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詳解

探尋中華姓氏之根,傳承家族文化

起源與傳說

劉姓,最早一支劉姓源自堯的後裔劉累,故劉累為劉姓得姓始祖。劉姓望出江蘇彭城。  

截至2013年,劉姓有人口近7000萬,占全國人口的5.34%,在王、李、張之後排第四位。劉姓建立了西漢、後漢、南漢等政權。

劉姓歷史發展

劉姓起源演變

據史記《漢書》《通志·氏族略》和《中國姓氏》所載,劉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來源於祁姓,是帝堯的後裔,形成於夏朝後期,出自今 中華劉姓始祖苑。 河南魯山。

祁姓之劉有同出一源的兩支:一支直接出自劉累,形成於夏朝;一支出自劉累後裔士會,形成於春秋初期。  

劉累生於夏朝後期,曾經跟著精通養龍技術的豢龍氏學過馴化龍的本領,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馴養4條龍,因而被孔甲賜姓為御龍氏   。劉累在為孔甲養龍時住在今河南偃師縣南   。後來,由於飼養不善,死了一條雌龍,劉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帶著家眷南逃到魯縣(今河南魯山縣)躲了起來。劉累的子孫以劉累的名字為姓氏,就是中國最早的劉姓。  

2、源於姬姓的劉氏形成於春秋時期,系以邑為氏,出自今河南偃師。  

3、外族的改姓

(1)賜姓:項羽的叔父項伯,因在鴻門宴對劉邦有救助之功,劉邦賜其家族姓劉。公元前202年,劉邦在洛陽即皇帝位後,接受戍卒 劉邦 婁敬定都關中的建議,決定把國都遷到長安,並因此賜婁敬姓劉。

(2)西漢初年:匈奴族劉姓。當時,匈奴部族強盛,漢高祖劉邦採取和親政策,把皇室宗女嫁給匈奴單于冒頓為妻。冒頓姓攣,但按照匈奴貴者皆從母姓的習俗,攣氏子孫皆姓劉。

(3)魏晉十六國時期:匈奴族的一支為爭取中原人民的支持,自稱是漢朝公主與匈奴單于的後裔,一直使用母方的姓氏故而姓劉,前趙的建立者劉淵即是匈奴貴族。

(4)北魏“勛臣八姓”之一有獨孤氏,孝文帝於太和二十年(494年)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後,於496年實行漢化改革,將鮮卑族的獨孤氏改為劉氏。

(5)唐末五代時期,突厥別部沙陀族的一支也冒稱是劉邦的後裔。五代十國中的後漢政權和北漢政權就是由沙陀劉氏建立的。  

從西漢初期的匈奴貴族內附,南北朝的鮮卑族進入中原,一直到清朝的滿洲八旗漢化,這期間有大量外族人改姓劉姓。

劉姓遷徙分布

劉氏早期主要是在北方發展繁衍。

公元前300多年前,劉姓開始向河南及江蘇傳播。戰國時有個叫會的晉大夫,他有子孫留居秦國,稱劉氏。至戰國後期,秦國滅了魏國,劉氏宗族隨秦軍進入魏國都城大梁,即今河南開封。他的十世孫在魏國任職,魏滅後遷至大梁,生子劉清輾轉到今江蘇等地。  

漢朝是劉姓的鼎盛和發展時期,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後,分封同姓於各地,其後支派繁衍,於是彭城、尉氏、臨淮、南陽、廣平、丹陽等地皆有劉氏。西漢初累計皇子封王30餘人,封侯者達400餘人。漢王室大封同姓王侯的結果使劉姓貴族遍布於大江南北,他們各據一方,很快成為各地有權有勢的大家族。總之劉姓以皇族為主脈,經歷大漢400多年的繁衍發展,人口急劇增加,成為當時的天下第一大姓。但劉姓人口仍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地區,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西太原地區。此外,湖北荊襄地區、湖南長沙地區、江西九江地區也有劉姓望族。

漢末三國之際,中原的劉氏為避“董卓之亂”不斷向四方遷徙,主要是向東南投奔孫吳和向西南進入四川投奔蜀漢。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北方又一次陷入戰亂,中原劉姓與其他姓氏一樣,為避戰亂,向南方、東南和西南遷移,部分遷往日本和朝鮮半島。從東晉到唐朝,中原地區向南方和東南地區的移民從未間斷,移民越來越大,地域越來越遠。

唐宋時期,劉姓已遍布大江南北,“遍地劉”已初步形成。劉氏開始遷往兩廣,   唐末中原人口大批移民福建,這也包括劉姓人群。   南宋寧宗嘉定年間,河南宣撫使劉龍第七子劉開七,在廣東潮州任官,子孫遂居於興邑,人丁興旺,支派益繁,後又自興寧分散至許多地方;北宋時的《廣韻》列劉氏郡望有25個。

從明末清初開始,閩、粵劉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  

劉姓人口分布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劉姓大約有36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4.7%,為宋朝第四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河北、山東,這三省劉姓大約占劉姓總人口的39%;其次分布於湖南、河南、浙江、福建和四川,這五省的劉姓又集中了31%。江西為劉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劉姓總人口的17%,劉姓占江西省總人口的7.6%。全國形成了贛浙閩、冀豫魯、川湘三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公元1368-1644年),劉姓大約有40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4.4%,為明朝第五大姓。與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一樣,經歷宋、元、明600年,劉姓人口增長同樣地緩慢,劉姓人口純增加率僅僅10%,淨增加了40萬。在全國的分布仍主要集中於江西、山東、河北。這三省劉姓大約占劉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於山西、浙江、湖南、陝西、江蘇和湖北,這六省的劉姓又集中了32%。江西省的劉姓人口約占全國劉姓總人口的23%,仍為劉姓第一大省,占江西省總人口的6.7%。全國形成了贛浙蘇、魯冀晉陝、湘鄂三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區。宋、元、明期間,劉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不大,但其人口的流動主要圍繞著這三大塊地區進行,東南地區主要向北和西擴散,華北地區主要向南移動同時向西和東漂移,而四川地區人口主要向兩湖地區遷移。

從明朝至今600年中,劉姓人口由近400萬激增到6456萬之多,整整16倍,明朝的人口接近9300萬,當代的人口按12億計,人口增長了13倍,劉姓人口的增加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四川、河南、江西、山東、河北五省,人口約占劉姓總人口的36%:其次分布於湖南、遼寧、湖北、黑龍江和安徽,這五省的劉姓又集中了26%。四川和河南均居住了劉姓總人口的10%,為劉姓並列第一大省,分別占省總人口的5.5%和6%。全國形成了華北、四川、華中、東北四大塊劉姓人口聚集地區。在近600年期間,劉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於由北向南和東的遷移,同時,黃河以北的劉姓人群也大批向東北地區移民。

2013年4月15日,新華社電文公布了姓氏人數排行榜,劉姓人口有近7000萬,占全國人口的5.34%,在王、李、張之後排第四位。  

劉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東北、渤海灣、四 川東南,每平方公里的劉姓人口達到14人以上,中心地區可達到25人以上。劉姓分布密度示意圖表示:密度最高的(14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僅僅占國土面積的14.7%,劉姓人口大約2718萬;10.5—14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10.5%,劉姓人口大約1143萬;3.5—10.5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35.3%。劉姓人口大約2273萬;不足3.5人/平方公里的地區占國土面積的39.5%,劉姓人口大約322萬。

劉姓分布很廣,但不均衡。劉姓在北方和中原地區是最常見的姓氏之一。劉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遼吉黑大部、內蒙古東部、河北、山東西北、新疆喀什地區,劉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7%以上,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2.1%;在青海以東、浙江以西的大批南北地區,劉姓分布頻率在4.2%—7%,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8.6%;在浙江、江蘇南部、福建大部、台灣、廣東中部、海南南部、雲南西南、四川西端、青海東部、新疆西地區,劉姓分布頻率在1.4%—4.2%,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1.5%;在其他地區,劉姓分布頻率不足1.4%,其覆蓋面積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7.8%。  

劉姓傳統文化

劉姓郡望堂號

據有關史料記載,劉姓郡望達27個,其中有名的有18個。

彭城郡:西漢的時候設立,當時將楚國改為彭城郡,後又改為彭城國,治所在彭城(江蘇徐州)。

沛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相縣。相當於今安徽、河南等地。《史記高祖本紀》,大歷史學家裴駰《史記集解》謂劉氏世居於沛,移在豐。應邵曰:“沛,縣也。豐,其鄉也。” 歷史學家顏師古曰:“沛者,本秦 泗水郡之屬縣。豐者,沛之聚邑耳,即江蘇銅山所屬。” 西漢初期改泗水郡為沛郡。

弘農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弘農。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漢時代頃王劉仲。

河間郡:漢初置郡,治所在樂城。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東漢章帝之子河間王劉開。

中山郡:漢時置郡,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州)。此支劉姓多出自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

梁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咀陽。此支劉姓為漢文帝之子劉文所開基。

頓丘郡:西漢、西晉兩次置郡。此支劉氏多出自匈奴劉氏。

南陽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宛縣。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西漢長沙定王劉發。

東平郡:漢晉置郡,治所在無鹽。南朝宋改稱東平郡。此支劉氏,其開山基始祖為漢宣帝第四子東平王劉宇。

高密國:西漢置國,治所在高密。此支劉氏為廣陵王之子劉宏所開基。

竟陵郡:西晉置郡,治所在石城。此支劉氏為後漢劉焉所開基。

河南郡:漢置郡,治所在洛陽市東北。此支劉氏出自匈奴族劉氏。

尉氏縣:春秋時鄭國尉氏邑,秦時置縣。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東漢章帝十一世孫劉通。

廣平郡:漢置郡,治所在廣平。此支劉氏出自西漢景帝之孫劉蒼之後。

丹陽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宛陵。此支劉氏為臨懷劉氏分支,起開山始祖為東漢光武帝劉秀7世孫劉會。

廣陵郡:西漢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治所在廣陵。東漢改為郡。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漢宣帝廣陵王劉胥。

長沙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臨湘。此支劉姓開基始祖為長沙定王劉發。

臨淮郡:漢武帝時置郡,治所在今安徽。此支劉姓,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光武帝劉秀六世孫晉永城令劉建。  

堂號

彭城堂:這是劉氏使用最普遍的堂號,因為彭城劉氏其源出西漢皇族,時間較早,人口、支脈較多,影響較大,因此被劉氏看作是郡望堂號的正宗。

藜照堂:是除了彭城堂之外,在劉姓宗族中,另一個用得最多的、最為著名的堂號;藜照堂的得名,來自劉向燃藜讀經的典故。藜照堂及與此相近的堂號,不只在劉向後裔彭城劉氏宗派中,在中國南北各地各宗派劉氏後裔中都被廣泛使用,該堂號已成為劉姓的標誌之一。

中山堂:是劉姓中又一個以地域命名的著名堂號。中山是劉姓的著名郡望,也是劉姓的發源地之一。中山劉氏在劉氏各宗派中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人丁極為興旺,族裔眾多。

五忠堂:是以祖先名號為堂號。宋朝時期,福建建州、建陽劉氏一門忠烈,有5人死後被朝廷賜諡為“忠”,世人號稱“劉氏五忠”,堂號主要在福建劉氏及其分遷到各地的劉氏支派後裔中使用。

墨莊堂:是一個典故堂號。主要在江西劉式後代中流行,也有部分由江西外遷他省的劉式後裔仍沿用這一堂號。  

劉姓宗祠對聯

四言通用聯

祿閣流光,彭城世德

——此聯為劉氏宗祠“彭城堂”堂聯

上聯以大學問家劉向勤奮好學,經常苦讀到深夜的故事激勵後人要勤奮學習,自學成才。  

下聯出自漢高祖劉邦的事典

術通象緯,藥采天台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

上聯典出明初大臣劉基。

下聯典出東漢剡溪人劉晨。

相傳永平年間他和阮肇同入山採藥,迷路遇兩個仙女,邀他們到家中,吃胡麻飯,睡前行夫婦之禮。半年後回家,子孫已經七代了。

阮嵇作友,豐沛發祥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

上聯典出晉.劉伶與阮籍、嵇康為友。

下聯典出劉邦建立漢朝。

五言通用聯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唐 劉禹錫撰劉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劉禹錫《陋室銘》句聯  

一姓五都督,三科兩狀元

——佚名撰江蘇省姜堰區舊城劉氏宗祠聯

全聯典指江蘇省姜堰市舊城劉氏家族,在明清兩個朝代先後出過五名都督和一對兄弟狀元。  

六言通用聯

海隅文藻振世,順昌旗幟驚人

——佚名撰劉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指魏代“建安七子”劉禎,有文名。

下聯指宋劉琦鎮守安徽順昌,破金兀朮十萬兵。

七言通用聯

三章早沛秦川雨,五夜長明書室燈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 合併圖冊(2張)

上聯典出西漢開國皇帝劉邦;

下聯典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劉向。  

皇恩有秩光先世,祖德無疆裕後昆

——清代光緒狀元曹鴻勛甲子題山東濰縣後門劉氏族譜聯  

先代蒲鞭昭德澤,後人藜閣繼書香

——佚名撰劉姓宗祠聯

上聯典指東漢華陰人劉寬。

下聯典指西漢劉向。

世號五忠光世第,家傳七業振家聲  ——此聯為福建省地區劉氏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福建省劉氏分支在宋代有劉頜、劉純、劉鉿、劉子羽、劉珙5人被諡為“忠”公的歷史;

下聯典指劉氏在晉朝時,著名學者劉殷的7個兒子分別攻讀“五經”和《史記》《漢書》,後來都功成名就的典故。

太史令術通象緯,剡溪人喜入天台

——上聯典指明初大臣劉伯溫,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博通經史,善寫文章,尤精象數讖緯之術。著有《誠意伯文集》等。下聯典指東漢剡溪人劉晨,相傳永平年間和阮肇同入山採藥,迷路遇兩個仙女,邀他們到家中,吃胡麻飯,睡前行夫婦之禮。半年後回家,子孫已經七代了。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藜照堂敦本堂中山堂蒲編堂堂堂挺秀,彭城郡弘農郡東海郡高密郡各郡爭芳。

——全聯典指劉姓名郡和名堂。

少志縈懷,兩篇宏論警天下;奇冤驚世,六字大謊喪國師  ——題劉少奇主席。六字即叛徒、內奸、工賊。  

劉姓家譜文獻

(民國)劉啟龍劉麟祥修

譜首修於宋宣和六年劉安世。此為四修。

參考資料:更多家譜來源於   ,台灣公藏劉姓家譜目錄  

劉姓遺產故居

西漢帝陵

西漢帝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咸陽市、西安市境內。 西漢帝陵 西漢11個皇帝的陵墓,除漢文帝劉恆霸陵和漢宣帝劉詢杜陵位於渭河以南西安市東郊的白鹿原北端及南郊的少陵塬上,其餘九位均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陽塬上,西起興平市(縣級市)豆馬村,東到咸陽區正陽鄉張家灣,依次排列著漢武帝劉徹茂陵、漢昭帝劉弗陵平陵、漢成帝劉驁延陵、漢平帝劉衎康陵、漢元帝劉奭渭陵、漢哀帝劉欣義陵、漢惠帝劉盈安陵、漢高帝劉邦長陵、漢景帝劉啟陽陵。

大邑劉氏莊園

四川大邑劉氏莊園,又稱劉氏莊園博物館,其建築規模 四川大邑劉氏莊園 宏大,風格獨特,建於1958年10月,是國務院批准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中國成立前為川西大地主劉文采私家宅院,現藏文物數萬件,為中國近現代社會的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之一。  

鳳崗忠賢劉氏宗祠

鳳崗忠賢劉氏宗祠座落於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的劉宅村,是閩 鳳崗忠賢劉氏宗祠 省劉氏族人為紀念其入閩始祖劉存、司馬參軍劉貽孫而建的。為石敬塘後晉天福元年(936)初建,後歷代有過多次重修,1990年由美東福建同鄉會劉文善會長、旅台劉渭卿宗親倡導,海內外劉氏族親共同努力下,祠堂又重修整葺告峻。1994年10月22日,以馬來西亞拿督劉會幹率領的沙撈越劉氏公會尋根問祖懇親團回鄉見謁祖廟、祖墓,盛況空前。  

劉少奇故居

劉少奇故居 劉少奇故居位於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花明樓鎮   ,1898年11月24日,劉少奇誕生於此,並在此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故居在一座蓋有茅草的柵欄門內的四合院中。故居匾額由鄧小平題寫,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9-1990年,故居曾經四次整修。1998年12月,劉少奇10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在此隆重舉行。

劉姓姓氏名望

劉姓名人頻率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劉姓歷代名人1574名,占歷代名人總數的3.46%,排在姓氏名人的第四位;劉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4.39%,排在第四位;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2.88%,排在第六位;劉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2.47%,排在第八位;但在歷代帝王錄上,劉氏卻以66位帝王而獨占鰲頭,領諸姓氏之先。  

劉姓名門望族

在中國歷史上,劉姓稱帝稱王者多達66人,先後建立有西漢、東漢、蜀漢、漢、前趙、南朝宋、南漢、後漢、北漢、大齊等王朝或政權。共歷時650多年,是中國建立封建王朝最多最久的姓氏。

其中,劉邦建立的西漢歷214年,劉秀建立的東漢歷196年,兩漢共計410年,是中國封建社會時間最長的一個朝代;劉備建立的蜀漢歷43年;匈奴族劉淵建立的漢國,至其侄劉曜即位,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歷26年;

劉裕在南方建立的宋朝歷60年;劉武周於唐初曾自稱皇帝,年號天興;劉黑闥於唐初稱漢東王,年號天造;

劉隱在廣州建立的南漢歷55年;沙陀人劉知遠建立的後漢歷4年;劉崇建立的北漢歷29年;劉豫受金冊封,南宋初曾為“齊帝”;新莽末年,湖北棗陽人劉玄曾在河南南陽稱帝,年號更始;

東漢建都於洛陽,劉秀又是南陽人,所以“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東漢時河南的劉姓族人特別多。此後,由於劉姓子孫蕃盛,支脈眾多,分布廣泛,又有“遍地劉”之稱。

諸城劉氏(劉墉家族)

曾祖父:劉必顯,順治年間進士

祖父:劉棨(qǐ),康熙朝有名的清官

父親:劉統勛,清代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

劉姓知名人物

古代名人

漢高祖劉邦(前256—前195):西漢(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故人亦稱沛公。

漢文帝劉恆:漢朝的第3個皇帝(不包括兩位漢少帝的情況下),躬行節儉勵精圖治,開創治世“文景之治”,其廟號太宗,諡號孝文皇帝。

漢景帝劉啟:在西漢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與其父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是漢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民族英雄。7歲時被冊立為皇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在位期間擊破匈奴、吞併朝鮮、遣使出使西域。獨尊儒術,首創年號。諡號“孝武”,廟號世宗。

劉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漢淮南王。曾招賓客一同撰寫《鴻烈》(後世稱《淮南子》)。《漢書》記載,漢武帝時劉安因謀反之事敗露而自殺。

劉向:(約前77—前6),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沛縣(現江蘇省沛縣)人,漢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中國最早的分類目錄。

劉歆:(約前50-23),新朝開國功臣。封紅休侯。劉歆在天文學及古代典籍分類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貢獻,他編制的《三統曆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曆的雛形,並在當時積極推行古文經學。此外,他在圓周率的計算上也有貢獻。 劉秀

漢光武帝劉秀:(前6年-57年),字文叔,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劉洪:(約130-196年),中國古代傑出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

漢獻帝劉協(181年-234年9月19日),東漢最後一位皇帝,在位時間是189年至220年。於220年被迫禪讓帝位給曹丕,劉協被封為山陽公。

漢昭烈帝劉備:字玄德,(150-222),三國時期軍事家,政治家。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漢中山靖王劉勝的裔孫。一生以仁義為本,頗得民心。

劉元梁:晉代南郡破城英雄,曾被封為上卿,後被奸臣所害貶為右淮尉,精通詩詞,頗有文采,詩作眾多,後被庸王抄家,才不得已保存至今,殘詩作有 反昭新書等。

劉徽:三國時代魏國數學家。著有《九章算術》(九卷)、《海島算經》等。

先主劉備

劉伶:“竹林七賢”之一。曾為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的參軍。平生嗜酒,曾作《酒德頌》,宣揚老莊思想和縱酒放誕之情趣,對傳統“ 禮法”表示蔑視。

劉琨:(271~318),西晉愛國將領,也是著名的詩人、音樂家。成語“聞雞起舞”的人物之一。

劉淵即漢光文帝,字元海。新興(治今山西忻州)人。十六國時漢國建立者,西晉末年起兵反晉,稱大單于,後改稱漢王。永嘉二年稱漢帝,建都平陽.公元304-310年在位(308年稱帝)。

劉牢之:東晉北府兵將領,淝水之戰中率精兵5000夜襲駐洛澗(即洛河,今安徽淮南市東)的5萬前秦軍,並分兵斷其退路,使前秦軍腹背受敵,迅速崩潰,爭渡淮水,前秦梁成等10名將領陣亡,士卒損失1.5萬人。

宋武帝劉裕(363—422),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曾先後滅亡南燕、後秦等國。有“氣吞萬里如虎”之美譽。

劉義隆:宋文帝(407年-453年),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劉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號“元嘉”,諡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劉勰:(約465—532) 南朝梁文學理論批評家。他的主要著作《文心雕龍》,發展了前人進步的文學理論批評,體系比較完整,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巨著。

劉義慶:(403年-444年),南朝宋文學家。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著有《徐州先賢傳》,編有《幽明錄》《宣驗記》等,但皆已散佚,現只存《世說新語》一書,流傳於世。

劉禪

劉焯:(公元544~610年)隋代天文學家。著力研習《九章算術》《周髀》《七曜曆書》等,還著有《稽極》10卷,《曆書》10卷。提出新法,編有《皇極曆》。

劉文靜:(568-619) 唐初開國功臣。李淵在太原起兵,他亦隨軍南下,俘隋大將屈突通。唐立,任納言,助修律令,並助李世民擊滅薛仁杲,任民部尚書、陝東道行台左僕射,封魯國公。

劉禹錫:(772-842),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劉昫xù:(公元887-946年),五代史學家,後晉政治家。二十四史之一《舊唐書》的編撰者。後唐莊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 劉歆

劉仁瞻:(900-957) 五代十國南唐大臣。以驍勇名於當世。曾任吳右監門衛將軍。歷任黃州(今湖北省黃岡縣)、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市)刺使。

劉金定:北宋著名巾幗女將(與穆桂英齊名),高瓊之妻。曾大敗南唐軍,為宋軍平滅南唐做出了重要貢獻。北宋建立後,劉金定隨丈夫高瓊北上抗遼,助丈夫鎮守雁門、寧武、偏頭三關等重地,後不幸戰死。

劉娥:(968-1033),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后,主政長達十餘年,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後、唐之武後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錡:(1098-1162年),中國南宋抗金將領,官至太尉、威武軍節度使,去世後,諡為武穆。建炎十年,金統帥完顏宗弼(即金兀朮)以大軍進攻,劉錡率軍以懸殊兵力大敗金軍於順昌。 劉邦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劉松年:南宋錢塘人,畫家,善於作山水畫,與李唐、馬遠、夏圭合稱“南宋四家”。

劉克莊:(1187~1269))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早年與四靈派翁卷、趙師秀等人交往,詩歌創作受他們影響,學晚唐,刻琢精麗。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劉元:元代傑出的雕塑大師,其雕塑作品使元代的雕塑藝術達到了峰顛。

劉秉忠:元代政治家、作家。初名侃。字仲晦。原籍瑞州(今江西高安)。

劉福通:(1320~1365),元末紅巾軍首領。至正十五年(1355年)迎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皇帝,稱小明王,定都亳州。建國號大宋,年號龍鳳。他歷任平章、丞相等職,掌握大宋的軍政大權。

劉基:(1311—1375) 字伯溫,元末明初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官御史中丞,弘文館學士。封誠意伯。民間傳說其神機妙算,常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劉基

劉天和:明代醫學家、治河專家。曾官至兵部尚書,後告老返鄉。平時留心醫藥,輯有《保壽堂經驗方》四卷,另刻有《傷寒六書》《幼科類萃》等書。

劉純:(135?-1418)明初著名醫學家。(祖籍吳陵,即今江蘇泰縣、如皋一帶。)著作有《醫經小學》《太素脈訣》《玉機微義》《雜病治例》等。

劉瑾:明朝司禮監掌印太監。

劉統勛:(1698-1773),清內閣學士,刑部尚書,劉墉之父。雍正二年進士,授編修,乾隆年間累官至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尚書房總師傅,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為官清廉,頗能進諫,參與《四庫全書》編輯,並擔任《四庫全書四》正生總裁。乾隆三十八年卒,諡文正。

劉墉:(1719~1804),清代書畫家、政治家。劉統勛子。官至內閣大學士,為官清廉,有乃父劉統勛之風。劉墉是乾隆十六年的進士,做過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的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為多。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於京。諡文清。

劉永福:廣東欽州人,晚清名將。著 劉墉 名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乙未戰爭中指揮台灣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協助巡撫唐景嵩建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國號永清)並作為繼任代總統為保衛台灣做出了重要貢獻。

劉銘傳:抗法抗日民族英雄,台灣首任巡撫,台灣近代化的奠基人。

劉錦棠:協助左宗棠鎮壓阿古柏叛亂收復新疆的功臣,新疆第一任巡撫。

劉秉璋:(1826~1905),廬江人,晚清重臣。中法戰爭期間,他力抗外侮,指揮了著名的“鎮海之役”,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劉光才:清代名將,在固關阻擊戰中劉光才率忠毅軍共打死打傷法、德侵略軍一千八百多名,其中有軍官多名。

劉鶚:清代小說家,寫的小說《老殘遊記》是晚清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也是甲骨文收藏家。

劉步蟾:北洋水師名將

近代名人

劉少奇(1898~1969):湖南寧鄉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

劉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 :原名劉明昭。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

劉亞樓: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新中國空軍的第一任空軍司令員。

劉震:在抗美援朝作戰中,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劉志丹(1903—1936):中國工農紅軍高級將領2,陝北紅軍和蘇區主要創建人之一,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劉家語:又名谷牧,前任副總理、國務委員。

劉胡蘭(1932~1947):革命烈士。

劉半農:中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攝影學家。

劉亨賻(1872-1926):菲律賓准將,福建南安碼頭人,是菲律賓獨立戰爭中的一位華僑將軍。

劉國英:法學博士、華裔美籍空軍少將軍銜。

劉長春:中國奧運第一人,短跑運動員。

劉兆玄:台灣作家、政治家。青年時曾寫武俠小說,筆名上官鼎,2008-2009任台灣"行政院長",現為台灣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劉大年:中國歷史學家。

劉克峰:著名數學家,現任浙江大學數學中心執行主任兼數學系主任、光彪講座教授。

劉德華:著名香港歌星、影星。歌壇四大天王之一。

劉歡:流行音樂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集作詞作曲、編曲、製作、演唱和音樂教育於一身的音樂人。

劉曉慶:國家一級演員,曾獲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最佳女配角獎等。

劉翔:國際著名田徑運動員。

劉青云:著名香港影星,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

劉錦川:華裔美籍人,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劉永坦:中國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謙:台灣著名魔術師。

劉璇:前奧運會體操冠軍。

劉焯華:廣東新會人,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

劉國梁:奧運冠軍,中國男子乒乓球隊主教練,原中國乒乓球隊著名運動員

劉文輝:民國二級陸軍上將,四川省主席。1949年12月9日率部起義,1955年被授予一級解放勳章。

劉詩詩:中國內地女演員,代表作品《步步驚心》。

劉亦菲:中國內地女演員,代表作品《神鵰俠侶》(黃曉明版)。

劉偉強:香港著名電影導演,代表作《古惑仔》《無間道》。

劉鎮偉:香港著名電影導演,代表作《大話西遊》《東成西就》。

劉若英:台灣知名女歌手、演員,代表歌曲《後來》《為愛痴狂》《很愛很愛你》。

劉強東:京東商城創始人。2011年獲得華人經濟領袖大獎,同年,獲得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

劉雲山: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副主任。  

劉延東: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曾任國務委員。2013年3月16日任國務院副總理。  

劉淇:原北京市市長,中央政治局委員,前北京市委書記。  

劉濤: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歌手。  

劉和剛:男高音歌唱家。

推薦文章

取名真的重要嗎 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人很快就記住了。姓名學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研究的,三才五格的取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種。三才五格能夠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測算出適合你的名字,這對於不會取名字的來說相當好處了。那麼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姓池女孩名字有寓意的 池姓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看似只是幾個字簡單組合而成,但實際上蘊含著許多深層次的玄機。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存在著微妙的變化,進而形成了整個名字的獨特風格。因此,在給寶寶取名字時,我們必須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名字是否符合我們最初希望的風格和寓意。

有創意的鞋店名字 簡單好記的鞋店名字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一家獨具匠心的鞋店需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有創意的鞋店名字,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夠為您的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讓它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中的亮點。無論是一家新開張的鞋店還是一家想要煥發活力的老店,一個有創意的店名都可以成為一項寶貴的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目不忘的冒菜店名字 一聽就想吃的冒菜店名字

在繁華的都市中,冒菜店成為了美食熱潮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無數食客們紛紛湧入這些店鋪,渴望一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滋味。然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店名至關重要。畢竟,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店名可以讓顧客們對你的冒菜店鋪過目不忘。

有創意的甜品店名字 好聽高級甜品店名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美食有著獨特的追求和熱愛,尤其是對於甜品來說,它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一種享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甜品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吸引人的甜品店名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甜品店名字呢?

書店名字店名大全集 獨一無二的創意書店名字

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儘管網路和電子書的流行,傳統書店依然有著自己的魅力。從小巷裡的獨立書店到大型連鎖書店,書店一直是人們尋找知識、享受閱讀和放鬆心靈的場所。然而,要想開一家成功的書店,除了經營的熱情和精神,書店的名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書店名字不僅要引人入店,還要傳達出店內的文化和氛圍。那麼,書店名字怎麼取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呢?

韓姓女孩起名簡單大方 姓韓女孩獨特洋氣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標識。在選擇文字時,我們應該考慮寶寶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的文化背景。只有選擇合適的文字,才能讓名字更加獨特、美麗,也更符合寶寶的個性和家庭的期望。

優雅的茶葉店名字 簡單大氣的茶店名字

當你計劃開一家茶葉店時,店名的選擇至關重要。店名不僅代表了你的品牌,還能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一個吸引人的店名能讓人記住你的店,從而增加客流量和銷售額。但是,如何為你的茶葉店取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呢?

網紅宵夜店名字 開宵夜店取什麼名字好

宵夜店名字的取捨,常常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意興衰。這個小小的命題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意和商機。一家好的宵夜店名字,不僅可以吸引顧客的眼球,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人銘記於心。那麼,究竟如何取一個獨具特色的宵夜店名呢?

薛姓起名女孩 高雅有涵養的薛姓女孩名字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要講究很多技巧。如果要逐一道來,估計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首先,給孩子取名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想方設法融入到名字中,否則會失去重點,讓起名變得非常困難。那麼,主流的取名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來選擇一下吧。

熱門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