,重視民生,興修水利,百姓安居樂業,國力日益強盛,為取得霸業奠定了基礎。楚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的統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公元前591年,楚莊王因病逝世,諡號為“莊”,帶有莊嚴、肅穆之意,史稱楚莊王。其後支庶子孫遂以祖號“莊”為姓。今奉楚莊王為莊姓始祖。楚莊王與樊妃葬於紀南城郊。今江陵城西北有楚王墓、樊妃墓。    

源於改姓

鎮海莊市莊氏家族,在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為了避朱元璋之諱,由章姓改為莊姓。  

少數民族

☉回族改姓

據文獻《中國回族大辭典》中的記載:莊氏,是回族的姓氏之一,現主要分布於海南省三亞市一帶地區。  

☉蒙古族漢化改姓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烏扎喇氏,亦稱兀札喇氏、吳扎拉氏,族系龐大,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錫伯族、卦爾察女真引為姓氏者,滿語為Ujara Hala,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薩哈爾察(今黑龍江北岸俄羅斯境布列亞河流域)、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葉赫(今吉林梨樹)、白石(今黑龍江牡丹江鏡泊湖)、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部)、瓦丹(今黑龍江牡丹江寧安)、廟噶山(今黑龍江湯原,一說在今黑龍江口俄羅斯廟街)、黑龍江沿岸等地。後多冠漢姓為吳氏、烏氏、武氏、莊氏等。該支莊氏鼻祖為薩哈爾察部的烏扎喇·莊機達,滿洲鑲黃旗人,承襲兄烏扎喇·高赫德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平叛有功,越級晉授二等男爵,累官至副都統,其後裔子孫中有以祖名字首字的諧音漢字為漢姓者,稱莊氏。

⑵.蒙古族阿魯特氏,世居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Arute Hala。明、清朝時期即冠漢姓為金氏、莊氏等。該支莊氏鼻祖為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皇帝)的妃子莊和皇貴妃,她是大學士阿魯特·賽尚阿之女,也是後來清孝哲毅皇后的姑母。到了清光緒年間,莊妃晉封為皇貴妃,直到清宣統年間逝世,賜諡號為“莊和皇貴妃”,其後有族人在民國初年以先祖母諡號為漢姓者,稱莊氏。

☉滿族改姓

據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烏雅氏,亦稱吳雅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烏延部,在金國時期稱女真兀顏部,以部為氏,滿語為Uya Hala,漢義“豬”,世居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烏喇(今吉林永吉)、德爾吉穆湖(今黑龍江虎林東北部)、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伯都訥(今吉林松源)、長白山區等地,後有錫伯族引為姓氏,是滿族、錫伯族眾古老的姓氏之一,所冠漢姓多為吳氏、烏氏、穆氏、包氏、鮑氏、黃氏、邵氏、朱氏、牛氏、莊氏等。該支莊氏鼻祖為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道光皇帝)的妃子,筆帖式烏雅·靈壽之女,初入宮為常在,累進至琳貴妃,所生之子即著名的惇親王愛新覺羅·奕譞、貝勒愛新覺羅·奕詥、貝勒愛新覺羅·奕譓。到了清咸豐年間,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皇帝)尊其為皇考琳貴太妃,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同治皇帝)尊其為皇祖琳皇貴太妃,在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逝世後,賜諡號為“莊順皇貴妃”,其後有族人以先祖母諡號為漢姓者,稱莊氏。莊順皇貴妃的族人享恩三世,在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一朝(光緒年間)封三代,皆一品大員。

⑵.滿族他塔喇氏,亦稱他塔拉氏,滿語為Tatara Hala,漢義“眾多”,世居扎庫木(今遼寧新賓伊勒登河西岸下營子)、安褚拉庫(今松花江上游二道江流域)、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扎克丹(今遼寧撫順)、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部)、馬察(今吉林渾江西南部)、占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以及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東希占河畔希禪屯)、烏蘇(今吉林伊通)、伊蘭木(今蘭州皋蘭)、海州(今遼寧海城)、十方寺(今瀋陽市西北石佛寺)、吉林烏喇(今吉林永吉)、長白山區等地,所冠漢姓為唐氏、譚氏、舒氏、勞氏、莊氏等。該支莊氏鼻祖為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咸豐皇帝)的妃子莊靜皇貴妃,主事他塔喇·慶海之女,清咸豐元年以秀女入宮,初為貴人,累進至麗妃。到了清同治年間,清穆宗尊封其為皇考麗皇貴太妃,逝世後賜諡號為“莊靜皇貴妃”,其後有族人以先祖母諡號為漢姓者,稱莊氏。

莊姓得姓始祖

楚莊王 楚莊王。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和《姓氏考略》等書所載,莊姓始祖為楚莊王,出自羋姓,以諡號為氏,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族,死後諡號“莊”,是為楚莊王。其支庶孫有的以“莊”為氏。莊姓後裔尊楚莊王為始祖。  

莊姓遷徙傳播

福建莊氏祖祠 先秦時代,莊姓已經向各地播遷。當時齊國有莊暴、莊賈,越國有莊舄,楚國有莊豹、莊足喬、莊辛、莊善,宋國有蒙人莊周。這些史實表明當時齊(今山東)、楚(今湖北)、越(今浙江)、宋國蒙(今河南與安徽之間)都有莊姓人物居家生活的蹤跡。據《史記·西南夷傳》所載,莊王苗裔莊足喬(一作莊豪)率軍略巴蜀黔中以西,直至滇(今雲南滇池),因黔中被秦軍攻占,已無歸路,莊足喬遂在滇稱王。漢武帝時,始歸順漢朝,時任滇王者率其家族入益州(今四川成都)。這說明,莊姓在先秦時代已經向西南地區的四川、貴州、雲南傳播。

秦、漢之際,莊姓依舊以湖北、河南為其繁衍中心,此際莊姓有莊青翟入朝為相,另有吳(今江蘇省蘇州)人莊忌,為莊姓傑出代表。東漢時期,曾因漢明帝名劉莊,莊姓避諱改莊為嚴氏,自莊光(後改嚴光)開始,莊姓長時間為嚴姓所掠美。魏晉以後,有嚴姓複本姓,從此莊、嚴二姓並行全國。    

十六國時期,莊姓子孫紛紛從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先後遷居今甘肅的天水、浙江的紹興、山東和江蘇間地,後來發展成了莊姓天水郡望、會稽郡望和東海郡望。

唐朝末期,河南光州固始人莊森(王潮外甥)隨王潮、王審知入閩,落籍永春桃源裡蓬萊山,是為莊姓入閩始祖。

宋末元初,莊森長子莊韋之後裔莊詔遷廣東陸豐上沙鄉開基;四子莊甲之後,入閩第八世莊元吉為桃源錦繡本派始祖。另有裔孫莊哲遷居同安,哲弟莊光徙潮陽。莊元吉長子名翼,其重孫莊孫遷居青陽開基;三子名晦,其重孫莊同遷惠安雲頭鄉開基;四子莊夏,其孫莊彌淵遷潮安開基;彌淵重孫莊才翁遷同安開基。

明朝初期,山西莊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甘肅、湖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

明、清兩朝,莊姓人渡海到台灣者,以南靖莊三郎派下居多,其中農民起義軍首領莊大田由福建漳州平和遷居台灣鳳山(今高雄縣治)竹仔港莊。亦有莊姓入遷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

莊氏宗親在世界各地分布甚廣。在莊子故里民權縣,當地縣誌辦的同志專門成立了研究莊氏宗親的組織,由楊惠民、楊子建、王春德三位老人組成,對莊氏的起源進行刨根問底。而目前在海內外有數十個莊氏宗親研究會,其中以廣州莊氏宗親總會、泰國莊氏宗親總會、香港莊氏宗親會、澳門莊氏宗親會、新加坡莊氏宗親會、越南莊氏宗親會、澳洲和法國莊氏宗親會等較為著名。

作為莊氏的發源地,民權縣曾多次舉辦百名莊氏尋根拜祖和莊子國際研討會活動,邀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及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莊子研究會和國內莊子研究會的專家學者,到莊子故里探尋莊子思想的秘密,領略莊子故里的風光。

如今,莊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東、江蘇、浙江、台灣等省為多,上述四省之莊姓約占全國漢族莊姓人口的60%。  

莊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八位的姓氏,人口約一百四十八萬八千餘,占全國人口的0.093%

莊姓各地分支

第一支曹州(菏澤)支:曹州南有湯都北亳,又稱北蒙,是一個古蒙名區,域有濮水、南華,漆園在其境,莊子的子孫當時是在此定居的。但宋國滅亡後,齊、魏、楚三分其地,齊得有濟陰,曹州屬濟陰,莊子子孫理應歸齊,或被遷至齊之內地。曹州(今菏澤)有莊氏一族,分居於東明、曹縣、牡丹區,該支族譜稱本族之始,出自春秋宋國《左傳》所謂戴公武莊之族者是也,同時稱莊子為始祖(見《莊氏族譜· 序》1950年版),該支已繁衍七十九世,是全國莊氏傳承最多的一支。但可惜族譜於清嘉慶十二年借與他人丟失了。自始祖莊周至五十三世祖已無譜可考,今譜雖是從五十四世先祖莊百萬,字廣財,開始至與七十九世,子孫繁衍近一萬人主要分布於除山東菏澤市的東明、牡丹、曹縣三地,還有河南的蘭考縣、杞縣、原陽縣、開封市、黑龍江等地,據史料記載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廣財公自山東省青州府益都馬兒山陽棗村遷居曹邑,這次遷徙當是莊子後裔的一次回遷。這支比較久遠的宗支,它不僅承認宋戴公是莊姓來源,而且將莊子尊為始祖,這種傳承關係彌為可貴,是莊子後裔歷史依據最為充分的一支。  

第二支天水望族,秦末莊不識(亦為莊不職)追隨漢高祖反秦封武強侯,子莊嬰、孫莊青翟襲承武強侯之位,後代居馮翊,漢置天水郡,馮翊屬之,莊氏在天水遂為望族,後天水為其郡望,堂號亦為天水堂。該支莊氏始祖,莊不識早期投軍漢高祖,初為舍人,漢高祖起事後長期轉戰於濟陰一帶,後在濟陰登基。莊不識有可能是莊子後裔,跟隨劉邦平定天下,定居天水。莊不識的後裔遷河南,再遷福建,廣東,浙江等省,成為當今莊氏最大宗支。 第三支,東漢餘姚人莊光,字子陵,少時有文名,與漢光帝共遊學,漢光武帝名劉秀,生於濟陽,今東明縣,後在河南南陽起兵。劉秀稱帝後,屈尊禮聘莊光,授諫議大夫,莊光不就,後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姓為嚴,是為嚴光(嚴子陵),嚴子陵退隱於富春,世稱高士。後為莊、嚴兩姓先祖。該支系祠廟楹聯為:秋水名篇竟把雄文吐潮海,春山垂釣聊將竿竹蘊經綸。另有爵高東漢,學著南華。從此家廟楹聯秋水名篇、學著南華來看,此支當為莊子一脈。  

莊姓傳統文化

莊姓郡望堂號

郡望

天水郡  

會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於原吳、越地置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今浙江省紹興市。  

東海郡  

堂號

天水堂:以望立堂。  

會稽堂:以望立堂。  

東海堂:以望立堂。  

南華堂:出自戰國時莊周。莊周出生於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他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學說,與老子一起為道家之祖,後人稱為莊子。因著有《南華經》,後代以此為堂號。    

武強堂:漢朝莊不識(《漢書》作莊不職,茲從《史記》),封武強侯。  

錦繡堂: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莊森隨王審知入閩,擇居永春桃源裡蓬萊山。第九世莊夏,居官有德政,南宋甯宗皇帝賜其建第於泉州府城,將其祖父墓地鬼笑山御筆賜名為“錦繡山”。這是莊氏堂號“錦繡”的由來。  

著經堂:源於戰國思想家莊周事典。莊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名周。做過蒙地方的漆園吏。隱於曹州之南華山,從事講學、著述。楚威王聞其名,用厚幣相聘為相,他表示寧為"孤豚",不作"犧牛",願逍遙物外。為文汪洋恣肆,著書十萬餘言,號《莊子》。漢志列於道家,與老子並稱為道家之祖,唐天寶初,詔號為《南華真經》。奉莊周為遠祖的莊姓族裔因以"著經"為堂號。也有的叫南華堂。  

懷恩堂:明宣德年間,莊勤勵公兄長永吉公遭人誣陷入獄,勤勵公變賣家產赴京申冤,得到藩府彭公、臬司王公、邑侯朱公等人相助,永吉公得以出獄,勤勵公遂作懷恩記藏櫝於祠堂祀之。經此劫難,莊氏後裔為感念諸公恩典,祥露家廟故號“懷恩堂”。  

還有貽穀堂、追遠堂。  

莊姓宗祠楹聯

莊氏祠堂

懷恩堂 莊氏祠堂,又稱懷恩堂,是祥露莊氏開基祖勤勵公明永樂年間擇地而建,距今數百年。懷恩堂,是一座典型的閩南傳統建築,土木石結構,抬梁式構架,懸山頂,由前後兩進主體建築及護厝組成,築造精巧。尤其祠內木雕、石雕十分精美,木雕的獅子、花卉,石雕的蟲鳥、麒麟,栩栩如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泉州惠安霞張莊氏宗祠

泉州惠安霞張莊氏宗祠 霞張有三座宏偉壯觀的大祠堂,中間為莊氏大宗祠,東邊為霞張長房宗祠——承柞公祠,西邊為霞張二房四房三房宗祠,三座宗祠前面尚有一個2000多平方米的大埕,為惠安最大的祠堂古建築群之一。還有五房祖廳另建在祠堂東邊。霞張莊氏大宗祠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占地481平方米,為三進二天井三開間清風格古建築。第三進為二層樓宇仿古式建築;中廳供奉閩南莊氏始祖森公與九世祖夏公,內廳柱聯有:“宋代祖孫三進士、清朝兄弟兩居官”,昭示莊氏先祖的傑出事跡。祠堂於1992年秋在莊炳寅等族賢發動海內外宗親同心協力下重建。承柞公祠,始建於清康熙壬午年,占地1050平方米。為三進五開間古建築,後廳祀奉霞張長房諸先祖神位,中廳高懸“京魁”、“拔元”、“倫元”、“兩榜先聲”等匾額。前廳陳列莊承柞著作、詩詞、出土墓誌銘、莊氏族譜等,門廊雕刻著莊承柞詩詞。2000年重建時均嚴格保留舊規布局,為磚木石結構。莊氏小宗祠,始建清康熙年間,為三進五開間古建築,占地825平方米,最近於1997年重修。  

四言通用

望出天水;源自春秋。

全聯典指莊氏源流和郡望。

滇池坐鎮;定山隱居。

上聯典指戰國時期的楚國將領莊蹻,頃襄王時率軍通過黔中向西南進攻,越過且蘭、夜郎,直到滇池附近。後因黔中被秦國攻占,與楚國斷絕了交通,便在滇稱王。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江浦人莊昶,字孔暘,成化年間進士,歷官檢討、吏部郎中,因直諫被貶謫,後隱居定山,學者稱為定山先生。

歌吟東越;經著南華。

上聯典指戰國時期的莊舄,在楚國做官,不忘故鄉,病中思念越而吟越地歌樂。下聯典指戰國時期的哲學家莊子,名周,宋國蒙人,曾任漆園吏(管理漆園的小官)。生活貧困,卻拒絕了楚威王的重金禮聘。其哲學思想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對後世影響很大。著作《莊子》又稱《南華經》,為道教經典之一,文章汪洋恣肆,想像豐富,多用寓言故事形式,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的價值。

五言通用

父子雙進士;明清兩狀元。

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萬曆進士莊起元,其子清朝乾隆進士培因,俱有文名。陽湖人。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萬曆狀元莊際昌,字景說,永春人;清朝乾隆狀元莊有恭,字容可,號滋圃,番禺人。

能除一切苦;照見五蘊空。

此聯為莊繁詩自題聯。

祥和明廣宇;露潤毓英賢。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祥露莊氏宗祠題聯。

六言通用

獻詩博詞林譽;鼓盆留蒙吏歌。

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莊有恭嘗獻詩文,數蒙獎勵。下聯典指戰國時期的莊周,其妻死,周箕踞鼓盆而歌。

肇於閩源於粵;作於祖述於孫。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南華秋水遺韻;錦繡桃源流風。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七言通用

有可讀史二千遍;莊周著經十萬言。

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諸生莊有可,亦名獻可,字大久,武進夫。博通經史,自言讀至二千餘遍。有《春秋註解》等。下聯典指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莊周,宋國蒙人(今安徽蒙城,一說今河南商丘),做過漆園(今渦河北岸)吏。楚莊王聞其名,用厚幣相聘,許以為相。他表示寧為“孤豚”,不作“犧牛”,甘願逍遙物外。著書十萬餘言,號《莊子》。漢志列於道家,與老子並稱為道家之祖。唐天寶初,詔號為《南華真經》。

獻詩博詞林之譽;築陂利福清之民。

上聯典指清朝時期的番禺人莊有恭,字容可,號滋圃,乾隆年間狀元,歷官修撰、侍講學士、光祿寺卿、兵部右侍郎、江蘇巡撫、江南河道總督、刑部尚書、福建巡撫。風度端莊,為官清勤。工書法,風格圓勁,片紙隻字都為人重視,爭相珍藏。曾在翰林院獻詩文,數次獲嘉獎。下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莆田人莊柔正,元符年間任福清知縣。曾改築天寶陂,在陂帝大榕樹下辦案,凡投訴者都要背一塊石頭,理曲者則搬運石塊贖罪。陂以石為基,又熔鐵加固,數月完工,改名元符陂。可灌溉數萬畝農田,百姓得其利。

福令溥百年之利;翰林標四直之名。

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莊柔正事典。下聯典指明朝時期的莊昶事典。

源來錦繡無雙本;派衍青陽第一枝。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鎮祥露莊氏宗祠楹聯。

天馬回頭穇上路;文山挺秀奠莊江。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鎮祥露莊氏宗祠楹聯。

菲島思恩業耀祖;青陽懷祖名光宗。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西溪鄉祥露莊氏家廟楹聯。

青陽衍派開祥露;錦繡光輝照西溪。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西溪鄉祥露莊氏家廟楹聯。

青陽流派源流遠;錦繡傳芳世澤長。

此聯為台灣省台南市佳裡鎮營頂莊氏宗祠楹聯。

華夏無山賜錦繡;五洲有土播芳馨。

此聯為福建省晉江市錦宅莊氏宗祠楹聯。

青陽梅樹根株老;菲島椰林枝葉榮。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天水源長承雨露;永春澤厚占晴暉。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山岳鍾靈騰蛟起鳳;人文薈萃濟世經邦。

此聯為福建省晉江市錦宅莊氏宗祠楹聯。

永春桃源錦繡故里;南海椰島珉城新風。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八言及以上

經演南華,潦園遷吏;節高東淳,光武故人。

此聯為台灣省台南市佳裡鎮營頂莊氏宗祠楹聯。

錦書南華,道諧春秋義。繡綴北斗,光照天地心。

此聯為台灣省台南市佳裡鎮營頂莊氏宗祠楹聯。

天朗風和,人文長衍慶;水深流遠,祖德永留芳。

此聯為台灣省台南市佳裡鎮營頂莊氏宗祠楹聯。

家廟重輝,西溪添異彩;子孫發奮,祥露展宏圖。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西溪鄉祥露莊氏家廟楹聯。

文章醒世,漆園享譽千古;華胄聚族,天水流芳萬年。

此聯為廣東省陸豐市潭西鎮白銀坑莊氏祖祠楹聯。

清水朝堂,世代源流有意;陽光有彩,子孫發達可期。

此聯為台灣省台南市佳裡鎮營頂莊氏宗祠楹聯。

桃源肇跡,開閩宗之丕基;錦繡流芳,傳世祥之鼎榮。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翰苑能臣,直諫內廷張火;漆園名吏,高隱南華著經。

上聯典指明朝時期的名臣慶昶的事典下聯典指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莊周事典。

錦棟雕梁,宇壯堂華宗祖德;繡山繪水,地靈人傑振家聲。

此聯為台灣省台南市佳裡鎮營頂莊氏宗祠楹聯。

錦繡御墨,龍輸殊恩光闕北;銀城卜居,馬蹄佳簽應西溪。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西溪鄉祥露莊氏家廟楹聯。

祥煥雙村,海驕西溪開國族;露滋七朵,芝蘭玉樹茂庭階。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西溪鄉祥露莊氏家廟楹聯。

山從錦繡,一開詩禮由來遠;水接桃源,千載衣冠特遠尊。

此聯為福建省南靖縣奎洋鎮莊氏大宗祠聯,祠祀開基祖莊三郎及派下先祖。

天水溯流風,派衍桃源歸一本;青陽蕃奕葉,地鐘祥露發千枝。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鎮祥露莊氏宗祠楹聯。

根扎桃源青陽,衍派五秀繁茂;支分銀邑祥露,兩梓七蓮芬芳。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西溪鄉祥露莊氏家廟楹聯。

開水衍汪洋,一派宗支流祖澤;桃源開龜島,萬家錦繡屬孫林。

此聯為福建省南靖縣奎洋鎮莊氏大宗祠聯。

同廷中植王晉,三槐奕葉重光七朵;古山下種竇燕,五桂並根先占一枝。

此聯為福建省晉江市錦宅莊氏宗祠楹聯。

勝地占青陽,門對三台,台光永耀;本支分錦繡,源流百世,世澤長綿。

此聯為福建省晉江市青陽鎮莊氏家廟楹聯。

跡肇宋時啟我後人,允見規模擴大;祠興明朝繩其祖武,幾經閥閱增高。

此聯為福建省晉江市青陽鎮莊氏家廟楹聯。

二千年箕裘傳承,神州世系源流遠;一萬裏海島開拓,菲國光華事業興。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天水源,錦繡脈,俎豆千秋福柞久;南洋志,椰子情,馨香百代海天長。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宗族菁衍,欣瓜瓞綿綿,枝葉蔚蔚;祠宇軒昂,望海波蕩蕩,白雲悠悠。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祥開百世,海嶠溪西,各奠方隅聚國族;露濡七朵,蘭芽桂萼,永蕃奕葉為馨香。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鎮祥露莊氏宗祠楹聯。

天水源頭,錦繡峰阿,山高水源思先德;菲濱島上,珉尼市間,葉茂枝繁禱後蔭。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天水流芳,青陽衍派,七系雙村承玉露;古山祖德,勤勵宗光,千支百世占禎祥。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祥露莊氏宗祠題聯。

祥臨文圃,福蔭鄉民,村增廣宇人增壽;露潤海滄,澤滋梓裡,社湧英才地湧金。

此聯為福建省廈門市海滄祥露莊氏宗祠題聯。

自唐發祥以來鼎甲簪纓,蟬聯錦繡無雙地;入閩著姓而後吳齊浙鄂,派系桃源總一家。

此聯為福建省永春縣湖洋鎮莊府始祖家廟楹聯。

承祖德由永春跨海而來,披荊斬棘創基業;展宏圖憑菲島迎潮而上,破浪乘風向未來。

此聯為菲律賓島馬尼拉莊氏宗祠撰聯。

承恩御墨親頌,自宋至明,奕世簪纓夸錦繡;先祖宏圖大典,由閩遷粵,本支派瓞溯桃源。

此聯為廣東省潮陽市庵埠莊隴公從公祠堂楹聯。

培百世忠厚之基,積德無窮,開於閩、衍於粵;冠一榜英豪之首,大魁有種,作以祖、述以孫。

此聯為福建省永春縣湖洋鎮莊府始祖家廟楹聯。

賜第沐皇恩,前少師、後家宰,五邑衣冠推錦繡;入廟思先德,左三子、右九孫,一朝簪笏半雲礽。

此聯為福建省永春縣湖洋鎮莊府始祖家廟楹聯。

御墨香流,錦繡山燦,百代之文章,後見孫繩祖武;仙爐瑞壓,明光殿煥,千秋之作述,還誇奧紹閩京。

此聯為福建省靖江市馬洲莊氏大宗祠楹聯。

錦繡恩濃御墨,自明溯宋,寵賁千秋,頻惹御香依王闕;桃源瑞藹春光,分晉入潮,本支百世,共道春色滿青陽。

此聯為廣東省潮州市庵埠莊從公祠堂楹聯。

先人智略,千里涉步,宋時外遷安居擇銀坑;後代勤奮,繁衍興邦,今惜莫忘遠祖溯桃源。

此聯為廣東省陸豐市潭西鎮白銀坑莊氏祖祠楹聯。.

派由天水之豫之閩百代衣冠同濟美;支出鶴洋而潮而陸奕世俎豆永為新。

此聯為廣東省陸豐市上英鎮浮頭莊氏祖祠楹聯。

(資料來源:   )

莊姓家譜文獻

家譜名稱

編纂者

編撰方式、時間

藏地

備註

金沙帶莊嚴氏宗譜十卷

(民國)嚴炳耀等修

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富春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鎮江莊氏族譜

(清)莊昆蘭、莊養亭、莊孚吉纂修

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

江蘇武進莊氏宗譜不分卷

(清)莊殖等續修

清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願賢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武進莊氏增修族譜三十卷,首一卷

(清)莊斯才纂修

清道光年間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武進莊氏增修族譜

著者待考

追遠堂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今僅存第七~九卷

江蘇武進毘陵莊氏增修族譜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莊壽承纂修

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武進毘陵莊氏族譜二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莊清華續修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鉛印本二十二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南開大學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學圖書館、江蘇省常州市圖書館

江蘇武進晉陵莊氏續修家譜不分卷

(民國)莊鍾等纂修

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願賢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哈爾濱師範大學圖書

江蘇金壇金沙莊氏宗譜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莊榮生等續修

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8年)德星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

南開大學圖書館

江蘇宜興荊南莊氏宗譜十卷

(清)莊林初主修

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天寵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江蘇常熟虞山莊氏續修世譜六卷

(民國)莊士禎等修

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惟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

中國國家圖書館

浙江鄞縣蛟西莊氏宗譜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莊繼梁莊子愚纂修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報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

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諸暨莊氏宗譜十一卷

著者待考

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稿本十冊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諸暨莊氏宗譜八卷

著者待考

清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樹德堂木刻活字印本八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金華履湖莊氏宗譜二十卷

著者待考

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

浙江省衢州市文物管理所

今僅存第二卷、第四卷、第八卷、第二十卷

安徽徽州新安莊氏族譜六卷

(明)莊歙纂修

明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

中國國家圖書館

福建閩侯侯官莊氏支譜

(民國)莊琳修

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鉛印本一冊

福建省圖書館

共有四部

福建沙縣松洋莊氏族譜

著者待考

清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

福建省圖書館

今僅存第十一卷

廣東陸豐莊氏宗譜

(清)莊雲壬修

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7年)木刻活字印本

台灣省

四川廣漢莊氏族譜四卷

(清)崇雅祠後裔續修

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南京大學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

參考資料: [16-17] 

莊姓字輩排行

貴州印江莊氏字輩:“聖世英周漢國君士典良吾中思尚志道德爾而剛”。

貴州江右莊氏字輩:“茂首循天一克開先有章時維清風若子啟九傳昌學純裕長大積厚自流芳值之原誠正優超發文祥”。

湖北江陵莊氏字輩:“夢首循天一克開先有章其文欽奉若定得久全昌紹宗敦孝敬振緒啟賢良時遠知傳述立徵祖澤長”。

湖北建始長梁鄉莊氏字輩:“志希國守重玉有遠超章奇文欽奉若定得久全昌泮林輝主鑒藻樹照圭銘汝極熙階錄泰來燦執鈞”。

重慶彭水莊氏字輩:“素極典常輝先少志清平承家明經濟世忠誠修萬代永紹方茂雲光前登德學朝庭人文啟大吉世泰普安寧進國天心順福壽久康明”。

廣東陸豐莊氏字輩:“德才光三國”。

廣東潮陽莊氏字輩:“敦厚盛名儒清勤啟福基”。

江西南昌莊氏字輩:“曰廷撫昌運四海洽時雍閒永長江水湛然心跡同懷仁以輔義百世仰高風”。

福建晉江莊氏字輩:“祖武丕成詩書禮振宏進家聲”。

四川成都莊氏字輩:“文迎紅開成瑞景元良大振運時光雲朝中正重家德青福將華永傑冒”。

莊姓故居墓葬

嚴子陵釣台

嚴子陵釣台,位於杭州市桐廬縣城南15公里的富春山麓,相傳為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故友嚴光(字子陵)避官隱居、耕讀垂釣之處,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富春江—新安江黃金旅遊線上一個著名景點。  

蒙城莊子祠

蒙城莊子祠是在宋代莊子祠舊址上新建的,總占地面積52畝。全祠由祠堂建築群與萬樹園兩部分組成,主要建築有大三門、影壁、山門、逍遙堂、古衡門、濮池、五笑亭、觀台、觀魚橋、夢蝶樓、南華經閣等。  

蒙城莊子祠

莊姓姓氏名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莊姓歷代名人66名,占總名人數的0.15%,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一百二十四位;莊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21%,排在並列第九十九位;莊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18%,排在並列第九十二位;莊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23%,排在並列第八十二位。  

莊姓先秦秦漢

宋國人莊子 莊周:(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即莊子,宋國蒙(河南商丘)人,戰國時期思想家。

莊辛:(生卒年待考),戰國時楚襄王大臣,因襄王寵幸嬖臣不理朝政,屢諫不聽,莊辛遂避亂到趙國。後楚國為強秦所破,國都覆沒,襄王到城陽(今信陽)避難,派遣使者召莊辛回國,問救國之道,莊辛回答:“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去嬖臣,以天下為重,則楚國有救。”襄王聞過思改,委以國政,封莊辛為陽陵君。

莊舄:(生卒年待考),亦稱越舄;越國人。著名戰國時期的楚國大臣。莊舄出身貧寒,仕楚。是古代一個著名的愛國主義者。

莊蹻:(?-前256)約生活在公元前243年至公元前262年間,一作莊豪,又作莊嶠。史載系“楚莊王之苗裔”,楚國將軍戰國時楚國人,在他生平當中有兩件大事,一是反楚起事,二是入滇,是史上第一個雲南王。

莊青翟:(?-前115),高祖時大將、武強侯莊不識之孫,漢代大臣。文帝時襲爵武強侯。武帝時曾任御史大夫、太子少傅。後任相三年,於官場爭鬥中自殺。

莊忌:(約前188-前105),吳(治所在今江蘇蘇州)人,西漢道家、文學家。其思想傾向老莊,提出退身窮處,除累返真的人生哲學。認為現實生活混濁黑暗,一無是處。

嚴助(?—前122年),本名莊助,西漢人,西漢中期會稽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嚴忌之子,也有人說他是嚴忌的族子。  

嚴光(前39年—41年),本姓莊,又名遵,字子陵。漢族,會稽餘姚(今浙江省餘姚市)人 。東漢著名隱士。  

莊姓宋元

莊徽:(生卒年待考),揚州江都(今屬江蘇省)人,北宋官吏。進士出身,歷任徽猷閣待制、平江太守等職。居官有令名,無秋毫之累,以通奉大夫致仕。

莊夏:(1155-1223),莊元吉四子,泉州永春(今屬福建省)人,南宋大臣、學者。進士出身,官至兵部侍郎、煥章閣待制。有《禮記解》、《典故備記》、《國史大事紀》等。

莊綽:(約公元1126年前後在世)泉州惠安人,宋代官吏、學者。最高職任過鄂州、筠州知府。其學有淵源,多識軼聞舊事。有《雞肋篇》、《杜集援證》、《炙膏肓法》、《本草蒙求》等。

莊姓明清

莊昶:(1437-1499),字孔暘,號定山。應天府江浦(今屬江蘇省)人,明代官吏、學者。進士出身,曾任翰林檢討,後謫桂陽州判官。淪落三十年,以講學為務。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刻意為詩,而喜用道學語言。有《莊定山集》。

莊用賓:(1504—1578),字君采,號方塘,晉江青陽人。祖籍永春。明嘉靖八年(1529年)與潘湖黃光升同榜第八名進士,累官刑部員外郎,浙江按察司僉事。彼時朝政腐敗,考場營私舞弊現象屢見不鮮。有個生員叫袁文煒,其人學博品正,但沒錢行賄考官,因此名落孫山。

莊際昌:(1577__1629),字景說,號羹若,又號羹元,晉江青陽人,莊用賓曾孫。祖籍永春。明代萬歷年間狀元,天啟年間補授翰林院修撰,因不願依附魏忠賢,還家不出。崇禎元年啟用為右諭德,後起為左春坊庶子。

莊起元:(1559—1633),字中孺,號鶴坡。常州人。明代萬曆三十八年(1610)與堂弟莊廷臣同榜進士。曾任知縣、戶部主事、員外郎、郎中、江西撫州府知府、直隸天津督糧道、山東按察使僉事、太僕寺少卿(正四品官)等職,曾因忤魏忠賢被戍山海關。是常州莊氏家族西莊的始祖。與兄莊起蒙、族弟莊廷臣合著有《詩經導窾》、《四書導窾》等書。

莊謙:(生卒年待考),字含光,大店鎮大店人。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 中舉,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授汝寧府(今河南汝南縣)推官。為官期間,體察民情,革除弊端,懲治奸邪,因政績突出升任浙江道監察御史,後巡按陝西八府。晚年恬淡仕進,回鄉督促子弟讀書。

莊臻鳳:(約公元1624—1667後),女,字蝶庵,三山(今揚州)人,清初著名琴家,師從徐上瀛。莊臻鳳不拘於虞山一派,兼采古浙、中州等各派之長,在藝術上具有一定的造詣。莊臻鳳作有十四首琴曲,各具特色,代表作是《梧葉舞秋風》。

莊亨陽:(公元1686—1746)字元仲,號復齋,靖南(一作南靖)人。生於清聖祖康熙二十五年,卒於高宗乾隆十一年,年六十一歲。康熙五十七年(公元一七一八年)進士。官至淮徐海道。亨陽著有《元仲集》一卷,《莊氏算學》八卷,《四庫總目》傳於世。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數學家、水利學家!

莊子固:(生卒年待考),明朝時人,字憲伯,遼東人,年十三,殺人亡命。後從軍有功,積官至參將。嘗從山西總兵許定國救開封,軍半道噪歸,定國獲罪。

莊有恭:(1713—1767),廣東省番禺(今廣州市)人,清代大臣。乾隆四年狀元,授修撰、歷任江蘇、浙江、福建等省巡撫、刑部尚書、官至協辦大學士。曾主持浙江海塘工程,又疏清大修三江水利。工書。有《三江水利紀略》。

莊盤珠:(生卒年待考),女,字蓮佩,陽湖(今江蘇常州)人。生於清代乾隆年間,卒於嘉慶年間,卒年二十有五,人比之李賀。因母夢珠而後生她,故名盤珠。她出身名門,為陽湖莊有鈞之女,同邑舉人吳軾之妻。莊氏家族,清代出過22位女詩人。莊盤珠幼時從父學詩,諷詠終日,稍長則詩詞益工。李佳評其詞“娣視易安,非尋常閨秀所能。”金武祥言:其詩,取法漢魏。”盤珠著有《秋水軒詞》、《紫薇軒集》、《蓮佩詩草》等。

莊存與:(1719—1788),江蘇武進人,清代官吏、學者、經學家、教育家、常州學派的開創者。乾隆十年榜眼,官至禮部左侍郎。不斤斤計較於文字訓詁,提倡今文經學,又兼治古文經學。有《毛詩說》、《周官記》、《周官說》、《味經齋遺書》等。

莊培因:(1723—1759),莊存與弟,清代官吏、學者。乾隆十九年狀元,授修撰,歷官侍講學士。以詩文名,而恭和御製詩居大半。有《虛一齋集》。

莊述祖:(1750—1816年),莊培因子,清代官吏、經學家。乾隆四十五年進士,官山東濰縣知縣、桃源同知、旋辭官養親,著書十六年。治經能傳伯父存與之學,以研求精密著稱。有《夏小正經傳考釋》、《尚書今古文考證》、《毛詩考證》、《五經小學述》等。

莊棫:(1830—1878),字中白,江蘇丹徒人。治易、春秋,兼通緯候。先世業鹺,後家中落,校書淮南、江寧各官書局,以光緒四年(一八七八)卒。著有《蒿庵遺稿》,詞甲、乙稿及補遺附焉。

莊瑤:(1791-1865) 字琪園,大店鎮大店人。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中舉,二十二年中進士,曾任工部都水司主事、營繕司員外郎、都水司郎中、湖北荊宜施兵備道。咸豐十一年(1861年),捻軍活動於大店一帶,莊瑤奉旨在家鄉督辦民團,防堵農民起義軍。同治四年(1865年)去世,贈太僕寺卿。

莊縉度(1799—1852),武進人。字眉叔,又字裴齋,號黃雁山人。武進人。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授戶部主事,河南、廣西司行走,加員外郎銜,車河學習用同知,補山東曹州府曹河同知,署兗州府運河同知。浮沉宦海,未竟其用。工詩詞、楷書,精收藏。清中期的文學家、書法家和鑑藏家。

莊陔蘭:(1870-1946) 字心如,大店鎮大店人。光緒三十年(1904年)殿試中進士,入翰林院編修,誥封朝議大夫。1914年後任山東省民政長官公署總務廳廳長、兼任山東圖書館館長,山東省議會議長,國會參議院議員。1934年春任《重修莒志》總纂。1936年任孔子77代孫孔德成漢文教師,1946年在曲阜去世,葬於孔林。其代表作為顏體《重修定林寺碑》。

莊姓近代以來

革命烈士

莊志民(1911-1947.1.7),江蘇省武進縣厚余鄉楊家村人。

莊克(1906-1930.3.20),福建省龍溪縣(今漳州市)人。

莊毅(1909-1933.1.25),廣東省陸豐市人。

莊龍甲(1903-1928.10.29),山東省濰縣(今濰坊市濰城區)人。

莊述海(1908-1932.3.23),湖北省當陽縣人。

莊夢祥(1899-1928.11.29),廣東省陸豐市人。

教育界

莊俞(1876—1938)中國近代出版家、教育家。名亦望,字百俞,又字我一,別號夢枚樓主。江蘇武進人。

莊適(1885—1956),字叔遷。日本早稻田大學師範部畢業生,早期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中國第一套小學國文課本的主要編輯者。

莊公惠(1937.2-),上海市人。1957年9月畢業於天津大學化工系,大學本科文化,化工系無機物工學專業。畢業後留校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莊育智,歷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主要從事物理冶金和金屬物理研究。在國內首先開闢了難熔金屬研究領域,領導建立了難熔金屬相圖實驗室。曾研究成功變形鉬合金頂頭,已在全國應用。研究成功的鉬合金蒙皮,為中國返地人造地球衛星試驗成功地作出貢獻。

莊逢甘,空氣動力學家。1947年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工程,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空氣動力學研究工作,為發展中國航天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莊逢辰:生於1932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動力機械系,歷任國防科技大學教研室主任、裝備指揮技術學院教授等職,是液體火箭發動機學科學術帶頭人,為我國火箭、飛船發動機研製作出了重要貢獻。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莊逢源:1939年生於江蘇常州,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生命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2006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莊逢甘、莊逢辰、莊逢源是系親兄弟)

莊惟敏,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

莊明駿(1934-2016),廣東普寧人,全國勘察大師。

商界

莊世平,1911年出生於廣東省普寧縣果隴村(今屬廣東省普寧市),早在1949年就在香港創辦南洋商業銀行,第二年創辦澳門南通銀行。歷任第二至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第六屆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委員、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常委,現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

政治界

莊蘊寬(1866-1932),字恩緘,號抱闕,又號雲南,江蘇省武進縣人。清末民初官吏,書畫家。歷任代理江蘇都督,浦口商埠督辦。北京國民政府都肅政使,審計院院長。故宮博物院卓越創建領導人之一,故宮圖書館館長。

莊心一(1955.4—),上海市奉賢區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

莊希泉(1888—1988),福建省廈門市(祖籍安溪縣龍門鎮)人。中國愛國華僑領袖、實業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僑務工作主要領導人之一。

莊孝儼(1901~1966) 字明遠。1925年參加國民革命軍,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秘書處處長、總政治部總務廳廳長、國民黨第六戰區參議、國防部儲備司中將司長。1949年9月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新中國成立後,任國家交通部供應局局長、財經局局長。第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莊田(1907-1992),原名莊振風,廣東省萬寧(今海南省)縣龍滾鄉人。1923年去新加坡一橡膠工廠做工。1926年3月在新加坡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回國,被派往蘇聯莫斯科紅軍步兵學校學習。1931年畢業回國。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莊祥鳴(1944-?),江蘇省吳江縣震澤鎮人。1995年2月由海軍上校晉升為海軍大校軍銜,2000年晉升為海軍少將軍銜。多篇論文被錄入《中國軍事文庫》。

莊鳳(1919—?),女,原名莊鳳仙,祖籍山東省人,1924年5歲時隨家人遷徙到黑龍江省饒河縣山村,以務農為生。1936年參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著名東北抗日聯軍女戰士、蘇聯紅軍遠東紅旗第88旅女傘兵,被戰友們譽為“軍中女傑”。

體育界

莊則棟(1940—),祖籍江蘇省無錫(一說揚州)市人(其父莊惕生辛亥革命後由上海遷居北京),出生於北京市。是中國著名男子乒乓球運動員,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國乒乓外交的具體執行人。

莊泳(1972年8月10日~):上海人,著名女子游泳運動員,是中國泳壇九十年代的“五朵金花”之一。

娛樂界

莊妮:女歌手,2008年底被家鄉江蘇宿遷評為城市形象代言人。

莊濠全:藝名敖犬,台灣男子藝人團體Lollipop棒棒堂團長,第一屆模範棒棒堂的底迪之一;歌手、演員、主持;亦為黑角舞團前成員

莊心妍:1993年1月9日出生於廣東省陸豐市,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

莊姓人口統計

宋朝時期,莊姓不足5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6%。莊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約占全國莊姓總人口的3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福建、江蘇、河南,這三省莊姓大約占全國莊姓總人口的80%,其次分布於山西、浙江等省。全國形成了以東南沿海、河南為中心的兩個莊姓聚集區。  

莊姓人口分布 明朝時期,莊姓大約近12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2%,排在第一百三十二位。宋、元朝600年中,莊姓人口增長速度大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福建仍為莊姓的第一大省,約占全國莊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福建、廣東、浙江、江蘇,這四省莊姓大約占莊姓總人口的76%,其次分布於廣西、安徽、山東、河北、湖南等省。宋、元、明期聞,其人口主要由北向南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以閩粵為中心的沿海地區莊姓人口聚集區。  

根據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中)》,當代莊姓的人口160多萬。為全國第一百一十三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3%。從明朝至今600年中,莊姓人口的增加速度同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莊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廠形的態勢。目前主要集中於廣東、福建、台灣、江蘇,此四省大約集中了莊姓總人口的68%,其次分布於浙江、山東、黑龍江、吉林、上海、遼寧,六省市的莊姓又集中了19%。廣東為莊姓第一大省,約居住了大約25%的莊姓人口。全國莊姓的分部特徵是以東南沿海為重心,向外擴散的形狀。  

莊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莊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粵瓊閩台、浙滬,江蘇大部、安徽西部、山東東南、江西大部、雲南西部、黑吉大部,莊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8%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3%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16%,該地區居住了大約73%的莊姓人群。在魯皖大部、江蘇西北角、豫鄂東部、江西西北、湘黔大部、廣西、雲南東部、四川、重慶南端、陝甘青南部、河北東端、內蒙古東部、遼寧、吉林西部、黑龍江西北,莊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06%—0.18%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25%,該地區居住了大約22%的莊姓人群。  

莊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占37%,A型占28.6%,B型占26.6%,AB型占7.7%。  

莊姓古籍記載

《通志·氏族略四》:"莊氏,羋姓,楚莊王之後,楚有大儒曰莊周。"  

《姓氏尋源》卷十六《急就章》云:“莊氏,楚莊王之後,氏於諡。澍按:戰國時,齊有莊暴、莊賈,楚莊辛,趙莊豹,未必皆楚莊王后。胡三省曰:莊姓有出於宋者,《左傳》所謂戴武莊之族是也。有出於楚者,楚莊王之後,莊蹻是也。漢明帝諱莊,故莊氏改為嚴氏,越多莊姓。"至魏晉之際,有人復莊姓,有人仍以嚴為姓,故歷史上有"莊嚴一家"之說。  

莊姓研究考證

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所載:“莊姓,出於羋姓。楚莊王的支庶於孫,以祖上諡號為姓,始有莊氏”。又唐代林寶《元和姓纂》:“嚴姓,楚莊王支孫,以諡為姓。後漢莊光,避明帝諱,並改為嚴”。根據二書之說,莊嚴二性,實屬同宗,一本同源,皆以楚莊王為始祖。可見,自楚莊王始莊嚴二姓並行蕃衍於世,同屬羋姓後裔。“莊嚴無二姓”之說,世代相傳,歷史久遠,絕非妄言。及至東漢,不僅同源,實為一家。  

宋代鄭樵在《通志・氏族略》注云:“嚴姓,即楚莊王之後,以諡為氏。因避後漢明帝諱,遂改為嚴氏。魏晉之際有複本姓者,故有莊、嚴之氏行於世”。其因由是:東漢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光武崩。明帝劉莊即位,為避漢明帝劉莊的名諱,下令莊姓改為嚴姓。不但活著的人要改姓,而且連死去的莊姓名人在史書出現也被改為姓嚴。當時在世改姓的有莊光改為嚴光、嚴子陵,莊彭祖、莊羽、莊君平、莊浮謂等改為嚴彭祖、嚴君平、嚴羽、嚴浮謂。過去的名賢如:莊不識和其孫丞相莊青翟,會稽莊忌夫子,莊助、莊延年等。雖則人已死去多年,但名字在史書上出現時,也被改莊姓為嚴姓。全國各地通都大邑的莊姓人都改莊姓為嚴姓。只有個別山陬海隅,偏山僻野,政令不能通達的地方,尚有少數人還以莊為姓。更有趣的是就連已經去世三百多年、先秦時期傑出的思想家莊子(莊周),也被改為嚴子(嚴周),真是豈有此理。  

漢明帝死後,有些人恢復莊姓。至魏晉、南北朝時恢復莊姓的人漸多,有些人仍為嚴姓。自此,莊嚴兩姓分支蕃衍,實屬一家。這就是眾人皆知“莊嚴無二姓”,也謂之“莊嚴兩姓本同源”。  

推薦文章

取名真的重要嗎 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人很快就記住了。姓名學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研究的,三才五格的取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種。三才五格能夠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測算出適合你的名字,這對於不會取名字的來說相當好處了。那麼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姓池女孩名字有寓意的 池姓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看似只是幾個字簡單組合而成,但實際上蘊含著許多深層次的玄機。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存在著微妙的變化,進而形成了整個名字的獨特風格。因此,在給寶寶取名字時,我們必須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名字是否符合我們最初希望的風格和寓意。

有創意的鞋店名字 簡單好記的鞋店名字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一家獨具匠心的鞋店需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有創意的鞋店名字,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夠為您的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讓它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中的亮點。無論是一家新開張的鞋店還是一家想要煥發活力的老店,一個有創意的店名都可以成為一項寶貴的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目不忘的冒菜店名字 一聽就想吃的冒菜店名字

在繁華的都市中,冒菜店成為了美食熱潮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無數食客們紛紛湧入這些店鋪,渴望一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滋味。然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店名至關重要。畢竟,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店名可以讓顧客們對你的冒菜店鋪過目不忘。

有創意的甜品店名字 好聽高級甜品店名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美食有著獨特的追求和熱愛,尤其是對於甜品來說,它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一種享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甜品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吸引人的甜品店名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甜品店名字呢?

書店名字店名大全集 獨一無二的創意書店名字

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儘管網路和電子書的流行,傳統書店依然有著自己的魅力。從小巷裡的獨立書店到大型連鎖書店,書店一直是人們尋找知識、享受閱讀和放鬆心靈的場所。然而,要想開一家成功的書店,除了經營的熱情和精神,書店的名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書店名字不僅要引人入店,還要傳達出店內的文化和氛圍。那麼,書店名字怎麼取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呢?

韓姓女孩起名簡單大方 姓韓女孩獨特洋氣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標識。在選擇文字時,我們應該考慮寶寶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的文化背景。只有選擇合適的文字,才能讓名字更加獨特、美麗,也更符合寶寶的個性和家庭的期望。

優雅的茶葉店名字 簡單大氣的茶店名字

當你計劃開一家茶葉店時,店名的選擇至關重要。店名不僅代表了你的品牌,還能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一個吸引人的店名能讓人記住你的店,從而增加客流量和銷售額。但是,如何為你的茶葉店取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呢?

網紅宵夜店名字 開宵夜店取什麼名字好

宵夜店名字的取捨,常常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意興衰。這個小小的命題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意和商機。一家好的宵夜店名字,不僅可以吸引顧客的眼球,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人銘記於心。那麼,究竟如何取一個獨具特色的宵夜店名呢?

薛姓起名女孩 高雅有涵養的薛姓女孩名字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要講究很多技巧。如果要逐一道來,估計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首先,給孩子取名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想方設法融入到名字中,否則會失去重點,讓起名變得非常困難。那麼,主流的取名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來選擇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