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氏詳解
探尋中華姓氏之根,傳承家族文化
起源與傳說
庾(Yǔ)姓源出有二,一出自顓頊高陽氏,以官名為氏。二亦出自以官名為氏,上古周朝時,管理糧倉的官員叫“庾廩”,因為世代以此官職而有功,被賜予庾姓,其後代亦以官名為姓,相傳姓庾。庾姓在兩漢時代形成了潁川和新野兩大郡望,而潁川庾姓最繁盛是當今庾姓中最大支派。
庾姓庾姓溯源
庾姓第一個淵源
源於高陽氏,出自上古堯時掌庾大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據史籍《姓纂》記載:“堯時有掌庾大夫,以官命氏”。
庾,是古代一種糴糧的容器,其量綱為一庾等於十六斗(一百公斤),一說為二斗四升(十五公斤),後成為掌管糧倉的官吏之官稱。
傳說在遠古堯帝時代,有一個名叫安慶公的人就是掌庾大夫,專職掌管糧庫出入之糴,史稱掌庾公。
在安慶公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庾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庾姓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周朝時期官吏庾廩,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庾廩,本義就是糧倉,或貨物轉運過程中的倉庫,後成為西周時期的官位,專職掌管糧庫、以及重要物資的倉儲庫。
後世代有個大夫在該官職上有功,被周王賜予庾氏,其後代亦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世代相傳為庾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庾氏族人在兩漢時期形成了潁川、新野兩大郡望,其中的潁川郡庾氏是當今庾氏中最大的支派。
庾姓第三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神箭手庾公,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
姬庾,字之斯,又字之佗,是春秋時期衛國的第一神箭手,曾跟鄭國神箭手尹公之他學習射箭,後青出於藍,百發百中,時稱“庾公之斯”。
周桓王姬林二年(鄭莊公姬寤生二十六年,公元前718年),鄭莊公派著名的神箭將軍子濯孺子率軍征伐衛國,爆發了著名的“制北之戰”,新即位的衛宣公姬晉激勵國人奮戰,結果鄭軍敗北,衛宣公派神箭手庾公之斯去追殺敗退退的子濯孺子。
子濯孺子當時舊傷復發,無力舉弓,坐以待斃。他嘆息地說:“今日我傷疾發作,不能拿弓,我死定啦!”隨後問自己的侍衛道:“那後面追我的人是誰呀?”
侍衛汗流浹背、驚悸滿面地答道:“是衛軍大將庾公之斯。”
子濯孺子卻鬆了一口氣說:“我有命啦!”
侍衛擦了把汗,奇怪地問:“庾公之斯,那可是衛國最精於射箭的人啊。將軍您說‘我有命啦’,是什麼意思呢?”
子濯孺子說:“庾公之斯是跟尹公之他學的射箭,而尹公之他又是跟我學的射箭。尹公之他是一位十分正直的人,他的弟子必定也是一位正直的人,因此決不會落井下石的。”
這時,庾公之斯趕到。他見子濯孺子手中沒有任何武器,就問道:“將軍,您為什麼不拿起弓來呢?”
子濯孺子說:“我的舊傷疾發作,不能掌弓了。”
庾公之斯左右為難,感慨地說:“我是跟老師尹公之他學的射箭,而老師又是跟您學的射箭,應該說,我是您的徒孫。我不忍心用您的技藝反過來傷害您。但是,今天追殺您乃是衛君的命令,我卻不能不做啊!”
於是,庾公之斯抽出箭,在車輪上敲去箭頭,胡亂射出四枝箭,然後返回衛國去了。
在姬庾的後裔子孫中,分衍有三個姓氏,即庾氏、斯氏、佗氏,皆世代相傳至今。
庾姓第四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周王室甘悼公之子獻太子的老師庾過,屬於以先祖名號為氏。
姬庾過,是春秋時期周惠王之子王子帶後裔的甘悼公之子獻太子的老師。
王子帶,公元前672~前635年,亦稱叔帶、大叔帶、大叔,是周惠王姬閬之子,周襄王姬鄭的同母弟,食邑於甘邑(今河南洛陽南部,一說今陝西鄠縣)。
周惠王的王后寵愛王子帶,想立王子帶為太子,但還沒來得及做這件事就去世了。
周惠王二十二年(齊桓公姜小白三十年,公元前655年),春秋霸主齊桓公召開了著名的“首止之會”,魯釐公姬申、宋桓公子御說、陳宣公媯杵臼、衛文公姬毀、鄭文公姬踕、許僖公姜業、曹昭公姬班都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上諸侯們拜見了周惠王的長子姬鄭,目的是通過諸侯尊太子的方式來安定周王室。當時,周惠王極其不滿諸侯干政,遂命鄭文公背叛齊桓公,結果導致了齊桓公率領的諸侯軍和鄭國的一場激烈戰爭,當然以鄭國失敗告終。
周惠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53年)冬,周惠王駕崩,姬鄭即位,即周襄王。周襄王知道母親寵愛弟弟王子帶,因此支持王子帶的大夫不少,他怕弟弟來爭王位,因此密不發喪,僅向齊國告難。於是,齊桓公在周襄王元年(齊桓公姜小白三十二年,公元前653年)春又召開了“洮之會”,當時參與“首止之會”的諸侯依舊與會。在這次會議上,諸侯將周襄王的王位安定後,才公開為周惠王發喪。
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49年)夏,王子帶召集了揚邑、拒邑、泉邑、皋邑(皆今豫北、晉東南一帶)的戎族人以及伊、雒之戎一起兵伐京師,攻入王城洛陽,並焚燒了城東門。秦穆公贏任好和晉惠公姬夷吾當即聯合率軍出擊戎人來救周王室,戎人敗走。次年,周襄王為此討伐王子帶,王子帶敗逃到齊國。
周襄王六年(齊桓公姜小白三十九年,公元前647年),齊桓公再次召開諸侯的“咸之會”,會後各諸侯派軍隊駐守周畿。
周襄王十五年(公元前638年),周襄王召王子帶回京師。
周襄王十八年(晉文公姬重耳二年,公元前635年),周王室再次發生了王子帶之亂,周襄王逃到晉國,晉文公出兵殺了王子帶,並護送周襄王回國。周襄王后賜王子帶諡號為“昭”,故歷史上又稱其為甘昭公。
王子帶的後裔子孫世代皆食采於甘邑,後有甘成公、甘桓公、甘簡公、甘悼公、甘平公等,皆為周王室卿大夫。
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甘簡公去世。由於甘簡公沒有兒子,遂立其弟甘過承襲其位,是為甘悼公。甘悼公準備除去成氏、景氏之族,這兩族非常緊張,於是賄賂了執政卿士劉獻公。劉獻公在農曆10月3日,突然出兵殺了甘悼公,而立甘成公之孫甘鰍為卿士,第二天殺了甘悼公之子獻太子的太傅庾過,接著還殺了瑕辛、宮嬖綽、王孫沒、劉州鳩、陰忌、老陽子等一大批大夫,皆為故王子帶的舊臣後裔。
在太傅姬庾過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名號為姓氏,稱庾氏,世代相傳至今。
庾姓第五個淵源
源於鮮卑族,出自南北朝時期鮮卑拓跋部庾氏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中有庾氏,原為東晉光祿大夫庾珉的族人,在十六國時期歸附鮮卑慕容部,後為北魏王統一,歸如鮮卑拓跋部,逐漸形成一個部落。
在北魏孝文帝於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之後,大力推行漢化改革政策,促進民族大融合,在其過程中,庾氏部落依然恢復為漢姓庾氏。
南北朝時期,庾氏族人中湧現出了許多名人,例如詔安遠將軍庾岳(庾業延)、建義將軍庾真、巴西太守庾域、豫州治中庾稷、潁川奇士庾導、散騎常侍庾蓽、衍護軍庾亮、內史中書監庾冰、西中郎將庾楷、吳興太守庾恆、武衛將軍庾賾之、員外散騎侍郎庾習、通直常侍庾信等等,皆名重一時。
庾姓得姓始祖
安慶公(掌庾公)、姬庾(庾公之斯)、姬庾過(太傅過)。
庾姓遷徙分布
庾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人口總數在中國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四十三位門閥。庾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100位。庾姓是古時水路運輸的中轉倉庫,朝中掌管這些倉庫的官員叫掌庾大夫。帝堯時,有的人世襲這一官職,後來就以官名為姓,稱為庾氏。庾姓也是一個古老的姓氏,隨時代變遷而散居在中國各省市。 古籍中有曹操為免於關雲長殺害,懇求關雲長將軍熟讀《春秋》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故事。
漢代庾皮父子任教宮廷;庾勝昆仲戍守廣東台嶺橫浦關,為紀其功,改名為大庾嶺。魏、晉南北朝庾乘、庾嶷、庾遁、庾亮、庾翼、庾冰、庾文君、庾道憐是河南省潁川鄢陵人,庾肩吾、庾信是河南省南陽市新野人。庾信在《哀江南》賦中說:“我之掌庾承周,以世功而為族,經邦佐漢,用論道而當官”,意思是說庾氏先祖在漢室任司空輔佐劉氏王朝,在立國治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並參與高層的經邦大政,坐朝論道。
可見古代庾氏名人相繼湧現,活躍在政界、文化界3000多年。庾亮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功績卓著,庾信博覽群書,文集六朝大成,唐大詩聖杜甫讚他為:“庾信文章老更成”。庾氏當時譽為忠誠、廉潔名門望族。如今河南新野有庾會太守生祠和胡書之碑碣彰其德政。庾氏族人對社會發展是有貢獻的,在偉大的中華文化族中有其光輝奪目的一頁,而永垂於世。編撰《庾氏志》的庾裕良老人在書裡寫到,東晉初年,庾氏名將曾奉旨出使高麗,這就是在韓國扎根的庾氏要認的親、溯的源。
據韓國2001年11月1日人口統計,全國286個姓氏中庾氏位立97位,全國庾氏人口16802人。據中國2001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庾姓大約5萬餘人,分布在全國各地,不少大學教授和廣播、報紙、書刊竟然把“庾”字誤作為庚、瘦、唐、廖。中國新華字典1972年以前版對“庾”字解釋為“大庾嶺”,在廣東、江西省交界的地方。1977年我在山西大學上學時曾寫信給北京新華字典編輯部,要求加上了註解為“姓”。當今,廣西、湖南、江西、甘肅、山西、陝西、江蘇、上海、雲南等地都有庾姓的族裔。
據《廣東庾氏志》載,廣東庾姓始祖是庾東暘,仕宋,於北宋元佑年間自南京來粵,任廣南路經略安撫使,攜眷到羊城。二世庾觀涇,宋政和年間任廣南東路提舉,因見東莞山水秀麗,乃卜居東莞茶園(今茶山鎮),併名其地為庾家坊。明洪武25年(1392)前後,八世孫庾德信攜父由茶園庾家坊避禍遷居至谷湧(沖),後又分支到蜆湧企石村。(余略)
庾姓歷史名人
庾後
明穆皇后庾氏。諱文君。左將軍琛第三女也。
庾亮
字元規,東晉潁川鄢陵人。歷仕東晉元帝、明帝、成帝三朝。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功績卓著。出入玄儒,潁川庾氏在東晉的真正坐大正是在庾亮一時。
庾信
字子山,北周文學家,南陽新野人。曾擔任北周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擅長寫詩賦、駢文。庾信博覽群書,文集六朝大成,唐大詩聖杜甫讚他為:“庾信文章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早期作品綺艷輕靡,文章綺麗,與徐陵齊名,為宮廷文學的代表,時稱“徐庾體”。晚年之作遂趨沉鬱、蕭瑟蒼涼,並對當時社會動亂有所反映,以《哀江南賦》為最著。今傳《庾開府集》、《庾子山集》均為後人所輯。他的父親庾肩吾也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
庾抱
潤州江寧人。有學術,隋元德太子學士。高祖初起,隱太子引為隴西公府記室,文檄皆出其手。轉太子舍人。集十卷,今存詩五首。
庾筍悠
東晉初年名將庾翼的後裔,奉旨出使高麗,為溝通中韓兩國的經濟文化作出了貢獻。
庾澤普
名恩蜴,別號墨江、楓漁,雲南省墨江人。東渡日本留,畢業後回國。歷任雲南陸軍炮隊教練兼籌辦講武堂及陸軍隨營學校,後調任陸軍炮隊第一營管帶。後赴北京補授陸軍少將,並任總統府諮議。民國二年(1913年)6月,任講武堂校長,旋辭,任教授、高等顧問,加陸軍中將銜。民國5年(1916年)授陸軍中將。民國七年(1918年)2月18日被刺遇難,享年35歲。次年追贈為陸軍上將。孫中山為其墓表題了“應為雄鬼”四字。
庾姓當代歌手
庾澄慶
1961年生於台灣,祖籍雲南墨江,著名歌手。他是一位自己作曲、編曲、演奏、演唱、製作的全能歌手,同時還創造出台灣音樂史上第一個虛擬偶像“哈寶寶”。由於創作曲風廣泛、精通多樣樂器、舞台魅力十足,故得“音樂頑童”之美譽。
庾姓郡望堂號
庾姓郡望
潁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相當於今天河南省許昌一帶地區。
濟陽郡:戰國時為魏邑,西漢置縣,治所在今河南蘭考東北。晉惠帝時,將陳留郡之一部分設置濟陽郡,治所在濟陽。
新野郡:古置新野縣即今縣,西晉末置新野郡,治新野,北周時廢。
庾姓堂號
潁川堂:潁川庾姓最早居住在潁川的鄢陵,其可考的最早祖先為東漢末年的庾乘。《後漢書·郭符許列傳》載:“庾乘字世游;潁川鄢陵人也。少給事縣廷為門士。(郭)林宗見而拔之勸遊學宮遂為諸生傭後能講論自以卑第;每處下坐;諸生博士皆就向由是學中以下坐為貴。後徵辟並不起號曰“證君”。
此外,庾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新野堂”、“濟陽堂”等。
庾姓宗祠通用聯
庾姓四言通用聯
白雲薜荔;
綠水芙蓉。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齊新野人庾易,字幼簡,遷居江陵,性格恬淡,不與人交往。經歷高帝、武帝、明帝三朝,屢次徵召,他都不願做官。薜荔,植物名,屈原《楚辭·九歌·山鬼》有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後來借指隱者或高士的衣服,也借指隱者或高士。下聯典指南朝齊新野人庾杲之,字景行,幼年時有孝行。官尚書駕部郎、尚書左丞、王儉衛軍長史,生活清貧,當時人稱他如"綠水芙蕖"、"蓮花幕"。官至太子右衛率。
南樓逸興;
開府新詩。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晉潁川鄢陵人庾亮,字元規,少年時就知名,好《老子》、《莊子》,善談論。他妹妹是明帝皇后,他得以歷官中書郎、給事中、中領軍等。明帝晚年,他與王導等受遺詔輔佐幼主,成帝兩歲即位,他任中書令(宰相),執掌朝政。蘇峻作亂時,他出奔潯陽,借荊州刺史陶侃的兵消滅蘇峻。陶侃死後,他鎮守武昌,任征西將軍。一次,幾位僚屬秋夜登南樓賞月,他突然也來了,眾人要迴避時,他說:“諸位都不要奉,我於此興趣也很濃厚。”於是和大家一起就坐在胡床上談論、吟詠。下聯典指南北朝時北周文學家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南朝梁文學家庾肩吾的兒子。原在梁做官,出使西魏時,正逢西魏滅梁,便留了下來,先後在西魏、北周做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善作詩賦、駢文,在梁時與徐陵同為宮廷文學的代表,當時稱“徐庾體”;晚年所作,內容上有明顯變化,風格也轉為蕭瑟蒼涼,為杜甫所推崇。
瞿塘水退;
蓮幕風清。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梁·庾子輿奉父喪歸鄉,過瞿塘峽,遇水漲,子輿撫柩長號,其夜五更,江水退減,子輿渡畢,水復漲。下聯典指南齊·庾杲之,時稱“蓮花幕”。
開府世澤;
西昌家聲。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庾信,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下聯典指後魏·庾業延,以功賜爵西昌公。
開府之集;
揚都之文。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庾信事典。下聯典指晉·庾闡,字仲初,潁川人。太尉亮之族也。少孤。九歲便能屬文。闡有文章才義。識者以為宜綜國史。於是召為散騎侍郎。領大著作。為揚都賦邈絕當時。五十四卒。父東以勇力聞。世祖時西域遣一使胡。趫·勇果。自謂無敵。晉人不敢與校。世祖募求勇敢之士。唯東應選。遂暴殺胡。勇聞殊俗。
庾姓六言通用聯
少負才名御讚;
自成體格清新。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庾子元(失考)事典。下聯典指北周·庾信,文辭艷麗,杜甫有“清新庾開府”之詩句,時與徐陵齊名,人稱“徐庾體”。
猶憶南樓之月;
時欽西陸之風。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庾亮事典。下聯典指後魏·庾業延,以智勇聞,功封西昌公。人告其行止風采,擬儀人君,因被誅。
庾姓七言通用聯
開府鄉關江南賦;
勳爵智勇西昌公。
——佚名撰庾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周·庾信,常有鄉關之思,乃作《哀江南》賦。下聯典指後魏·庾業延,以智勇聞,封西昌公。
道愍母終邀完聚;
元規妹入主中宮。
上聯典指晉·庾道愍生母漂流他州,訪之不獲,後遇一負薪嫗,問之,乃其母。下聯典指東晉·庾亮,字元規,其妹為明穆皇后。
庾姓家譜文獻
湖南湘巴庾氏家譜三卷,首一卷,(清)庾大醇始修於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清)庾億續修,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濟陽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庾氏族譜,(現代)庾裕良主編,2007年計算機激光照排膠印本。公開出版。現被收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新竹路5號庾裕良處。
庾氏志,(現代)庾氏族人編委會,2008年計算機排印稿本。現被收藏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新竹路5號庾裕良處。
庾姓字輩排行
廣東韶關庾氏字輩:“永作國朝金”。
安徽蕪湖庾氏字輩:“世德光耀本”。
湖南汝城、重慶梁平庾氏字輩:“宗希福啟祖時興世代昌”。
資料有待補充。
庾姓中韓大尋親
祖先留給我們一是站起來的根,一是騰飛的翅膀。19名韓國庾姓兄弟帶著1700年的夢想,帶著中韓兩國人民的深情厚意,風塵僕僕趕到東莞谷湧,一時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山西、江蘇、陝西、甘肅等地庾氏匯聚一堂,將一國宗親的聚會升到兩國人民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演繹—
千年等一回
2月21日,一個普通的日子,可是對於全球的庾姓人士來說,卻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尋覓了1700年之久的庾姓宗親,這天終於在東莞萬江一個叫谷湧的地方團聚溯源。這裡有來自韓國的19名庾氏宗親,他們操著各自的方言,帶著各自的風俗,但滿懷著一股激情:要在庾姓史上抒寫更加壯麗的詩行。
這是一個何等壯觀的場景啊,那天下午,一輛普通的中巴車在谷湧村委會辦公大樓一停穩,車內的鄉親早就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與正在這裡迎接他們的鄉親抱緊一團,眼眶裡儲存了1700年的淚水,此時,眼淚為這個場景做了最好的回答。“回來了,我回來了”一個架著眼鏡一頭白髮的老者,雙手向上畫了一個弧線,大聲地說。他那剛勁有力的大手倏然牽動整個情思,將整個谷湧都震盪起來。這個老者就是本次尋根團領隊,韓國中央大學理學博士庾東元先生。
谷湧的父老鄉親用自己特有的庾氏禮儀迎接來自遠方的親人。鑼鼓、醒獅,還有那沉浸在幸福海洋的人們,都在深刻著這一刻。走進庾氏宗祠,鄉親們虔誠地跪在祖宗像下,用溫熱的雙手合十,讓祖先在冥冥之中感受到一種虔誠的力量,將這個難忘的日子載入文化的史冊,在谷湧每一條街道上,一種歷史的滄桑與厚重頓時在他們腳步聲中踏響特有的跫音,急促的心率與這塊土地一起跳躍,與這塊土地一道閘述一段千古不朽的故事。
氏族文化神秘得像寓言,抽象得像夢境。在中國姓氏文化中,庾姓因各種原因未能列入大姓之列。如何將庾姓文化發揚光大,讓後人對庾姓有更多的了解,更進一步探討庾姓的起源和發展。2月27日,來自各地的庾氏兄弟歡聚一堂,就自己的姓氏起源和發展進行了認真的研討。這不是一般的研討會,來自各地的庾氏宗親涕淚滿襟,分散1700年的庾氏兄弟終於回到闊別1700年的“家”。他們用自己苦苦尋覓的結果向世人莊嚴宣布,中韓庾姓一脈相傳,同根同親。
尋根、溯源、回家,1700餘年的渴盼,1700年的漫長尋訪,今天在東莞這個小山村裡,在東莞這塊熱土上,這份沉澱著多少年代的數千年的情感一時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掌聲、笑聲、激動的哭聲,將這一千載盛會盡情地注入與歷史之中。
眾裡尋他千百度
“掌庾承周,世功為族,經邦佐漢,論道當官。” 庾信在他的名著《哀江南賦》中將庾姓人家的人文環境道了出來,意思說庾氏先祖隨漢室、劉氏王朝在立國治國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參與高層經邦大政,坐朝論道。庾姓是中國的一個旺族,源出顓頊高陽氏,和許多姓氏一樣,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古老氏族。早在東晉初年,庾氏名將翼公的後人庾荀悠奉旨持節出使高麗,為加強兩國社會經濟文化的溝通不辭萬水千山,背井離鄉,功績卓越,最後定居於此。因此,韓國、朝鮮的庾氏先祖出自河南鄢陵庾氏名門,和國內許多遷居江南一帶的庾氏兄弟同出一脈,這便是此次韓國庾氏回來所要認的親、溯的源。
庾氏來到韓國之後,孤軍作戰,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但他們能與當地人們和睦共處,融入了當地社會,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頑強拚搏,終於站穩了腳跟,贏得了發展與繁榮,為當地社會作出了貢獻。他們在離開祖國長達17個世紀之久,仍保持並發揚大夫風範,祖親情結依然深厚,修譜聯誼。為庾氏的發展,為社會的穩定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韓方代表、本次尋根團團長庾東表先生說,朝鮮和韓國庾姓各有一萬餘人,在韓國的280多個姓中,庾姓排在第97位,韓國有數十個“庾氏宗親會”,庾姓人每年都要舉行聚會,共聚親情,共謀發展。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韓國鄉親找到了“家”。庾東表先生是韓國一家旅行社的總經理,從事旅遊行業已有30多年,足跡踏遍了中國的各個省市,他很早就開始在中國尋找庾姓人家,並且在吉林省延吉市找到了不少的庾姓鄉親。無獨有偶,就職於廣西社科院的庾裕良先生也同樣做著尋訪庾姓的工作,早在1996年6月,由他主編了一本《庾氏志》。在編輯本書過程中,他通過互聯網尋找庾姓人家,找到了西北大學副教授庾鮮海,庾教授的父親就是本次活動的翻譯庾?吉。庾?吉老先生的祖父曾居朝鮮,後搬到延邊居住。他15歲參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役,獲大校軍銜,71歲的他,擔任過西安市解放軍政治學院政委,當看到庾氏兄弟傾注全部心血的《庾氏志》,老先生感動得熱淚盈眶,將它放在台前,逢人就讓人看一下,以領略庾氏風采。後來,庾東錶帶團來到西安在他家中發現此書,如獲至寶,一股感情像濃郁的血液在體內沉緩地流淌,帶著內部深深的激流和漩渦,無法翻譯成語言流淌出去,兩人全身血脈相湧,都提出要來看看,庾東表回韓後立即著手商討庾氏根源事宜,決定到中國尋親。
於是,2月21日這個春和景明的午後,庾東表一行19人首次以尋親的名義來到了中國,他們取道廣州直赴東莞開始了尋根之旅,除在谷湧召開研討會外,還走訪了茶山、常平、虎門等鎮區的庾姓兄弟,2月28日前往桂林、西安等地尋親。
認親溯源 攜手並進
“樹有根,水有源,人有宗,這是千古道理,作為中國的一個小姓,庾姓的知名度遠遠不及其它姓氏。讀音與寫法容易混擾,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和誤解。”本次活動的主辦單位之一的萬江谷湧村支書庾澤明深有感觸地說,早年在外做生意,一定要將身份證上的“庾”寫成大大的,並千叮萬囑這個字與“庚”不同,否則會造成麻煩。
有多少生靈就有多少亮點,將亮點變成心中的夢,就是一個生機的土地。谷湧這個不到2平方公里的自然村是中國有名的庾姓村,現在村民不到3000人,卻有98%以上是庾姓人家。明洪武年庾德信率眷來到谷湧,開始了耕讀家聲的鄉居生活。800年來,30餘代庾姓兄弟在這裡辛勤耕作,發展自我,成為東莞一個較有名氣的村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谷湧人民在市、區各級領導的關懷下,高舉改革大旗,克服無資金、缺技術、少設備、少信息的各種困難,築巢引鳳,修建廠房,目前有各類企業數十間,外來員工數千人,1999年集體收入達1200萬元,村中有勞動和工作能力的村民都安排了工作,並實行養老分工制度,規劃村名新式住房及生活環境和建設,修建現代化的小學、幼兒園、醫院,集體資產達1.2億元,他們又開始了谷湧工業區和商業區的建設,估計投入資金4000萬元,可增加年收入1000多萬元,將谷湧的經濟發展推向快車道,向著小康社會大踏步前進,成為萬江區的先進村。
庾澤明書記對這次舉辦尋根活動的成功舉辦,歡欣之情溢於言表。他說,韓國及各省市的宗親聚集谷湧,是庾氏的千年一遇的大喜事,在這裡中韓庾姓兄弟暢敘友情,分享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果實,他說,谷湧能舉辦如此大規模的研討會,說明谷湧的經濟實力已是今非昔比。谷湧要想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就得有“引進來,走出去”的戰略,影響市委市政府的“一網兩區三張牌”的戰略目標,打造國際製造業名城為特色的現代化中心城市,作為處於五環路中心處的谷湧,新的機遇正向每一發有獨特眼光的人招手。因此,以此次聚會為平台,做好招商引資工作,是本次活動的中心所在。他還介紹說,參加此次活動的有好幾位兄弟在參觀谷湧的投資軟、硬環境之後,都有在這裡發展或者想介紹朋友來這裡發展的意向,還有一個鄉親回韓後從韓國打來長途電話詢問投資政策。
為中韓庾氏聚會牽線搭橋的庾裕良先生滿懷激情地說,這些庾氏兄弟克服語言障礙,為了剪不斷的根,為了心中的情,來到這裡,共商發展大計,相互交流文化,韓國尋根團還特意購得一台韓國產的三星牌電視機,贈給谷湧小學,代表著中韓兩國之間的美好交流,這次聚會已遠遠超越了宗族往來的概念,而上升到中韓兩國人民的友好交往,對促進兩國的民間文化交流和經濟往來有著積極的作用。
“萬里尋根勞跋涉,拳拳赤子大夫風。豪情共話陶朱業,同富同榮氣自雄。”這是一個參加研討會的庾氏兄弟在臨行前寫的一首詩,詩中無不浸透對家鄉的愛,對根的情,對為民族而振興的赤子之情。是的,來自遠方的尋根的兄弟,漂泊千年的遊子,“你們在尋找,我們又何嘗會忘記自己的根?”讓中韓兩國人們攜起手來,弘揚民族精神,打造更加美好的家園。
家鄉”人們歡迎你們的到來。
谷湧庾氏祠堂
庾姓在東莞的285個姓氏中是人數不多的姓氏,除萬江谷湧外,還有常平、虎門等地居有庾姓人家。現谷湧還保留尚好三座庾氏祠堂,分別是“庾氏祠堂”、“耕讀家祠”和“耕樂組祠”。
推薦文章
取名真的重要嗎 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人很快就記住了。姓名學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研究的,三才五格的取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種。三才五格能夠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測算出適合你的名字,這對於不會取名字的來說相當好處了。那麼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姓池女孩名字有寓意的 池姓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看似只是幾個字簡單組合而成,但實際上蘊含著許多深層次的玄機。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存在著微妙的變化,進而形成了整個名字的獨特風格。因此,在給寶寶取名字時,我們必須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名字是否符合我們最初希望的風格和寓意。
有創意的鞋店名字 簡單好記的鞋店名字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一家獨具匠心的鞋店需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有創意的鞋店名字,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夠為您的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讓它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中的亮點。無論是一家新開張的鞋店還是一家想要煥發活力的老店,一個有創意的店名都可以成為一項寶貴的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目不忘的冒菜店名字 一聽就想吃的冒菜店名字
在繁華的都市中,冒菜店成為了美食熱潮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無數食客們紛紛湧入這些店鋪,渴望一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滋味。然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店名至關重要。畢竟,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店名可以讓顧客們對你的冒菜店鋪過目不忘。
有創意的甜品店名字 好聽高級甜品店名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美食有著獨特的追求和熱愛,尤其是對於甜品來說,它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一種享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甜品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吸引人的甜品店名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甜品店名字呢?
書店名字店名大全集 獨一無二的創意書店名字
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儘管網路和電子書的流行,傳統書店依然有著自己的魅力。從小巷裡的獨立書店到大型連鎖書店,書店一直是人們尋找知識、享受閱讀和放鬆心靈的場所。然而,要想開一家成功的書店,除了經營的熱情和精神,書店的名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書店名字不僅要引人入店,還要傳達出店內的文化和氛圍。那麼,書店名字怎麼取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呢?
韓姓女孩起名簡單大方 姓韓女孩獨特洋氣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標識。在選擇文字時,我們應該考慮寶寶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的文化背景。只有選擇合適的文字,才能讓名字更加獨特、美麗,也更符合寶寶的個性和家庭的期望。
優雅的茶葉店名字 簡單大氣的茶店名字
當你計劃開一家茶葉店時,店名的選擇至關重要。店名不僅代表了你的品牌,還能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一個吸引人的店名能讓人記住你的店,從而增加客流量和銷售額。但是,如何為你的茶葉店取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呢?
網紅宵夜店名字 開宵夜店取什麼名字好
宵夜店名字的取捨,常常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意興衰。這個小小的命題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意和商機。一家好的宵夜店名字,不僅可以吸引顧客的眼球,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人銘記於心。那麼,究竟如何取一個獨具特色的宵夜店名呢?
薛姓起名女孩 高雅有涵養的薛姓女孩名字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要講究很多技巧。如果要逐一道來,估計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首先,給孩子取名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想方設法融入到名字中,否則會失去重點,讓起名變得非常困難。那麼,主流的取名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來選擇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