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氏詳解
探尋中華姓氏之根,傳承家族文化
起源與傳說
詹姓出自姬姓,詹文侯在幽王時任少師,見幽王寵愛褒姒,玩物喪志,遂辭職返回自己的封地。後來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亡國之禍,自己也命喪黃泉。
江西、湖北、浙江,四川省為詹姓人口最多的四個省。清朝以後,全國逐漸形成了以粵、閩、台為中心的向外遞減的詹姓分布帶。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2015年最新排名152位。
詹姓歷史發展
詹姓姓氏源流
其中一種最主要的說法是,詹姓出自姬姓。周朝,尤其是春秋時期王族和公族子弟以封國為氏,他們的子孫又以各種方式命氏,詹文侯子孫以國或封地(邑)命氏,稱為詹氏。詹文侯在周幽王時任少師,見幽王寵愛褒姒,不理政事,遂辭職返回自己的封地。後來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亡國之禍,自己也命喪黃泉。而詹文侯雖然是幽王的庶兄,卻明哲保身,毫髮無損,其子孫也得以成功逃過一劫。因詹文侯首封於詹,故後世子孫尊其為詹姓得姓始祖。平王繼位尊稱詹侯為皇叔,平王御筆親題“有朝必有詹,無詹不成朝”。詹氏宗族譜牒,代有編纂。現存較早宗譜是元朝的《慶源詹氏族譜》,最早譜敘是載於《建峰詹氏宗譜》的《詹氏敘略》和《詹氏世系敘略》纂於延熙十八年,即公元255年。詹氏譜牒上承漢、唐家乘,下傳宋、明族譜。
第一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古帝虞舜封黃帝之後的稱謂,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有虞氏作封帝之後,有九侯伯:其得資者為資氏,得郮氏者為郮氏,得虔者為虔氏,得寇者為寇氏、口引氏、劉氏,國於酈者為酈氏、儷氏、食其氏、侍其氏,國於翟者為翟氏、糴氏、狄氏,於詹者為詹氏,自詹移葛則為葛氏、詹葛氏 [2-4]
詹人的後裔子孫,有以先祖之封國名稱為姓氏,稱詹氏,為詹氏之始,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周宣王給庶子的封地,屬於以國名為氏。
詹文侯在周幽王執政時期出任少師,他見周幽王寵愛褒姒,玩物喪志,遂辭官返回自己的封地。後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亡國之禍,連自己也命喪黃泉。而詹文侯雖然是周幽王的庶兄,卻明哲保身,毫髮無損,其子孫也得以成功逃過一劫。
詹國下傳姬嘩(姬華,字美輝)、姬顯、姬英(字世賢)、姬禮(字尚節,一字世周),至周惠王姬閬二年(公元前675年)參與作亂,結果被周惠王所滅。 詹姓
因詹文侯首封於詹地建國,故而其後裔子孫多以封國之稱為姓氏,稱詹氏,世代相傳至今。詹氏族人多尊詹文侯為詹氏得姓始祖。
第三個淵源:源於官職,出自上古負責詹卜(占卜)之職的詹尹,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古代負責詹卜(占卜)的官職叫詹尹官,其後裔子孫後中有以先祖的官職命姓者,稱詹氏、或占氏,世代相傳至今。
詹姓遷徙傳播
詹姓源起久遠而又頭緒繁雜,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二位,人口約一百零九萬五千餘,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68%左右。
據《辭源》記載:“周有詹父,詹恆伯,相傳出自周宣王支子。”又載:“晉有詹嘉,虢有詹父,鄭有詹伯。”而晉鄭之詹又別於宣王之子,可見在春秋時期,詹氏族人已分布於晉(今山西)、虢(今河南鄭州)、鄭(今河南新鄭)等地。 詹氏宗祠
戰國時期楚國(今湖北一帶)有術士詹何,西漢有匈奴兒單于詹師廬(今地待考),東漢有武陵(今湖南漵浦)蠻詹山。可見在兩漢及其以前已有詹氏族人落籍今湖北、湖南一帶。當然,有史料表明兩漢時期的詹氏族人大多繁衍於古渤海郡、河間郡一帶。
晉朝的永嘉之亂,導致空前的浩劫,五胡十六國從此開始,中原地區漢族子孫向南播遷也自此起步,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遷徙。當時,隨著動亂的擴大,中原的姓氏逐漸出現於今華東、華南、中南之地,其時入閩八姓中含詹氏族人,其在南方奠基既早,也就自然而然發展成為中國南方的名門著姓之一。
唐末五代時期,中原板蕩,狼煙又起,時北地民眾為避兵火,扶老攜幼,顛沛流離,輾轉南下,尋求一方淨土,詹氏族人亦概莫能外,隨之南遷,這就使得南方原本就多的詹氏家族,隊伍更為龐大。如詹敦仁由河南光州固始避亂隱居閩地之仙遊,遂家於當地。
兩宋之際,詹氏族人見諸史冊之名人甚多,且多為南方人。
明朝初期,山西詹氏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北、陝西、江蘇、湖北等地。明中葉以後,隨著中國航海技術的提高,閩粵等沿海之地的詹氏族人有渡海赴台謀生者。明末,張獻忠屠川,造成川地人口銳減,後湖南、湖北之詹氏族人伴隨湖廣填四川之風潮入遷今四川、重慶之地。
清朝中葉以後,詹氏族人分布更廣,並有詹氏族人揚帆南洋,遠徙東南亞。
如今,詹氏族人在全國分布較廣,其分布以湖南、四川、中國台灣為多,這三省之詹氏約占全國詹氏人口的50%左右。
詹姓人口分布
歷史上詹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詹姓活動主要在河南、陝西一帶。在晉朝永嘉年間,五胡亂華,北方長期兵荒馬亂,中原地區漢人大批南迂,越過長江,進入南方各地。東晉末,詹姓已抵福建地區,清初詹姓進入了台灣。
宋朝時期,詹姓約有10萬3千多人,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13%,排第一百一十一位。當時江西為詹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詹姓總人口的25%。全國詹姓主要分布於泛西、福建、浙江、安徽,四省大約占了總詹姓人口的83%。其次分布於陝西、河南、江蘇。全國形成了東南地區為詹姓的重要分布區。
明朝時期,詹姓有18萬6千朵,約占全國人口的0.2%,排在第九十三位。福建為詹姓第一大省,約居住了詹姓人口的30%。全國詹姓主要集中於福建、江西、浙江,這三省大約占全國詹姓總人口的75%。其次分布於安徽、湖北、四川。詹姓人口的中心仍在東南。
當代詹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詹姓的人口近260萬,為全國第一百四十七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71%。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詹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目前詹姓的第一大省為廣東,大約占全國詹姓人口的20%。全國詹姓主要分布於廣東、台灣、福建、浙江、四川,這五省集中了詹姓人口的58%。其次分布於安徽、江西、湖北,這三省又集中了詹姓人口的20%。全國形成了以粵、閩、台為中心的向外遞減的詹姓分布帶。
詹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圖147)表明:在閩台瓊、廣東大部、廣西西南、贛浙滬、湖北東部、皖蘇南部、四川大部、重慶南段、貴州西南、雲南東北、蒙黑交界北部,詹姓在當地人群中分布頻率大約在0.12%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6%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17.2%,居住了大約68.4%的詹姓人群。在皖蘇北部、河南東南部、鄂渝大部、湘桂大部、貴州東部、雲南大部、廣東西北、四川北部、陝西南部、寧夏、甘肅東部和西部、遼寧西部、吉林東北、黑龍江大部,詹姓在當地人群中分布頻率大約在0.06%—0.12%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23.9%,居住了大約23%的詹姓人群。
詹姓傳統文化
詹姓郡望堂號
郡望
渤海郡:漢代設置,治所在浮陽(今河北省滄州),後移治南皮(今河北省南皮東北)。
河間郡:漢河間國,北魏置郡,治所在樂城(今河北省獻縣),後移治今河北省河間西南。
南陽郡:秦國設置,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市)。
堂號
詹姓的主要堂號有:“河間堂”、“世德堂”、“奎光堂”、“潔身堂”、“繼述堂”、“敦睦堂”、“敦復堂”、“永思堂”、“墩崇堂”等。
詹姓宗族特徵
1、詹姓是典型的南方姓氏。
2、詹姓永嘉之亂徙奔江南,有詹氏先人詠詩為證,如《永嘉衣冠南渡詩》:“憶昔永嘉際,中原板蕩年;衣冠墜塗炭,輿輅染腥膻。國勢多危厄,宗人苦播遷;南來頻淚灑,渴驥每思泉。”又有《訪宗人》詩:“仆馬甘棲息,南來擇地安;巧將茅作舍,城近繞廬山。喜識宗人面,襟懷自覺寬;開圖閱源派,涕淚染衣斑。”可謂一字一淚,血淚交織。
詹姓宗祠對聯
源自上古,望出河間。
——佚名撰詹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詹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廷陳龜鑑,閣直龍圖。
——佚名撰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崇安人詹庠,字周文,大中祥符年間進士,官三門白波輦運判。景祜年間,曾進獻《君臣龜鑑》六十卷,受到朝廷褒獎。下聯典指北宋縉雲人詹度,字安世,政和初年知真州,考核為最優秀,升為龍圖閣直學士。他曾與降宋的遼將郭藥師同守燕山,發現郭與金人交往,便提醒朝廷早作打算。朝中正派人去調查時,郭已降金,金兵已大舉南下。人們都佩服他的遠見。
神童名裡,列女全家。
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詹會龍五歲即能屬對,人稱神童,其所居之里建“神童門”。下聯典指詹氏女全家被虜,詹女以身贖父,父兄去後,詹女撞石而死。
天佑工科進士,希原書法第一。
——佚名撰詹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下聯典指明代大書法家詹希原。明朝宮殿、城門、坊匾,皆其手書,被譽為“國朝第一”。
敦厚家風承祖訓,復興門第冀兒孫。
——佚名撰詹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詹氏宗祠“敦復堂”堂聯。聯以鶴頂格嵌堂名。
宜向宗裔宣祖訓,敬游故土感親情。
廣東省饒平縣詹氏宗祠開基祖肇熙公堂聯。
永記前賢抒壯志,思源後輩展淩雲。
廣東省饒平縣上饒鎮茂芝詹氏宗祠“永思堂”堂聯。聯以鶴頂格嵌“‘永思’堂”堂名,永思之意,在要後輩“一日三省”。
心隨倦鳥甘棲宿;目送征鴻遠奮飛。
——唐·詹琲撰詹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詹琲《追和秦隱君辭薦之韻上陳侯乞歸鳳山》詩句聯。
泰業錫光繩祖武;山川毓秀起人文。
——佚名撰廣東省饒平縣詹姓宗祠開基祖肇熙公堂聯(1)
詹氏饒平開基祖肇熙公(行三十五郎),諱上弦,字東潞,號維明,生於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元初由潮州府戀州大埔茶陽長窖遷海陽縣錢塘(今饒平縣錢東鎮錢塘村),再遷湯溪鎮白水塘村,復遷饒洋鎮西瓜園,為一世。
宜向宗裔宣祖訓;敬游故土感親情。
——佚名撰廣東省饒平縣詹姓宗祠開基祖肇熙公堂聯(2)
一水朝宗,月夜湖光八百;群山顧祖,雲開岳色三千。
——佚名撰詹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湖南省桃江縣蚱埠回族鄉詹氏宗祠聯。
永祀宗賢,盛大宏基沾厚德;思惟祖福,才華人傑世永昌。
——佚名撰廣東省饒平縣上饒鎮茂芝詹姓宗祠“永思堂”堂聯(3)
肇基饒陽,忠孝傳芳,燕翼貽謀綿世澤;熙續台疆,耕讀垂訓,象賢卓瑩展鵬程。
——佚名撰廣東省饒平縣詹姓宗祠開基祖肇熙公堂聯(3)
肇慫河間,弓治箕裘,會向台疆崇廟貌;熙光海外,蘭孫桂子,曾從饒邑溯淵源。
——佚名撰廣東省饒平縣詹姓宗祠開基祖肇熙公堂聯(4)
詹姓詹氏宗譜
概述
詹氏宗譜,又稱詹氏族譜、詹姓家譜。詹氏宗族自周宣王封支子為詹侯始,迄今二千八百餘年。詹氏宗族譜牒,代有編纂。現存較早宗譜是元朝的《慶源詹氏族譜》,最早譜敘是載於《建峰詹氏宗譜》的《詹氏敘略》和《詹氏世系敘略》纂於延熙十八年,即公元255年。詹氏譜牒上承漢、唐家乘,下傳宋、明族譜,盛於明、清,改革開放以來編修宗譜更是蔚然成風。
孫中山為湖北蘄春五修《詹氏宗譜》寫序:
同志詹大悲以其族啟先、啟全祖及大三祖支下續修家乘征餘言弁。余曰:夫天下一家,則人不獨親其親,子其子,是世之極治也,抑自治非臻於是則亦不足以言其至也。歐政使國與民相繫而不離,某居、某婚、某生歿、某何業,逮財若干,公之籍各具,無或取征於家;其為家也簡,二世以上恆異處,人視其族亦恆不獨親,是去極治乃甚修。而於國之治,為能範圍其民而不渙者也。吾國家天下數千年,群之事不備於有司,家教而族約以為一,家有人事業、文章可傳者,官史或不具,惟家乘所詳,視官史且信。若裡居、生歿、婚異,凡為群之狀,非家乘一無所稽焉。是為政之敝而固無謬於自治之意也。吾黨主義三,民族主義冠焉。民族惟獨立並存,各貢其工作之值於世界,然後可使進化同程,以共趨於極治之域。今欲甲乙或丙無強弱,不更為敵,異昔之人相食,則必先使之各去敵意而 互謀親愛。是故,積民族之親,則一人類之非敵也;積家族之親,則一國一民族之非敵也。余稽詹氏先代,時有人能為天下之人盡瘁。今茲家乘之作,其將於是萃族人,謀所以光大先烈者,而姑以親親之事為之嚆矢也。其進而革民族相食之陋也將惟是,其益進而樹天下一家之基也將亦惟是。若是,固亦吾同志無盡之責也,願共勉之。余尤願貴族諸君子,聞余言而皆有所以共勉也。 中華民國十二年一月穀旦 孫文謹撰。
家譜
安徽徽州詹氏統宗世譜二卷,(明)詹文中纂修,明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安徽徽州新安星源龍川詹氏統宗世譜二卷,著者待考,明嘉靖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安徽徽州詹氏統宗世譜二卷,(明)詹文中纂修,明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福建安溪佛耳安溪詹氏族譜,(明)詹仰屁修,明萬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台灣。
湖北黃岡詹氏宗譜八卷,(民國)詹文浩編,今僅存四卷,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清雲堂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詹同。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中國台灣台北市家譜中心、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
遼寧本溪詹氏家譜單一卷,(清)詹恆悅纂,清光緒年間手寫本。現被收藏在遼寧省本溪市草河城滿族鄉沙河溝村。浙江蕭山馬湖詹氏宗譜十二卷,(清)詹鑒等修,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報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金華詹氏宗譜二卷,(清)詹三德、詹金有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衢州市文物管理局。
浙江東陽峴西詹氏宗譜,(清)過日省纂,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東陽縣虎鹿鄉,今僅存卷首。
浙江臨海台臨海界嶺詹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八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市博物館。
安徽懷寧世慶堂河澗詹氏續修宗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二卷,第四~五卷、第七卷。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安慶市圖書館。
安徽懷寧河間郡詹氏宗譜十八卷,(清)詹添俊等撰,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培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安慶市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福建安溪詹氏續修族譜上集八卷,著者待考,清咸豐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五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台灣。
福建安溪佛耳安溪詹氏族譜,(清)詹邦俊修,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台灣。
福建漳州河間詹家族譜,(清)詹錫齡修,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台灣。
福建浦城詹氏族譜十六卷,(清)詹成等撰修,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冊。現被收藏在福建省圖書館。
福建浦城詹氏族譜二十一卷,年圖一卷,(清)詹式琛、詹程勛纂輯,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
廣東饒平詹氏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台灣。
四川榮縣詹氏族譜卷,(清)詹崇等輯纂,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重慶市圖書館。
江蘇江都詹氏族譜四卷,(民國)詹壽昌等重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敦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吉林大學圖書館。
四川中江詹氏族譜,(清)詹宗沛、詹文光纂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修,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
詹氏統宗世譜六卷,(明)詹朝聘纂修,明嘉靖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三~六卷。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南京市圖書館。
詹氏宗譜十八卷,(清)詹氏族人修,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詹氏族譜十六卷,(清)詹成等纂修,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詹氏祠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湖南常德楚南詹氏續修族譜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詹能拔、詹榮植纂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今僅存第一卷、第十卷、卷首、卷末。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廣東江門隔山詹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培源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十九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安徽休寧流塘詹氏家譜一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手抄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蘭溪源潭詹氏宗譜三卷,(清)詹萬清等纂修,清同治年間瑞慶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一卷、第三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詹氏創修宗譜八卷,(清)詹玉聲等纂修,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江西玉山歸仁詹氏宗譜三十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今僅存第一卷、第十四卷上下冊、第十七卷上下冊、第二十六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福建莆城詹氏族譜,(清)詹程勛、詹式矩纂修,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廣東江門隔山詹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培源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八冊,今僅存第二~十五卷、第十七~二十八卷、第三十~三十一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詹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三十卷。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詹氏宗譜八卷,首四卷,(民國)詹文浩等纂修,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青雲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今缺第七卷。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蘭溪詹氏家乘七卷,著者待考,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下陳鄉大下口村。
四川榮縣詹氏續修族譜,(民國)詹鴻章等纂,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石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重慶市圖書館。
詹氏六修族譜二十九卷,著者待考,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五鳳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詹氏六修族譜三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上海市圖書館今僅存第三十九卷、卷末一冊。
湖南長沙詹氏六修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冊,今僅存第三十九卷、卷末。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浙江蘭溪詹氏宗譜五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下陳鄉大下口村。
浙江常山獅峰詹氏續修宗譜一卷,(民國)章札、章杳修,民國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毛良塢鄉。
(以上為部分家譜,根據各地家譜整理)
詹姓歷史名人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詹姓歷代名人55名,占總名人數的0.12%,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一百四十三位;詹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1%,排在並 列第一百四十二位;詹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09%,排在並列第一百四十九位;詹姓的著名美術家總數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六位。
詹嘉:春秋時, 晉大夫,護國大將軍。公元前614年(周頃王5年)春,晉侯使詹嘉處瑕,以守桃林之塞。
詹桓伯:春秋時,周大夫 。公元前533年(周景王12年),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晉梁丙、張趯率陰戎伐穎。王使詹桓伯辭於晉。詹桓伯慷慨陳詞,成語“裂冠毀冕”和“拔本塞源”即出自他“辭於晉”這段話。
詹王:詹王又名詹鼠,湖北廣水市(原名應山縣)人,出生於戰亂紛飛的南北朝時代,從小機智聰明;長大後擁有精湛的廚藝和仁愛的情懷,並在不斷的烹飪實踐中,將野山雞煮熟後曬乾磨製成雞粉,製成調味料,是雞粉調味料的先驅,後人尊稱廚界祖師爺。
詹何:戰國時哲學家、道家,擅長術數。楚國隱者,有隱士高風,隱居河間,隱釣不仕。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莊子的弟子,善術數,傳說坐於家中,能知門外牛之毛色及以白布裹角。《呂氏春秋》......故聖人聽於無聲,視於無形,詹何、田子方、老耽是也。
詹敦仁:字君澤,生於後梁幹化四年(914年)。安溪首任縣令,追封靖惠侯。先世河南光州固始人。祖父詹纘隨王審知入閩,任前鋒兵馬使,後退居仙遊縣植德山下。父詹世隆,兵曹錄事參軍。詹敦仁與詹琲父子封侯。
詹琲:光州固始(今屬河南省)人,詹敦仁子,五代時隱士。有文才,能詩。隱於鳳山,號鳳山山人。清源軍節度使陳洪曾向朝廷舉薦他,他固辭不就。詹敦仁與詹琲父子封侯。
詹淵:建寧崇安人,宋代官吏。進士出身,授臨江戶曹掾。決獄清明,民有冤屈,皆找其審決,時有:“寧為戶曹非,不願他官直”之語。累遷監車輅院。
詹邈:詹邈生於1054年,湖北利川都亭裡銅鑼壩人。家境貧寒,自幼父母雙亡,與祖父母相依為命,僅靠家養三隻鴨子生蛋換鹽吃,他天生聰明伶俐,人莫能及,祖父母節衣縮食,送其讀書。他胸懷大志,勤奮好學,家窮買不起絕筆,就以木盤盛沙習字,機敏過人,鄉人無不稱讚。在他科考之時,主事者請來一位很有學問的和尚為科場撰寫一副對聯,提學一看就知道出自於僧侶之手,連嘆乏人,科場為鳳巢虎穴之地,怎麼好用一出家人手筆呢。詹邈聞言很不服氣,當即口占一聯,提學十分讚賞,令換上詹邈佳作。宋元佑三年(1088),宋哲宗趙煦立博學宏詞科,遴選賢才,經地方官員舉薦,詹邈赴朝應試。宋哲宗問邈:“家居何處?”邈答曰:“家住清江都亭裡,本是鍾靈毓秀地,周有蔓子秉忠義,漢有竹王把疆辟。”哲宗見邈出語不凡,遂問:“景致如何?”邈答曰:“東有玉筆朝天,西有萬里城牆,南有八寶煉丹,北有臥龍吞江”。哲宗又問:“家有多少人?”。答曰:“七十人擔水,八十人打柴,三支船下河運鹽,鷂鷹灘頭打掉一隻,經常缺鹽吃。”。宋哲宗驚問道:“有多大房屋?”答曰:“十座牌樓繞牆,千根柱頭落地,萬片絲茅蓋頂,兩丈之闊容八生。”哲宗又問:“有多少僕役?”。答曰:“不用僕役,風掃地,月點燈,狗拉弓,豬彈琴,老鼠半夜讀五經。”邈對答如流,用精紗絕倫的語言向宋哲宗回答故里的位置、山川秀麗和家境狀況,哲宗甚是驚奇,喜呼:“奇才!”哲宗又問一些治國方略,邈旁徵博引,一一作答。宋哲宗大喜,欽授詹邈為博學宏詞第一名。其實詹邈是與七八十歲祖父母相依為命,靠三隻鴨子生蛋換鹽,住的是用10塊籬笆圍成的茅草棚,天穿地漏,風來風掃地,月來月作燈,狗瘦得象張弓,豬冷得直呻吟,老鼠餓得嘰嘰叫。詹邈高登狀元的喜訊傳來,裡人歡呼雀躍,即修登龍橋以待其榮返故里踩橋,但不久傳來噩耗,1089年詹邈獲欽准回歸故里,在歸鄉途中不幸被奸人所害,齎志而沒,年方35歲。後葬於利川城西十五里甘溪山北麓楊家溝。
《施南府志·人物誌》載:“詹邈博學宏詞科第一,恩施、利川、建始三縣皆祀分賢。”時隔八百多年,民鮮不知詹邈。談及土家文斗,必以詹邈狀元為驕傲。
詹直夫:遷四公(今湖北蘄春始祖):洸公子,南宋進士,字文暹,號直夫,生於宋景定二年辛酉十一月初三日辰時,官至國佐朝俸大夫,宋祥興二年(1279年) 由江西饒州府鄱陽縣徙居湖北黃州府蘄州崇居鄉白水坂。公歿於元元統改元至元三年丁丑十月初十日亥時,葬白水坂蟹子地正穴,碑注元故詹君國佐朝俸之墓,艮坤兼丑未向。妣汪老太君生於宋景定三年壬戌八月十六日巳時, 歿於元元統改元至元六年庚辰十一月十八日未時,葬於白水坂蟹子地青龍嘴鉗內正穴右側,艮山坤向,有碑誌。生子三:長大一、次大二、三大三。 遷四祖田俸四百四十五石九斗三升五合共科米六石六斗七升四合,分項見老譜。後裔分布八省(湖北,江西,安徽,河南,陝西,四川,貴州,甘肅)達十八萬之眾,其中官居四品,知府,千總,知縣達數十人。
詹泮:字少華,江西玉山人,明代官吏、詩人。正德十六年進士。章懋弟子,以講學為己任。官至禮科給事中。詩文別具一格,有《少華集》。
詹珪:江西省鄱陽人,明代官吏。正德進士。嘉靖初為建寧縣知府,有惠政,民為其樹“遺愛碑”於名宦祠。官終貴州副使。
詹必勝:婺源(今屬江西省)人,唐末將領。昭宗大順年間,王審知攻福州,年餘不下。後審知擢必勝為先鋒兵馬使,強攻城之西南,必勝冒矢石先登。城破,必勝歿於陣。
詹先野:建州崇安(今屬福建省)人,北宋時名士。其博鑒經史百家。仁宗天聖四年領鄉薦,繼應賢良科。後隱居武夷,吟詠山水間,終日忘歸,人謂其有仙風道骨。
詹體仁:建寧浦城(今屬福建省)人,宋代大臣、名士。一門五進士,少從朱熹學,後進士及第。初任太常少卿等職,後因參予策立寧宗,升太府卿,不久出知福州。後又改任靜江知府,任內減免賦稅,賑糧救災。官終司農卿。其博極群書,疏薦為當世名士。有《詹元善先生遺集》。
詹師文:建寧崇安人,南宋詞人。進士出身,任婺源尉時,捕盜有功,因調江西憲司檢法官,治獄無冤。後歸家,以詞賦名於時。有《幔亭遺稿》、《通典編要》。
詹鳳翔:江西樂安人,元末明初理學家、文學家。洪武初被薦於京,以病免,歸任本府儒學訓導。自少至老書不釋手,有《大學中庸章句》、《家禮括要》、《律呂新書括要》、《理學類編》及《奎光堂文集》等。
詹同:祖籍江西婺源人(今湖北同公支系始祖),字同文,初名書。幼穎異,遇亂,家黃州,太祖下武昌,召為國子博士,賜名同。進翰林直學士,遷侍讀學士,四年進吏部尚書。六年兼學士承旨,與學士樂韶鳳定釋奠先師樂章。有《皇明寶訓》、《詹同詩選》等。
詹徽:湖北同公支系二世祖,詹同之子,字資善。洪武十五年舉秀才。官至太子少保兼吏部尚書。有才智,剛決不可犯。勤於治事,為帝所獎任。然性險刻。李善長之死,徽有力焉。藍玉下獄,語連徽及子尚寶丞紱,並坐誅。
詹方桂:清安徽省休寧人,字天木。工書畫,精醫理,通術數,能預測天氣。順治二年,避居松羅山。有《四家小品》。
詹天寵:江西省婺源人,清代易學家、書畫家。性聰慧,通曉陰陽、星緯、術數等書。工書、仿朱熹酷肖。善畫,尤善畫卉。
詹天佑:(1861-1919),字眷誠,廣東省南海(今屬廣州市)人,近代鐵路工程學家,是我國近代科學與工程技術史上的先驅,也是我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愛國知識分子、中國近代早期留學生,被稱為"中國鐵路之父"。
詹大悲:(1888-1927),近代辛亥革命先行者。原名培瀚,別名瀚,字質存。湖北蘄春人。
詹大權:(1900 ~ 1943) ,乳名閏生,譜名緒悌,字汝恭,號運生.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四月十五日出生於湖北蘄春人。中共黨員。20 年代初考入同濟大學前身同濟醫工專門學校德文科,後升入醫科。1925 年擔任同濟大學學生會委員,積極參加“五卅”運動。1926 年由於參與領導反“誓約書”鬥爭,被學校當局開除,轉到廣東大學。1943 年11月,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慘遭活埋,時年43 歲。 中文名 詹大權 出生日期 1900 逝世日期 1943 性別 男 個人資料 1925 年擔任同濟大學學生會委員,積極參加“五卅”運動。1926 年由於參與領導反“誓約書”鬥爭,被學校當局開除,轉到廣東大學。從 1927 年起,根據組織派遣,他先後赴湖北地區考察農民運動,到瀋陽從事工人運動,擔任中共順直省委秘書長、中共天津市委組織部長、中共滿洲省委執委、秘書長等職。抗戰時期,他先後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大別山戰區羅田縣抗日民眾動員委員會、安徽省動員委員會任職,長時期為黨的秘密工作和統戰統戰工作竭盡全力,作出貢獻。1943 年11月,被國民黨反動派逮捕,慘遭活埋,時年43 歲。
詹蒙:(1892—1911),男,漢族。乳名炳昌,字仰高,浙江宣平縣石浦村(今屬武義)人,後隨父居溪口。少時與王卓同學,喜聞洪楊故事就讀新民塾,繼入縣立高等小學,轉入浙江陸軍小學。當時讀書人對時政有所議論,常遭捕治。詹對王卓說:“小雅怨誹,不失人民忠厚處,如何反以獲罪?”受同盟會會員王卓等人影響,加入同盟會外圍組織襄義社。畢業回鄉,與潘靜觀在湖山小學增設高小班,擔任義務教員。繼就讀南京陸軍第四中學。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起義,蒙大喜過望,以為壯志可酬,立修家書告以許身革命大義。原擬謀劃光復南京,聞武漢吃緊,即偕數同學同學季亮、陳人偉等奔赴武漢赴援投效,求見軍政府都督黎元洪,懇陳報國志向。黎元洪委其為軍械科科員,拒絕受命,說:“之所以遠道來奔,原欲效命疆場,此職殊非所願。”【“我遠道投奔而來,指望能為國效命。今既人臨敵前,怎能置身於無為之地?”】後江浙同學續至,遂合編為南洋獨立隊,漢口之戰,王卓等先殉國,漢口失守後改編成決勝團學生隊,由詹蒙和陳方棟率領。11月18日,學生隊奉命進防琴斷口,掩護架橋。革命軍剛渡過江,清兵蜂擁而至,蒙率眾奮力反擊,傷亡過重而後援不繼,獨自殿後掩護部隊退守漢水南岸,斷橋阻敵。23日,漢口清兵繞路至上游從蔡甸進犯漢陽,詹蒙領隊前往阻擊。聞三眼橋駐軍通敵失守,遂與戰友伏橫堤後待敵,詹蒙看見敵人逼近,於是高呼殺敵,率先撲向敵陣。一彈擊中左耳,季亮解腿纏為之裹傷,詹拒之,說:“我身手尚在,去一耳何妨!”血濺肩胛,仍躍身向敵猛撲,又一彈擊中頭顱,壯烈犧牲,年僅20歲。中華民國成立後,國民政府在杭州孤山為其建烈士墓,優恤其親屬。
詹才芳(1907-1992),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湖北黃陂縣游擊大隊大隊長,紅一軍第一師排長、連長、連政治指導員、營長,第30團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第四軍12師政治委員,紅九軍政治委員,紅31軍政治委員,川西第五縱隊司令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大隊長,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冀熱遼軍區副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冀東軍區司令員,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46軍軍長。 詹才芳故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湖南軍區副司令員兼軍長,中南軍區公安部隊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顧問。是第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國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92年1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5歲。
詹大南(1914-——),安徽省金寨縣人。1929年5月在立夏節起義影響下參加革命。1931年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5軍團保衛局戰士、班長、特派員,紅15軍團保衛局科員,紅28軍3團特派員。參加了長征。長征到達陝北後,在直羅鎮戰役中奉軍團長徐海東之命,率少共營猛追逃敵,擊斃敵少將師長、生俘敵師參謀長。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8旅716團政治處組織幹事,第4縱隊獨立營政治教導員,冀熱察挺進軍第12支隊36大隊政治委員,挺進軍教導大隊大隊長,挺進軍司令部作戰科科長,第8團團長,晉察冀軍區第12軍分區參謀長、司令員。率部與日偽軍英勇作戰,為開闢和鞏固晉西北、冀熱察、平西、平北等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冀察縱隊第9旅旅長,第8旅旅長,冀熱遼軍區獨立第2師師長,冀熱察軍區代司令員,察哈爾省軍區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兼張家口警備區司令員、軍管會副主任,華北軍區第209師師長。參加了解放察哈爾全省、華北鎮張家口、平津戰役等戰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軍32師師長,第27軍副軍長,參加了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副軍長,在第二次戰役中,親率4個步兵團全殲美7師第31加強團(北極熊團),擊毀和繳獲汽車、坦克363輛、火炮139門,創造了志願軍以劣勢裝備全殲現代化裝備美軍1個加強團的模範戰例。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8軍軍長,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甘肅省軍區司令和甘肅省委書記,南京軍區副司令員。是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2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全國代表大會上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二枚。
詹少聯(1917-2003),湖北紅安縣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時期,任紅25軍75師224團看護長,紅78師32團衛生隊隊長,紅15軍團78師衛生部部長。參加了參加了鄂豫皖歷次反圍剿和紅25軍長征。到達陝北後,參加了勞山、直羅鎮、東征、西征、山城堡等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衛生部醫生、醫生訓練隊隊長、醫務科科長,模範醫院院長,白求恩醫院院長,太行軍區第3軍分區衛生處處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和反掃蕩鬥爭。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6縱隊衛生部部長兼政治委員,第3野戰軍第3兵團衛生部副部長兼12軍衛生部部長。參加了襄樊、淮海、渡江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軍委衛生部幹部處處長,總後勤部衛生部醫療局局長、獸醫局局長兼黨委書記,海軍後勤部衛生部部長,海軍後勤部顧問。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2003年10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詹化雨(1911-1984),安徽省金寨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8軍手槍團分隊長、團長。堅持了鄂豫皖邊區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初期,任新四軍第4支隊手槍團團長,教導大隊隊長,第9團團長,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2師第4旅參謀長,第5旅副旅長,第2師兼淮南軍區副參謀長。參加廬江、襄安、高塘鋪、周家崗、古城集、程道口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參謀長,華東野戰軍第7縱隊副司令員,第3野戰軍25軍副軍長、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總參謀部作戰部軍務局局長,總參謀部測繪局政治委員。1957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任西藏軍區副政治委員,福州軍區副政治委員、顧問。
1984年12月3日在福州逝世,終年73歲。
詹松林:博士,中國普天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普天控股(集團)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經濟人物、世界首座負碳城發起人、投資人。
詹春柏:1941年10月生,台灣省彰化縣人。1970年,自美國哈佛大學文理研究所碩士畢業,返台後長期在國民黨黨內任專職黨工。2008年5月20日出任台灣當局領導人幕僚機構秘書長,2009年9月10日接任中國國民黨秘書長。現為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兼秘書長。
詹啟賢:台灣奇美醫院院長、衛生署署長、中國國民黨副秘書長
詹記德,台灣台北市“北投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是安溪詹氏始祖敦仁公的第33世孫,隸屬旅台詹氏始祖士樹公(敦仁公的第28世孫)派下。他從事建築四十餘載,建築造詣精深,工程指揮才能卓越,是台灣“優等包商”,著名實業家,是當代詹氏傑出代表。
詹錫富,往台始祖詹來樹公派下,隸屬於安溪多卿楊美派,敦仁公卅三世孫,世居台灣台北市,公元1920年4月29日出生,高等科(初中)文化。錫富宗長,和藹慈祥,孝心齊天,德高望重,乃詹氏代表,吾族精英。
詹聰明,敦仁公卅三世孫,隸屬安溪多卿新寨派,往台始祖詹來公派下。先生出生於公元1930年3月19日,畢業於柑園國小。童年時期,生活困頓,邊讀邊樵以度難關,後以農為業,直至十九歲。此番經歷造就其艱苦創業,節儉樸實的優良作風,形成其樂善好施,熱心公益的出眾品格。
詹姓民間團體
經濟文化交流協會
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是由團體會員和個人會員組成的為詹氏宗親服務的自發性民 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註冊證書 間社團組織。協會遵守國家憲法和法律,接受所在地政府部門的領導,團結聯絡海內外各界詹氏人士,整合詹氏宗親的資源和力量,加強詹氏經濟文化交流活動,促進社會文化和經濟發展,增進海內外詹氏宗親愛祖敬宗!
協會會徽是中間為城垣環抱著的纂體“詹”字,底下配以中文拼音“ZHAN”,外面是環繞城垣的圓圈(地球,全世界)。整個會徽象徵詹氏在地球上的繁衍與文化源遠。
詹氏為湖北少數的姓、協會下設中華詹氏統宗譜編纂委員會和中華詹姓企業家聯誼會兩個專業委員會。統宗譜編委會是發掘和整理詹氏歷史文化的主體,履行解疑釋惑、科學考證族譜內容的職責,負責統籌指導、協調聯絡各省市、各地方編修宗譜的工作,陸續整理編纂出版《中華詹氏統宗譜》。企業家聯誼會起橋梁、紐帶作用,交流溝通,整合資源,促進各方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為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提供不竭的資金來源。
協會資產包括所有以本會名義擁有或管理的動產與不動產以及無形資產。中華詹氏大宗祠是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所屬資產,大宗祠管理委員會是大宗祠管理維護機構。
詹姓宗祠協會
中華詹氏大宗祠 2008年11月3日動工,2010年5月19日落成 。
(以下按成立先後順序排列)
台灣詹氏大宗祠 始建於1986年,1995年秋落成。
湖北詹氏大宗祠於2012年建成,占地15畝,坐落黃石東方山下,由湖北黃石詹氏榮二公後裔捐資興建。
中華詹氏福建省協會 2005年5月6日成立。
安徽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 2005年9月10日成立。
江西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 2005年9月25日成立。
湖北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 2005年12月25日成立。
浙江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 2006年1月2日成立。
廣東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 2006年6月10日成立。
江蘇省詹氏經濟貿易交流協會 2006年12月29日成立。
河南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 2008年11月8日成立。
海南省詹氏經濟文化交流協會 2008年12月7日成立。
詹姓研究考證
據《姓苑》所載,周宣王封庶子於詹,稱詹侯,建立詹國,其子孫以國為氏。
據《路史》所載,相傳古帝虞舜封黃帝之後得詹(同瞻,備受尊敬)者,子孫因以為氏。
據《百家姓溯源》所載,古代負責詹(占)卜的官職叫詹尹官,其後人有以官職命姓者,稱詹姓。
據《姓氏考略》所載,春秋時晉有詹嘉、鄭有詹伯,均以邑為氏。
推薦文章
取名真的重要嗎 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人很快就記住了。姓名學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研究的,三才五格的取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種。三才五格能夠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測算出適合你的名字,這對於不會取名字的來說相當好處了。那麼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姓池女孩名字有寓意的 池姓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看似只是幾個字簡單組合而成,但實際上蘊含著許多深層次的玄機。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存在著微妙的變化,進而形成了整個名字的獨特風格。因此,在給寶寶取名字時,我們必須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名字是否符合我們最初希望的風格和寓意。
有創意的鞋店名字 簡單好記的鞋店名字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一家獨具匠心的鞋店需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有創意的鞋店名字,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夠為您的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讓它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中的亮點。無論是一家新開張的鞋店還是一家想要煥發活力的老店,一個有創意的店名都可以成為一項寶貴的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目不忘的冒菜店名字 一聽就想吃的冒菜店名字
在繁華的都市中,冒菜店成為了美食熱潮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無數食客們紛紛湧入這些店鋪,渴望一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滋味。然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店名至關重要。畢竟,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店名可以讓顧客們對你的冒菜店鋪過目不忘。
有創意的甜品店名字 好聽高級甜品店名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美食有著獨特的追求和熱愛,尤其是對於甜品來說,它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一種享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甜品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吸引人的甜品店名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甜品店名字呢?
書店名字店名大全集 獨一無二的創意書店名字
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儘管網路和電子書的流行,傳統書店依然有著自己的魅力。從小巷裡的獨立書店到大型連鎖書店,書店一直是人們尋找知識、享受閱讀和放鬆心靈的場所。然而,要想開一家成功的書店,除了經營的熱情和精神,書店的名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書店名字不僅要引人入店,還要傳達出店內的文化和氛圍。那麼,書店名字怎麼取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呢?
韓姓女孩起名簡單大方 姓韓女孩獨特洋氣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標識。在選擇文字時,我們應該考慮寶寶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的文化背景。只有選擇合適的文字,才能讓名字更加獨特、美麗,也更符合寶寶的個性和家庭的期望。
優雅的茶葉店名字 簡單大氣的茶店名字
當你計劃開一家茶葉店時,店名的選擇至關重要。店名不僅代表了你的品牌,還能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一個吸引人的店名能讓人記住你的店,從而增加客流量和銷售額。但是,如何為你的茶葉店取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呢?
網紅宵夜店名字 開宵夜店取什麼名字好
宵夜店名字的取捨,常常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意興衰。這個小小的命題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意和商機。一家好的宵夜店名字,不僅可以吸引顧客的眼球,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人銘記於心。那麼,究竟如何取一個獨具特色的宵夜店名呢?
薛姓起名女孩 高雅有涵養的薛姓女孩名字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要講究很多技巧。如果要逐一道來,估計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首先,給孩子取名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想方設法融入到名字中,否則會失去重點,讓起名變得非常困難。那麼,主流的取名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來選擇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