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詳解
探尋中華姓氏之根,傳承家族文化
起源與傳說
尤姓是中國典型的南方姓氏,始自10世紀,在百家姓中排第19位,在台灣第八十四大姓。五代至兩宋,尤姓除繼續繁衍於福建外,已開始播遷於福建周邊省份。宋末,元兵大舉南侵,宋趙王朝喪師失地,節節敗退。尤姓或仕宦,或逃難,於是廣東、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尤姓人落籍。而一些大膽的尤姓人則舉家北上。宋末至元,尤姓在北方繁衍興旺。明初,山西尤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北京、江蘇、安徽、湖南等地。鄭和下西洋時福建等沿海地區的尤姓有渡海赴台,揚帆東南亞者。另外,尤安禮隨父由江蘇長洲(今蘇州)徙居武昌,尤求由長洲移居太倉。清代尤萃由浙江嘉興徙居平湖。
根據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中)》,當代尤姓的人口約有80萬,為全國第一百六十三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6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尤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目前尤姓主要分布於河南、北京、江蘇,這三省市約占全國尤姓人口的58%。其次分布於福建、浙江、河北、湖北、台灣,這五省市又集中了19%。尤姓的第一大省為河南,大約占全國尤姓人口的32%。全國形成了東南蘇浙閩台、北部豫冀為中心的兩塊尤姓分布區。
尤姓歷史發展
尤姓姓氏來源
漢族
源於沈姓,出自五代十國時期閩國的沈氏族人,屬於因諡改姓。按照目前大部分尤氏觀點:五代之初,後梁皇帝朱溫於公元909年冊封武威軍節度使、福建觀察使王審知為閩王,因審、沈二字同音,閩國境內的沈姓族人為了避諱,將沈姓去掉三點水改為“尢”姓(即尤的繁寫)。宋代李綱於《梁奚谷漫錄》指:“系出沈姓,五代王審知據閩,閩人沈姓者,避沈音,去水改尤氏”。根據福建尤氏族譜,首先避諱改姓之人名為沈誠,字思禮,生於河南光州,唐末天下大亂,其幼年時與親族隨王潮、王審知的民變軍隊南下進入福建,後為王審知女婿。公元924年護送王審知入京進萬壽節,後唐莊宗李存勖封其為駙馬都尉,他為尊崇其岳父威望,避諱閩王名字“審”“沈”諧音,將沈姓去水改尤,成為尤姓的得姓始祖。今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鎮南廳有尤(沈)思禮與夫人王郡主的陵墓,俗稱“駙馬墓”。但據史料查證王審知自公元885年入閩至公元925年離世,終身未返戰亂多事之中原。1981年出土的王審知墓誌銘記載了他的四名女婿,其中亦無尤思禮。尤思禮為王審知女婿因諱改姓一說始現於距五代六百年之後的明代尤氏族譜,之後流傳甚廣,目前大部分尤氏皆奉尤思禮為得姓始祖。根據因諱改姓這一說法,尤姓的祖源與沈姓相同。《姓篡》指,沈姓為黃帝後裔,源自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載,因為食邑於沈國(今河南汝南)得姓。
自古即有。據《後漢書·卷七十七》和《傅山全書·六卷》等所載,東漢時有尤來,漢人外孫的鄯善王尤還,龜茲王尤利多,其中尤利多叛漢後被班超廢黜並遣送洛陽。又據西晉史學家陳壽所作《三國志》卷六十賀齊傳:(建安)二十一年,鄱陽民尤突受曹公印綬,化民為賊,陵陽、始安、涇縣皆與突相應。齊與陸遜討破突,斬首數千,餘黨震服,丹楊三縣皆降,料得精兵八千人。拜安東將軍。《三國志》卷五八陸遜傳:鄱陽賊帥尤突作亂,復往討之,拜定威校尉,軍屯利浦。另外以貴州為主的少部分尤氏及其分支猶氏的觀點認為:尤姓並非起源於福建沈氏。在公元909年王審知據閩稱王、福建沈氏易姓為尤的三十五年之前,即公元874年,史載山西壽陽尤氏崇仁、崇義、崇禮兄弟,三人皆任唐朝都總管之職,奉唐僖宗之詔督師征討南詔國占領的播州(今渝南黔北之地),克復之後敕封尤崇義為世襲播州宣慰使司職,鎮守黔中翁水,至今陵墓仍在,縣誌與族譜可考其事跡,貴州尤氏現亦多奉尤崇義為祖。尤崇義長子尤朝覲的後裔之一尤道明,於宋嘉熙四年(一說是熙寧),中乙科進士,皇帝殿試時,謂“尤悔字不佳”,遂御書《詩經.小雅.采芑》中之“克壯其猶”四字賜之,賜姓易尤為猶,成為猶氏得姓始祖,所以猶氏亦將尤崇義奉為先祖。
源於仇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子仇牧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周莊王姬佗六年(公元前691年),宋國傳位至第五任君主子共,即宋緡公。到周莊王十五年(宋緡公十年,公元前682年)夏,宋國在攻打魯國時,宋軍猛將南宮萬被魯國俘虜,後來經過請求,魯國才把南宮萬放回宋國。在史籍《史記·宋微子世家》中記載:“南宮萬遂以局殺愍公於蒙澤。大夫仇牧聞之,以兵造公門。萬搏牧。牧齒著門闔死。”後來,宋國用金錢賄賂陳國國君,陳國君主見錢眼開,又怕南宮萬之勇,遂使計讓婦人與南宮萬飲酒,待南宮萬醉了,以皮革裹之緊縛後歸於宋國。回到宋國後,宋國人亂刀相向,把南宮萬剁成了肉醬。此事件之後,仇牧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仇氏。在春秋戰國時期,“仇”與“尤”二字音義相通,都是怨忿之義,因此亦有稱尤氏者,讀音作qíu(ㄑㄧㄡˊ),今讀作yóu(ㄧㄡˊ)亦可。
少數民族
源於蒙古族,出自明朝時期烏魯特蒙古猷佳部落,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記載,蒙古族猷佳氏,世居烏魯特(今內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後有滿族、達斡爾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Iogiya Hala。蒙古族、滿族、達斡爾族猷佳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尤氏、猷氏,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源於回族,出自伊斯蘭教《古蘭經》經名,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族中的尤氏,大多出自伊斯蘭教《古蘭經》中經名的首音,元、明兩朝時期多取其首音的諧音漢字為姓氏,稱尤氏。如尤素夫、尤素甫、尤權思等。回族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記載,滿族猷格理氏,滿語為Yiogeri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南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尤氏、猷氏。滿族佑祜魯氏,滿語為Iohulu Hala,世居英額(今遼寧清原)、嘉木湖(今遼寧新賓)、輝發(今吉林柳河、輝發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松花江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後多冠漢姓為尤氏、佑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的後人有一支姓尤,主要分布在瀋陽。
源於赫哲族,出自黑龍江赫哲族尤可勒氏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記載:赫哲族尤可勒氏,亦稱尤克熱氏,世居黑龍江流域。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Yokre Hala。赫哲族、滿族尤可勒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尤氏,讀音作yóu(ㄧㄡˊ)。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高山族、佤族、苗族、羌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尤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尤氏,世代相傳至今。
尤姓得姓始祖
1、沉思禮,五代時,王審知在福建建立閩國,其女婿沉思禮避他的名諱,便把沈字三點水去掉,改為尤姓。現在福建省南安市南廳有尤(沈)思禮與夫人王郡主的陵墓,俗稱“駙馬墓”。
2、聃季。又稱冉季載,姬姓,為黃帝後裔,周文王第十子。周初,武王駕崩後,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公旦攝政。當時的三監(即霍叔、管叔、蔡叔)很是不服,商紂王之子武庚於是乘機勾結三監,聯合東方夷族進行反叛。在這次平叛鬥爭中,聃季立下大功。戰後,周公旦將這位有才華的弟弟舉為周天子的司空,成王后又將他封於沈,建立了沈國。後世子孫以國為氏,稱沈姓。五代時,王潮、王審知入閩,後王審知建立閩國,稱閩王。因沈與審同音,為避諱,沈姓去掉水旁,改稱尤姓,但念念不忘尤為沈姓所改,故尊沈姓的得姓始祖聃季為尤姓的得姓始祖,此當為今日尤姓之主要來源。
尤姓遷徙分布
尤姓在今天的大陸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在台灣,尤姓是第八十四大姓。
尤姓可考的起源較晚。據《後漢書·卷七十七》和《傅山全書·六卷》等所載,東漢時有尤來,漢人外孫、鄯善王尤還,龜茲王尤利多,後被班超廢掉,並送往當時的首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三國吳有鄱陽(今江西省波陽)賊帥尤突。這些均為五代前見諸史冊之人物,但其後無世系可考。
尤姓圖騰 907年,王審知被後梁封為閩王,尤姓始盛於世,閩立國近四十年,九四五年被後唐所滅,尤姓不複本姓似乎有悖常理,但無論如何,北宋之前的尤姓寥若晨星,宋真宗之後,尤姓始光芒四射,卻是不爭史實。沈姓郡望有二:吳興和汝南,而吳興地處閩地,沈改尤後,吳興郡順理成章成為尤姓郡望。據《常州府志》所載,宋真宗天禧年間,泉州晉江人尤叔保舉家遷往常州府無錫,子大公,孫尤輝,曾孫尤著,玄孫尤、尤袤、尤子尤梁,尤袤子尤、尤概,孫尤火育、尤耀,曾孫尤冰寮、尤帶等均名載史冊。南宋時都城為臨安(今浙江省杭州),由於仕宦等原因,浙江也成為尤姓大批湧入之地。
三國時期,尤姓活動在江蘇、江西、浙江一帶。
唐宋時期,尤姓已經發展到南方、中原地區。明朝時,尤姓進入陝西成為望族。
五代至兩宋,尤姓除繼續繁衍於福建外,已開始播遷於福建周邊省份。
宋朝時期,尤姓約有6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8%,排在第一百六十位以後。全國尤姓主要集中於江蘇、福建、浙江三省,江蘇為尤姓第一大省。宋末,元兵大舉南侵,宋趙王朝喪師失地,節節敗退。尤姓或仕宦,或逃難,於是廣東、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均有尤姓人落籍。而一些大膽的尤姓人則舉家北上,因為當時北方已由夷族統治多年,不會發生你來我往的拉鋸戰,相對穩定。宋末至元,尤姓在北方繁衍興旺。
明朝時期,尤姓約有6萬1干多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7%,排在第一百八十位以後。陝西為尤姓第一大省,約占尤姓總人口的53%。全國尤姓主要集中於陝西、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山東等。明初,山西尤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北京、江蘇、安徽、湖南等地。鄭和下西洋,表明中國造船水平的提高,時福建等沿海地區的尤姓有渡海赴台,揚帆東南亞者。因此尤姓進入台灣的一百大姓,也就不奇怪了。另外,尤安禮隨父由江蘇省長洲(今蘇州)徙居武昌,尤求由長洲移居太倉。清代尤萃由浙江嘉興徙居平湖。
如今,尤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福建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尤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八,河北、河南、江蘇、北京等省市亦多此姓,上述五省市尤姓約占全國漢族尤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六。
尤姓傳統文化
尤姓郡望堂號
尤姓的郡望有吳興。
尤姓以“樹德”、“志清”、“吳興”、“歸閒”、“鶴棲”、“遂初”、“卿田”等為堂號。
“遂初”堂號典出南宋尤袤。尤袤,號“遂初居士”,南宋禮部尚書兼侍讀。他的詩很有名,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詩壇四大家”。
尤姓宗祠對聯
楹聯內容
典故人物
系承晡季;源起汝南
全聯典指尤姓的起源和源流。
艮齋名士;文度清操
上出典出清朝文學家、戲曲家尤侗,字同人,號艮齋、西堂老人,長洲人。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檢討,參與修《明史》,後辭官歸家。工詩文詞曲,著有傳奇、雜劇多種,另有詩文集,收入《西堂全集》。
下聯典出明朝長洲人尤安禮,字文度,歷官兵部郎中,貴州參議。為人尚義輕利,以清節聞名。晚年住在窮巷中,房屋十分狹窄,知府況鍾劃地讓他擴建,他堅決推辭。
氏源沈氏;望出吳興
全聯典指尤姓的起源和源流。
秘書才識;退翁優遊
上聯典出南宋詩人尤袤,字延之,無錫人,紹興年間進士,歷官泰興令、江東提舉常平、禮部尚書兼侍讀等。博學多識,詩風談雅,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齊名,並稱“南宋四大家”。任秘書丞時,孝宗曾說他:“如卿才識,世所罕有。”
下聯典出宋朝安溪人尤台,字公輔,八歲能寫文章,曾應童子試,舉中書。不求做官發達,優遊山林間,自號“退翁”。
御封真才子;府藏石銚圖
上聯典出清朝文學家、戲曲家尤侗,清世祖稱他為“真才子”。
下聯典出清朝詩畫家尤蔭。
傷寒貫珠傳萬世;金匱要略救千家
全聯典出清朝醫學家尤怡,著有《傷寒貫珠集》和《金匱經略心典》等。
功高固原獨目將;名列南宋四大家
上聯典出明朝固原總兵尤繼先,戰事中眇一目,稱獨目將軍。
下聯典出南宋詩人尤袤,與楊萬里等合稱南宋四大家。
矢志清貞,怡然自若;力崇道學,近世所無
上聯典指明朝尤文,究心理學,永樂中征孝廉,以養親固辭,八薦不出。卒後其門人私諡他為恭靖先生。下聯典指南宋詩人尤袤。
清持自恃,芳聲著江左;
威惠兼濟,令聞播淮西
上聯典出明朝尤魯。下聯典出漢代尤育。
依然錫麓書堂,南渡文章,上跨蕭楊范陸;
允矣龜山道脈,樂林弦誦,同源濂洛關閩
此聯採用南宋詩人尤袤祠聯。
參考資料: [11-12]
尤姓家譜文獻
屬地
名稱
編纂者
編撰方式
藏地
備註
泉州
尤氏族譜
中國閩台緣博物館
此家譜為海峽論壇參展族譜之尤氏族譜
泉州
泉南尤氏卿田族譜續修(新首本)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三(土安)後支派(第一本)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二 蜂腰支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二(下) 古東前頭支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四 林後支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一上 綠泉支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十一 六柱、村內派(上冊)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三 (土安)後支派(第二本)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過溪支派(上冊)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過溪支派(下冊)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七上)南山二房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七下)南山四、五房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八超園長二房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十二烏厝門支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十四山仔尾支派(下冊)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十六曾官長房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十七曾官三、四房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洋中支派(上冊)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洋中支派(下冊)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八下超園三房支派(第一本)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八下超園三房支派(第二本)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九超園四房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九超園五、六房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十三園內敦庵公與岐侯公支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十四山仔尾支派(上冊)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五明軒支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六普軒、敬軒支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卷十一 六柱、村內派(下冊)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神助支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長房派、直齋、樂山、龍塘支派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南卿田衍派尤氏族譜(首本)
南安圖書館
泉州
泉閩吳興分派卿田尤氏族譜(舊首本)
南安圖書館
江蘇
尤氏蘇常鎮宗譜十二卷
尤帰等纂修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遂初堂刻本,十二冊。
國圖吉林大學上圖浙圖
書名卷端題。版心題尤氏宗譜。
江蘇
尤氏宗譜十六卷
(清)尤堃等纂修
清道光十年(1830)遂初堂刻本,十六冊
國圖吉林大學
書名據版心、書籤題
江蘇
尤氏蘇常鎮宗譜二十八卷
(清)尤文濬主修
清光緒十七年(1891)遂初堂木活字本,三十冊
人民大學吉林大學上南京圖日本國會圖日本東京大學美圓哥倫比亞大學無錫圖(缺卷十、二十三、二十六、二十人)美國猶他
書名據卷端題。版心題尤氏宗譜。書名頁題尤氏家乘。書籤題尤氏大統宗譜。書名貞刻文苑関晸版
江蘇
尤氏宗譜一百卷首一卷附尤氏宗祠志一卷
尤桐纂修
1936年遂初堂鉛印本,二十八冊
南京圖無錫圖蘇州大學福建圖湖南圖國(存卷四十)上岡(存卷六至十六、十八、十二至二十五、四十ー至五十一、五十六至七十六、宗桐志)重度圖(存卷二至十三、十六、十八至二十九、四十至五十五、五十七至七十五)曲江格(存卷二至十、十三至十六、十八至二十、二十二至二十九、四十至五十、五十二至五十五、五十七至六十二、六十五至七十二、七十四至七十六)山西家譜美國猶他
江蘇
尤氏常錫宗譜十四卷
尤浩鵬纂修
1915年遂初堂木活字本,十六冊
上圖美國猶他
書名据目録題。版心題尤氏續修宗譜。書名頁題尤氏家乘。卷三卷端題毘陵尤氏宗譜。譜以常州、無錫派属主。卷一諸公先祖遺像、歷代譜序、歴朝科甲宦望,卷二詩文著述著録解題、傳記,卷三萬柳溪邊奮話、祠記、傳略等,卷四至十三統宗世系圖、各支世系表,卷十四領譜字號。
江蘇鹽城
尤氏宗譜革新版九卷首一卷尾一卷
尤懷燕纂修
2003年遂初堂排印本,十冊,平裝
上圖浙圖安徽圖四川圖
書名據封面題。版心題尤氏宗譜。
江蘇鎮江
潤州朱方鎮尤氏族譜六卷
(清)江為霖纂修
清嘉慶七年(1802)木活字本,六冊
日本國會聞(膠捲)美國猶他
版心題尤氏族譜。始遷祖純,字志德,明代人。
江蘇鎮江
尤氏族譜
纂修者不詳
清末刻本,一冊
無錫圖
存卷二。書名據版心、書籤題。記事至清康熙間。
江蘇常州
毘陵尤氏續修宗譜六卷
(清)尤蓮溪等纂修
清同治七年(1868)遂初堂木活字本,六冊
日本東京大學上圖(膠捲)美國猶他
書名據譜序題。版心、書籤、書名頁、目録、卷端題尤氏族譜。
江蘇常州
毘陵尤氏宗譜十二卷
(清)尤溥纂修
清光緒元年(1875)遂初堂木活字本,十四冊
南京圖
書名据目録題。始祖叔保,始遷祖亮,字仲明,明代人。
江蘇宜興
陽菱溪西尤氏宗譜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尤福堂纂修
1920年敦敘堂木活字本,六冊。
上圖
書名據卷端題。版心、書籤題溪西尤氏宗譜。書名頁題尤氏宗譜。
浙江寧海
峽口尤氏家譜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尤志珊主修,袁葆元纂修。
1921年木活字本,二冊。四修本
寧海文物辦寧海縣強蛟鎮峽山村尤昌首
浙江台州
台州尤氏宗譜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尤邦立主修
995年排印本複印,二十冊
黃岩檔
書名據書衣題
浙江平陽
吳興郡尤氏重修宗譜
尤增坤主修,謝富弟纂修
2001年鉛印本,一冊
平陽縣宋橘鎮宋橋村尤增坤
始祖宗仁,宋代人。始遷祖德願,明末自瑞安縣遷居平陽縣宋橋村(今屬宋橋鎮)。譜載譜序、世系圖。
安徽泗縣
泗州尤氏族譜六卷首一卷
尤祥才等纂修
1996年吳興堂鉛印本,八冊
安徽
書名據封面、書名頁題。五修本。始祖潮,字鎮廷,明代人。始遷祖山、江.、海,明時自山東文登縣東板橋集遷居安徽虹邑(今泗縣)長直溝。
安徽泗縣
泗州尤氏族譜續卷
尤祥才等纂修
2000年吳興堂鉛印本,一冊
安徽圖書館
書名據封面、書名頁題。
安徽
栢川尤氏支譜一卷
(清)尤水順纂修
同治五年(1866)木活字本,一冊。
上圖
福建長樂
長邑陳塘尤氏族譜一卷
纂修者不詳
清抄本複印,一冊
福建圖書館
記事至清順治十年。書名據譜序題。
福建泉州
泉南卿田尤氏族譜一卷
尤光著纂修
915年閩泉齊東口同文齋石印本
泉州文管辦
福建泉州
閩泉吳興分派卿田尤氏族譜十卷
纂修者不詳
民國排印本,一冊
泉州文管辦
江西玉山
憶玉尤氏宗譜系國六卷紀實二十卷首一卷
(清)尤元培等纂修
清道光五年(1825)木活字本,五冊
尋源姓氏美國猶他浙圖(缺紀實卷一至九)
初修本
江西玉山
懷玉尤氏宗譜七卷首一卷
(清)尤利若等纂修
清道光五年(1825)木活字本,一冊
浙圖
書名據版心題。卷端題尤氏宗譜。初修本。
江西玉山
懷玉尤氏宗譜三十卷末一卷
纂修者不詳
清光緒七年(1881)木活字本,十冊
上圖
江西玉山
懷玉尤氏四修宗譜系圖四卷紀實十卷卷首二卷末一卷附捐録一卷
尤學乾等纂修
1932年木活字本,十二冊
北大浙圖尋源姓氏美國猶他
四川江安
尤氏家乘七卷首一卷附一卷
(清)尤廷扆纂修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刻本,六冊
國圖
存卷首、卷一至六
四川
尤氏家乘
纂修者不詳
清末刻本,二冊
四川圖書館
存卷二、五。
台灣
尤家族譜
尤盛主編
964年稿本,一冊
美國猶他
台灣
尤氏世系
尤騰烈主編
1974年稿本,二冊
美國猶他
台灣
尤姓族譜
尤娟娟纂修
1986年稿本,一冊,毛裝
美國猶他
台灣台中
尤氏歷代族譜
尤秋忠等纂修
1971年抄本,一冊,平裝
美國猶他(膠捲,插其中六十九頁)
台灣高雄
尤氏譜系圖
尤天南主編
1981年鉛印本,一頁
美國猶他
始祖江。後裔居高雄原山市。
台灣高雄
尤氏族譜考
纂修者不詳
1984年影印本,六頁
美國猶他
始祖興。後裔居高雄大樹鄉統村。
台灣屏東
尤氏福源家譜一卷
尤和鳴纂修
1924年稿本,一冊,毛裝
美國猶他
始遷祖而行,又作經脫,清代自福建水春而來
台灣屏東
尤家族譜
尤明春纂修
1981年稿本,一冊,毛裝
美國猶他
始遷祖基春,清代自福建水春而來。後裔居屏東縣恆春鎮及屏東市等地。
參考資料: [13-14]
尤姓字輩排行
福建羅源鑒江尤氏二十一世起泰字諱康字表:
諱:泰永慶昌榮望世裔興隆廣紹功修安善景,初學名諱照此;
字:康華昭益盛觀宗支蔚起長傳道學治平時,長大立字照此。
河南欒川尤氏字輩:“中文世榜三振步永長安”。
河南信陽尤氏字輩:“啟乃學士光其寶鼎萬事道明國朝之慶”
河南尤氏字輩:“大元金花鳳,熙克守宗,永樹其升。”
湖北荊州尤氏字輩:“光啟大明國清開太運何順永占祥忠德傳家遠純緒世克昌”。
湖北松滋尤氏字輩:“昌光中興國運萬年兆祥”。
湖北襄樊尤氏字輩:“俊休士明德文光昌裔以學尚志立朝綱不偏常永遠在宗祖紊自有平安樂家祥”。
湖北棗陽尤氏字輩:“心丹兆嗣”。
湖北棗陽尤氏字輩:“西洪華國”
山東濟南尤氏字輩:“文廣書忠金”。
山東威海、榮成尤氏字輩:“培學全華宗”。
山東棗莊尤氏字輩:“章啟世業”。
山東臨沂尤氏字輩:“宗維從步文培元祥”。
山東濰坊高密尤氏字輩:“盛明世傳久”。
內蒙古奈曼旗白音昌尤氏字輩:“建景慶姿樂,俊世鳳澤增”。
江蘇連雲港尤氏字輩:“宗振幫傳永康”。
江蘇鹽城東台尤氏字輩:“長昌維俊東”。
福建泉州卿田、洛江尤氏字輩:“公侯伯子開基茂奕世傳芳祖澤長錫疇祉大吉祥孫謀貽厥克壽(守)永(道)昌”。
福建福州、長樂尤氏字輩:“兆振德光傑”。
安徽涇縣、繁昌尤氏字輩:“仁德本良善”。
安徽五河、泗縣尤氏字輩:“風勝登本茂修培基起良”。
重慶萬盛尤氏字輩:
長房一支派:“天賜嘉祥運兆洪芳(章)春(坤)廣(雷)延殿發達時長”;
長房二支派:“為文嘉祥能重書香勤敦善舉建樹超常”;
長房二支派:“為文嘉賢以志紹聯共遵成憲富貴成全”;
二~五房支派:“為文光大賢才學振名元輔佐開周治新法定宗傳”。
河北阜城尤氏字輩:“風萬振蘭”。
浙江雲和尤氏字輩:“昌茂丁賢信”。
廣東湛江尤氏字輩:“德紹宗永傳興家裕”。
遼寧岫岩尤氏字輩:“美(倫)炳震啟德澤廣”。
貴州遵義尤氏字輩:“祿永康正思朝廷雲忠太”。
貴州安順尤氏字輩:“啟夢應天大,文武國光高,金玉榮貴美,世代奉朝鮮”。
貴州望謨尤氏字輩(麻山、樂旺一帶尤姓使用):“崇禎國登,天賜嘉祥,福祿永昌”;
貴州望謨尤氏字輩(新屯羊玉尤姓使用):“啟大興國,登天萬盛,永遠太平”
天津尤氏一隻字輩:“德福尚開寶兆光洪(才)”。
四川宜賓尤氏字輩:祖上在順治年間由湖北麻城縣孝感鄉王家溝遷入四川屏山大乘(戴城市)。名璉。字輩如下。璉紹仕志大,光天德正明。永敦長春府,世代顯昌榮。現後人分布在四川屏山大乘,宜賓縣大塔。宜賓市。北京海淀區。
尤姓姓氏名望
尤姓名人頻率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尤姓歷代名人36名,占總名人數的0.08%,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一百八十五位;尤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數的0.07%,排在並列第一百七十九位;尤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04%,排在並列第二百二十二位;尤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07%,排在並列第一百七十二位。
尤姓隋唐五代
尤思禮:尤姓得姓始祖,閩王王審之的女婿,唐熹宗冊封為駙馬。今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鎮南廳有唐都尉駙馬尤氏、郡主王氏墓(俗稱駙馬墓)。
尤姓宋元時期
尤叔保:江蘇無錫人,宋代書畫家、富翁。為人正直,以書畫名世。晚年頗雄於財,其園亭池館,為一時絕勝。
尤袤:字延之,號遂初居士,無錫人,南宋詩人、大臣。紹興進士。任泰興令時有政績。累官至禮部尚書兼侍讀。詩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並稱“南宋四大家”。清尤侗輯有《梁溪遺稿》。
尤概:尤袤子,宋代官吏、詩人。孝宗時進士,歷任建康府推官、左朝奉郎、太常博士。惜未耆而歿。有《綠雲寮詩草》。
尤時泰:江蘇無錫人,宋代名士。曾舉博學鴻詞,授予國子監主簿,其拒絕赴任。後遍游祖國名山大川。壽命長達一百二十餘歲。
尤姓明清時期
尤光被(生卒年失詳),字子輝,號鑒峰,羅源縣人。明萬曆元年(1573年)舉人,萬曆四年(1576年)進士。
尤瑛:無錫人,明代官吏。嘉靖年間進士。留心韜略,繪《九邊圖》,著論三十餘篇。任廣東按察僉事期間,數平地方騷亂。官至江西布政使參議。
尤世功、尤世威、尤世祿:陝西榆林衛人,明末將領。長兄世功出身武舉,累官至總兵,清兵破瀋陽時戰死。次兄世威與清作戰屢立戰功,累官至左都督,李自成破西安後,被俘殺。弟世威為寧夏總兵官,李自成攻榆林時,守城死。
尤侗:字同人,號悔庵,晚號艮齋,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康熙年間舉博學鴻詞科,任翰林院檢討,參與修纂《明史》,三年後辭官回鄉。詩詞古文俱佳,被康熙稱為“老名士”。有《艮齋雜記》、《鶴棲堂文集》、《西堂雜俎》及傳奇《鈞天樂》、雜劇《讀離騷》、《吊琵琶》等。
尤怡:江蘇吳縣人,清代醫學家、詩人。家道中落,好為詩。晚年醫術益精。著有《傷寒貫珠集》、《金匱心典》、《醫學讀書》、《靜香樓醫案》等。
尤珍:尤侗子,號滄湄,清代官吏、詩人。康熙年間進士,由編修累擢右讚善。工詩,每作一詩,字字求安。有《滄湄類稿》、《日卒示錄》。
尤澹仙:江蘇長洲人,清代學者。工詞賦及駢體文。年十八,名列吳中十子。有《曉春閣詩詞》。
尤維熊:字祖望,號二娛,江蘇長洲人,清代官吏、詩人。拔貢出身,官蒙自知縣。工詩詞。有《二娛小廬詩詞鈔》。
尤蔭:江蘇儀徵人,清代書畫家。山水、畫鳥、蘭竹皆入逸品,尤長寫竹,得文、蘇法。其作蒼古渾厚,如挾風雨之勢,書法從畫竹中來,有金錯刀遺意。有《出塞詩鈔》、《出塞集》、《黃山集》。
尤渤:甘肅武威人,清朝將領。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任安徽壽春鎮總兵,他率部猛烈反擊,將進犯松江府的英軍擊退。旋升江南提督。
尤錦:江蘇太倉人,清代畫家。工山水,擅花卉翎毛。
尤姓近代以來
尤列:尢(wang)列是廣東順德人。1866年生。與孫中山,楊鶴齡,陳少白等暢談革命,時人稱之為“四大寇”。1936年病逝於南京,著有《四書章句易解》、《四書新案》等。
尤太忠(1918-1998),河南省光山縣磚橋鄉陳崗村人。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九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十三屆中顧委委員。1955年授予少將軍銜。
尤揚祖:原全國僑聯副主席
尤垂鎮:原泉州市人大主任
尤澤貴:原武漢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尤清河:福建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副總經理
尤建源:龍岩市公安消防支隊政委
尤國順:福建農林大學黨委常委、紀委書記
尤祥輝:廈門航空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尤猛軍:福建省福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尤芳環:原南平市中級人民法院紀檢組長
尤祖舉:黎明大學黨委副書記(主持校黨委工作)
尤文端:泉州市市委黨校黨工副書記
尤祖基:原南安市衛生局局長
尤祖欽:原南安市計生委主任
尤澤海:原南安市市委黨校副校長
尤蘭田: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尤少忠: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大使銜)
尤小剛:著名導演
尤勇:著名演員
尤靖茹:著名演員
尤浩然:著名影星
尤月林:著名企業家,建築師
尤肖虎:東南大學教授,博導
尤中會:書法家
尤紹玲:湖南中醫藥大學校長
尤權: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
尤濤: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智能化委員會任電子商務部主任
尤姓人口統計
根據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中)》,當代尤姓的人口約有80萬,為全國第一百六十三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6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尤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目前尤姓主要分布於河南、北京、江蘇,這三省市約占全國尤姓人口的58%。其次分布於福建、浙江、河北、湖北、台灣,這五省市又集中了19%。尤姓的第一大省為河南,大約占全國尤姓人口的32%。全國形成了東南蘇浙閩台、北部豫冀為中心的兩塊尤姓分布區。
尤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圖163)表明:在河南東南、皖蘇滬、鄂贛閩浙大部、台灣、北京、黑龍江東部、吉林東北,尤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大約為0.12%,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7%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9.7%,居住了大約57%的尤姓人群。在廣東東端、江西中段、湖南東北、湖北西部、浙江東北、河南中部、山東大部、甘肅西段、寧夏北端、山西西北、內蒙古中部和東南、河北北部、遼寧大部,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而積的12.1%,居住了大約18.3%的尤姓人群。
尤姓研究考證
尤姓,是來自福建的沈家,跟姓沈的人實際上是同一家人。宋代學者李綱所撰的《梁奚谷漫錄》:“系出沈姓,五代王審知據閩,閩人沈姓者,避沈音,去水的尤氏。”由此可見,五代時期福建姓沈的人,為了避諱當時潛立為閩王的王審知的名字的讀音,就把沈字的水旁去掉,改為尤姓。於是,開始有了“尤”這個姓氏。尤姓既然是出自沈姓,則其來源當然也跟沈姓一樣,是黃帝的後裔。根據《姓纂》的記載,沈姓是源自周文王的第十子晡季,因為食采於沈而得姓,所以天下尤姓最早的發源地自然就是3000年前的沈國。當時的沈國就在今河南省汝南縣的東南以及安徽省阜陽縣西北一帶的地方。大約於1000年以前在福建出現的尤姓,後來又自福建繁衍出來,成為了江蘇吳興一帶的望族,因此,尤姓人家,以福建和江蘇兩地最多。
最早見諸史書的尤姓人士,是宋朝紹興年間的進士尤袤,後來做到禮部尚書。他是江蘇無錫人,學識淵博,十分受朝廷的器重,宋高宗還曾稱讚他“卿才識近世罕有”,可見他的才華。尤台和尤彬,也都是宋代知名的高士,他們二人同樣的詞藻絕出,同樣的不求仕達,優遊林石,被譽為宋代的兩大高士。
推薦文章
取名真的重要嗎 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人很快就記住了。姓名學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研究的,三才五格的取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種。三才五格能夠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測算出適合你的名字,這對於不會取名字的來說相當好處了。那麼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姓池女孩名字有寓意的 池姓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看似只是幾個字簡單組合而成,但實際上蘊含著許多深層次的玄機。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存在著微妙的變化,進而形成了整個名字的獨特風格。因此,在給寶寶取名字時,我們必須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名字是否符合我們最初希望的風格和寓意。
有創意的鞋店名字 簡單好記的鞋店名字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一家獨具匠心的鞋店需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有創意的鞋店名字,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夠為您的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讓它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中的亮點。無論是一家新開張的鞋店還是一家想要煥發活力的老店,一個有創意的店名都可以成為一項寶貴的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目不忘的冒菜店名字 一聽就想吃的冒菜店名字
在繁華的都市中,冒菜店成為了美食熱潮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無數食客們紛紛湧入這些店鋪,渴望一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滋味。然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店名至關重要。畢竟,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店名可以讓顧客們對你的冒菜店鋪過目不忘。
有創意的甜品店名字 好聽高級甜品店名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美食有著獨特的追求和熱愛,尤其是對於甜品來說,它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一種享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甜品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吸引人的甜品店名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甜品店名字呢?
書店名字店名大全集 獨一無二的創意書店名字
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儘管網路和電子書的流行,傳統書店依然有著自己的魅力。從小巷裡的獨立書店到大型連鎖書店,書店一直是人們尋找知識、享受閱讀和放鬆心靈的場所。然而,要想開一家成功的書店,除了經營的熱情和精神,書店的名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書店名字不僅要引人入店,還要傳達出店內的文化和氛圍。那麼,書店名字怎麼取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呢?
韓姓女孩起名簡單大方 姓韓女孩獨特洋氣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標識。在選擇文字時,我們應該考慮寶寶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的文化背景。只有選擇合適的文字,才能讓名字更加獨特、美麗,也更符合寶寶的個性和家庭的期望。
優雅的茶葉店名字 簡單大氣的茶店名字
當你計劃開一家茶葉店時,店名的選擇至關重要。店名不僅代表了你的品牌,還能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一個吸引人的店名能讓人記住你的店,從而增加客流量和銷售額。但是,如何為你的茶葉店取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呢?
網紅宵夜店名字 開宵夜店取什麼名字好
宵夜店名字的取捨,常常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意興衰。這個小小的命題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意和商機。一家好的宵夜店名字,不僅可以吸引顧客的眼球,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人銘記於心。那麼,究竟如何取一個獨具特色的宵夜店名呢?
薛姓起名女孩 高雅有涵養的薛姓女孩名字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要講究很多技巧。如果要逐一道來,估計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首先,給孩子取名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想方設法融入到名字中,否則會失去重點,讓起名變得非常困難。那麼,主流的取名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來選擇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