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氏詳解
探尋中華姓氏之根,傳承家族文化
起源與傳說
束(Shù)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源流純正,源出唯一。束姓源於媯姓,出自媯姓,由疎氏所改。在《百家姓》中排名255位。
束姓歷史發展
束姓姓氏淵源
出自媯(gui)姓,具體演化是媯姓->陳姓->田姓->疏姓->束姓,是淵源純正的漢族姓氏,因為歷經多次演變,出現在漢代,所以人口較少。
源流
出自媯姓,由疎氏所改。據《晉書·束皙傳》載,古代戰國時,齊國有一個部族姓疎(古“疏”字的異體字)。漢代時候有個叫疎廣的人,宣帝時任太子太傅,東海蘭陵(今山東省棗莊東南)人。到了疎廣曾孫孟達時,自東海為了避王莽之難,遷居沙鹿山(在今河北省大名縣境內)。遂去疋改為束氏,稱束姓,世代相傳。
從《晉書·束皙傳》記載考證,束姓是西漢高士漢疎廣士後裔。王莽末年,疎廣的曾孫孟達,對王莽篡政不滿,莽“立新”後,孟達避難逃至東海沙鹿山,遂去疋改姓束,自此出現了束姓。望族居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縣),故束氏後人奉疎廣為束姓的得姓始祖。
束姓得姓始祖
疎廣。從《晉書·束皙傳》記載考證,戰國時代,齊國有疎氏,西漢太傅疎廣即為其後裔。王莽末年,疎廣的曾孫孟達,對王莽篡政不滿,莽“立新”後,孟達自東海避難,遷居今河北省大名縣境內的沙鹿山,遂將“疎(古“疏”字的異體字)”去左偏旁改為“束”,自此出現了束姓。望族居南陽郡(南陽郡為戰國時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設置,相當於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地區。治所在宛縣,即今河南省南陽市),故束氏後人奉疎廣為束姓的得姓始祖。
束姓遷徙分布
束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載於《百家姓》第255位。束姓起源於古代戰國時,和姬姓等一起派生出的,當時屬於皇家姓氏。齊國田氏疏族,很昌盛,他們是束姓較早的起源。後來到了西漢時,博士疎廣是當時有名的賢大夫,他就是齊國時候疎族的後代。他的曾孫叫孟達,為了避王莽之難,從東海一帶遷居到陽平(今山東省境內,一說遷居到河北省沙鹿,在今河北省大名縣一帶)。遷居以後,就去疋改疎姓為束姓,此為今天束姓的起源。束姓在全國皆有分布,尤以江蘇、安徽等省較多。
束姓傳統文化
束姓家譜文獻
江蘇江都束氏族譜八卷,(民國)束增富主修,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補經堂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明]束海。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圖書館。
束姓字輩排行
河南項城束氏字輩:培希子松盛,至兆汝本然,唐欽鴻楷照,增鎮法樂天。
安徽舒城束氏字輩:玉志克學,永慶傳家寶。
江蘇興化、鹽城束氏字輩:子時文定遠,富繼應有餘,詩禮成本大,天加華必長,方正傳裔厚,可是在同仁,顏章紹盛舉,榮山慶廣生。
安徽廬江束氏字輩:大廣宗成,裕志克學,仁義禮智信。
江西九江束氏字輩:斯時應自昌,國德日延長。
安徽桐城樅陽疏束氏:斯時應自昌,國德日延長, 仁義禮智信 (十一世 - 二十五世)
安徽合肥束氏字輩:元仕為從道,開明建得中。
安徽無為束氏字輩:業德日言昌,仁智禮志信
江蘇丹陽束氏字輩;成有國
江蘇泗陽來安束氏與淮安市淮陰區蔣集束氏一樣,屬於補詩堂,字輩:文以林其名,立可久純。
束姓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漢置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
南陽郡:設置於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
堂號
束姓的主要堂號有:“河南堂”、“南陽堂”、“補經堂”等。
束姓宗祠楹聯
四言
水防熄火;自儉代租
——李文鄭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人束莊,任萬州知州時,境內多發生火災,他組織民眾築水渠、斷火道,預防了火災。下聯典指明代丹徒人束清,洪武初年任萬載知縣,清廉而儉約,遇到有人交不起租賦,他甚至變賣自己的衣物代人交,深受百姓愛戴。
境皆熄火;民頌長生。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人束莊事典(見上)。下聯典指晉·束皙為邑人禱雨,三日而雨降,民懷其恩,歌之曰:“何以酬之,報束長生。”
補經世澤;知足家聲。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束氏宗祠“補經堂”堂聯。
七言
廣徵博士傳名遠;萬載縣官享譽高。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晉文學家束皙,字廣徵,元城人。博學多聞,少游國學,作玄居釋以擬客難,張華見而奇之,召為椽。後轉佐著作郎,撰《晉書.帝紀》十志,遷博士。下聯典指明代萬曆載知縣束清的事典。束清,丹徒人。性廉介,“民右逋租自鬻衣帶以代償,其愛民如此。”
後人猶欽酹月圖;先輩早辨汲冢書。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畫家束遂庵,合肥人。善畫山水,有《君山酹月圖》等傳世。下聯典指西晉文學家束皙。太康時,汲郡人盜發魏襄一墓,得竹書數十車,蓋魏國之史書,皙得觀竹書,隨疑分析,皆有義證,遷尚書郎。蝌蚪文,指古文“汲冢書”,束皙最先辨識無遺。
勤民至甘霖之沛;好學作補亡之詩。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內指晉·束皙事典。
十言以上
誠感神明,咸歌黍稷之盛;才儲博洽,獨識蝌蚪之文。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西晉文學家束皙事典。束皙,字廣徵,元城人。上聯講束皙博學多聞,少游國學,作玄居釋以擬客難,張華見而奇之,召為椽。後轉佐著作郎,撰《晉書·帝紀》十志,遷博士。下聯說束皙在太康時,汲郡人盜發魏襄一墓,得竹書數十車,蓋魏國之史書,皙得觀竹書,隨疑分析,皆有義證,遷尚書郎。蝌蚪文,指古文“汲冢書”,束皙最先辨識無遺。
遵太傅嘉言,知足輕財無恥辱;仰尚書博學,隨疑分釋闡精微。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蕪湖縣埭南街束氏宗祠聯。上聯典指西漢蘭陵人疏(疎)廣,字仲翁,精通《春秋》,被征為博士,後任太傅;他侄子疏受任少傅。五年後,他對疏受說:“知道滿足而不受辱,知道止步而沒危臉。不離開這裡(指朝廷)恐怕會後悔。”於是二人同時辭官歸家,也不置田宅,有人勸他為子孫考慮,他說:“賢而多財,會損傷其智慧;愚而多財,會增加其過錯。”下聯典指西晉元城人束皙,字廣微,博學多聞,歷官著作郎、博士、尚書郎。當時,汲郡出土魏襄王墓中竹書數十車,他與荀勖、衛恆等人加以整理,隨疑分釋,著成《汲冢書》七十五篇。
束姓束姓典故趣事
富貴三城束;人丁麥溪張。——江蘇省丹陽市雲陽鎮束、張兩姓典故聯 江蘇省丹陽市雲陽鎮束氏是丹陽大族,其祖先為西漢疎廣,字仲翁,宣帝時任太子太傅,東海蘭陵(今山東省棗莊東南)人。其子孫一支避王莽亂,將姓氏的偏旁刪去,改姓束,來丹陽三城巷定居。故有“富貴三城束”之稱。 束家十分富有。有一年,束家和丹陽麥溪村的張家同到茅山燒香。茅山道士正為修建茅山宮在籌募經費,束家答應出錢購買木料和磚瓦,張家出不起錢,但人丁興旺,有800戶人家,答應把全部木料和磚瓦運到山頂去。三茅宮建好後,大殿上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富貴三城束”,下聯是“人丁麥溪張”。
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束氏宗祠,規模之大,在丹陽少有。宗祠有五開間廳屋5進,兩旁有走廊相連。大廳上掛有一塊金匾,上書“代有偉人”,落款於敏中。於敏中是金壇人,束家的外甥,清代狀元。現在束家宗祠大部分已改建為民房,唯第5進尚保存完好,作為三城小學的教室。三城巷的戲樓,規模之大,在丹陽東鄉也是出名的,可惜在解放後被拆掉了。 最使束家人感到自豪的是村上有座建於明代的楠木廳。此廳共有5間,梁、柱、檁均為珍貴的楠本,門檻是降香木做的。這座古建築為抬梁式結構,房梁上刻有花紋,房柱是合圍的油漆圓柱。房檐的滴水瓦排列整齊,那檐牙似飛鳥俯首一啄,那屋檐尖角似鳥嘴伸向空中啄物。
附:
束氏源流考前言水有源、木有本、人有祖、國有史、邑有志、族有譜。立譜,才能以姓氏辨其族分,使尊卑有等,長幼有序,血統的遠近有別,傳派分支不相紊亂,同時又可以啟迪後孫繼承先人遺志,從而建功立業,以光祖宗之德。正因如此,太史公曰:“人不知祖,與禽獸何異?”朱晦庵也云:“三代不立譜,則為不孝!” 而今海晏河清,政通人和,舉國上下都在編寫史志,諸子百家競相續修家譜,吾等豈可坐視?
查考“肥南”束氏宗譜,始創於明萬曆巳末年仲春,考竣於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初春。繼後於道光元年、同治七年、光緒三十年、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續修四次,迄今時隔七十六年;舒城束氏溫公支譜創修於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繼後於清道光十五年、清光緒十四年,中華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先後修譜四次,迄今為止,時隔八十九年;濡須束氏宗譜創修於明朝洪武庚申歲春三月,考竣於明嘉靖二年,繼後於清順治戊子年夏季、清乾隆、光緒乙丑年夏、中華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先後五次修譜,迄今也有七十八年矣。以上所述均是鐸公支下均壽、均祿、均甫三位同胞兄弟的後裔們,竟然時隔八、九十年沒有續修家譜,而今三兄弟的後裔分不清高低大小親疏,不少後世子孫的輩字竟然和祖宗先人同輩同字,弄得上下顛倒,大小不分,笑話百出,此乃吾族人之莫大遺憾也!追溯以往不能正常續修家譜,實因環境所逼,不具備修譜條件,事出無奈,此也情有可原。而今國泰民安、豐衣足食,不少姓氏的家譜修譜工作已經竣工,我們束氏同仁不能再沉默、猶豫、徘徊、觀望、等待了,再要耽擱若干年,現有老人相繼作古,到那時候續修難度更大,我們萬不能愧對祖宗,有負後孫,讓外人見笑!因此說續修家譜刻不容緩,願全體族人攜手合作,為續修家譜各盡其力,讓新一宗束氏家譜盡快問世。吾受族人之眾托,飽含敬宗之深情,千方百計搜集整理束氏人文。諸先人視家譜如墨寶,無不精心收藏,可惜幾遭兵火竊焚,荒旱頻仍,乃至十屋九空,我族人亦顛沛流離,謀生無策,何暇善顧!查考文獻少述,覓取宗譜無源,其地方史學寶庫原本豐富,因文革浩劫,遭到嚴重破壞,文物難逃厄運,海內外人士為之嘆息!在惋惜之餘,賴祖宗之功德,吾族中竟然有人視家譜若命根,不顧“文革抄家、批鬥、橫掃“,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珍而藏之,直至今日譜牒猶存。又承蒙族人對我的信賴,紛紛獻來”肥南”、“舒城”、“無為濡須”、“肥西束家瓦屋”、“安慶樅陽疏束氏”、“南陵”等地束氏宗譜41卷,此乃吾族人之大幸也。吾得此家譜數卷,如獲至寶,經過兩個多月的通篇瀏覽,反覆對照;仔細推敲,藉以互補餘缺,拳拳撰寫束氏考源,一切遵從史實,絲毫不敢以個人好惡妄加增刪評述,見屬以示同宗,以備族人為修家譜參考採擇焉。
一、束氏由來相傳海內無二束,田、疏、束三姓皆同出一脈。然源流泓遠,世系繁茂,數經遷徙,各處一方,推源得姓,惟覽籍以指引,溯其淵源,傳記尚多可考,夫史志之流傳千古,其所系非淺鮮也。據考田、疏、束三姓皆是黃帝軒轅氏的後孫,從黃帝至肥南束姓“維”字輩、舒城束姓“學”字輩,濡須束姓“家”字輩已歷130代。加上上述的“維”、“學”、“家”三家字輩的後代已有五六代之多,可以推算到黃帝以來已歷135代左右矣! 束姓後人是昌意的後
孫。黃帝軒轅氏一生共有25個兒子,其中有功德者14人,這14人被黃帝“胙之士而命之氏”為十姓:姬、酉、祁、已、騰、任、荀、僥、偎、依是也。束姓的先人是黃帝的25個兒子之一,名叫昌意,因戰功顯赫被賜姓“姬”,因昌意的母親是苗族人所以被稱之為苗裔。從昌意到他的第十代孫閼殳止,始終姓姬。昌意的第11代孫曰胡公者,被封為陳候,並賜姓媯,一度稱之為媯姓陳氏,其職責主要是保衛虞瞬帝的陵園,從此由姓姬改為姓“陳”。從胡公起至他的第13代孫名叫陳完,即敬仲奔齊,官居極品,食邑為田,得到大片封地,從此又改“陳”為“田”。從陳完到他的第18代孫田安,因田氏在齊世代為相,名聲顯赫,由於秦吞六國,懼始皇誅滅,避居東海蘭陵,即山東澤縣,現已劃歸棗莊市又改田為疏。從田安改疏至其第4代孫疏孟達,因田安之子疏廣(齊國宰相田單裔孫)孫疏受均系漢宣帝的老師,分別拜為太傅、少傅,疏廣子孫在漢室世代為官,疏孟達和王莽奸黨勢不兩立,寧願絕足也不與奸黨為伍,因此去“疏”之“足”字旁改姓為束。避居元城,即今河北省大名市。據史載,束氏自古以來幾改其姓,人稱之為愈顯愈改,愈改愈顯也!自孟達公改疏姓為束姓,傳至肥南“維”字輩,舒城“學”字輩、濡須“家”字輩已經83代,加上以上這幾個字輩現有的後孫,束姓從有以來已有88代朝上矣。查閱肥南束氏宗譜第一卷,舒城束氏宗譜第一卷,濡須束氏宗譜第二卷,此三宗譜統一記載他們的共同祖先是鐸公。即珊公之長子、道公之長孫也,元末道公是進士出身,官至太常寺正卿,生七子,名曰珊、瑚、琥、珀、珍、珠、瑪;元末其長子珊令南陵,生兒子,名曰鐸,鑒,鐸生三子,名曰壽、祿、莆,長子壽過繼給其叔父鑒。
相傳束氏在朱洪武打江山時立過戰功,後將濡須河畔的永思墩周邊一大片土地作為御賜,均壽一支從此在那裡繁衍生息。均祿、均甫見肥西(清平鄉九連溝,又名神靈溝,離合肥市60華裡)土地肥沃,氣溫溫暖濕潤,於明朝中前(約公元
1388-1428年)遷徙到此。後來,為避戰亂,均甫一支徙居舒城。
據家譜載述,合肥束姓的先人由陳姓改為田姓時,籍居山東省騰縣東南(是先人田嬰,任齊國宰相,封於薛)。秦吞六國,齊滅亡,因田嬰、田文(即孟嘗君)、田單等人在齊世代為相,懼誅滅避居蘭陵(即山東澤縣,現歸棗莊市)改姓疏。王莽篡位,疏家與王莽勢不兩立,因敵強我弱,只得去“疏”之“足”改姓為束姓,避居元城(即今河北省大名市)。後隨宋室南遷到江蘇句容。元末,珊公令南陵,以仕籍居蘆塘(即今安徽省南陵縣境內)。至珊公孫子均祿、均甫又遷至肥西清平鄉九連溝,均甫一支徙居舒城,爾來五百餘年矣!從鐸公到舒城均甫支下的“學”字輩,無為濡須均壽支下的“家”字輩,合肥南鄉均祿支下的“維”字輩已有21代矣。上述均壽、均祿、均甫乃同胞兄弟,其後裔修譜為什麼各行其是,三家後孫的字輩皆不統一呢?其原因諸多,但主要原因是三兄弟數經遷徙,各處一方,過去信息不通,交通閉塞,又加上苛捐雜稅,民不聊生,三兄弟分手後舒城束姓到鐸公曾孫溫公,濡須束姓到鐸公的曾孫麟公,肥南束姓也是鐸公的曾孫錫嘉公才修的,下一代之間由於環境所逼,聯繫甚少,其中舒城束姓和合肥束姓因祠堂地址意見分歧大,舒城要求將祠堂建在牯樓崗,合肥束姓意見將祠堂建在義興集,雙方爭執不下,所以就各修各的,但誰都承認彼此之間是一脈所生。自孟達公著束姓至珊公先後62世,歷年久遠,不免遺缺舛訛,上述肥南、舒城、無為等地僅系道公的長子珊公的長孫鐸公一支的後裔已遍及長江南北,總人數超過十萬餘口,然道公的二子瑚公,四子珀公,五子珍公,六子珠公,七子瑪公的後裔的眾寡居所均無以考證,
據丹陽束氏家譜載,三城束氏約於公元1127年遷自合肥扈蹕(蹕是皇帝的行宮,扈是護衛)以統領公,諱振祖(宋大觀戊1108年援統領將軍)為始祖,舊譜載其行居16,統領公的父兄舊譜無載。另一支是道公三子琥公為刺史遷金檀(丹陽),而今丹陽一支支系繁衍,密部於棘林、胡橋、訪仙、陵口等鄉,方圓幾十里有遍地束之稱。上述的道公,人稱之為道七公,他排行老七,他幾位兄長的後裔眾寡居所也無以查考。束氏由來,上下近2000年,千支萬派分散於四面八方不可勝數,安徽、江蘇兩束氏居多,尚有史可查,河北、山東、河南等地束氏更廣,由於年代久遠,文獻少述,時移事遷,見聞泯沒,懸步仰追,如夢如訴!可慨可嘆!感嘆之餘,尚望後世賢者考古發掘,撥開謎團,找出正確答案。
二、束氏歷代精英流考黃帝是束氏族人的祖先。黃帝生25個兒子,其中一人名叫昌意,束氏是昌意的後孫。昌意的兒子名叫顓頊,為古代“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昌意的第七代孫子即是古代聲名赫赫的堯、舜、禹時代的虞舜帝。虞舜帝為堯之婿,堯帝嫁以二女,即娥皇、女英,曾居山西媯水。周武王伐紂時,有胡公者,系舜帝後裔,被御封為陳太公,令其奉舜帝。陳太公後人以封地為氏改為姓陳。齊國為姜太公呂尚的封地,其中田嬰,稱薛公,號靖郭君,初為齊將,於公元前342年,因參加著名的齊魏馬陵之戰,全殲10萬魏軍,立有戰功,被提升為相國。病死,葬於山東騰縣東南。田文,號孟嘗君,又稱薛公,是田嬰之庶子,戰國時秦昭王,齊緡王,魏昭王時宰相。著名的“戰國四君子”之一,病死,葬於山東騰縣東南。田氏在齊代有才人為相,深的民心,而齊候一代不如一代,齊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完之後田和代理齊政,立為齊候,稱太公,列於周室,史稱“田齊”。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攻齊。齊僅餘二城,國將滅,田和裔孫田單,有將才,施用“反間計”、“火牛陣”破燕復國,眾推為王,單不就,曰“太子自在營州,吾疏族,安敢自立?”齊襄王封田單為安平君。漢宣帝時,太子太傅疏廣即是田單之裔孫,字仲翁,生於公元前130年,猝於公元前63年;《漢書》載:“廣子仲翁,東海蘭陵(即今山東棗莊)人。少好學,明春秋,宣帝時征為博士。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立皇太子,拜廣為太傅,兄之子受為少傅。太子每朝因進見,太傅在前,少傅在後,叔侄並為師傅,朝廷以為榮。居五歲以老辭,“受”從“廣”議,叔侄相隨歸老故鄉。帝賜黃金二十斤,皇太子贈以五十斤,而廣盡散諸故舊,不置田產。廣曰:“‘吾豈老悖不念子孫哉,顧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足供衣食。’廣更曰:‘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貴眾之怨也,吾既忘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此合聖主所以惠養老臣也,故東與鄉黨宗族共食其賜,不亦可乎。”疏廣、疏受同時致仕,世稱“二疏”。澤縣有“二疏祠”,明治中,邑令李孔羲重建。明代進士詩人楊鐵崖詠詩拾遺中有詠詩二疏散金台詩序云:“過沂州偶見疏台,詢知為散金台,相傳漢二疏解組歸,以朝廷所賜黃金幾十斤樂於鄉黨宗族共飧其賜,斯其散金台也,眾人德之,因此為台,遺址猶存,云爾。”
孟達公的第十四代孫是皙公,字廣微,西晉尚書,陽平元城(今河北大名市)人,據《晉書》卷五十一所載:孟達公的第八世孫任隴西太守;第十三代孫龕公任馮翔太守;第十四代孫威敢公任知州;第十七代孫漢公任東晉司馬;第二十代孫躍公任刺史;第二十三代孫尹公任梁長沙太守;第三十代孫獬公系宋朝狀元;第三十二代孫威公任參將;第三十四代孫瑀公任隨太尉;第三十五代孫學公任隨太尉;第四十五代孫混公任宋太守;第四十八代孫晟公任翰林學士;第五十二代孫瓚公任南宋參將;第五十三代孫鵬公任太師;第六十代孫道公系進士出身,官至太常寺正卿;道公生七子,長子珊公,字文爵,由貢舉任南陵知縣;次子瑚公,任徽州教授;三子琥公,任刺史;四子珀公,為巡撫,巡行三十六郡;五子珍公,任郡守;六子珠公為邑令,七子瑪公進士出身,官至樞密院。除上述以外的歷史名人 還有很多,如西漢時有諫議大夫束宣,京城人,字子都,好學明經,哀帝初為大夫,後官至司隸;王莽篡政,為除漢之忠臣,束宣遇害。束宣在執政期間,廉潔奉公,雖吃皇糧俸祿,但不多拿一針一線,到死家中只有兩間茅屋,深受百姓的敬仰和愛戴。
東漢有水利專家,太尉束昱;後晉金州,嘉州刺史束鄉勵;南宋有文學家束照、束令暉(女);
隋代有進爵為公的束宏;唐代有中陽侯、關內侯束永;代宗時有太原尹兼節度使束防;束良(公元640-707年)江王府倉曹,單子大都護府功曹恆州藁城縣令(清白著稱)
宋代處州友泉人有太常博士束彪;沿江制置使束廉;工員外郎束由;
元代有醫學家束同仁;
明洪武年間有監察御史束忠、文華殿大學士束伺、畫家束禮、翰林修撰,國史院編修束穎、學者束粥;明甲申(1404年)春,舒城束四箴(號去非,已卯舉人),授甘肅省莊浪知縣;
南宋(1244-1265年)二十年間,合肥束氏連續高中三進士,其中淳祐四年甲辰(1244年)為束元喜;開慶元年已末(1259年)為束南京;咸淳元年乙丑(1265年)是束從龍;
清代有畫家束楹;工部右侍郎束桂星;戶部郎中束之鐘;右都監督束虎;秘書院大學士束承先;詩人束皋等
束姓歷史名人
疎廣:西漢官員。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人。字仲翁。
束晳:(約264-303),西晉文學家、文獻學家。字廣微。
束長孺:蘭陵(今山東棗莊東南)人(《宋詩紀事補遺》卷三三)。徽宗崇寧二年(一一○三)為宣德郎充陝西路提舉學事司管勾文字(《金石萃編》卷一四三)。
束莊:(生卒年待考),宋朝大臣。任萬州知州時,境內多發生火災,他組織民眾築水渠、斷火道,預防了火災。
束從周:元代詩人。
束遂菴:[元]合淝(今合肥)人,官學正。善畫山水,有君山酹月圖,王逢題之。《梧溪集》
束宗庚:[元]字章孟,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善人物。《畫史會要》、《玉山草堂雅集》
束清:(生卒年待考),江蘇丹徒人。明朝清官。性廉介,明洪武初年任萬載知縣,清廉而儉約,遇到有人交不起租賦,他甚至變賣自己的衣物代人交,深受百姓愛戴。“民右逋租自鬻衣帶以代償,其愛民如此。”
束蘅:清詞人。字君佩,一作佩君。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人。烏程沈宋圻之妻。長於填詞,著有《棲芬館詞》行於世。
束允泰:江蘇丹陽人,系民族大資本家束雲章之父,清末舉人,浙江名宦。
束雲章:(1886-1973),實業巨子、銀行家,初名士方,小字紹先,字雲章,晚年後自號疏齋老人(清末著名書法家束允泰第八子)江蘇丹陽人,生於浙江省桐鄉縣署,祖籍安徽合肥。
束星北: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人,理論物理學家,“中國雷達之父”。1907年10月1日,出生於揚州頭橋鎮安帖村四圩組。
束紉秋:1919年生。丹陽市雲陽鎮(原城鎮)人,曾任上海《新民晚報》總編輯,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全國晚報協會副會長,《辭海》副主編。
束夷:原名束翠娥,表演藝術家,1921年4月26日生,出生於江蘇省丹陽一個小商人家庭。
束懷瑞:中國工程院院士。漢族,1929年9月26日生,山東淄博人。中共黨員。
束懷德:中共中央政法委原秘書長。
束一德:一級導演,1940生於江蘇鎮江。中共黨員,九屆全國人大代表。
束家鑫:安徽無為人。1945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地理系,曾任南京中央氣象局觀測員、預報員。
束沛德:筆名舒霈。文學評論家。江蘇丹陽人。
束旦生:字石雪,1944年生,高級工藝美術師
束景南:1945年12月出生,江蘇丹陽人。1968年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分配至揚州師範學院南通分院中文系任校。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為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
束鵬鄴:女,1955年10月生,大學文化,中共黨員,江蘇人民廣播電台高級編輯。
束昉:1945年9月生,江蘇宜興人,原南京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束華:漢族,江蘇儀徵人,1957年9月生於廣西柳州,197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 歷任柳州市經委主任,桂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桂林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市委副書記。2009年底起廣西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
束偉星:國家土地督察廣州局局長,1957年11月生,江蘇丹陽人,大學理學學士,工程師。
束慶鵬: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1985年畢業於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武漢大學)治河系,工學學士。
束國剛:男,1964年2月出生,江蘇江都人,工學博士,武漢大學動力與機械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總經理。
束為:男,漢族,1967年12月出生,浙江長興人,1990年8月參加工作,198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
束蘭根:男,1968年10月17日生,江蘇鹽城人,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現任交通銀行蘇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束鵬程:江蘇丹陽人,1964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壓縮機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1982~1984年在英國Strathclyde大學機械工程系做訪問學者,1985年晉升教授,1990年被國家科委、國家教委授予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同年被國家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99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束慶權:安徽舒城人。射擊運動員。1991年、1992年和1994年被評為全國十名最佳射擊運動員之一。
束曉梅:兒科學博士,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第11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抗癲癇協會腦電圖及神經電生理分會委員,貴州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束崇萬:(Peter Shu),內存供應商創見資訊 (Transcend Information) 董事長。創見有效累積了全球超過五千個忠誠客戶,並能兼顧高利潤與高成長,使得創見成為台灣唯一的特殊型記憶卡製造商,並躋身全球前三大。福布斯“2010台灣40富豪榜”27位。
疏鬆桂:安徽樅陽人。193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電機系。1948年至1949年為美國田納西大學研究生兼助教。回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三屆副理事長。
此外還有日用化學專家束瑞信、牙科專家束蓉、歷史學家束世澄、經濟學家束金中等。
推薦文章
取名真的重要嗎 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人很快就記住了。姓名學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研究的,三才五格的取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種。三才五格能夠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測算出適合你的名字,這對於不會取名字的來說相當好處了。那麼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姓池女孩名字有寓意的 池姓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看似只是幾個字簡單組合而成,但實際上蘊含著許多深層次的玄機。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存在著微妙的變化,進而形成了整個名字的獨特風格。因此,在給寶寶取名字時,我們必須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名字是否符合我們最初希望的風格和寓意。
有創意的鞋店名字 簡單好記的鞋店名字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一家獨具匠心的鞋店需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有創意的鞋店名字,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夠為您的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讓它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中的亮點。無論是一家新開張的鞋店還是一家想要煥發活力的老店,一個有創意的店名都可以成為一項寶貴的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目不忘的冒菜店名字 一聽就想吃的冒菜店名字
在繁華的都市中,冒菜店成為了美食熱潮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無數食客們紛紛湧入這些店鋪,渴望一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滋味。然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店名至關重要。畢竟,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店名可以讓顧客們對你的冒菜店鋪過目不忘。
有創意的甜品店名字 好聽高級甜品店名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美食有著獨特的追求和熱愛,尤其是對於甜品來說,它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一種享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甜品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吸引人的甜品店名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甜品店名字呢?
書店名字店名大全集 獨一無二的創意書店名字
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儘管網路和電子書的流行,傳統書店依然有著自己的魅力。從小巷裡的獨立書店到大型連鎖書店,書店一直是人們尋找知識、享受閱讀和放鬆心靈的場所。然而,要想開一家成功的書店,除了經營的熱情和精神,書店的名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書店名字不僅要引人入店,還要傳達出店內的文化和氛圍。那麼,書店名字怎麼取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呢?
韓姓女孩起名簡單大方 姓韓女孩獨特洋氣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標識。在選擇文字時,我們應該考慮寶寶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的文化背景。只有選擇合適的文字,才能讓名字更加獨特、美麗,也更符合寶寶的個性和家庭的期望。
優雅的茶葉店名字 簡單大氣的茶店名字
當你計劃開一家茶葉店時,店名的選擇至關重要。店名不僅代表了你的品牌,還能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一個吸引人的店名能讓人記住你的店,從而增加客流量和銷售額。但是,如何為你的茶葉店取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呢?
網紅宵夜店名字 開宵夜店取什麼名字好
宵夜店名字的取捨,常常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意興衰。這個小小的命題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意和商機。一家好的宵夜店名字,不僅可以吸引顧客的眼球,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人銘記於心。那麼,究竟如何取一個獨具特色的宵夜店名呢?
薛姓起名女孩 高雅有涵養的薛姓女孩名字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要講究很多技巧。如果要逐一道來,估計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首先,給孩子取名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想方設法融入到名字中,否則會失去重點,讓起名變得非常困難。那麼,主流的取名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來選擇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