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氏詳解
探尋中華姓氏之根,傳承家族文化
起源與傳說
拓跋姓出自鮮卑族拓跋(又稱托跋)部。 拓跋氏望出潁川郡、雁門郡。
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五十四位門閥,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
拓跋姓姓氏源流
據史籍《魏書·序紀》記載,鮮卑拓跋部的歷史序幕是從西漢後期的拓跋毛開始。拓跋毛之後,五傳到了拓跋推寅時候,正值東漢初年,拓跋氏開始從原居地向南方遷徙,“南遷大澤,方千餘裡,厥土昏冥沮洳”。七傳到了拓跋鄰,以所在地荒遐,又謀南遷,但因年老,遂傳位於子拓跋詰汾,率部南移,“山谷高深,九難八阻,於是欲止。有神獸,其形似馬,其聲類牛,先行導引,歷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神獸之說,是拓跋氏早期的神話傳說。拓跋詰汾逝世後,其子拓跋力微即位。在史籍《魏書·序紀》的記載中,拓跋力微被稱為鮮卑拓拔氏的真正始祖,他在位五十八年,活了一百零四歲。在鮮卑拓跋部的發展歷史上,拓跋·力微是有巨大貢獻的,因此他被稱為拓跋氏的始祖。
到了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之後,大張旗鼓地推行漢化改革政策,率王族改為漢字單姓“元”氏,其王族之外的拓跋氏遂成為庶姓,仍為拓跋氏,不與皇室同氏。到了西魏政權的末代帝王恭皇帝元廓於北魏廢帝元欽三年(公元554年)農曆1月即皇帝位之後,去年號,稱元年,將元氏復改回拓跋氏。
進入隋朝,隋文帝重新統一了中國大地後,在強大且日趨規範化的漢文化歷史潮流推動下,鮮卑族拓拔氏嫡系主流最終仍然改定為漢姓元氏,而庶支拓拔氏則漢化姓氏繁多,諸如長孫氏、李氏、王氏、鄭氏、金氏、趙氏等等,不一而足,皆世代相傳至今。
拓跋姓源流一
出自鮮卑拓跋部落。鮮卑族拓跋部,原來居住於今黑龍江、嫩江流域大興安嶺附近,過著遊牧生活。東漢以前,北匈奴被打敗西遷後,拓跋部在酋長拓跋詰芬的率領下,也逐步向西遷移,進入原來北匈奴駐地,即漠北地區。到酋長拓跋力微時期,拓跋部又南下游牧於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一帶,後又遷居到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與曹魏、西晉發生往來,但這時,拓跋部仍處於氏族部落聯盟階段。公元338年,首領什翼犍建立代政權,都於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逐漸強大起來。公元376年,前秦王苻堅攻代,什翼犍戰死,代滅。淝水之戰後,前秦統治瓦解。公元386年,鮮卑拓跋珪(什翼犍之孫)恢復代政權,後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或者“後魏”(三國魏之後的魏)拓跋魏(拓跋氏所建的魏);在拓跋宏493年遷都洛陽並改姓“元”後,也稱元魏。
拓跋姓源流二
源於賜姓,出自南北朝時期北魏金紫光祿大夫源子邕之後。北魏孝明帝元詡孝昌三年(公元527年)農曆3月,北魏以金紫光祿大夫源子邕為北討大都督,領兵鎮壓分裂的東魏政權的大將軍葛榮。農曆8月,北魏孝明帝派遣北討大都督源子邕、李神軌、裴衍等率軍攻東魏的鄴城。源子邕行及湯陰時,已經投靠葛榮的安樂王元鑒派率遣弟弟元斌之在夜裡偷襲源子邕的大營,然而源子邕早已有備,元斌之不克敗退,源子邕則乘勝進圍鄴城,很快即攻克了鄴城,斬殺安樂王元鑒,並傳首級至洛陽。北魏孝明帝大喜,特賜源子邕改姓為拓跋氏。之後北魏孝明帝以源子邕為冀州刺史,率兵討伐葛榮。當時裴衍上表請同行,北魏孝明帝下詔許之。源子邕則上言:“衍行,臣請留;臣行,請留衍;若逼使同行,敗在旦夕矣。”結果北魏孝明帝不同意,堅持二人同行。到了農曆12月,源子邕、裴衍率軍行至陽平東北漳水曲,結果被葛榮率十萬軍伏擊,源子邕、裴衍二人俱戰敗而亡。
在源子邕的後裔子孫中,有延承北魏孝明帝所賜之拓拔氏者,後大多回復為源氏,但仍有人隨拓拔氏的漢化過程改為長孫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拓跋姓得姓始祖
拓跋力微。據《魏書·序紀》記載,拓跋氏歷史的序幕是從拓跋毛開始的。拓跋毛後,五傳到了拓跋推寅時候,正值東漢初年,拓跋氏開始從原來的居地向南移動。“南遷大澤,方千餘裡,厥土昏冥沮洳”。七傳到了拓跋鄰,以所在地荒遐,又謀南遷,因年老,傳位於子拓跋詰汾,帥部南移。“山谷高深,九難八阻,於是欲止。有神獸,其形似馬,其聲類牛,先行導引,歷年乃出,始居匈奴之故地。”神獸之說,是拓跋氏早期的神話傳說。拓跋詰汾死,子拓跋力微立。在《魏書·序紀》里,拓跋力微被稱為始祖,他在位五十八年,活了一百零四歲。在拓跋氏歷史上,力微是有貢獻的,因此他被稱為始祖。
拓跋姓遷徙分布
拓跋氏複姓或是古老的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五十四位門閥,得姓歷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拓跋氏望出潁川郡、雁門郡。拓跋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孝文帝改為元氏。自是拓跋降為庶姓。”另《北史·魏本紀》、《通志·氏族略》上也有同樣的記載。由此可知,北魏的拓跋氏的得姓歷史至今已有1600多年。鮮卑族的拓跋部在今西北部的內蒙古等地建立代國,後為前秦苻堅所滅。淝水之戰後,拓跋珪於公元386年重建代國稱王,同年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先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後孝文帝遷都洛陽。統治區域北至蒙古高原,西至新疆東部,東至遼西,南至淮河、秦嶺為界。共歷17帝,171年。拓跋姓望居潁川郡(戰國時秦國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南省禹州一帶地區)、雁門郡(戰國時趙國置郡,相當於現在山西省代縣一帶地區)。
拓跋姓歷史名人
拓跋姓拓跋珪
北魏道武帝(371-409)【註:拓跋珪死後,其子拓跋嗣繼位,於公元410年(永興二年)諡拓跋珪為宣武皇帝,廟號烈祖,公元420年(泰常五年)才改諡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太和十五年)改廟號為太祖。】,北魏(386-556)王朝的建立者,386-409年在位。鮮卑族拓跋部人。先世曾建立代國,為苻堅所滅。淝水之戰後,他乘機復國,初稱代,不久改稱魏。皇始二年(397年)攻破後燕都城中山(今河北省定縣),擁有黃河以北地區,成南北朝對峙之勢。次年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他使鮮卑人分地定居,從事耕種;任用漢族地主官僚,加速鮮卑社會發展。晚年政事苛暴,為次子拓跋紹殺死。
拓跋姓拓跋嗣
北魏明元帝(392-423),409-423年在位。在位15年,禮愛儒生,好學史傳,採集經史,隆基固本,內和外輯,可以稱得上是北魏開國以來的一位仁厚的守成之主。對內鞏固王朝統治,對外趁劉裕病死時進攻宋國,費了不少氣力,取得了河南一些地方,在付出相當的代價後,算得上是取得了南北朝戰爭的第一次勝利。由於長途攻戰勞頓,拓跋嗣回到平成就病死了。可以說他是北魏重要的但又是過渡性的皇帝。終年32歲。
拓跋姓拓跋燾
北魏太武帝(408-452),423-452年在位。字佛貍。鮮卑族拓跋部人。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長子。北魏太常七年(422年)四月被封為泰平王,旋立為皇太子。次年十一月即皇帝位,任用崔浩等漢族士人為謀臣,納其謀略,整頓內政,屯田練武,增強國力;把握作戰時機,依靠鮮卑騎兵,先後攻滅夏、北燕、北涼,破柔然,擊敕勒,襲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渾,攻取南朝宋之虎牢(今河南省滎陽西北汜水鎮西)、滑台(今滑縣東)等地,統一了中國北方。在歷次戰爭中,拓跋燾常親自率軍出征,決策雄斷,部署周密,講究戰法,臨陣勇猛,多獲勝利。正平二年二月,被中常侍宗愛謀殺。
拓跋姓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471-499),即拓跋宏,亦即元宏,北魏皇帝。即位時僅五歲,太皇太后馮氏當國。太和十四年(490年)馮太后死,始親政。親政後,進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從平城(今山西省大同)遷都洛陽;後又改鮮卑姓氏為漢姓,藉以改變鮮卑風俗、語言、服飾;此外又鼓勵鮮卑和漢族通婚;評定士族門第,加強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的聯合統治;參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儀。孝文帝的改革,對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沈太和二十年正月初三(496年2月2日)孝文帝命鮮卑貴族改用漢姓。
拓跋姓拓跋子推
(生卒年待考),代北人(今山西代縣)。著名北魏大臣。拓跋子推是北魏獻文帝的叔叔,時任北魏王朝的京兆尹。當時北魏獻文帝不想作皇帝了,準備將其位讓給叔父京兆尹拓跋子推,乃派人馳往漠南,向河西王禿髮傉檀之子禿發源賀徵求意見。禿發源賀按照鮮卑傳統的父終子及的禮儀,堅決表示不可,之後馳驛入長安,向北魏獻文帝正色諫阻,最後北魏獻文帝聽取了禿髮·源賀的意見,沒有將將帝位傳給拓跋子推,而是傳給了兒子拓跋宏。
拓跋子推是北魏王朝的資深貴族,也是反對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政策的主要反對派首領。當改革觸動了很多貴族豪強的根本利益時,以拓跋子推為首的少數舊貴族千方百計進行反撲,他逼死了北魏孝文帝的摯愛林明珠誘使太子拓跋恂(元恂)觸犯刑律,迫使北魏孝文帝忍痛殺死了太子。
拓跋姓拓跋禧
(公元?~501年待考),漢名元禧,字永壽,北魏孝文帝之弟;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咸陽王。拓跋禧是南北朝北魏宗室大臣,任太尉,封咸陽王。北魏孝文帝逝世後,拓跋禧受遺詔輔政。拓跋禧為人驕奢成性,賄賂公行,以奴僕臣吏廣營田產,開採鹽鐵,為北魏宣武帝所惡後,陰謀舉兵反叛,事洩被殺。拓跋禧所為,史稱“世宗頗惡之”。
拓跋禧特別喜歡猜謎。《北史》上記載,拓跋禧因謀反事敗逃亡出走,在途中還要侍從兼防閣尹龍武給他出謎解悶。
拓跋姓拓跋澄
(生卒年待考),漢名元澄;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任城王。拓跋澄能征善戰,驍勇異常。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改革的過程中,反對改制的鮮卑貴族穆泰、陸睿勾結鎮北大將軍拓跋思譽(元思譽)發動兵變,以抵制改革,另立新君。
北魏孝文帝急派任城王拓跋澄率大軍前往鎮壓,一舉撲滅叛亂,將二人拘捕在平城獄中。之後,北魏孝文帝親往審訊,誅殺穆泰,賜陸睿自盡。
拓跋姓拓跋幹
(生卒年待考),漢名元干;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河南王。
拓跋姓拓跋羽
(生卒年待考),漢名元羽,北魏獻文帝之子;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廣陽王,宰相。
拓跋姓拓跋雍
(公元?~528年待考),漢名元雍,字思穆,北魏獻文帝子,北魏孝文帝之弟;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潁川王、高陽王,宰相。拓跋雍先封潁川王,後改封高陽王。北魏宣武帝時,屢遷司空,議定律令。
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進位丞相,與侍中拓跋叉(元叉)同決庶政。拓跋雍一生富貴冠一國,一食值錢數萬,有憧仆六千、使女五百,曾與河間王拓跋琛(元琛)鬥富。北魏孝莊帝執政初年,大都督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拓跋雍被殺。
拓跋姓拓跋勰
(公元473~508年),漢名元勰,字彥和,北魏獻文帝之子,北魏孝文帝之弟;司州洛陽光睦裡人(今河南洛陽)。著名北魏王朝政治家、文學家。拓跋勰,是北魏歷史上傑出的年輕政治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積極支持者,對推動北魏孝武帝的改革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拓跋姓拓跋祥
(生卒年待考),漢名元祥,北魏孝文帝之弟;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北海王。
拓跋姓拓跋恂
(公元482~497年),漢名元恂,北魏孝文帝之長子;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孝文帝的大太子。拓跋恂很早即被父親北魏孝文帝立為太子。拓跋恂素不好學,身體又肥胖,最怕洛陽的炎熱天氣,每每追樂舊都平城的涼爽,常思北歸;又不願說漢語、穿漢服,對所賜漢族衣冠盡皆撕毀,仍舊解發為編發左衽,頑固保持鮮卑舊俗。當時,中庶子高道悅多次苦言相勸,他不但毫無悔改之意,反而懷恨在心,因此他是反對改革、反對遷都的陳舊鮮卑貴族利用的主要工具。
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農曆8月,北魏孝文帝巡幸嵩岳,要太子拓跋恂(元恂)留守金墉城。北魏孝文帝的出巡給了他可乘之機,遂與左右合謀,秘密選取宮中御馬三千匹,陰謀出奔平城,並親手殺死高道悅於宮禁之中。事發後,幸虧領軍大將拓跋儼(元儼)派兵嚴密防遏各宮門,阻止了事態的發展。第二天清晨,尚書陸琇馳馬奏報,北魏孝文帝聞訊大驚,中途急急折返洛陽,當即引見拓跋恂,怒不可遏,列舉其罪,親加杖責,又令咸陽王拓跋禧等人代替自己打了拓跋恂一百多杖,直打得皮開肉綻,才拖出門外,囚禁於城西別館。一個多月後,拓跋恂傷勢有所好轉,方能起床行走。
農曆10月,北魏孝文帝在清徽堂引見群臣,議廢太子拓跋恂。太子的兩個老師太傅穆亮、少傅李沖一齊脫帽叩頭請罪,北魏孝文帝說:“你們請罪是出於私情,我所議論的是國事。‘大義滅親’,古人所貴。今日元恂想違父叛逃,跨據恆、朔二州,犯了天下的頭條大罪!這個小子今日不除掉,乃是國家大禍,待我百年之後,恐怕又要發生晉末的永嘉之亂。”
農曆12月,北魏孝文帝廢拓跋恂為庶人,囚禁於河陽無鼻城(今河南孟縣),並派兵看守,僅給些布衣粗食,不至饑寒而已。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農曆4月,北魏孝文帝再次巡幸長安,離開洛陽不久,負責督導拓跋恂的御史中尉李彪就緊急秘密上表,告發拓跋恂又與左右謀反。北魏孝文帝得報,急派咸陽拓跋禧(元禧)與中書侍郎邢巒率人帶著毒酒趕赴河陽,逼令拓跋恂自盡,時年十五歲,斂以粗棺常服,就地埋葬。
拓跋姓拓跋思譽
(生卒年待考),漢名元思譽;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鎮北大將軍。
拓跋姓拓跋隆
(生卒年待考),漢名元隆,北魏孝文帝之弟;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安樂侯。
拓跋姓拓跋超
(生卒年待考),漢名元超;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驍騎將軍。
拓跋姓拓跋樂平
(生卒年待考),漢名元樂平;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射聲校尉。
拓跋姓拓跋拔
(生卒年待考),漢名元拔;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前彭城鎮將。
拓跋姓拓跋珍
(生卒年待考),漢名元珍;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代郡太守。
拓跋姓拓跋頤
(生卒年待考),漢名元頤;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朔州刺史、陽平王。
拓跋姓拓跋丕
(生卒年待考),漢名元丕;代北人(今山西代縣)。著名北魏平陽公。因功拜東騎大將軍。在鮮卑宗室中,他是德高望眾的元老貴族,他年長北魏孝文帝四輩,為四朝老臣。不過,拓跋丕之子拓跋隆、拓跋超,以及弟弟拓跋業皆參與了抵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皆被鎮壓。
拓跋姓拓跋業
(生卒年待考),漢名元業,拓跋丕之弟;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撫冥鎮將、魯郡侯。
拓跋姓拓跋平原
後魏齊州刺史,以功拜鎮南將軍。孝文帝時,有妖人劉舉,自稱天子,拓跋平原親自討斬之。
拓跋姓拓跋可悉陵
後魏中軍都督。他十七歲隨太武帝狩獵時,遇一猛虎,空手搏殺之獻給太武帝。
拓跋姓郡望堂號
拓跋姓郡望
潁川郡:戰國時期秦國滅韓國後,以所得韓地於秦王贏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潁川郡。之所以名為潁川郡,是因為有一條河,名為潁水,其上游支系流經郡中大部分地區。郡治設在陽翟(今河南禹州),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許昌市、長葛縣、登封市、寶豐縣以東,尉氏縣、郾城縣以西,密縣以南,葉縣、舞陽市以北一帶的廣大地區。南北朝時期東北魏王朝武定年間(公元543~550年)治所移至潁陰(今河南許昌),北齊則改為長社縣。隋朝初期曾廢黜潁川郡。唐朝時期復改為長社,後又曾改許州為潁川郡。
雁門郡:戰國時期趙國趙武靈王置郡,秦朝、漢朝沿用,治所在善無(今山西右玉),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寧武、代縣一帶。東漢時期移治到陰館(今山西代縣),此後多以雁門為郡、道、縣建制戍守。雁門關之稱,始自唐朝初期,因北方突厥崛起,屢有內犯,唐朝駐軍於雁門山,於制高點鐵裹門設關城,戍卒防守。
拓跋姓堂號
潁川堂:以望立堂。
雁門堂:以望立堂。
推薦文章
取名真的重要嗎 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人很快就記住了。姓名學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研究的,三才五格的取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種。三才五格能夠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測算出適合你的名字,這對於不會取名字的來說相當好處了。那麼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姓池女孩名字有寓意的 池姓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看似只是幾個字簡單組合而成,但實際上蘊含著許多深層次的玄機。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存在著微妙的變化,進而形成了整個名字的獨特風格。因此,在給寶寶取名字時,我們必須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名字是否符合我們最初希望的風格和寓意。
有創意的鞋店名字 簡單好記的鞋店名字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一家獨具匠心的鞋店需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有創意的鞋店名字,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夠為您的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讓它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中的亮點。無論是一家新開張的鞋店還是一家想要煥發活力的老店,一個有創意的店名都可以成為一項寶貴的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目不忘的冒菜店名字 一聽就想吃的冒菜店名字
在繁華的都市中,冒菜店成為了美食熱潮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無數食客們紛紛湧入這些店鋪,渴望一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滋味。然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店名至關重要。畢竟,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店名可以讓顧客們對你的冒菜店鋪過目不忘。
有創意的甜品店名字 好聽高級甜品店名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美食有著獨特的追求和熱愛,尤其是對於甜品來說,它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一種享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甜品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吸引人的甜品店名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甜品店名字呢?
書店名字店名大全集 獨一無二的創意書店名字
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儘管網路和電子書的流行,傳統書店依然有著自己的魅力。從小巷裡的獨立書店到大型連鎖書店,書店一直是人們尋找知識、享受閱讀和放鬆心靈的場所。然而,要想開一家成功的書店,除了經營的熱情和精神,書店的名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書店名字不僅要引人入店,還要傳達出店內的文化和氛圍。那麼,書店名字怎麼取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呢?
韓姓女孩起名簡單大方 姓韓女孩獨特洋氣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標識。在選擇文字時,我們應該考慮寶寶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的文化背景。只有選擇合適的文字,才能讓名字更加獨特、美麗,也更符合寶寶的個性和家庭的期望。
優雅的茶葉店名字 簡單大氣的茶店名字
當你計劃開一家茶葉店時,店名的選擇至關重要。店名不僅代表了你的品牌,還能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一個吸引人的店名能讓人記住你的店,從而增加客流量和銷售額。但是,如何為你的茶葉店取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呢?
網紅宵夜店名字 開宵夜店取什麼名字好
宵夜店名字的取捨,常常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意興衰。這個小小的命題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意和商機。一家好的宵夜店名字,不僅可以吸引顧客的眼球,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人銘記於心。那麼,究竟如何取一個獨具特色的宵夜店名呢?
薛姓起名女孩 高雅有涵養的薛姓女孩名字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要講究很多技巧。如果要逐一道來,估計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首先,給孩子取名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想方設法融入到名字中,否則會失去重點,讓起名變得非常困難。那麼,主流的取名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來選擇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