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氏詳解

探尋中華姓氏之根,傳承家族文化

起源與傳說

司馬(sī mǎ):西晉、東晉國姓,為中國漢族傳統複姓之一。源於風姓,故程伯休父為司馬氏得姓始祖(有待考證)。

以官職為姓。西周始置,司馬與司徒、司空並稱“三有司”。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一十位。

司馬氏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司馬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49位,人口2.8萬人。

司馬姓歷史發展

司馬姓姓氏起源

淵源一

司馬 源於官職,出自西周掌管軍事大權的大臣程伯休父,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上古時有人重黎,為司掌天地之官,唐堯曾撫育重黎之後。周宣王時期,有重黎之後程伯休父,官至司馬,執掌國家軍隊,佐政輔國,權勢重大。後來程伯休父克平了許方,立下大功,周宣王允許他以官職為姓,其後遂成司馬氏。春秋宋國,楚國,晉國,各國都有司馬,以司馬為姓。在程伯休父的後裔子孫中,一部分“以官為氏”而稱司馬氏,一部分“以國為氏”而稱程氏。程伯休父娶安定胡開國之女,生二子:長子仲庚、次子仲辛。仲庚後來繼任其父大司馬之職,其後裔子孫以官職稱謂為姓氏,稱司馬氏,為司馬氏始祖;仲辛則承襲安定侯,其族人移居太原,仍稱程氏。

該支司馬氏與程氏是同宗同源,有兩千七百餘年的歷史了。該支風姓司馬氏族人皆尊奉程伯休父為得姓始祖。  

淵源二

源於陳姓、田姓,出自春秋時期司馬穰苴。

源流三

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司馬子反,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子反,名熊側,即楚公子側,是春秋時期楚共王熊審執政時期(公元前590~前560年在位)的楚國上卿,官為大司馬,執掌楚國軍隊,曾多次為楚國建立功勳,是楚共王屬下的重臣。 在司馬子反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馬氏,世代相傳至今。另外,楚國的司馬期思縣公、司馬子西、司馬子良、右司馬公子申、司馬子庚、大司馬馮,右司馬公子櫜師,左司馬公子成、司馬公子齮、司馬蒍掩(薳掩)、司馬公子棄疾、司馬公子卯、大司馬公子燮、司馬薳越、左司馬沈尹、左司馬戌、右司馬稽、左司馬公子眅、左司馬沈尹戌等等的後裔子孫中,也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馬氏,亦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司馬氏與羋姓、熊氏是同宗同源,也有兩千五百餘年的歷史了。該支羋姓司馬氏族人大多尊奉司馬子反(熊側、公子側)為得姓始祖。

源流四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司馬韓厥,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韓厥,諡號獻,史稱韓獻子,是春秋時期晉國韓氏家族的第五代領袖。韓厥是韓子輿的兒子,他早年喪父,由晉國上卿趙盾撫養長大,後被趙盾推薦為晉軍的大司馬,是春秋時期晉國政治舞台上極其重要的人物。在韓獻子逝世後,他的兒子韓宣子韓起繼位,培植起了一個龐大的韓氏家族,為日後與趙氏家族、魏氏家族聯手進行“三家分晉”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在韓獻子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馬氏,世代相傳至今。另外,晉國的司馬魏絳、中軍司馬張老、中軍司馬張君臣、司馬女叔侯、司馬羊舌鮒、司馬叔游、司馬彌牟等等的後裔子孫中,也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馬氏,亦世代相傳至今。

該支司馬氏與韓氏是同宗同源,也有兩千五百餘年的歷史了。該支姬姓司馬氏族人皆尊奉韓獻子(韓厥、韓獻)為得姓始祖。

源流五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司馬孔父嘉,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孔父嘉,公元前?~前710年,著名春秋初期宋國大夫,名子嘉,字孔父。是孔子的六世祖,官為大司馬。

周平王姬宜臼四十二年(宋宣公十九年,公元前729年),宋宣公將死,讓位於其弟子和,是為宋穆公。宋穆公在位九年將死,囑咐大夫孔父嘉以君位還給宋宣公的太子與夷,並遣其子子馮出居於鄭國。孔父嘉受囑,在周桓王姬林元年(公元前719年)擁立子與夷繼位,是為宋殤公。宋殤公繼位後,拜孔父嘉為大司馬,執掌宋國兵馬。

宋殤公在位十年(公元前719~前710年),宋國就與周邊其他諸侯國鏖戰了十一次,民不堪命。當時的宋國太宰華督見子嘉的妻子“美而艷”,色心大壯,要謀奪其妻,遂借安寧人民為名,挑唆民眾將“戰爭禍魁”孔父嘉殺死,由此奪取其妻。宋殤公得知此事後大怒,華督又乾脆殺了宋殤公,驅逐孔父嘉一族出境,迎宋穆公之子公子馮於鄭,是為宋莊公。孔父嘉一族被華督驅逐出宋國後,族人四散於各諸侯國,其中有一支逃至魯國,在(公元前551年)農曆8月27日誕生了至聖先師孔子,魯國由此儒風大盛,士子們皆趨之若鶩,這倒是華督怎麼也預料不到的。在孔父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馬氏,世代相傳至今。另外,宋國的司馬子魚、司馬樂豫、大司馬公子卬、左司馬子朱、司馬華孫、司馬華耦、司馬蕩虺、司馬子伯、司馬蕩澤、司馬老佐、少司馬華貙、大司馬公孫忌、司馬子仲、右司馬子國、司馬向戌等等的後裔子孫中,皆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皆稱司馬氏,亦世代相傳至今。

子姓司馬氏與孔氏是同宗同源,也有兩千七百餘年的歷史了。該支子姓司馬氏族人皆尊奉孔父嘉(子嘉)為得姓始祖。  

淵源六

源於改姓

⑴.屬於因故改姓為氏。許穆之、郝惔之、程道養三人,是南北朝時期中國北方的流民首領。據史書記載:許穆之、郝惔之、程道養,他們的後代中有人因故改為司馬氏。

在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初,許穆之、郝惔之、程道養三人率部民投靠仇池國武都王楊難當,並改姓為司馬氏。當時許穆之改姓名為司馬飛龍,郝惔之則改姓名為司馬康之,皆訛稱是晉室近戚。不久,郝惔之即為仇人所殺,而許穆之則在南朝宋嘉元九年(公元432年)脫離武都王,在四川地區領導了著名的益州農民大起義,但很快即兵敗被殺。在許穆之犧牲之後,其部下趙廣、程道養等繼續以司馬飛龍的名義堅持起義鬥爭,起義軍最盛時兵力達十萬之眾,一直延續了五年之久,方被南朝宋政權鎮壓下去,因此世人一度曾以為許穆之是在南朝宋嘉元十四年(公元437年)才死的。

在許穆之(司馬飛龍)、郝惔之(司馬康之)、程道養(司馬飛龍)的後裔子孫以及族人部下中,皆以先祖所改之氏稱司馬氏。該支司馬氏族人皆尊奉司馬飛龍(許穆之)、程道養為得姓始祖。

⑵.出自東晉王朝大司馬王導,屬於避難改姓為氏。王導,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琅砑臨沂人(今山東臨沂),出身名門望族。王導出身中原著名士族,是一個非常老練的政治家,也是東晉王朝的實際創造者。當時晉元帝缺少才能和聲望,在晉室中又是疏屬,之所以能夠取得帝位,主要靠王導的支持。晉元帝因此把王導比做自己的“蕭何”,極為倚重。東晉王朝在長江流域建立漢族政權以後,經濟和文化也迅速發展起來。王導主政期間,“綏撫新舊,維繫倫紀,義固君臣,清靜為政”,多次制止了王氏家族擁權奪位的企圖,積極發展江南經濟、調和南北士族矛盾,使東晉王朝迅速穩定。

東晉咸康五年(公元339年),王導病逝,終年六十四歲。王導、庾亮相繼死後,朝野憂懼。東晉朝廷以陸玩拜司空。當時陸玩再三辭謝,他嘆息著對賓客們說:“以我為三公,是天下沒有人才了!”時人認為這是明智的看法。當時,東晉王朝的確又遇到一次危機,那就是桓溫的篡奪事件,但由於王、謝兩大士族的抵制,桓溫的野心未能實現。桓溫死後,謝安出面執掌朝政,起用桓溫的弟弟桓沖做荊州刺史,與謝安同心保護帝室。從此東晉王朝出現前所未有的和睦景象,這是和謝安完全繼承王導力求各大族勢力平衡的“鎮之以和靜”的作法分不開的,也說明王導保持東晉偏安的政治措施的積極影響作用。

在王導的後裔子孫中,後有避難改姓者,以先祖官職稱謂以及晉王朝國姓為姓氏,稱司馬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王氏司馬氏族人皆尊奉王導為得姓始祖。

司馬姓姓氏始祖

1.程伯休父(得姓始祖)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記載,追源溯流,司馬氏的得姓始祖是周宣王執政時期官拜司馬(管轄軍政和征戰的官職)的程伯休父,因他屢次征戰有功,而被賜姓為司馬,其後世子孫即“以官為氏”而姓了司馬。程伯休父是殷、周朝時期一個諸侯,是上古顓頊帝之後祝融氏重黎的子孫所傳。程伯休父的子孫,一部分“以官為氏”而姓了司馬;一部分依照慣例“以國為氏”而姓程。因此司馬氏系出程氏,和程氏同宗共祖。司馬氏的得姓,大約在兩千七百餘年前。司馬氏後人奉程伯休父為司馬氏的得姓始祖。周宣王時,重黎之後程伯休父,官至司馬,掌國家軍隊,佐政輔國,權勢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許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許他以官職為姓,其後遂成司馬氏。

2.司馬碧潭:原籍浙江山陰,明初仕宦於潭州,命三子分居三湘。始遷湘陰祖為碧潭長子化龍,生於元至正間,卒於明洪武間,初居湘陰六塘鋪,旋徙居金溪山。始祖碧潭公,號月川,明洪武年間自浙江紹興府山陰縣長樂鄉為潭州提學,生子三,次子成龍居湘潭;季子如龍居湘鄉;長子化龍公則居湘陰環萃洲,傳至宏、寧、宣、實、宇、富、寬、完衍為八房,環居湘水間數十里而遙,惟實公房遷徙不一,近而長、平、潭,遠而桃源、石門。是為遷湖南始祖。

3.孔父嘉。

司馬姓遷徙傳播

司馬氏是中國漢族傳統複姓之一,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一十位門閥。“司馬”是古代官名,指調遣武裝部隊的武官,掌管天下軍事,相傳古帝少昊時期就設置有司馬一職。司馬氏就是擔任過司馬一職的人的後代。

先秦時期,司馬氏族人已分布於鄭(今河南新鄭)、晉(今山西)、衛(今河南濮陽)、程(今陝西咸陽)等地。《姓氏考略》載,司氏最早繁衍發展中心是古代頓丘。就是現在河南清豐、濬縣之間一帶,該地名曾出現於《詩經》中的《衛風·氓》中,是一個與中華民族有深厚淵源的地方,根據考證,這個地方在春秋時代是屬於衛國的一個邑,到了戰國時代又改隸魏國。

兩漢時期,司馬氏主要分布在今河南、陝西、四川等地,其中河內郡(今河南省西部、黃河以北地區武陟縣西南一帶)一直是司馬氏的重要聚集地。

三國曹魏時期,河內溫地(今河南溫縣)出了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司馬懿,後其孫司馬炎廢魏建晉,都於洛陽。從此,河內郡成為司馬氏家族最著名的郡望。

司馬氏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西晉和東晉政權,共歷十五帝,一百五十六年,進一步擴大了司馬世家的影響。但是由於晉朝司馬氏皇權不斷衰落,司馬姓的貴族為免被迫害,很多改換他姓。東晉王朝滅亡以後,司馬氏步入平穩發展時期,歷史上複姓改單姓的規律,司馬氏有許多改為司氏、馬氏、同氏、仝氏、馮氏、程氏等,亦有維持司馬氏複姓者。

司馬姓姓氏名望

姓名

備註

司馬顒(?―306年)

西晉宗室、八王之亂中的八王之一

司馬卬(?-公元前205年)

項羽所封十八諸侯王之一

司馬光(1019年-1086年)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

司馬炎(236年-290年)

晉朝開國皇帝,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

司馬耕(生卒年待考)

春秋末期宋國人。唐開元封“向伯”,宋又封“楚丘侯”,後又改稱“睢陽侯”。

司馬談(生卒年待考)

著名漢朝大臣、史學家、文學家。

司馬遷(公元前146~?年)

著名西漢史學家、文學家。

司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年)

西漢辭賦家。

司馬錯(生卒年不詳)

戰國中後期秦國名將。

司馬懿(179—251)

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西晉高祖宣皇帝。

司馬師(208—255)

三國時期曹魏權臣,官至大將軍。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馬昭(211—265)

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馬徽(?—208)

東漢末年隱士,精通道學、奇門、兵法、經學。有“水鏡先生”之稱。

司馬衷(259年—307年)

西晉第二位皇帝

司馬姓人口分布

如今,司馬氏仍為複姓中的大姓,分布較為廣泛,在河南省的洛陽市、偃師市、溫縣,陝西省的韓城縣,山西省的涑水縣,安徽省的宿松縣,湖南省的湘潭市、湘鄉市、湘陰市,山東省的蘭陵縣,江蘇省的丹陽市,江蘇省的金壇市指前鎮,貴州省金沙縣、盤州市大山鎮、黔西南州普安三板橋鎮,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地,均有司馬氏族人分布。

司馬姓姓氏文化

司馬姓郡望堂號

郡望

河內郡

偃師縣:偃師首陽山鎮為西晉皇陵所在地。

溫縣:是司馬氏歷史上的望族居地。

堂號

河內堂:以望立堂。

偃師堂:以望立堂。

溫縣堂:以望立堂。

太史堂:漢朝司馬談、司馬遷父子和司馬懿仲達都封太史公,司馬遷繼續其父司馬談寫成《史記》。後有宋朝司馬光著《資治通鑑》。司馬氏因先祖有名史家,稱“太史堂”。

司馬姓家譜文獻

名稱

編纂者、編撰方式

藏地

備註

山西涑水司馬氏源流集略八卷

著者待考,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湖南湘潭司馬氏宗譜

著者待考,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始修,民國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續修

湖南省圖書館

/

湖南湘陰司馬氏族譜

(清)司馬先達纂修,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

/

/

司馬氏慶系譜六卷

(清)司馬灝文重修,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

/

江蘇無錫梁溪司馬氏宗譜二十卷

(民國)司馬棟等纂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始遷祖為[宋]司馬宗召

湖南湘陰司馬氏族譜二十六卷

(民國)司馬承貴纂輯,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木刻活字印本

/

/

司馬氏族譜十一卷,末一卷

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河內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

司馬姓字輩排行

山西涑水司馬氏字輩:“過前惟微見之者明我知既效疇雲弗矜人為椎常心所榮我方櫃避嚴敖乃行勢盈速罪連比朋先見之哲椎而不膺帝求諍臣詔來自京懇章以辭收命於成鳴人皆進我獨退之眾人多回我獨直之直豈我名退惟我當誰其知之哲君惟皇道遐命局矣其亡琢茲溫楚水諳端良”。

湖南湘潭司馬氏字輩:“開先承祖德繼述裕家傳鑒學宗資治文章啟後賢東浙源流遠南湘惠澤長地靈鍾後傑百世頌其昌”。

湖北公安司馬氏字輩:“盛德啟師相立朝金學芳家傳世遠宏業銘巽常憲點遵前哲謀獻達玉堂養成端正品建樹寇鄉邦”。

司馬姓具體世系

一、開天闢地至西晉結束:

盤古(姬古,配太元聖母)

→有巢(姬巢,配緇衣氏)

→燧人(姬燧,“三皇”之一,配華胥氏)

→伏羲(姬羲,“三皇”之一,史稱太昊,尊稱羲皇,配女媧)

→少典(姬典,配女登,生炎帝;配附寶,生黃帝)

→黃帝(姬元,字:軒轅,配嫘祖,五帝之一)

→昌意

→顓頊

→伯稱

→老童(又名:卷章)

→重黎(又名:祝融)

→……(這之間,隔數代)

→司馬文

→司馬興

→司馬裴

→司馬雲

→司馬玉

→司馬胡

→司馬泰

→司馬弓

→司馬努

→司馬克

→司馬邕

→司馬賢

→司馬啟

→司馬晉(晉始祖高皇帝,司馬炎追諡)

→司馬休(晉聖祖元武皇帝,司馬炎追諡)

→司馬偁(晉寧祖烈皇帝,司馬炎追諡)

→司馬仁

→司馬康

→司馬守

→司馬仰

→司馬建

→司馬里

→司馬遵

→司馬觀

→司馬元

→司馬慶

→司馬鈞(自司馬仰至司馬鈞為八世)

→司馬量(一作:司馬亮)

→司馬俊(一作:司馬儁)

→司馬防(晉熙祖太皇帝,司馬炎追諡)

→晉宣帝司馬懿(次子)

→晉文帝司馬昭

→晉武帝司馬炎(晉朝開國皇帝)

→吳孝王司馬晏

→晉愍帝司馬鄴

二、東晉時期:

分為三支:

①司馬防

→晉宣帝司馬懿(次子)

→琅邪武王司馬伷

→琅邪恭王司馬覲

→晉元帝司馬睿(東晉建立者)

→晉成帝司馬衍

→晉哀帝司馬丕、晉廢帝司馬奕

②晉元帝司馬睿(東晉建立者)

→晉明帝司馬紹

→晉康帝司馬岳

→晉穆帝司馬聃

③晉元帝司馬睿(東晉建立者)

→晉簡文帝司馬昱

→晉孝武帝司馬曜

→晉安帝司馬德宗、晉恭帝司馬德文

→晉安帝司馬德宗、晉恭帝司馬德文

司馬姓宗祠對聯

四言

職官啟姓;河內閥閱:全聯典指司馬氏的郡望和源流。

河內世澤;太史家聲:上聯典指司馬氏的望族居河內郡。下聯典指漢朝時期的司馬遷,漢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繼父司馬談任太史令。

龍門良史;洛邑相公:上聯典指西漢朝時期的史家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遷,字子長,夏陽龍門人。早年遊歷各地,考察風俗,採集傳說。初任郎中,又繼任父親司馬談的職務太史令,太初年間與唐都等人共訂太初曆,改革曆法。後因對大將軍李陵兵敗投降匈奴事有所辯解而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發憤繼續完成所著史籍,人稱《太史公書》,後稱《史記》,是中國最早的通史,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其中不少傳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對後世的史學與文學都有深遠的影響。下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大臣、史學家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宋寶元年間進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知諫院,宋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他立志編撰《通志》,作為封建統治者的借鑑,宋神宗時賜名《資治通鑑》。王安石行新政,他極力反對。後退居洛陽,以書局自隨,繼續編撰《通鑑》。宋哲宗時任宰相,死後追封溫國公。

聖門高弟;水鏡先生:上聯典指春秋時期的司馬牛,孔子弟子。下聯典指東漢朝時期的潁川陽翟人司馬微,字德操,善於了解人,人稱“水鏡先生”。久居荊州,曾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龐統。

史稱絕業;賦就凌云:上聯典指漢朝時期的司馬遷,作《史記》百三十篇,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下聯典指漢朝時期的司馬相如,工文詞,作《子虛賦》、《上林賦》等賦,漢魏六朝人多仿之。

洛濱耆碩;德行大賢:上聯典指春秋時期的司馬牛,孔子弟子,以德行著稱。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司馬光,神宗時為御史中丞,以議王安石新法,不合去,居洛十五年。

題橋志奮;警枕功成:上聯典指西漢朝時期的司馬相如誓志為官,從成都去京,於城北升仙橋橋住上寫道:“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汝下也!”下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司馬光,以圓木為警枕,少睡則枕轉而醒,乃起讀書,著《資治能鑒》、《司馬文正公集》。

五言

通鑑傳名遠;史記享譽高:上聯典指北宋朝時期的大臣、史學家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今山西夏縣)。宋寶元進士,官至天章閣待制兼知諫院。宋英宗時,進圖龍閣直學士,獻《通志》八卷,命設局續修。宋神宗初期,任翰林兼侍讀學士。《通志》賜名《資治通鑑》。為中國重要編者年史著作。下聯典指西漢朝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人(今陝西韓城)。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初任郎中,漢元封三年(公元108年)繼父任太史令,盡閱史官所藏舊史。又遍游名都大邑,探訪古蹟,漢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開始編撰史書。因替李陵敗降匈奴事辯解,觸怒漢武帝而下獄,受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仍發憤著書,歷十二年,於漢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撰成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時稱《太史公書》。三國後,通稱為《史記》。全書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總括三千餘年史事,計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餘字。

七言

司空見慣渾閒事;馬到成功壯聲威: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司馬複姓“司馬”二字的嵌字聯。

涑水淵源之華胄;龍門金石之奇英:上聯典指宋朝時期的司馬光,居涑水鄉,世稱“涑水先生”。著《資治通鑑》。下聯典指漢朝時期的司馬遷,生龍門,受腐刑後,著《史記》,藏之金匱石室。

八言及以上

奉使稱榮,藉湔婦恥;恤貧卻女,慨助妻奩:上聯典指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成都人。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官。經臨邛時,結識了卓王孫的寡女文君,與她一起回成都,因家徒四壁,又返臨邛賣酒,卓王孫以為恥。相如工辭賦,所作《子虛賦》為武帝賞識,被召進京,又作《上林賦》,武帝任他為郎,曾奉使西南,後任孝文園令。卓王孫又引以為榮。“湔”(Jiān音煎),謂洗雪。下聯典指北宋司馬旦,字伯康,司馬光之兄,歷官秘書省校書郎、太中大夫。曾遇到一個因罪罷官的人,貧困而無法生存,司馬旦每月從俸祿中分出一部分接濟他。那人無以回報,願把女兒嫁給他為妾,他驚而辭謝,拿出妻子的奩中物幫那人嫁女。

奇志題橋,果駕高車駟馬;知人稱鏡,由識伏龍鳳雛:上聯典指西漢朝時期的辭賦家司馬相如的事典。司馬相如,字長卿,成都人。漢景帝時為武騎常侍。下聯典指歷史名人司馬的徵事典。

司馬姓姓氏成就

司馬氏統一中國:晉朝統一是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重要事件之一,司馬氏作為著姓,不是大姓,人數相對不多的條件下,能領導統一中國,在三國歷史條件下是因為執行了仁義政策,得到人民擁護,是古代宗法環境中的必然結果。司馬氏在三國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或者有密切的宗法關係,因此在三國都是受到統治階級和百姓擁護。司馬氏在曹魏政權的影響力起源於司馬氏與曹氏早期親密的關係,曹操本人就是司馬防薦舉出仕,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等八兄弟都是任職曹魏,很多功勳顯赫,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族司馬芝、司馬璉等也是曹魏大臣,他們都能執行進步政策,受到人民擁護。尤其是司馬懿一家為維護曹魏政權、守土開疆作出重要貢獻。在蜀漢政權和劉氏中,司馬氏同樣受到尊崇,東漢末司馬直是名臣,他廉潔愛民,連皇帝都敬重。蜀漢的建立者劉備與著名的司馬徽親近,在當時只有司馬徽器重寄人籬下、勢力單微的劉備,把自己最著名的學生諸葛亮、龐統薦舉給劉備,其他的學生徐庶、向朗、尹默等也曾在蜀漢集團中任職,曹魏司馬氏集團重要成員裴潛的弟弟也在蜀國任職,因此司馬氏在蜀漢也有巨大影響。在東吳政權中,春秋時代陳田氏著名將領穰苴改姓司馬氏,在春秋末期,陳田氏的後人中有改姓孫,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就是司馬穰苴的同族,與曹魏司馬氏在宗法上是關係最密切的,司馬懿、司馬孚是最積極主張孫曹聯盟,司馬昭又能釋放吳國戰俘,與孫皓停戰,主持南北議和,受到江南百姓的擁護。在三國時代司馬氏的同族程氏、馬氏也都是發揮了重要影響,對司馬氏統一中國也發揮了作用。其中在曹魏政權中,程昱是著名大臣,功勞顯赫;在東吳政權中,程普也是重要功臣;蜀漢中馬超、馬良是重臣。在封建社會政治基礎制度、民心向背、文治武功等方面看,司馬氏在當時都作出了傑出貢獻,在宗法上與當時著名人物都有密切的親戚關係,對孫劉曹宗室也能優待,封王公侯,沒有迫害、侮辱。因此司馬氏統一中國在當時是有利於人民,是代表進步、合理的。即使當時與司馬氏敵對的諸葛亮等人的後代都受到司馬氏優待,諸葛亮曾與司馬懿通信,他的孫子在晉朝任江州刺史。

司馬姓姓氏傳聞

因西晉末年八王之亂,司馬姓氏族大幅南遷。而東晉末年又被劉宋取代,司馬氏族人逐漸減少。多支族人為了避戰禍而改姓,到了北宋時就很少了,蒙古人入侵後,分支多改為為司姓、程姓、馬姓等,或出走海外。

司馬姓姓氏政權

司馬姓西晉

廟號

諡號

姓名

在世時間

在位時間

年號

-

舞陽文貞侯(魏廢帝曹芳諡)

司馬懿

179年-251年

-

-

舞陽文宣侯(魏廢帝曹芳改諡)

-

晉宣王(魏元帝曹奐追諡)

高祖(晉武帝司馬炎追尊)

宣皇帝(晉武帝司馬炎追諡)

-

長平忠武鄉侯(魏元帝曹髦諡)

司馬師

208年-255年

-

-

-

晉景王(魏元帝曹奐追諡)

世宗(晉武帝司馬炎追尊)

景皇帝(晉武帝司馬炎追諡)

-

晉文王(魏元帝曹奐諡)

司馬昭

211年-265年

263年-264年(晉公)

264年-265年(晉王)

-

太祖(晉武帝司馬炎追尊)

文皇帝(晉武帝司馬炎追諡)

世祖

武皇帝

司馬炎

236年-290年

265年(晉王)265年-290年(皇帝)

泰始 265年-274年咸寧 275年-280年太康 280年-289年太熙 290年-290年

-

孝惠皇帝

司馬衷

259年-307年

290年-307年

永平 291年-291年元康 291年-299年永康 300年-301年永寧 301年-302年太安 302年-303年永安 304年-304年建武 304年-304年永興 304年-306年光熙 306年

-

孝懷皇帝

司馬熾

284年-313年

307年-313年

永嘉 307年-313年

-

孝愍皇帝

司馬鄴

300年-318年

313年-316年

建興 313年-317年

司馬姓東晉

廟號

諡號

姓名

在世時間

在位時間

年號

中宗

元皇帝

司馬睿

276年-323年

317年-323年

建武:317年-317年太興:318年-321年永昌:322年-322年

肅祖

明皇帝

司馬紹

299年-325年

323年-325年

太寧:323年-326年

顯宗

成皇帝

司馬衍

321年-342年

325年-342年

咸和:326年-334年咸康:335年-342年

-

康皇帝

司馬岳

322年-344年

342年-344年

建元:343年-344年

孝宗

穆皇帝

司馬聃

343年-361年

344年-361年

永和:345年-356年昇平:357年-361年

-

哀皇帝

司馬丕

341年-365年

361年-365年

隆和:362年-363年興寧:363年-365年

-

廢帝

司馬奕

342年-386年

365年-371年

太和:366年-371年

太宗

簡文皇帝

司馬昱

320年-372年

371年-372年

咸安:371年-372年

烈宗

孝武皇帝

司馬曜

362年-396年

372年-396年

寧康:373年-375年太元:376年-396年

-

安皇帝

司馬德宗

382年-418年

396年-418年

隆安:397年-401年元興:402年-404年義熙:405年-418年

-

恭皇帝

司馬德文

386年-421年

418年-420年

元熙:419年-420年

司馬姓晉朝君主

追尊

▪程伯符(聖祖高皇帝)

▪程伯休父(始祖元武皇帝)

▪司馬懿(高祖宣皇帝)

▪司馬師(世宗景皇帝)

▪ 司馬昭(太祖文皇帝)

西晉

▪司馬炎(武皇帝)

▪司馬衷(孝惠皇帝)

▪司馬熾(孝懷皇帝)

▪司馬鄴(孝愍皇帝)

東晉

▪司馬睿(元皇帝)

▪司馬紹(明皇帝)

▪司馬衍(成皇帝)

▪司馬岳(康皇帝)

▪司馬聃(穆皇帝)

▪司馬丕(哀皇帝)

▪司馬奕(海西公)

▪司馬昱(簡文皇帝)

▪司馬曜(孝武皇帝)

▪司馬德宗(安皇帝)

▪司馬德文(恭皇帝)

司馬姓研究考證

重黎之後,周宣王時裔孫程伯休父為司馬,克平徐方,錫以官族為司馬氏。其後世或在衛,或在趙,或在秦。(見《通志·氏族略·以官為氏》)

推薦文章

取名真的重要嗎 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人很快就記住了。姓名學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研究的,三才五格的取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種。三才五格能夠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測算出適合你的名字,這對於不會取名字的來說相當好處了。那麼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姓池女孩名字有寓意的 池姓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看似只是幾個字簡單組合而成,但實際上蘊含著許多深層次的玄機。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存在著微妙的變化,進而形成了整個名字的獨特風格。因此,在給寶寶取名字時,我們必須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名字是否符合我們最初希望的風格和寓意。

有創意的鞋店名字 簡單好記的鞋店名字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一家獨具匠心的鞋店需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有創意的鞋店名字,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夠為您的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讓它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中的亮點。無論是一家新開張的鞋店還是一家想要煥發活力的老店,一個有創意的店名都可以成為一項寶貴的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目不忘的冒菜店名字 一聽就想吃的冒菜店名字

在繁華的都市中,冒菜店成為了美食熱潮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無數食客們紛紛湧入這些店鋪,渴望一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滋味。然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店名至關重要。畢竟,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店名可以讓顧客們對你的冒菜店鋪過目不忘。

有創意的甜品店名字 好聽高級甜品店名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美食有著獨特的追求和熱愛,尤其是對於甜品來說,它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一種享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甜品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吸引人的甜品店名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甜品店名字呢?

書店名字店名大全集 獨一無二的創意書店名字

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儘管網路和電子書的流行,傳統書店依然有著自己的魅力。從小巷裡的獨立書店到大型連鎖書店,書店一直是人們尋找知識、享受閱讀和放鬆心靈的場所。然而,要想開一家成功的書店,除了經營的熱情和精神,書店的名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書店名字不僅要引人入店,還要傳達出店內的文化和氛圍。那麼,書店名字怎麼取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呢?

韓姓女孩起名簡單大方 姓韓女孩獨特洋氣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標識。在選擇文字時,我們應該考慮寶寶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的文化背景。只有選擇合適的文字,才能讓名字更加獨特、美麗,也更符合寶寶的個性和家庭的期望。

優雅的茶葉店名字 簡單大氣的茶店名字

當你計劃開一家茶葉店時,店名的選擇至關重要。店名不僅代表了你的品牌,還能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一個吸引人的店名能讓人記住你的店,從而增加客流量和銷售額。但是,如何為你的茶葉店取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呢?

網紅宵夜店名字 開宵夜店取什麼名字好

宵夜店名字的取捨,常常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意興衰。這個小小的命題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意和商機。一家好的宵夜店名字,不僅可以吸引顧客的眼球,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人銘記於心。那麼,究竟如何取一個獨具特色的宵夜店名呢?

薛姓起名女孩 高雅有涵養的薛姓女孩名字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要講究很多技巧。如果要逐一道來,估計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首先,給孩子取名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想方設法融入到名字中,否則會失去重點,讓起名變得非常困難。那麼,主流的取名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來選擇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