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氏詳解
探尋中華姓氏之根,傳承家族文化
起源與傳說
水姓在中國歷史上起源時間較早,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據《姓氏五書》雲 ; 水是當指水為氏,如河氏,淮氏,湖氏之類。
水姓歷史發展
水姓姓氏起源
源於姒姓
屬於以職業為氏。據史籍《百家姓》中註:“水氏系出姒姓,明朝浙江省鄞縣有水蘇民,其先氏以禹王庶孫留居會稽,以水為氏,科第甚蕃。”據史籍《姓氏考略》、《姓苑》等的記載,遠古大禹治水時,他的氏族部落中有很多人當了水工(治水的工程人員)。大禹帶領水工們到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治水後,留下一個水工(禹的庶孫)居住在會稽,這位水工便以水為姓氏,其後裔子孫就世代相傳姓水,稱水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
源於遠古,出自古人以五行之一的水為氏,屬於以圖騰為氏。古人認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物組成,天上有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這些就稱之為五行。遂之,逐漸有了木氏、火氏、土氏、金氏與水氏的出現。這五個氏族部落非同小可,他們均是強大、有影響的部落群體,各自崇拜木神、火神、土神、金神與水神。其水氏部落族人即以水為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於共工氏
出自黃帝臣共工之後,屬於以官名為氏。史籍《索引》認為,水氏的祖先是共工的,共工是黃帝時候負責掌管水利的水官。共工實際上是古代神話中的人物,自稱水德,相傳為水氏之祖。遠古時代負責治理水利的官員亦稱共工,據史籍《索引》郯子曰:“共工氏用水記事,所以設置各部門長官都用水字命名。”其臣有湯水氏、竭水氏、根水氏、桑水氏、游水氏等,他們負責掌管湖泊、江河等。在共工的後世子孫中,多有的以“水”為姓氏者,稱水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水氏族人大多尊奉共工氏為水氏的得姓始祖。
出自上古時期傍水而居之先民
以水名為氏。據《百家姓·姓氏起源》載,傳說從上古到戰國,曾先後有過大大小小許多諸侯,經過多次的戰爭和內亂,大多數諸侯被吞併。有些諸侯的後世子孫只好逃往民間,只得自謀生路。其中有些以水為圖騰的便傍水而居,就以水為姓,稱為水氏,其中尤以浙江省一帶為多。
源於改姓
屬於複姓省文簡改為氏。據史籍《姓氏五書》、《姓范》等記載:張澍雲“當指水為姓。如河氏、淮氏、湖氏之類。浙江省吳興縣、鄞縣多水氏。或水丘氏所改”。其他的還有湯水氏、竭水氏、根水氏、桑水氏、游水氏等,後代有的簡化其複姓為單姓水氏。
源於官位
出自西周時期官吏水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水正,亦稱水官、玄冥、冬官,是上古時期以五行所設之官職,西周時期周公旦設置水正,專職負責掌管治水,並負責徵收與水相關之賦稅,例如漁稅、橋船稅、儲運稅等等。水正所司稱“冬官府司”,下設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史、胥、衙、役、徒等等諸多官吏,職權重大。在水正、水官、玄冥、冬官等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水正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水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出自兩週時期魯國的官吏澤虞,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澤虞,別稱水虞、漁師,專職負責掌管川澤,也就是河流、湖泊,隸屬於地官府司管轄。在典籍《國語·魯語》中記載:“水虞,漁師也,掌川澤之禁令。”在澤虞、水虞、漁師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水虞氏、澤虞氏、漁師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水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出自先秦時期官吏水工,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水工,原是先秦時期負責治水之工程技術官員的官稱,到漢朝時期因襲之,並更加明確了責權範圍,就如同今日的水利部部長。例如秦昭襄王贏稷執政時期(公元前306~前252年),著名的蜀郡太守李冰,就兼任秦國的水工之職,他所設計和督造的都江堰,使巴蜀之地成為“天府”,歷經兩千二百六十餘年,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作用。在水工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水工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水氏、工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出自漢朝時期官吏水衡都尉,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水衡都尉,是西漢時期漢武帝劉徹在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設置的官位,專職負責掌管“上林苑”,即龐大廣闊的皇家園林。在史籍《漢書·百官公卿表》中記載:“古山林之官為衡,掌管池苑,稱水衡。”水衡都尉兼有西周時期水虞、林衡、川衡三官之職,下屬官員甚多,還負責掌管皇室的園圃、器物、鑄錢、船隻、馬匹、倉庫、稅務等諸多事務,權利頗大。王莽篡漢時期,曾改水衡都尉為“予虞”,到了東漢時期,漢光武帝劉秀以勤治國,廢黜了水衡都尉之職,不過,在秋季狩獵之時臨時設置水衡都尉,過後即削裁。水衡都尉下屬官吏中有一種十分有趣的官位叫水衡丞,專職負責掌管水磑磨麥,即以水力建造的磨坊將麥子、玉米磨成麵粉,以供皇家尚食。在水衡都尉、水衡丞、水衡大夫、水衡史、水衡中士、水衡胥等的後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水衡氏,後有省文簡化為單姓水氏、衡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出自晉朝時期官吏水部郎,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水部郎,是三國後期開始出現的官稱,為魏晉時期的官吏。在曹魏政權中,中央政權的尚書十五曹中即設有水部曹,負責掌管航運、水利,其最高行政長官即稱“水部郎”。該官職一直沿用至隋朝初期,在隋文帝改革官制,設置了公工部之後,水部曹的職能轉屬於工部,此官稱被廢止。在水部郎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水氏,世代相傳至今。
少數民族
源於蒙古族,出自元、明時期蒙古貞部落(蒙郭勒津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蒙古族烏蘇寶立高氏,漢義“水泉”,源出古老的蒙古貞部落,是北方蒙古族中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群體。該氏族部落在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年(後金大汗愛新覺羅·皇太極天聰九年,公元1637年)脫離腐朽的明王朝,轉而歸附後金政權,遷駐紮守於今遼寧省的阜新地區,隸屬於土默特左翼旗,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水氏。
源於回族,出自元、明時期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回族水氏,源出元朝政府設置的“回族水軍萬戶府”,祖先原為西域撒爾塔人,屬於以官職稱謂漢化為氏,主要聚居於河南省的南陽地區。“撒爾塔”,是梵文Sart的音譯,而梵文Sart是從古突厥語中直接引用的,意思是指流動的商人。“撒爾塔”最早出現在公元十五世紀作家阿里·希爾·納瓦伊(公元1441~1501年)的著作中。古代突厥族人最初使用“撒爾塔”來形容定居的農民和波斯商人,這在著名的俄羅斯東方學家威廉·巴托爾德巴托爾德(William.Barto1d,公元1869~1930年)所著的《中亞簡史》中有記載。撒爾塔人是由突厥化的中亞土著粟特族人、古花剌來子模族人和其它土著居民,以及波斯族人、阿拉伯族人為主形成的。他們操突厥語,信奉伊斯蘭教,經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在人種上屬高加索族人種和蒙古族人種的混合體,定居在中亞地區,基本上突厥化,居住在綠洲的突厥族人就被稱為“撒爾塔”,最後幾乎中亞至西亞定居的人也被稱為“撒爾塔”,例如花剌子模在當時就被稱為“撒爾塔兀勒”。在宋、元時期,“撒爾塔”是指完全阿拉伯化或波斯化的突厥族人,以及突厥化的塔吉克族人。在中亞地區有一不成文的說法:“誰定居,誰就是撒爾塔”。如今,撒爾塔人和維吾爾族基本上差不多。在今南陽地區的回族水氏,原籍是陝西省渭南縣良天坡,其高祖叫水好成,是時為著名的醫生,他在元朝末期行醫到南陽鎮平一帶定居,其後裔子孫世代在斯地生息繁衍,是非常有名望的中醫世家,後來又有一支分遷到臥龍地區和今南陽市區。抗日戰爭時期的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秋,南陽回族抗日救國協會正式成立,由當地有名望的水子立(公元1885~1970年)出任會長。是年冬,在水子立的領導下,石橋地區組建了“石橋回教戰地服務隊”,當時擁有隊員六十餘人,槍五十支,中共黨員沈榮田(公元1911~1945年)等都先後到石橋對隊員們進行過軍事訓練。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農曆1月8日下午,日寇兩個聯隊大約六千餘人由博望坡西渡白河進攻南陽石橋鎮,石橋“回教戰地服務隊”在水子立的指揮下,配合國軍阻擊了日寇,戰鬥中隊員胡振德、丁玉如等壯烈犧牲。1月9日,日寇又向鎮平進軍,水子立指揮隊伍在鎮平的杏花山下伏擊了日寇,一舉擊斃日寇一百五十餘人,還獲得了許多戰利品。當時的國軍抗日名將孫連仲上將曾授予他們“共赴國難,為國爭光”的錦旗。
源於滿族,出自元、明時期女真諸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哈爾吉氏,滿語為Hargi Hala,漢義“水流湍急之地”,世居哈達(今遼寧西豐小清河流域),後多冠漢姓為水氏、吉氏。
⑵.滿族烏蘇氏,亦稱吳蘇哈里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溫古孫部(吾古孫部、烏孫部),以部為氏,滿語為Usun Hala,漢義“水”,世居烏蘇(今吉林伊通)、瓦爾喀(今南自長白山、圖門江以北,北自黑龍江下游烏扎拉地方以南,東自俄羅斯濱海地區南,包括赫席赫、鄂漠和蘇魯、佛訥赫托克索等地)、訥殷(今吉林撫松松花江上游流域)、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水氏、烏氏、吳氏、蘇氏、關氏、穆氏、戴氏、柏氏、武氏、常氏等。
⑶.滿族錫墨埒氏,亦稱席穆理氏、徐穆爾氏,源出金國女真斜卯部,滿語為Simolie Hala,世居琿春(今吉林琿春)、庫爾喀(今黑龍江黑河江北俄羅斯境內)、三姓(今黑龍江依蘭),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徐氏。但其氏族早在金國時期就出了一位著名的韓國公斜卯·阿里,任金國唯一的水師大將軍,在宋、金的系列戰爭中,他於南宋高宗趙構建炎二年(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天會六年,公元1128年)率部擊敗南宋海州兵八萬人,逼使海州投降,之後竟然難以置信地“以馬背之兵”擊潰了南宋水師萬餘戰船於梁山泊。在斜卯·阿里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非常榮耀的官職稱謂“水師老將”為姓氏者,稱水氏,世代相傳至今。
水姓得姓始祖
共工氏。古代神話中人物,自稱水德,相傳為水姓之祖。古代水官亦稱共工。據《索引》(源流三),其子孫後代有的簡改為水姓,稱為水氏。故水氏後人尊共工氏為水姓的得姓始祖。
水姓遷徙傳播
水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以官為氏、以地為氏者遠遠多於血緣水氏,但如今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十八位門閥。水姓在大陸和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
水姓淵源書籍 據清朝人徐士業考證:“明鄞縣有水民,其先世以禹王庶孫,留居會稽,以水為氏。”而水姓人,至今還是生活在會稽一帶的地方為多。水姓起源非常古老,據說是大禹的子孫,大禹治水,其子孫有很多做了水官,他們負責掌管湖泊、江河,後來他們的後代就以水為姓,稱為水氏。也有一些古時候住在江河邊上的人,他們的後世子孫也以“水”為姓,稱為水氏。也有認為水姓的祖先是共工的,共工是黃帝時候負責掌管水的水官。發展和演變:浙江省鄞縣以前有古姓水丘,在清朝有很多就改姓為水的,在今天水姓多聚集於浙江省一帶,尤以浙江省吳興縣、臨安縣為盛。水姓逐漸在這兩個地方發展成為望族,世稱吳興望(三國時置郡,相當於今天的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治所在烏程。是今天的浙江省吳縣),臨安望(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
水姓人口分布
今浙江省的杭州市、寧波市鄞州區、蘭溪縣、餘姚市,甘肅省的蘭州市、漳縣、安定區、榆中縣、隴西縣、廣河縣,陝西省的西安市、咸陽市旬邑縣,河南省的鄭州市、河南省的鹿邑縣,洛陽市宜陽縣、三門峽市、安陽市、沁陽市、漯河市,遼寧省的瀋陽市,山東省的菏澤市巨野縣柳林鎮、諸城市、微山湖市,河北省的保定市,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的合肥市、蕪湖市、馬鞍山市、臨泉縣,潁上,湖北省的隨州市、棗陽市、洪湖市、大冶市金牛鎮,江蘇省的南京市、徐州市,山西省的臨汾市,朔州市,江西省的南昌市,廣東省的廣州市、韶關市,台灣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重慶市,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地,均有水氏族人分布。
水姓傳統文化
水姓郡望堂號
郡望
吳興郡:周朝始置縣,三國時期吳國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烏程(今浙江省湖州市),取吳國興盛之意,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至江蘇省宜興一帶。東晉朝義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臨安市、湖州市、餘姚市、杭州市、德清縣一線西北、兼有江蘇宜興一帶縣地。隋朝仁壽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瀕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時期亦曾改湖州為吳興郡。
臨安府:亦稱臨安郡、臨安縣。在中國歷史歷史上臨安府有兩處:①古縣名,隸屬秦朝餘杭縣地境。晉武帝時改為臨安,其時轄地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一帶地區,南宋朝建炎三年(己酉,公元1129年)升浙江杭州為臨安府,成為偏安一時的南宋王朝之都城。②元朝時期將原治於通海(今雲南通海)的南路,改名為忽必烈諭言所用的“臨安”二字作路名,管轄通海以南至邊徼的大片政區,路治同樣在通海。直到明朝初期才徙治於建水(今雲南建水)。
堂號
吳興堂:以望立堂。
臨安堂:以望立堂。
水姓宗祠楹聯
源出姒姓;望在吳興。
——佚名撰水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水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二、郡望堂號》介紹)。
吳興世澤;四明家聲。
——佚名撰水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水姓出自浙江省吳興縣與鄞縣(古稱四明)。
廉明立政;汗簡標功。
——佚名撰水姓宗祠通用聯
水姓族譜 上聯典指明初無錫人水蘇民,洪武初年任邵武知縣,廉明慈愛,為政有方。下聯典指明代鄞縣人水佳胤,字啟明,天啟年間進士,歷官禮部郎、建寧兵備參議。熟悉歷史,有武功。
治推邵武;系出共工。
——佚名撰水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水蘇民,治邵武間,為政有方。下聯典指共工氏,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人物,自稱水德,因以為姓。
奕父列書史;思中入畫錄。
——佚名撰水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典指元代書畫家水東山人,字奕父,工山水。名列《書畫史》。下聯典指明代畫家水思中,鄞人。嘉靖辛酉舉人。
德旺五行之首;恩深六成之功。
——佚名撰水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典出“六成立功”,語出《易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慈愛廉明知邵武;鞠躬盡瘁賑丹陽。
——佚名撰水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邵武縣知縣水蘇同,以廉明慈愛,為政有方而名於世。下聯典指明萬曆進士水鄉漠,鄞人,授寧國知縣,調丹陽,以修荒政,積勞嘔血卒。
水姓字輩排行
家譜 水氏一隻字輩:“廷成景太朝泰宗學嵩封安唐振荀相萬文連峨魯自敬端祥天允秉放義”。
水氏一隻字輩: “振宗幫世承先德祖武流芳”。
安徽蕪湖水氏字輩:“其承世厚從心恆存性道自克永昌宗”。
安徽阜陽水氏字輩:“玉九維新賀光”。
湖北洪湖水氏字輩: “秩振宗幫世承先德祖武流芳”。
水姓家譜文獻
浙江寧波水氏傳經世系表一卷,(清)水嘉穀輯,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現收藏在遼寧省圖書館、江蘇省南京市圖書館。
浙江鄞縣桃源水氏宗譜二十四卷,(清)水綸藻、水望林等九修,清光緒十五年本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收藏在日本、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湖州吳興水氏宗譜十五卷,(民國)水耀奎重纂,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水亭鄉水亭杵村。
水姓姓氏名望
水鄉漠:字禹陳。明朝浙江郭縣人。萬曆進士,授寧國知縣。後調丹陽當官,為政清廉,責任心強。當地多災害,他為生產救災,操勞成疾,吐血而死,人們十分痛惜。
水佳胤:字啟明,鄉漠子,天啟進士,任禮部郎。精通典故,熟諳兵法,升任建寧兵備參議。奉令平靖白蓮教之亂,活捉了教主王森。又奉令平靖粵寇,以銳不可當之勢,肅清了60餘股賊寇。後以左遷歸隱句章卒。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德,在薊州建造了水督廟。
水蘇民:明代知名清官,無錫人,曾任邵武知縣,廉明清正,為政有方。
水天同:1909年生於甘肅省蘭州市,1923年進清華學校讀書,於1929年秋赴美留學,先插入美國Oberlin College (ohio)三年級學習,後於1930年在Cornell大學選修“中世紀拉丁”。 1931年至1933年在哈佛大學研究院,專攻英國中世紀文學,兼讀比較神話學等,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
水祥云:別號力平。浙江省郭縣人。民主革命先驅。
水均益 水均益(1963年9月20日-),生於甘肅省蘭州市,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記者、主持人。任《東方時空》、《焦點訪談》、《環球視線》欄目記者、編導、主持人。現擔任央視新聞頻道《國際觀察》、《高端訪問》等節目主持人;曾多次獲獎。
推薦文章
取名真的重要嗎 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人很快就記住了。姓名學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研究的,三才五格的取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種。三才五格能夠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測算出適合你的名字,這對於不會取名字的來說相當好處了。那麼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姓池女孩名字有寓意的 池姓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看似只是幾個字簡單組合而成,但實際上蘊含著許多深層次的玄機。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存在著微妙的變化,進而形成了整個名字的獨特風格。因此,在給寶寶取名字時,我們必須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名字是否符合我們最初希望的風格和寓意。
有創意的鞋店名字 簡單好記的鞋店名字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一家獨具匠心的鞋店需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有創意的鞋店名字,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夠為您的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讓它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中的亮點。無論是一家新開張的鞋店還是一家想要煥發活力的老店,一個有創意的店名都可以成為一項寶貴的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目不忘的冒菜店名字 一聽就想吃的冒菜店名字
在繁華的都市中,冒菜店成為了美食熱潮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無數食客們紛紛湧入這些店鋪,渴望一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滋味。然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店名至關重要。畢竟,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店名可以讓顧客們對你的冒菜店鋪過目不忘。
有創意的甜品店名字 好聽高級甜品店名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美食有著獨特的追求和熱愛,尤其是對於甜品來說,它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一種享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甜品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吸引人的甜品店名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甜品店名字呢?
書店名字店名大全集 獨一無二的創意書店名字
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儘管網路和電子書的流行,傳統書店依然有著自己的魅力。從小巷裡的獨立書店到大型連鎖書店,書店一直是人們尋找知識、享受閱讀和放鬆心靈的場所。然而,要想開一家成功的書店,除了經營的熱情和精神,書店的名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書店名字不僅要引人入店,還要傳達出店內的文化和氛圍。那麼,書店名字怎麼取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呢?
韓姓女孩起名簡單大方 姓韓女孩獨特洋氣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標識。在選擇文字時,我們應該考慮寶寶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的文化背景。只有選擇合適的文字,才能讓名字更加獨特、美麗,也更符合寶寶的個性和家庭的期望。
優雅的茶葉店名字 簡單大氣的茶店名字
當你計劃開一家茶葉店時,店名的選擇至關重要。店名不僅代表了你的品牌,還能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一個吸引人的店名能讓人記住你的店,從而增加客流量和銷售額。但是,如何為你的茶葉店取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呢?
網紅宵夜店名字 開宵夜店取什麼名字好
宵夜店名字的取捨,常常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意興衰。這個小小的命題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意和商機。一家好的宵夜店名字,不僅可以吸引顧客的眼球,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人銘記於心。那麼,究竟如何取一個獨具特色的宵夜店名呢?
薛姓起名女孩 高雅有涵養的薛姓女孩名字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要講究很多技巧。如果要逐一道來,估計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首先,給孩子取名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想方設法融入到名字中,否則會失去重點,讓起名變得非常困難。那麼,主流的取名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來選擇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