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氏詳解
探尋中華姓氏之根,傳承家族文化
起源與傳說
昌姓,現行較罕見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51位。今河南洛陽、信陽、固始,山東肥城、平度、齊河,湖南益陽桃江、邵陽、常德,湖北仙桃、潛江、武漢,安徽巢湖、金寨、繁昌;江西吉安、新余、萍鄉; 四川鄰水、岳池、廣安,及雲南昭通、貴州餘慶,海南屯昌等地有昌姓群居。
梁有昌義之,烏江人,北徐州刺史;明代有昌應時,嘉靖進士;清代有昌天錦,康熙乙未進士;昌紹先,皖北工農紅軍總指揮。
昌姓基本簡介
昌[昌,讀音作chāng(ㄔㄤ)]
昌姓姓氏淵源
昌(chāng)姓,源出有:
昌姓源流一
源於有熊氏,出自遠古黃帝之子昌意,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黃帝有4妃,他有25子,其中12個兒子繼承父姓——姓姬,另外13個兒子改為姬姓以外的姓。元妃西陵氏,為西陵氏女,號嫘祖,生子三人:玄囂、昌意、龍苗。公元前2839年,黃帝廿九年,西陵氏女,號嫘祖於四川若水(今四川雅安地區)生第二個兒子昌意。黃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指由帝子下降為諸侯)四川若水,娶蜀山氏女昌仆為妻,生子顓頊,成為繼承黃帝領導中華民族的上古五帝之一。後來昌意攜全家北遷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樂西北),其子顓頊後為部落首領,十年而佐少昊,二十而登帝,成為古代著名的領導中華民族的上古五帝之一(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之一,建都帝丘(今河南濮陽),為高陽氏。顓頊帝(zhuān xū)(高陽氏)支子以祖父昌意之字命姓,遂成昌姓。
高陽氏一族支子以祖父昌意之字命姓,遂成昌氏一族,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昌姓源流二
源於妊姓,出自遠古黃帝之子任,屬於傳承先祖之姓。相傳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分為四母所生,分化成十二個胞族,分別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妊、僖、嬽、依。據史籍《姓氏考略》中的記載,認為妊姓的後代中有昌氏,其望出汝南、東海。分自妊姓的昌氏人家,後來主要繁衍於河南的汝南和山東與江蘇交界的東海一帶。
據史籍《萬姓統譜》的記述,中國的昌氏族人要數嶺南地區最多,就是今兩廣地區,當為五代戰亂時期遷徙而致。
源於昭武九姓,出自唐朝時期西域昭武九姓胡建立的移民聚落蒲昌海,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蒲昌海,就是今天著名的新疆羅布泊,在漢武帝後元元年以前歸屬酒泉郡管轄,南北朝時期為回紇民族的主要活動地區。到唐朝時期有昭武九姓,是中國南北朝、隋、唐時期對中亞西部十來個小國的總稱,其國王均以昭武為姓,人種主要是粟特人及其後裔,史籍《新唐書》中以康、安、曹、石、米、何、史、火尋、戊地為昭武九姓。後在大食人(阿拉伯帝國)的壓迫下,部分國人向東方遷徙,尋求唐王朝的保護,唐王朝收容並在蒲昌海地區為其建立有移民聚落。後來,居於蒲昌海的昭武九姓族人按漢族習俗,指地名為漢姓,產生了蒲氏、昌氏等漢姓。昭武九姓在歷史上,對東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亞音樂、舞蹈、曆法等傳入中原,而中國的絲綢、建築、冶金技術及其“四大發明”傳到西方,昭武九姓族人無疑是重要的媒介。昭武九姓還在中原四周的遊牧汗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別是把古粟特文字帶入突厥汗國、回鶻汗國後,其影響所及,回鶻文、蒙文、滿文均可溯源於粟特字母。
新疆和平解放時,王震上將率人民解放軍入疆,在鎮壓叛亂、建立軍墾建制之時,即有大量昌氏族人予以積極協助。今新疆軍墾建設兵團中,仍有大批的昌氏族人分布。
昌姓源流三
源於有熊氏,出自黃帝的臣子昌寓,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昌寓的後世子孫以先祖名字為昌氏,世代相傳至今,亦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昌姓源流四
源於羋姓,出自漢朝時期長沙太傅由章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由章氏,源出戰國時期楚國羋姓,歷為書記,即掌管文書札記的小官,因稱“由章”。據史籍《漢書·儒林瑕丘江公傳》、《宋祁筆記》、《風俗通·義姓氏篇》的記載:漢朝時期,有位長沙太傅,複姓由章,名昌,字曼君,後稱“由章陽夏公”。由章昌,是西漢時期漢景帝劉啟的第六個兒子(一說第十個兒子)劉發於公元前155年成為長沙王后,即出任長沙王的太傅。在由章昌的教導下,長沙王以孝著稱,時常運大米至長安,並帶回京都之土築“望母台”,在位二十七年,逝世後諡為“定王”。
在由章昌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後分衍為單姓昌氏、曼氏,世代相傳至今。
昌姓始祖
昌意。據《風俗通》上說,昌姓,是黃帝子昌意的後代。又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昌意是黃帝的正妃嫘祖所生的兒子,後來娶蜀山氏之女為妻,就生了顓頊帝高陽氏,成為繼承黃帝領導中華民族的古帝王之一。顓頊的母親,也就是昌意所娶的那位蜀山氏之女,據《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也是以昌為姓,叫做昌仆,又名為女嫗。關於她孕育那位了不起的上古民族領袖顓頊。據《河圖》上有一段顓頊出生時,產生天瑞記載。從此處可以看出,昌意和昌仆的確有其人,也為中國昌姓的出處,提供了最有力的歷史證明。
另外《姓氏考略》上提供了昌氏的另一個出處。書中認為妊姓的後代中也有昌氏,其望出汝南、東海。分自妊姓的昌氏人家,後來主要繁衍於河南的汝南和山東與江蘇交界的東海一帶。不過,根據《萬姓統譜》的記載,中國的昌姓要數嶺南最多,嶺南就是現在的兩廣地帶。望族居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縣東南)。故昌氏後人奉昌意為昌姓的得姓始祖。
昌姓分布
昌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與台灣省均未進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五十一位。
當今湖北省仙桃市、潛江市、武漢市、孝昌縣;河南省信陽、伊川縣、洛陽市;安徽巢湖市、金寨縣,宿州市;山東省平度市;四川省鄰水縣;江西省吉安市、新余市、萍鄉市;湖南益陽桃江縣;江蘇省連雲港、寶應;遼寧省、浙江省、陝西省城固縣;台灣省、海南省等地都有昌姓人家居住。
昌姓後來多居於河南,並且在汝南郡,東海郡發展,逐漸形成望族,世稱汝南望(漢高帝置郡,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東海望(秦時置郡,治所在郯,今山東郯城北)
(1)貴州省餘慶縣大烏江鎮昌家屯有昌氏300餘戶。
(2)江西省萍鄉縣荷堯鎮青雲村嚴鷹山(古稱茂田)。
(3)江西省萬安縣梘頭鄉南洲大隊富田村有昌氏五六十戶約300人。
(4)江西省泰和縣萬和鎮桑院大隊昌家村有昌氏80餘戶,約400人。
(5)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新安坪田高車村,有昌氏百餘戶。昌氏族人在該村的歷史近千年,明洪武年間,該村屬吉安府廬陵縣淳化鄉德政裡七十八都。
(6)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歐裡鎮下麻田村有昌氏族人大約600人、昌坊村有1000餘人。此地修有昌氏宗祠。是當地旅遊村,首富村。
(7)湖北省仙桃市大昌灣、小昌灣(現已成為市區)、昌家榨、彭場鎮、鄧李灣、下查埠、沙咀等地有始祖友諒公支下數千人。潛江市城關、造台村、東門口、積玉口千餘人同為友諒公後裔。
(8)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金口獅子腦、牛頭山都有昌氏族人的祖居村落。武漢市現在共有昌氏1267人,這不包括其配偶。如果加上其配偶人數,大約有1700餘人。
(9)湖北省孝昌縣有始祖萬隆公支下世係數十人。
(10)湖南省桃江縣花果山鄉有昌氏群居。
(11)湖南張家界人,我們這裡有400多昌氏族人。
(12)廣西省桂平市金田鎮安眾村現有昌氏族人約1500人。
(13)廣西桂林全州縣昌鄭大隊昌家村有400多人。
(14)陝西省漢中市城古縣沙河營鎮西灣村現有昌姓108人。
(15)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金郝莊鎮昌莊村有昌姓人約200人。
(16)山東省萊西市院上鎮東王屋有昌姓人大約200人。
(17)山東省泰安市肥城石橫村及濟南市齊河等幾個村都有昌氏群居.總共大約有1000多人姓昌.
(18)江蘇宿遷城區有幾十家昌姓,據說他們是由山東遷徙至江蘇的。
(19)江蘇寶應縣有昌氏族人祖居地。
(20)江蘇南京市邁苯橋街和蔣王廟街聚居有昌氏族人.
(21)四川省鄰水縣九峰鄉金坪村昌家槽現住有昌姓族人。
(22)豐都縣、廣安縣有昌氏族人祖居村落。
(23)四川省岳池縣境內居有昌氏家族約5000人。
(24)在重慶忠縣雙桂鎮趕場村有個叫昌家溝的地方,那裡都是姓昌的;以及其他幾個村均有昌姓
(25)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柘鎮東昌村、北昌村、西昌村、昌宅村等地有共有昌氏族人約10000人左右。巢湖市市內也有不少昌姓人家散居。(昌勇、昌獻雙提供)
(26)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有昌氏群居。
(27)河南省洛陽市有昌氏族人1000多人,始祖大概是從湖南遷徙來洛陽的,老兄弟3個分開了。老大在洛陽伊川,老大那裡是昌邑村,大都是姓昌,最少有800人以上。老二好像在洛陽新店,我們是老三的後代在洛陽郊區徐家村,現在已經劃歸老城了。
(28)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乍嶇鄉有昌氏族人約500人,具體來源仍待考究。
(29)河南省信陽市吳店鎮有昌氏數百人群居。
(30)河南省西華縣西夏鄉奉先寺有昌姓人家約200人。
(31)海南省文昌縣昌宿公社有數百戶昌氏族人。
(32)海南省屯昌縣南呂鎮後嶺村昌氏始祖:奇善公於康熙年間由福建蒲田遷至海南。到2005年的現在,已有439年的歷史歷經十七代,已發展有400餘人。
(33)雲南省昆明市呈貢縣的“七步場村”原名七普昌,意思就是姓七、普、昌的三個姓氏組成的村,現在姓昌的約六十多戶,加上周圍的昌姓有1000多人,我也是昌氏後裔。(昌春偉)
(34)湖南湘西自治州永順縣石堤鎮昌氏族人約(200人)
(35)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蒿溝鄉蒿溝村,兩半昌村,河沿昌村和大店鎮昌圩子村,已及這附近周邊村有約上千昌姓人家聚居(蒿溝昌龍祥)
昌姓文化
昌姓比較少見,卻有著十分光彩的家世背景,其源流共有三支,其中兩支是黃帝後裔。
(1)是黃帝的嫡子昌意的後裔。昌意就是顓頊帝的父親,是組成中華民族的主要血脈。《風俗通》記載:昌姓是“黃帝之子昌意之後。”顯然是黃帝後裔。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昌意是黃帝的正妃縲祖所生的兒子,後來娶蜀山氏之女為妻,就生了顓頊高陽氏。
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顓頊的母親也是以昌為姓,叫做昌仆,又名女嫗(音於)。關於她懷育那位了不起的上古民族領袖顓頊,《河圖》上有記載:“瑤光如蛻,貫月正白,感女嫗於幽房之宮,生顓頊。”這種說法,雖然不免有附會神明之嫌,然而,卻可以看出昌義和昌仆的確有其人,也為中國昌姓的出處,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明。
(2)是從任姓分出來的。《姓氏考略》明載:“路史,任姓後亦有昌氏,望出汝南、東海。”但是,任姓也是當初黃帝所賜封的十二個基本姓氏之一,所以,這一支出自任姓的昌姓,依然是黃帝之血裔。
(3)隴西昌氏,出自秦時羌人。(見《晉書》)。昌姓望出汝南、東海。根據《萬姓統譜》記載,昌姓人要數嶺南最多。嶺南,就是現在的兩廣。昌姓出過好幾位著名人物:東周初年有位“情報專家”昌他;後漢有東海相昌豨;南北朝時的梁朝,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護軍將軍昌義之,在魏軍侵犯徐州時,建有輝煌的戰功;宋朝有嘉定進士昌正大、義州刺史昌義之。明朝有嘉靖進士昌應時;清朝有康熙乙未進士昌天錦,又有昌新運,任守備。
昌姓郡望
汝南郡:西漢高祖劉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當時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縣、上蔡縣、平輿縣、項城縣一帶地區,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輿(今河南平輿)。
東海郡:亦稱郯郡、海州。東海郡在歷史上有三處:
①治所在郯邑(今山東郯城),後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會末期境內已有人群定居,時境為“東夷”之地,太嗥氏為東夷一著名酋長,少嗥氏為黃帝族向東發展的一支,與夷族雜居於此,稱“炎”地,周朝時期封炎族首領於此,稱炎國,後演化為郯國。
②東晉時期置於海虞縣(今江蘇常熟)的東海郡,後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蘇鎮江),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費縣、臨沂縣、江蘇省贛榆縣南部、山東省棗莊市、江蘇省江蘇省邳縣東部和江蘇省宿遷縣、灌南縣北部一帶地區。。
③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及後來的隋、唐諸朝時期,以海州為東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蘇連雲港海州鎮),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一帶地區。
昌姓堂號
雙芝堂:湖北省仙桃市。
茂蔭堂:江西省萍鄉、湖南醴陵、貴州廣順堂號。
高勛堂:出自南梁昌義之的典故。
敦倫堂:安徽省六安市。
汝南堂:湖南省桃江、益陽,湖北省江夏等地。
昌姓家譜
昌氏祠堂 江西吉安府昌氏玉牒,(元)至元丁亥年(公元1287年)昌崇文創修木刻活字印本;明成化庚寅(公元1470年)昌大倫重修木刻活字印本;明正德戊寅(公元1518年)昌廷實三修木刻活字印本;清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公元1777年)昌永元等四修;清道光十二年壬辰(公元1832年)昌盛鑰等五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同治四年乙丑(公元1865年)昌朝詮等六修;清光緒二十年甲午(公元1894年)昌育樂等七修木刻活字印本。
江蘇南通昌氏族譜,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昌德清修木刻活字印本。
湖南益陽汝南昌氏四修族譜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乾隆戊寅年間昌乃元、兼善等創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嘉慶十一年昌民乜、昌次哲等續修木刻活字印本;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三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昌奉彩、昌禮賢等四修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冊。
江西萍鄉昌氏續修族譜,(清)昌世隆等修,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
湖北仙桃雙芝堂昌氏宗譜十卷,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二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三修,清同治九年~光緒十二年(公元1870~1886年)四修木刻活字印本,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昌光南、昌壁卿、昌溪、昌弼臣等纂修木刻活字印本。(現代)昌照堂等五修於1989年續修手寫本十卷。
安徽六安敦倫堂昌氏宗譜九卷,(清)昌大科、昌大貴在清嘉慶四年(公元1799年)創修木刻活字印本;昌大品、昌相陶在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續修木刻活字印本;昌永開、昌永業在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三修木刻活字印本;昌茂林、昌安炳在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四修木刻活字印本;昌安康、昌安照等在民國卅一年(公元1942年)五修木刻活字印本;(現代)昌守璋等在1986年六修鉛印本。
昌姓姓氏名望
昌意
昌氏得姓始祖,為黃帝二十五子中的其中一位,為嫘祖所生,其後代以昌為姓。
昌仆
又名昌嫗,上古時人,顓頊之母。《史記·五帝本紀》載:“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見《河圖》。
昌容
相傳為殷商王女,修道於常山,扶危濟貧.食蓬縈根二百餘年,顏如二十許。能致紫草鬻與染工,得錢以與貧病者。
昌豨
三國魏徐州太守。“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 見《後出師表》。
昌永
字禹功,宋狀元,南宋涇縣人。
昌義之
(?-523) 南朝梁歷陽烏江人。仕齊為馮翊戍主。
昌元慶
諱少九郎。嘉定(1208年)戊辰五月初六生,身長有武略。
昌友諒
明代遷沔始祖(湖北省仙桃昌姓始遷祖。
昌應會
明代莆田人.嘉靖年間官漢川知縣,縣多水患,應會輕徭緩賦,斬盡盜賊,因得罪權貴被調往外地,百姓立生祠來紀念他。
昌文貴
先一日,左副指揮韓成,元帥宋貴、陳兆先戰沒。兆先者,埜先從子,既被擒,太祖以其兵備宿衛。感帝大度,效死力,至是戰死。
昌玉榮
男,1944年9月生,山東肥城人。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畢業於山東農學院。現任山東省肥城市對外貿易局副局長、副總經理。
昌彼得
男,1921~2011,圖書文獻學專家,湖北孝感人。中央大學歷史系畢業,歷任中央圖書館特藏組主任,台灣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處長、副院長,並先後在台灣大學、輔仁、淡江、東吳,東海等大學兼任教授。主編《故宮學術季刊》。主要著作有:《說郛考》、《中央圖書館宋本圖錄》、《中國圖書史略》、《台灣公藏族譜題解》、《陶宗儀生年考》、《圖書版本學要略》(與屈萬里合著)、《跋宋幹道本宣和奉使高麗圖經》等書。
推薦文章
取名真的重要嗎 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表,一個好的名字能夠讓人很快就記住了。姓名學在我國也是有很多研究的,三才五格的取名方式就是其中的一種。三才五格能夠根據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測算出適合你的名字,這對於不會取名字的來說相當好處了。那麼三才五格取名的原理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姓池女孩名字有寓意的 池姓女孩漂亮有涵養的名字
在給寶寶取名字的時候,名字看似只是幾個字簡單組合而成,但實際上蘊含著許多深層次的玄機。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存在著微妙的變化,進而形成了整個名字的獨特風格。因此,在給寶寶取名字時,我們必須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認真思考名字是否符合我們最初希望的風格和寓意。
有創意的鞋店名字 簡單好記的鞋店名字
在這個充滿激烈競爭的時代,一家獨具匠心的鞋店需要從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而一個吸引顧客眼球的有創意的鞋店名字,不僅能夠引發人們的好奇心,還能夠為您的品牌賦予獨特的個性,讓它脫穎而出,成為城市中的亮點。無論是一家新開張的鞋店還是一家想要煥發活力的老店,一個有創意的店名都可以成為一項寶貴的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商業成功。
過目不忘的冒菜店名字 一聽就想吃的冒菜店名字
在繁華的都市中,冒菜店成為了美食熱潮中的一股強勁力量。無數食客們紛紛湧入這些店鋪,渴望一嘗那令人垂涎欲滴的辣味滋味。然而,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引人注目的店名至關重要。畢竟,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店名可以讓顧客們對你的冒菜店鋪過目不忘。
有創意的甜品店名字 好聽高級甜品店名字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美食有著獨特的追求和熱愛,尤其是對於甜品來說,它們已經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食物,更是一種享受和情感的表達。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甜品市場中脫穎而出,一個吸引人的甜品店名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甜品店名字呢?
書店名字店名大全集 獨一無二的創意書店名字
在這個數位化時代,儘管網路和電子書的流行,傳統書店依然有著自己的魅力。從小巷裡的獨立書店到大型連鎖書店,書店一直是人們尋找知識、享受閱讀和放鬆心靈的場所。然而,要想開一家成功的書店,除了經營的熱情和精神,書店的名字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書店名字不僅要引人入店,還要傳達出店內的文化和氛圍。那麼,書店名字怎麼取才能吸引讀者的目光,讓人忍不住走進店內呢?
韓姓女孩起名簡單大方 姓韓女孩獨特洋氣名字
給寶寶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名字是一個人一生的標識。在選擇文字時,我們應該考慮寶寶的個性特點和家庭的文化背景。只有選擇合適的文字,才能讓名字更加獨特、美麗,也更符合寶寶的個性和家庭的期望。
優雅的茶葉店名字 簡單大氣的茶店名字
當你計劃開一家茶葉店時,店名的選擇至關重要。店名不僅代表了你的品牌,還能吸引潛在顧客的注意。一個吸引人的店名能讓人記住你的店,從而增加客流量和銷售額。但是,如何為你的茶葉店取一個獨特而有吸引力的名字呢?
網紅宵夜店名字 開宵夜店取什麼名字好
宵夜店名字的取捨,常常能決定一家店的生意興衰。這個小小的命題卻蘊含著無限的創意和商機。一家好的宵夜店名字,不僅可以吸引顧客的眼球,還能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讓人銘記於心。那麼,究竟如何取一個獨具特色的宵夜店名呢?
薛姓起名女孩 高雅有涵養的薛姓女孩名字
取名字是一門學問,要講究很多技巧。如果要逐一道來,估計需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首先,給孩子取名字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不要把所有的元素都想方設法融入到名字中,否則會失去重點,讓起名變得非常困難。那麼,主流的取名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來選擇一下吧。